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概述1.1基本概况彭水县新城殡仪馆规划设计项目位于彭水新城靛水街道,按照国家四类殡仪馆标准建造,因地制宜合理建设,配套完善,设施先进。东北部有37号路可接入用地,周边环境资源丰富,绿地覆盖率高,风景优美,地理位置较为适宜设置殡仪馆。设计通过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现代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对丧葬的需求、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构建彭水县居民的人生后花园的品牌基地。1.2设计依据1、地块规划红线图;2、国家及省市的其他相关设计规范与规定: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2016年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1999《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201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67-2019《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JGJT397-20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2017《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3项目的性质和规模项目为新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1137.5㎡,总建筑面积为15721.1平方米。新建综合配套服务楼、守悼厅、遗体处理厅、火化楼、遗体廊道、公厕等功能11927.3平方米;架空停车库3793.8平方米。1.4设计目标将彭水县新城殡仪馆打造成重庆市彭水新城地区绿色殡葬示范改革基地,新型绿色殡葬一体化的服务场所。将功能进行合理布置和分区,并相互联系,力求功能的多元化。通过分析彭水地区的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在原有的自然资源外,融入当地的人文,体现彭水县的特色风格。建筑与现状环境相融合,庭院式围合,形成优雅大气的自然式园林,供人休憩,减少殡仪馆带给人们的压抑感,通过景观,使心灵得到放松。颠覆传统的殡仪馆的传统布局形式。植物方面,利用当地的常绿植物,再结合建筑空间加入特色的花草,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让殡仪馆除了固有的功能外还有放松休憩的功能。使环境得到提升,空间更加丰富。总图设计2.1设计主题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殡仪馆建筑所要给予的则是一个富有尊严同时充满爱心的空间场所,它需要宁静、温馨、引人追思的独特空间氛围。“人们离开这个世界时都是很悲痛的”。建筑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但要尽力提供一个安息的场所,一个宁静的空间。本案将当地风土人情融入其中,引发人们的共鸣,同时通过景观与建筑的组合,形成以生命文化为主题的悼念、丧葬服务空间。2.2建筑退界在现有场地红线范围内,布置新建项目。2.3总平面布置殡仪馆区建筑主要包括综合配套服务楼、守悼厅、遗体处理厅、火化楼及公厕等。建筑以功能满足性为前提,以规范符合性为必要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区明确、流线便捷,充分利用场地,建筑与环境相融,创建多层次空间供守灵、悼念活动。同时满足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结合地块的地形特征,结合彭水县新城殡仪馆的功能性质,可概括为“一心、一轴”的空间轴线关系,“一心”指的是综合服务楼;“二轴”指的是朝两翼展开的建筑群落与入口景观轴。在轴线之间设置广场节点贯穿整个园区主要步行区域。整个设计上实现了空间上的通达性、连贯性。为建立良好车行、人行交通组织创造了条件。2.4道路交通及停车2.4.1交通组织考虑到对周边区域影响,在南侧道路设计车行主入口,中部设计人行出入口,沿北侧道路设计殡仪车出入口。车流及人流主要从园区主入口进入,在场地内组成环通路网体系,便捷到达各个不同功能分区。2.4.3消防分析殡仪馆区外部道路环线作为消防车道可以到达各分区,满足消防救援的要求。2.4.4停车设计共设置停车位1221辆,其中架空车位110辆、访客车位658辆、殡仪车位20辆、路边停车位433辆。2.5总平面景观设计本案立足新中式的建筑风格,通过园路的蜿蜒曲折,在园内营造一种新的山水园林,通过空间、尺度、种植等方面的把握,用当代的景观设计方式对传统园林进行新的诠释,并兼顾了新时代陵园的功能需求。同时反映出彭水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景。使景观扎根于吾乡吾土。体现出文人园林的雅致精美,创造出具有公共传统园林的大气淡雅并具有生动自然的新山水园林。布局结构可分为:“一轴多院”。一轴:殡仪馆入口广场轴线景观。多院:殡仪馆建筑群守悼厅的多个禅境院落。殡仪馆入口广场:“旷奥有别,水林掩映”。入口的景观设计秉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旷而不畅、奥而不邃”的理念。这种旷奥有别最明显的就是入口空间的变化。这里既有开敞的广场,也有起伏的绿岛和樱花林带,还有层叠的水景和花镜。人们在此可以舒缓心情,停息脚步,体验景观的闲逸自在。禅境院落:禅境景观追求简朴、枯高、自然、孤寂,通过植物(竹子,松,柏、茶树),材质(青石、天然砂石..)斌结合意象的本地化塑造,使殡仪馆具有彭水的地域特色和乡土美感意境。人们可以在殡仪馆内部空间中的冥想和顿悟,念念求道,步步禅心,让归家成为追寻诗与远方的旅程。在禅意空间中品味静谧的生活,在喧嚣中体会禅境的场所精神。绿化设置上,讲究天人合一,建筑与环境相融共生,焕发个性魅力,结合地域审美特征,向使用者传递出亲和力与归宿感。在这种空间中,移步换景,刚性空间和柔性空间和谐交融。利用丰富多姿的植物材料围合空间,柔化硬质空间,增加空间舒适感,使整个环境规划富有层次感,灌木、因其高度和生长特征的不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风景,草本植物因其高度和生长特征的不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适合搭配,及其对四季景色变换的把握,有助于建筑小品的设置,遮蔽使用。