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城镇建设的浅谈--以湖北省荆州市李埠镇为例(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502班刘国艳)摘要: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处在农村向城市装换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以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为主体组成的社区。顾名思义即为较小的城镇。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归纳起来,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关键词】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县的小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农村城镇化。多年来,我们当地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质量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距离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深入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探求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上庄乡的小集镇发展情况,谈谈对小城镇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李埠镇发展的现状李埠镇北与太湖港农场接壤,西与宜昌市相邻,南濒长江,东依荆州市中心城区。政府驻地位荆州城西6公里。全镇辖20个行政村,2个园分场,1个居委会,100个村民小组,汉回两族聚居。全镇总人口31667人,耕地面积33116亩,主产蔬菜、棉花,建有“荆州区十公里绿色无公害蔬菜长廊”,1997年1月被荆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蔬菜第一镇”,2001年被列为湖北省农村技术市场绿色瓜菜示范生产基地,荆州市八大卫星小城镇之一。2002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3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李埠镇的发展规划李埠镇作为上庄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发展以商贸业、服务业、纺织品、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综合型的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与改善投资环境相结合,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相结合,着眼提升集镇品位。与社会事业建设相结合,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到2020年,镇区面积将达到248公顷,镇区功能基本完善,常住人口达2.4万人。在产业发展上: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华广农牧、三色鸽乳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养殖业,不断提升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权重。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建设产粮大乡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搞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用足用好土地整理项目和农综开发项目资金,高标准建旱涝保收田,夯实农业基础。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企业带动战略。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扶持丰润棉业、华广农牧、新纺公司轧花厂等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③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第三产业。从活跃农村市场的角度出发,发展农村的各级多类专业市场和商贸小区,形成完备的市场体系。在集镇建设上:①兴建市场,以市兴镇。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五金家电综合批发市场、粮食收储市场、小百货批发市场、超市等。在轧花厂南路建设具有欧式特色的商贸一条街,同时带动了餐饮、物流业,实现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②开发园区,以园扩镇。要充分利用华广农牧公司建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膨胀规模,并逐步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集镇建设新亮点。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电力、亮化、绿地、广场和环卫设施统筹考虑。采取多种开发模式,建设一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建筑。新建一处物流配送中心,客运站、停车场等。进一步扩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建设文体广场,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气息,提高了集镇品位和档次。在具体措施上:①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小城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要规范土地市场,逐步实行小城镇建设土地有偿使用制。对小城镇的道路和绿化用地,经协调报批,可先占用后办理征地手续。要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土地资产,同时,要通过挖潜,改造旧镇区,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项工作,真正做到既节约土地,又能促进小城镇建设。②树立经营集镇理念,更多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对一些市政设施进行必要的投资建设。其次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采取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方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为建设小城镇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③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小城镇建设、管理与星级集镇申报、文明市民的评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突出抓好违法违规建筑、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户外广告、专业市场等专项整治,规范行人通行秩序,提高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集镇形象。积极推进社会文化进步。加强文化理念设计,营造蕴含个性文化气息的空间。三、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意义(一)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事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城镇的集聚效应可以使生产效益成倍提高。据有关资料介绍,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两个百分点。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若干城镇所形成的城市群(或叫城镇圈、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控制大城市,积极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发展大城市投资大、劳动力价格高,建设成绩大,见效慢;发展小城镇投资费用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居住舒适,见效也比较快。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密集,具有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自改革开放来,我们向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程,这部分外出人员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会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也逐步高涨。这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为小城镇成为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商业区,繁荣流通、发展商贸、增强辐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小城镇应该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条独特道路。(二)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而可源源不断地吸收从农业生产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大中城市进城门槛高,城市容量有限,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下岗职工、相关分流人员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将使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势必影响到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相比较而言,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一、二、三产业,就业和定居成本低,必将成为农村人口转移的最佳选择地。一方面,可直接吸纳农民转换身份,从事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生产,使人口以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转化器”。