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_第1页
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_第2页
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_第3页
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_第4页
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是特别重要的,要点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细节处理都很关键。我就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和大家说明一下。

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桩基的设计与施工是关乎桥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一般状况下,在进行桥梁桩基的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前期的桩基承载力的计算,讨论其中的受力机制及施工深度和阻力,只有从整体上将桩基设计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才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保证桥梁桩基设计的安全性能。

1桥梁桩基础的承载力设计与施工要点

1.1设计要点

1.1.1一般状况下,桥梁建设的关键在于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只有严格掌握桥梁桩基的承载力,才能保证桥梁建设的质量。当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过小时,会降低桥梁的质量,从而增大事故发生的风险,进一步危害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过大时,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铺张,在肯定程度上不符合绿色环保建设的理念,也不利于承建单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1.1.2我国颁布的《大路桥梁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手册》中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有明确的规定,结合我国特别的建设地理环境,制定了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P]=(C1A+C2Uh)Ra。式中:C1、C2是对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过程中确定系数的规定,主要是指在计算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岩石的特别性质比如岩石的破裂程度、清孔的详细状况;h代表了桥梁桩基嵌入基岩的深度;Ra是岩石的抗压强度;A代表了桩底的横截面的总面积;U是周长长度,在详细的计算过程中指的是直径。

1.1.3依据计算公式的分析,不难发觉: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计算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尤其是桩底嵌入基岩的深度和岩石的强度及承载力都是亲密相关的,而且在桥梁桩基的建设过程中肯定不能忽视岩石破裂程度的讨论,简洁来讲,岩石的破裂程度直接影响着桩基的承载力大小。纵观传统桥梁建设的理念,只有当“端承桩”等同于嵌岩桩时,此公式的有用性会比较高。

1.2施工要点

1.2.1在实际的桥梁建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在详细的施工过程中,岩石的强度达不到桥梁桩基的要求、在钻孔的过程中不留意清孔的问题,导致遗留较多的残渣,使得建设中的桩基简单发生位移。此外,桥梁桩基的建设肯定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或多或少都会对桩基承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不能将桥梁桩基的建设在不加考察的状况下统统视为“端承桩”的施工对象。只有严格考察施工环境,达到最抱负状态的时候,此公式才具有有用价值与实施价值。

1.2.2公式中h的内涵并没有包含风化层状况下,桩嵌入基岩的深度。在详细的施工过程中,不管风化层的强度如何,不管风化层的破裂程度如何,桥梁的桩基必需要嵌入到最新的基岩上去的做法是不妥的。最好是将桥梁桩基嵌入到比如花岗岩等强风化硬质岩上,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桥梁桩基的承载力。

1.2.3在详细的施工过程中,肯定要依据施工环境进行设计,要将岩石的风化程度、深度考虑到桩基承载力的计算中来,从根本上保证桥梁桩基计算数据的精确     性,是实现桥梁建设质量的根本所在。一般来看,实际的桥梁桩基承载力都要远远大于计算的结果,这种状况会增加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导致大量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铺张,在根本上加大了施工量,不利于施工单位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桥梁桩基础的沉降问题设计与施工要点

2.1设计与施工思路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桥梁桩基的稳定性多好,都会消失状况不等的沉降状况。导致桥梁桩基消失沉降现象的因素许多,因此在解决桥梁桩基沉降问题时是比较简单的。桥梁桩基的沉降是很难通过外部肉眼观看出来的,也很难通过机器设备对桩体四周土体应力变化检测出来,肯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测桥梁桩体沉降现象的难度,但是还是可以从土体中桩基体的观看中发觉一些规律。

2.2设计与施工要点

2.2.1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桥梁桩体的沉降是有肯定时间的规定性的。通过观看对比与归纳分析,桥梁桩体沉降一般需要8~10年的时间,沉降的速度一般为每年7mm左右。这些数据都可以直观地反映桥梁桩基的沉降是有时间规定的,简洁来讲,可以依据时间这个维度来对桥梁桩基的沉降做一个大致的推断。

2.2.2从土力学的理论维度动身,也可以推断桥梁桩基的沉降状况。一般来讲,土力学原理对桥梁桩基的沉降包括两个方面:固结变形和土体的流变。桩基础沉降的其次特征表现为刺入变形,依据对详细桥梁桩基的观看与讨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结论:刺入变形是导致桥梁桩基沉降的主要缘由,当桥梁桩基消失沉降问题时,就比如会导致刺入变形。值得留意的是,一般要严格掌握试验时间,不能无限制的延长试验时间,只有在较短的试验过程中,才能保证明验的效果。