植物的搭配的反映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地方都应该有绿化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组团人文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第三篇建筑设计3.1平面功能殡仪馆区:综合配套服务楼:位于园区入口广场,为地上局部四层。主要用来接待来宾、殡仪馆及配套的业务洽谈、丧葬用品销售、餐饮、内部办公用房,包含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守悼厅:位于园区中心轴,分为二栋大型守悼厅,多栋守悼厅组团。除了大型守悼厅为一层以外,组团建筑均为二层。守悼厅共设置大型守悼厅2间,中型守悼厅6间,小型守悼厅4间。每个守悼厅组团均独立设置,前方设有庭院,侧边设有花池,通过连廊相连接。守悼厅为丧葬人群提供守灵及悼念场地。遗体通过一层内部遗体走廊到达守灵悼念单元,而生者通过外侧的单元入口进入,生者流线与逝者流线互不交叉。遗体处理楼:为一层,设有遗体接收区、遗体处理区、法医区、遗体冷藏区、设备区等。火化楼:为一层,设有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观化区、遗体告别厅等。3.2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采用新中式建筑,以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为精、以建筑空间为器、以山水意向为神,通过建筑语汇,巧妙结合殡葬建筑的特点组织空间和形体设计,功能布局明确、流线便捷清晰,兼具功能适用性和结构经济性。立面设计以青砖墙面及歇山屋顶为构成元素,结合重庆地区苗族特色,体现庄严肃穆的殡葬建筑特征,并以现代设计语汇提炼场地,形成内部微山水的空间格局,建筑布局与环境相协调,与历史相呼应,建筑形制精致、大气、典雅。3.3经济技术指标结构设计4.1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2建筑分类等级(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根据改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按二级采用。(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DB33/1001-2003),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按乙级采用。(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按标准设防(丙)类别采用。(4)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构件耐火极限分别为:混凝土承重墙2.5h柱2.5h梁1.5h楼板、屋面板、楼梯1.0h4.3主要荷载(作用)取值(1)楼(屋)面活荷载、特殊设备荷载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取值如下:永久荷载取值轻质隔墙(GRC板,加气混凝土板):1.2kN/㎡轻质隔墙(GRC板,加气混凝土板):1.2kN/㎡楼层吊顶:0.25kN/㎡管道、桥架自重:0.45kN/㎡(2)设计活荷载取值办公:2.00kN/㎡宿舍:2.00kN/㎡会议室:2.00kN/㎡餐厅、食堂:3.00kN/㎡厨房:4.00kN/㎡储藏室:5.00kN/㎡库房:5.0kN/㎡通风机房:7.0kN/㎡卫生间:2.5kN/㎡有分隔墙的蹲厕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8.0kN/㎡走廊、门厅、楼梯:2.5kN/㎡消防疏散楼梯:3.5KN/㎡露台:2.5kN/㎡上人屋面:2.0kN/㎡不上人屋面:0.7kN/㎡水泵房及变配电间:10.0kN/㎡大型设备按实际荷重取用;特殊房间设计活荷载取值应由业主在施工图设计时提供。(3)风荷载:基本风压:50年一遇风压为0.30kN/㎡,100年一遇风压为0.35kN/㎡。(4)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场地特征周期0.35s。4.4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本工程主要受力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35→C30。圈梁、过梁、构造柱:C20。基础垫层:C15。(2)钢筋、钢材、焊条HPB300热扎光圆钢筋,强度设计值fy=270N/m㎡HRB335热扎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N/m㎡HRB400热扎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N/m㎡型钢、预埋钢板采用Q235-B、Q345-B普通碳素钢。手工焊焊条采用E43、E50系列,融透焊(对接焊缝、剖口焊缝)的焊接质量不低于二级,非融透焊(角焊缝)的焊接质量不低于三级。(3)砌体外墙及卫生间隔墙均采用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8kN/m³),内隔墙(包括楼,管井四周、设备间及分户隔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6kN/m³),其余内隔墙均为轻质墙板(面荷载≤1.0kN/㎡)。砌筑用砂浆: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采用M5混合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专用砂浆。4.5结构分析(1)采用的结构分析程序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结构分析软件有:a.SATWE,PKPM系列2008版,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b.STS,PKPM系列2008版,高层建筑钢结构CAD软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c.PUSH&EPDA,PKPM系列2008版,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静力、动力分析软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d.JCCAD,PKPM系列2008版,独基、条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桩基础和伐板基础设计软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第五篇给排水设计5.