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李光弼传》(含答案)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李光弼传》(含答案)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李光弼传》(含答案)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李光弼传》(含答案)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李光弼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李光弼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城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上元元年,进围怀州,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颢守,曰:“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语无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颢。”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遂请降希颢,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B.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C.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D.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担任的意思。文中“摄御史大夫”就是担任御史大夫的意思。在古籍中,表示担任官职的词语还有“权、署、行”等,“除”则表免除官职。B.上元,唐肃宗的年号。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C.牙将,古代一种军衔,唐朝节度使的亲兵名称,属中下级军官。唐代节度使的官署称为使牙,节度使专门组织一支保护使牙的军队,叫做牙军。D.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它开始于汉高祖刘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王承业政令松弛错误,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因此皇帝下诏命令众将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B.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是长揖,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收押。后来又将崔众斩首示众,因此威名震动了全军。C.在叛军乘胜前进的紧要关头,李光弼审时度势,做出胜击败守的决策,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D.李光弼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前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并且声称要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运粮的道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2)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5.李光弼为什么断定李日越和高晖会投降?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闲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上元元年,进围怀州,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颢守,曰: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语无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颢。”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遂请降。希颢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B.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C.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D.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列国皆有御史,掌管文书及记事,后来专司纠弹。B.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比跪拜礼简慢,多用于平辈间。C.上元,指肃宗年号。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常用年号来代指皇帝。D.铁券,是封建帝王用以褒奖功臣、重臣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众轻慢承业已令李光弼不满,兵权交接时的狂妄彻底激怒光弼,招来杀身之祸。B.李光弼反对退守潼关,认为兵家寸土必争,主张移军河阳,形成灵活作战之势。C.史思明曾打败许叔冀,迫使其投降;后来他驰援怀州,又迫使李光弼两度败北。D.李光弼平叛有功,晋封临淮郡王,名列太庙,并在凌烟阁留下画像,极富荣宠。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2)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首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充赤水军使。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尝曰:“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俄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云中大守。寻加魏郡大守、河北采访使。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结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自颜杲卿死,郡为战区,露胔蔽野,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时贼将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攻饶阳,光弼得思义,不杀,问其计,答曰:“今军行疲劳,逢敌不可支,不如按军入守,料胜而出。虏兵焱锐,弗能持重,图之万全。”光弼曰:“善。”据城待。明日,思明兵二万傅堞,光弼兵不得出,乃以劲弩五百射之,喊退,徒阵稍北。光弼出其南,夹滹沱而军。思明虽数困,然恃近救,解鞍休士。是日饶阳贼五千至九门光弼谍知之提轻兵敛旗鼓伺贼方饭袭杀之且尽。思明惧,引去,以奇兵断饷道。会郭子仪收云中,诏悉众出井陉,与光弼合击诚九门西,思明大败,挺身走赵郡,立节中流矢死,希德走钜鹿。收藁城等十县,遂攻赵。诏加光弼范阳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思明繇鼓城入博陵,杀官吏。光弼急攻赵,一日拔之。士多卤掠,光弼坐谯门,收所获,悉归之民,城中大悦。进围博陵,未下。与子仪合击思明于嘉山,大破之。(节选《新唐书·李光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饶阳贼五千至/九门光弼谍知之/提轻兵/敛旗鼓/伺贼方饭/袭杀之且尽B.是日/饶阳贼五千至九门/光弼谍知之/提轻兵/敛旗鼓/伺贼方饭/袭杀之且尽C.是日/饶阳贼五千至九门/光弼谍知之/提轻兵/敛旗鼓/伺贼方饭袭杀之/且尽D.是日/饶阳贼五千/至九门/光弼谍知之/提轻兵/敛旗鼓/伺贼方饭/袭杀之且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北都护,是唐朝重要的六个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构。B.袭父封,指儿子承袭已死父亲的爵位或官职,一般承袭的爵位和官职可以相等。C.采访使,为唐朝开元年间在各道设的采访处置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D.“解鞍”典出《史记》,指李广面对强敌让将士解下马鞍迷惑敌军,后表示停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刚毅。李光弼善骑射,有大略,为河西王忠嗣所厚遇,有破吐蕃、吐谷浑功的战功。B.李光弼善于采纳建议、有勇有谋。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光弼听取安思义的建议,守城待敌,用计打败叛军。C.李光弼富有同情心、体恤民情。李光弼为人宽厚,面对露背蔽野的社会现状,放出被关闭的贼寇,并给予抚恤。D.李光弼善用用兵、军事才能突出。郭子仪赏识李光弼才能,他对李光弼军事才能的施展和战功的建立有重要影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军行疲劳,逢敌不可支,不如按军入守,料胜而出。(2)士多卤掠,光弼坐谯门,收所获,悉归之民,城中大悦。参考答案:1、C