2.2.3在详细的桥梁桩基沉降的过程中,“非线性”是桥梁桩端四周土体和桩基两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导致土体消失塑性的缘由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桩基承载力超过一般范围的状况。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桩侧摩擦阻力的测验得出以下结论:摩擦阻力与桥梁桩基的相对位移成正比。桥梁桩基位移越严峻,摩擦阻力越大。当相对位移达到极限值时,桩基的摩擦阻力也就达到了极限,从而消失滑动位移。

2.2.4相对位移的极限值是弹性位移,相关部门也对弹性位移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3~6mm之间。以瘦长桩为例,一般桩基的承载力不高,在弹性压缩的状况下,桩基四周土层是超过极限值的,这种状况就简单导致相应滑移现象的产生。随着承载力的加重,滑移区域也会随之扩大。综上所述,土体变形和固结的徐变是产生桥梁桩基变形的根本缘由。3桥梁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厚度及嵌入岩层深度设计与施工要点

3.1设计与施工思路

在进行桩基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及岩石层的状况。一般状况下,桩基的施工过程中会穿过不同质地的岩层,当需要穿过高强度的岩层时,夹层的厚度不在桩基的承载范围内时,就需要用到钻孔桩来实现岩层的穿越,才能够保证持力层的消失。持力层的保证是构建在施工进度之上的,也对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严格的施工要求。

3.2设计与施工要点

3.2.1将土层侧阻力因素排解在外时,可以在桥梁桩基的四周嵌入最小深度的硬质岩体。一般状况下,嵌入的硬质岩体必需是相对完整且未风化或者是风化程度较小的硬质岩体,其他状况下的硬质岩体是不符合要求的。在详细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根据0.6米的构建要求,保证桥梁桩基直径范围内没有断裂带、洞间隙或者是岩石脆弱夹层的分布。

3.2.2在桥梁桩端的应力集中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开岩体临空面的消失。在一般的岩石夹层的状况下,只要满意以上两种要求即可。在有些岩溶地区进行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岩体的不规章分布及岩层性质的纷繁简单,没有一些规律可循,在一般的勘探手段下也不能对岩层的厚度、风化层度、易破裂度进行考察,在肯定程度上增加了桥梁桩基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也给施工单位增加了工程量,使得桥梁建设不能如期竣工。对此,要保证桥梁桩基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及合理性,就不能仅仅依靠计算公式得来的相关数据,而是要依据桥梁桩基设计与建设的施工环境实事求是地确定桩端持力层和嵌入岩层深度的厚度值,从而在整体上保证桥梁桩基的质量。

4桥梁桩基础的桩基配筋设计与施工要点

4.1设计与施工思路

从理论上动身,要对桥梁桩基各个面的配筋进行合理科学的计算和设计。一般状况下,可以依据有效的公式或者方式方法对桩基的内力进行一个精确     的计算。在详细的计算过程中,值得留意的是要将桩身弯矩的主要特征纳入到考虑范围中来:波形曲线是桩身发生弯矩时的主要分布规律,是从桩身的顶端向下衰减的过程,一旦出波形曲线,衰减现象特别之快。

4.2设计与施工要点

依据详细的讨论分析,在第一个非完整波形范围之内,桩身会发生最大的弯矩现象,这个最大的弯矩现象一般会消失在地面对下3米的位置处。其设计与施工要点如下:

4.2.1在最大弯矩处进行钢筋的布筋操作。通常会用一个锚固定位置,沿着桩的上部到最大的弯矩处,这样可以削减至少一半的筋比,当弯矩为零下的时候,可以用锚固定位置,再下可以用素混凝土进行固定,在详细的施工过程中,假如遇到软土层,那么桩主筋肯定要穿过软土层。

4.2.2可以将桩基的主筋伸到桩底。通过两种方式方法的对比,前者的优越性明显高于后者,但还是要依据现实的施工环境来打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做出最科学的、更合理的决策。另外,当桩底消失断桩现象时,可以对钢筋进行笼拨,进行原孔再钻的操作,在整体上降低扁担桩消失的概率。但是,综合各种因素,其次种配筋方法可以在肯定程度上削减桥梁桩基的施工难度,从而保证桥梁如期竣工,也能够在肯定程度上保证桥梁的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严格把握和掌握桥梁桩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才能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