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50555-2010《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5.2设计范围及概述项目为新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1137.5㎡,总建筑面积为15721.1平方米。新建综合配套服务楼、守悼厅、遗体处理厅、火化楼、遗体廊道、公厕等功能11927.3平方米。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周边道路均设有市政给水及雨、污水管,可供本工程接管。市政自来水供水压力暂按0.2MPa设计。5.3给水工程1.用水量:经计算,本地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20.7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为3.1m3/h。,平均日用水量为20.7m3/d。2.生活给水系统: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本工程从市政给水管引入一条DN150mm的进水管,供本地块建筑生活、消防用水,室外消防用水引自消防水泵房在建筑物周围形成环网供水。市政给水管网至本地块的给水压力为0.2MPa,要求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各使用单位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并设水表计量。给水分区各楼层通过设置可调式减压阀使得各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3.饮用净水和开水开水供应按2L/人•d计算,在开水间设全自动净化电开水炉一台,单台功率6KW。5.4排水工程排水采用分流制。室内排水雨、污、废水分流,室外排水雨、污分流。本地块设计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为20.7m3/d,最大时污水排放量为3.1m3/h。大楼污、废水管设专用通气立管,生活污水与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地块周边市政污水管道。5.5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取有组织排水。其中各楼屋面雨水均采用87斗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斗均采用国标87型甲型钢制短管雨水斗。雨水量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为5年,高层建筑按50年溢流校核;场地排水设计重现期为3年,地面集水时间为5分钟,综合径流系数为0.63。汽车坡道、自行车库坡道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5.6设备及管材室外给水管采用HDPE给水管,室内消防给水管DN>100者采用无缝钢管镀锌,DN≤100者采用成品热镀锌钢管,其中DN≥65沟槽式连接,DN<65者采用丝扣连接。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内涂PPR),丝扣连接(其中卫生间给水支管采用S4级PPR给水塑料管,热熔连接),热水管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卡压连接。室外排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缠绕管,室内排水管采用离心浇筑排水铸铁管,W型接口,卡箍连接。室内雨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内涂PE),污水泵后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卫生设备采用节水型国产中高档洁具和配件,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不低于2级,公共卫生间台式脸盆采用感应式,蹲便器采用自闭式冲洗阀,小便器采用立式感应式。生活水池采用装配式不锈钢板水池,生活泵采用不锈钢材质水泵。消防水泵采用国产优质水泵。消防产品采用国产优质配套设备。第六篇电气设计说明6.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6.2设计范围1) 供配电系统2) 电力设计;3) 电气照明设计;4) 建筑物防雷保护与接地及电气安全;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6) 智能化设计。6.3供配电1) 供电电源及电压本工程由就近10KV开闭所引入一路10KV电源,负责整个区块的供电。并在火化楼内设置一座柴油发电机房。2) 负荷等级本工程为公共多层建筑根据《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条文规定其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等用电等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3) 负荷估算按负荷密度法估算本工程用电量,约为836KVA,因此选用一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4) 10/0.4V变配电所设计平时变配电所的一台变压器运行,当电源检修或故障时,则由柴油发电机负担楼内的消防设备及其他重要负荷的供电。所有消防设备及二级负荷的正常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均引自变电所低压母线侧及柴油发电机房,采用二路电源供电,未端自动切换。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灯采用自带电池作为备用电源。5)继电保护和电能计量(1)继电保护:10KV系统采用直流定时限保护。(2)电能计量:变电所内进行总计量,表后分计量可根据业主要求在各层配电箱内进行。6)功率因数补偿在各变电所的低压侧集中设置带有自动投切装置的无功补偿电容器柜,补偿后低压侧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7)变配电设备选型按节约能源、降低噪声和尽量减少占地,安装及运行方便,采用成套箱式变压器,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组别采用Dyn11型,低压侧选用抽屉式或插抜式开关柜。