动脉血气临床解读原理采血误差_第1页
动脉血气临床解读原理采血误差_第2页
动脉血气临床解读原理采血误差_第3页
动脉血气临床解读原理采血误差_第4页
动脉血气临床解读原理采血误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脉血气临床解读原理采血误差第1页/共22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页/共22页主要内容血气分析的“前世今生”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动脉血气误差分析第3页/共22页血气发展百年历史1898年“酸中毒”的概念首现文献1907年美国生化学家发明酸碱方程1916年德国生化学家完善H-H方程并采用PH表示H+浓度1917年美国医学家首次将血气的概念引入临床检验1922年“碱中毒”的概念由兽医学引入人类医学

血气检验的理论基础由此奠定pH=pK+log[HCO3-]a´

pCO2第4页/共22页血气发展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北欧脊灰肆虐,床旁血气分析仪诞生BE的概念诞生

丹麦临床化学家PoulAstrup1981年加拿大科学家引入AG的概念

AG=Na-Cl-HCO3

AG>20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血气的发展是科学对病理生理的不断探索第5页/共22页血气分析在今天……第6页/共22页血气分析原理血气:

“血中之气”,血浆中溶解的一切气体及其复合物

使用电极测量血浆中的PO2,PCO2,H+

计算得出SO2

,HCO3-

,

BE等数值扩展:电解质:Na+,K+,Ca+

,Cl-等

pH=pK+log[HCO3-]a´

pCO2第7页/共22页血气分析参数反映内容参数肺泡通气PaCO2动脉氧合PaO2

SaO2酸碱平衡PHPaCO2HCO3-电解质第8页/共22页血气分析适应症适用于一切内环境可能发生改变的患者:

肺、脑、肾、肠、神经肌肉等器官疾病代谢性酸性物质累积(乳酸、酮酸等)

医源性因素

药物、麻醉、机械通气等

特殊领域:新生儿严重酸中毒的排除……

动脉血气快速反映患者内环境状态第9页/共22页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抽得到

选部位、摆体位、定方位抽得好

停吸氧、排气泡、严密封、速送检查得准

备好针、轻混匀、弃头血保安全

重查对、做试验、严消毒、多按压第10页/共22页血气的临床价值取决于准确与否“不准确的血气分析结果比没有结果更糟糕!”

美国国家临床检验委员会第11页/共22页参数反映情况受患者影响因素受操作影响因素其他PaCO2通气状态酸碱状态体温、产生量样本中有气泡;与空气接触;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储存不当PaO2

换气功能体温、吸氧大气压;水蒸气压SaO2氧合状态体温、PO2、PH、PaCO2、2,3-DPG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PH酸碱状态体温、药物、PaCO2、HCO3HCO3-酸碱状态肾脏功能、药物样本放置时间过长电解质电解质状态呕吐、腹泻、利尿、用药等各种导致电解质紊乱的因素采血针肝素化不当;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溶血AG有机酸残留药物(溴,锂);低白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采血针肝素化不当第12页/共22页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几大因素:

体温

吸氧

用药

分析前误差

血气分析误差分析第13页/共22页

患者体温每比37℃升高1℃,PO2增加7.2%(约6mmHg)PCO2增加4.4%(约2mmHg)PH降低0.015

患者体温每比37℃低1℃,PO2降低7.2%,PCO2和PH无明显变化

将患者实际体温输入血气分析仪,可得到校正后的参数。

体温第14页/共22页

吸氧会影响PAO2,进而影响PaO2

尽量在停止吸氧30min后采集血气样本

吸氧患者应标注吸入氧浓度,若氧浓度有调整,取血前至少平衡15min

机械通气者,测量血气前30min呼吸机设置应保持不变

吸氧肺泡气方程式PAO2=吸入氧浓度×

(大气压–47)-1.2PaCO2当吸入气氧浓度>60%,系数1.2变为1第15页/共22页

输注脂肪乳的患者,应在输完12小时后再取血,以免造成误差和损伤仪器输注碱性药物、氨苄青霉素等,会影响机体酸碱平衡,应在用药前取血

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影响酸碱平衡,需密切注意

用药第16页/共22页

采样前准备

采血针内液体残留、肝素浓度不当、患者呼吸不稳、患者ID错配采样

动静脉血混合、样本有气泡储存时间过长、未隔绝空气、溶血上机前准备

分析前肝素混合不充分、顶端死腔血未排出

分析前误差第17页/共22页

1.做好知情同意、心理护理;2.可能的情况下,采集前停止吸氧至少30min,或注明吸入氧浓度;3.桡动脉穿刺前做Allen试验;4.采用优质采血针,避免肝素引起的误差;5.样本不应有气泡,若有应先排气再混匀,隔绝空气、低温储存、尽快送检;

6.上机前打掉第一滴血,排除针头死腔内未经肝素化的血液;7.采集部位注意按压。

解决方案——规范血气采集流程第18页/共22页全阳离子平衡肝素——避免电解质误差自充盈的设计——最大限度避免气泡

解决方案——血气针的作用当病人血压较低时,可将密封帽堵塞住针栓,自充盈空针转换成抽拉式空针,人性化设计采样针,方便临床需求,为临床提供最好的服务第19页/共22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