集镇建设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住宅、环保等建设,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有一部分转化为农民工资报酬性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如上庄乡,十年前由于地处新野西北比较偏僻,街道集镇还被称为“过路店”。近年来,随着“两广”高速的开通,“四赵”省道、唐邓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乡里以集镇建设为龙头,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4条精品街,形成了三纵三横的街道,规划建立了专业市场,投资300多万建设了水上游园,在集镇东建设了占地20多亩自来水厂。并通过招商引资,在引来了台湾华光农牧、丰润棉纺厂、建峰制鞋厂、玩具制造厂以及新型建材等企业。当地有3000多农民就地就业,或者从事建筑、运输、服务行业,这些农民工人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实情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相当程度上还得依赖于小城镇。(三)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有效扩大内需进一步扩大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扩大内需靠什么,靠城镇化。从长远看,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这是因为:第一,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使区域性的综合中心,人流众多、物流畅通,将吸引更多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特别是小城镇商业中心的功能作用将更加突出,当地农民进入小集镇后,将直接从事商业性活动,或者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参与物流,将不断增加收入,成为小集镇建设的直接受益者。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也将大幅提高。第二,农民进入城镇,生产与生活,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农民在进入城市后,受城市理念的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会有大变化。他们会追求现代文明、卫生保健的新生活。消费的面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丰富。从家用电器、室内装修,到文化教育、健康投资等等。这些变化,使这些农民转化为市民之后消费水平将大大提升。第三,农民进城建房或购房定居,将有力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投资需求的扩大。一部分加入小集镇的农民,为了子女教育、养老等原因在城镇建房、购房定居,这将为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业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据新华网报道,重庆市加速城镇化建设,一些县区出现了农民购房热。买房用于投资和居住,有的区市新增商品房的50%被农民购买,部分县城新增高档楼房50%或者70%被农民工购买。这些农民工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城市购房,一方面向往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想优化子女的受教育环境,还有投资增值的因素。第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把农民的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的需求。(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今年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城镇化与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城镇作为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对服务业有较强的需求,能够推动二产和三产的发展。我省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能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的发展,也能推动商贸、旅游、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优化产业。四、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一)把发展小城镇纳入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首先,在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明确城镇化进程的长远目标及其与工业化等各个相关方面的联系,形成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发展的布局、规模和要求,以及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导向。其次,在制订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10年至15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目标,确定支持重点,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再次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每年的年度计划中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并认真付诸实施。(二)突出特色,准确进行小城镇定位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与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边贸口子镇要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的客商前来经商兴业。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要依托当地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五是建设移民镇。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用好用活移民政策,推动移民小城镇的建设。(三)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搞好科学规划选址要与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导向政策、交通、通讯大动脉相联系。起点要高,具有时代气息;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小城镇发展的规划,要考虑长远,保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把市场一体化要求与本地经济特点相结合,将小城镇规划建设融入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同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城镇化体系格局,利用大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小城镇的风貌一定要体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居民群体凝聚力,使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要把环境生态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自然条件,建设生态小城镇。规划必须体现全局意识,着眼于长远,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要列入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重统筹规划、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监管和实施:一是统筹规划。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并因地制宜制定对接市场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规划目标与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统一。规划要覆盖到乡镇、村,坚持小城镇及乡村建设与山、水、田、林、路的合理布局,坚持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坚持产业的集约发展。规划好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消防、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搞好总体规划。做好小城镇规划修编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结合建设发展需要及时做好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产业园区、公用公益设施、园林绿化的建设规划。省级示范镇规划由省建设部门负责抓,重点镇规划由市州负责抓,一般镇规划由县市区负责抓。全面完成市州、县市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三是强化规埘工作的监管与实施。规划编制、审批和调整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依法行政、社会监督、专家领衔、群众参与。依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四)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可以实行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民间资金为主,吸引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首先,财政资金可以向小城镇倾斜,在注重抓好水、电、路及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与农民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有巨大消费空间的项目,以此吸纳民间投资与吸引外资,加快建设速度,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还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豫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各地要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在我省设立的县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融资中心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重点支持示范镇、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其次,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实体,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实体。