6.4配电设计本工程各电源从相关低压配电屏(箱)引来。配电系统一般为放射式、树干式和混合式。消防设备、重要负荷低压双回路供电,末端自动切换。一般动力电源线选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力电缆,消防设备选用低烟无卤耐火电缆。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各种专用机房的用电需直接从相应的变电所低压配电屏引接。6.5照明设计6.5.1照明电源:本工程照明灯具均为单相220伏电源,电源从相关低压配电箱引来。6.5.2各处的照度标准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6.5.3应急照明的设置:消防中心、消防泵房、防排烟风机房、消防电梯前室及机房、重要设备机房等处设继续工作用的备用照明,主要通道、疏散楼梯设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疏散通道、楼梯及出入口设疏散指示标志灯,应急照明电源为双回路末端自动切换,备用电源自投自复。6.6景观照明设计(1)平均亮度1.50cd/m2,总体亮度均匀度0.4,纵向均匀度0.7;(2)平均照度15Lx,眩光限制阈值10%;(3)照明功率密度LPD=0.7W/m2。(4)无功补偿:所有的路灯灯具均设单灯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素不低于0.90。(5)控制箱采用路灯照明专用节电稳压柜。照明控制至少采用现场手控+远程时控,配电箱控制系统及二次接线由设备厂家指导安装。(6)电能计量:在各个配电箱处总进线处设置电流互感器和电度表;各照明配电箱总开关处设置计量电度表。(7)灯具样式均以景观设计提供的为准,照明灯具建议采用节能型/ED光源(具体由业主招标定);所有灯灯具效率应不低于65%;(8)安装在室外的灯具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P65;埋地灯具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7;(9)灯具配电干线采用三相配电,至各灯具就近分项接线,灯具供电接线顺序按相L1L2L3L1循环,要求三相平衡:少数部分同类型灯具单独接在同-相上详见照明平面图中灯具相序标号。(10)控制方式:应采用分区、分组控制,每组灯具采单独回路控制,开关控制方式采用手动和自动相结合控制方式,手动控制采用开关直接控制,方便维修和测试:自动控制采用本地手动和自动控制(时控、光控)方式,根据需求可预留运程控制接口。(11)照明光源色表分组应满足以下要求:色表分组色温/相关色温(K)暖色表<3300中间色表3300~5300冷色表>5300(6)照明光源显色指数应满足以下要求:显色性分级一般显色指数Ra高显色性>80中显色性60~80低显色性<606.7建筑物防雷保护与接地及电气安全本工程各楼均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在各楼的屋顶女儿墙上设置明装避雷带,在屋面上设置相应大小的避雷网格;利用柱子内主钢筋作接地引下线;利用建筑物的桩基、底板内钢筋网作综。合接地体,构成整个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和金属管道均采用全线埋地引入,并在入户处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管道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本工程各楼做总等电位联结,培训楼的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为防人身触电,选用的电气设备均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符合电气安全规定。所有插座配电回路均加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电流要求小于30mA。所有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电气竖井内敷设专用的接地干线,配电箱至单相插座的接地极设一根专用的PE接地线,所有一类灯具外壳都与专用PE线可靠连接。6.8节能设计6.7.1变电所采用低压自动补偿方式提高系统功率因素,补偿后的变压器侧功率因数在0.9以上;变压器选用SCB13型低损耗型变压器,配电设备尽可能设于负荷中心,以节省线材,降低电能损耗;6.7.2尽量减少负荷不平衡度以减少变压器损耗;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以降低线路损耗。6.7.3灯具选择在保证显色性、启动时间前提下,选用效率高的光源及灯具,照明设计以《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为标准,按不同场所(区域)合理选择基准照度值及照明功率密度值。6.9弱电系统能耗监测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一卡通系统 (含停车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背景音响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工程UPS电源系统第七章暖通设计说明7.1.设计依据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将按照以下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文件作为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公共场所集中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94-2012根据业主相关要求及当地地方标准。7.2.设计范围暖通空调部分的设计范围为本工程项目内的以下部分:7.2.1.空调设计:冷源设计;风系统;末端设备设计等。7.2.2.通风设计:主要为特殊空间,如卫生间、设备用房等的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事故排风系统设计等。7.2.3.防排烟设计:主要为防烟系统、排烟系统及排烟补风系统设计,排烟考虑机械防排烟和自然排烟系统。7.2.4.空调系统的其它相关事项:节能、环保、控制等。7.3.