句意: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物。唐肃宗登基,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反”的对象不是“郭子仪”,而是朝廷,“反”后断开,排除AD;“知”的宾语是“事”,“节度”作“事”的定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

2.A

“摄,担任……在古籍中,表示担任官职的词语还有‘权、署、行’等,‘除’则表免除官职”错,“摄、权、署、行”等都是代理官职,“除”表示任命官职。

3.A

“命令众将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错,原文“诏众以兵付光弼”是皇帝下诏命令崔众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

4.(1)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2)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免不了死。”

5.①李日越抓不到李光弼,回去是死路一条,他又怕死,所以只有投降;②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所以他也想投降。参考译文: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严肃坚毅沉着果断,有出色的谋略。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务。唐肃宗登基,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政令松弛错误,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到这时,皇帝下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长揖,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收押。适逢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在这之前收押了,现在只是杀个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威名震动全军。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保护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上元元年,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晩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走了。”又问:“营中军队有多少?”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回答说:“雍希颢。”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免不了被杀头。”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对他非常好,上表授予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李光弼说:“史思明两次战败,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用死来提要求。雍希颢没有名气,不值得作为功劳。李日越怕死,不投降怎么办?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第二个人能不想赶上他吗?”宝应元年,李光弼晋封为临淮郡王,赐给他铁券,把名字藏进太庙,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6、C

句意: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贼必使劫我”主谓宾齐全,“尔”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作“留此”的主语,应在“尔”前断开,排除A、D。“尔留此”表意完整,后面“贼”是“至”的主语,应在“贼”前断开,排除B。

7.C

“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错误。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

8.C

“两度败北”错误,“光弼再逐北”意思是“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逐北”意思是“追逐逃兵”。选项对“再逐北”理解有误。

9.(1)叛贼刚打胜仗很难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或:使他们屈服)。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或:您有没有好的计策)(2)(史思明)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在野外驻扎,他一定认为抓到我很容易,派将领偷袭一定会(要他们)用死来承诺。参考译文: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严肃坚毅沉着果断,有出色的谋略。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物。唐肃宗即位,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到这时,皇帝下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长揖,又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捆绑起来。适逢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被绑起来了,现在只是杀个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威名震动全军。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退守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上元元年,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晩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走了。”又问:“营中军队有多少?”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回答说:“雍希颢。”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不免被杀头。”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对他非常好,上表授予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李光弼说:“史思明两次战败,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用死来提要求。雍希颢没有名气,不值得作为功劳。李日越怕死,不投降怎么办?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高晖动心,能不想赶上他吗?”宝应元年,李光弼晋封为临淮郡王,赐给他铁券,把名字藏进太庙,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10、B

“九门”是“至”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袭杀之”和“且尽”是动补关系,不应割裂。“袭杀之”应属下句。排除C项。“至九门”当属上句,贼兵数量、到达地点都是“谍知之”的指代内容,不应割裂。排除D项。句意:当天,饶阳贼兵五千人到达九门,李光弼的侦察兵获知,李光弼于是派出轻兵,收起旗鼓,乘贼军正在吃饭,袭击贼军几乎将他们杀尽。

11.B

“一般承袭的爵位和官职可以相等”错误。一般承袭的爵位比原爵位低一等。

12.C

“放出被关闭的贼寇,并给予抚恤”错误。结合“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分析,他放出的不是贼寇,而是被贼寇关闭的民众,并给予抚恤。13.(1)现在士兵疲劳,遇敌不能抵抗,不如按兵不动入城坚守,预料能取胜时再出战。(2)士兵们大肆抢掠,李光弼坐在城楼上,收缴抢到的物品,将它们全都归还了百姓,城中的百姓非常高兴。参考译文: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父名楷洛,原是契丹人的酋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