示范镇和重点镇可以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实体,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经批准,示范镇、重点镇可将规划区范围内的近期建设用地分批次转用或征用后作为政府的土地储备。土地依法依规出让形成的收入,可以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或入股,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参与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可利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吸引各种基金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政府通过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软件上下功夫,使小城镇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众多的人带着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把自然资源变成城镇发展的宝贵财源,变过去土地使用的“行政审批制”为现在的“市场配置制”,使国有土地的资本效益趋向最大化,大力推行竞价拍卖等多种土地经营形式,为城镇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营运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经营城镇有形资产,把公共房产及道路、桥梁、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宜租则租;经营城镇无形资产,把城镇空间、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交通线路营运权、道路和其它设施的冠名权等,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推向市场,使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最后,还要积极探索和搞活小城镇经营。放开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公用事业改革。特许经营权通过公开竞标获取,提高小城镇供水、排水、环卫、燃气等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放宽小城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建立政府调控价格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公用事业价格体系,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以股份制、合资、独资等形式成立专业公司,承包一个或相邻几个小城镇的市政维护、环卫清扫、绿化养护等任务,实现规模效益。(五)积极推进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集中连片发展的产业政策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经济增长来支撑,没有经济的较快发展,小城镇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各地小城镇都应注意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今后一定时期内,以乡镇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小城镇发展的最重要的依托,多数地区的小城镇还得走以乡镇工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路子。各个县市、乡镇在小城镇发展上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按照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积极引导各类制造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新上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经济园区,存量项目逐步转移。禁止人为限制和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济园区企业负担。总部设在示范镇、重点镇的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化农业企业,示范镇、重点镇兴办的信息化服务企业和建筑企业,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本地区示范镇、重点镇建立配套生产加工基地,开展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物资配送、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享受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标准化加工、企业化管理格局。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重点发展一批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小城镇。培育壮大小城镇特色经济。根据当地的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突出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型小城镇。抓住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立足优势,培育发展工矿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交通枢纽型、旅游观光型、卫星镇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强镇;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准入门槛,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加大小城镇产业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向小城镇聚集。示范镇、重点镇招商引资享受县级工业园区同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带资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到小城镇落户。但是,发展乡镇工业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特别是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地区,乡镇工业发展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尽可能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不论发展第二产业,还是发展第三产业,都应当向小城镇集中,这是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基本保证。(六)实施有利于促进人口集中居住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为条件划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以从事职业为标准划分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改变原先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划分方法。对于在镇区落户的居民,在就业、医疗、上学、入托、迁徙等方面,应享受与城镇非农业人口同等的待遇,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转业、退伍安置、优抚等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实际问题。对示范镇、重点镇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实行城乡户口登记一体化管理,为农民迁入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七)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全面发展的职能管理制度小城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需要有健全有力的管理机制。一是乡镇要建立健全小城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保障办公经费,加强对小城镇的建设。二是政府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职能。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县直部门下放的机构和人员要与小城镇经济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逐步融为一体,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为小城镇居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以及采取产业化等形式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服务。三是集中力量进行公共行政管理。小城镇政府不要包揽过多的经济社会事务,属于中介服务组织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应由中介服务组织承担,政府重点抓好城镇规划编制及监督实施、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政府职能管理工作,其中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也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参考文献】【1】耿虹,罗毅华·以小城镇建设为基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武汉市汉南区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
·
\o"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06
【2】HYPERLINK"/usercenter/data/author?cmd=authoruri&wd=authoruri:(2190263de77e5323)author:(%E8%80%BF%E8%99%B9)%E5%8D%8E%E4%B8%AD%01%E7%A7%91%E6%8A%80%01%E5%A4%A7%E5%AD%A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