设计参数1、 室外设计参数: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采用当地区室外设计参数为依据: 夏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6℃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7.9℃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2.3℃室外平均风速 2.4m/s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64%大气压力 1000.9hPa 冬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2.4℃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0.0℃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4.3℃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6%2、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人员密度(m2/人)新风量(m3/h.人)备注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门厅、大堂18~2026~28--50~651010告别大厅18~2026~28--50~652.520办公18~2026~28--50~651040接待室18~2026~28--50~652.530卫生间18~2026~28--50~65会议18~2026~28--50~652.520休息区18~2026~28--50~65830食堂18~2026~28--50~653.030各设备用房及辅助用房的通风换气次数见下表: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火化机房按满足空气燃烧及消除预热电梯机房8~15公共卫生间15厨房150m^3/(h.m^2)(补风80%)发电机房4~5配餐间5~10高低压配电10~15弱电机房6(配分体空调)7.4.空调冷热源7.4.1本工程由办公、餐饮、住宿、悼念厅等功能组成。7.4.2、冷热源 空调冷热源选择:根据本工程建筑物使用性质,考虑使用、管理方便,布置合理、节省空调运行费用,采用VRF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室外机布置与地上室外空旷处。空调风系统7.4.3空调新风采用全热交换器,新风经过预冷/热后通过风管送至商业各个区域,通过合理布置,保证气流组织。7.5.通风系统7.5.1所有的设备房、配电房、储藏室、卫生间等均设有机械通风系统。7.5.2非机动车库设计机械排风和机械送风系统,平时通风换气次数按不小于6次/小时设计。7.5.3变配电房设计机械排风和机械送风系统,换气次数按不小于12次/小时设计。7.5.4水泵房设计机械排风和机械送风系统,换气次数按不小于5次/小时设计。7.5.5所有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按不小于10次/小时设计。第八章消防设计专篇8.1、建筑部分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20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1)地上建筑部分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3、总平面图(1)连接殡仪馆区外车行道宽7米,转弯半径大于12米,馆区内环道为消防车道,并使消防车可达每幢建筑。(2)消防车道上空4米范围以内无障碍物;(3)沿消防车道间距120米之间设室外消火栓。4、建筑(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属多层民用建筑。消防控制室设于综合服务楼一层,有直接对外开门。屋顶设18t消防水箱。(2)防火、防烟分区及楼设置:地上部分均按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防烟楼梯均靠外墙设置,自然通风采光,采用自然排烟方式。(3)安全疏散及疏散距离本工程为多层民用建筑,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疏散宽度为1.4m,现有疏散楼梯宽度均大于1.4m,满足疏散要求。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200厚蒸压砂加气砼砌块(B06),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相邻的防火分区在防火隔墙上联系处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门设乙级防火门。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及发电机房、火化车间房间设甲级防火门。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200厚压砂加气砼砌块(B06),耐火等级不低于3小时,管道井门为乙级防火门。8.2、给排水部分根据消防水池水泵房的保护距离范围,本工程拟集中设消防水池、水泵房。8.2.1.消防水量根据规范,本工程消防水量为:•室外消防水量30L/s火灾持续时间3h•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15L/s火灾持续时间3h•自动灭火系统用水量30L/s火灾持续时间1h8.2.2.室外消防本工程室外消防水量为30L/s。室外消防给水接消防水泵房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管道环状布置,区域内以不超过120米的间距布置室外消火栓,且保证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设置有室外消火栓。8.2.3.室内消火栓消防本地块均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在室外设置集中的消防水池,总容积共594m³(共分2格,消防水池设溢流报警装置),储存3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小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小时自动灭火用水量。在一层消防水泵房内设有室内消防消火栓转输给水泵各2台和室外消防消火栓转输给水泵各2台及自动灭火转输给水泵各2台(均采用卧式离心消防泵,均1用1备),在屋顶设有效容积18m³高位消防水箱1座,并设置消火栓增压稳压设备一套。室内消火栓均按消防规范设置,消火栓充实水柱为13m,栓口离地1.1m,间距不大于30m。室内消火栓箱为国标乙型单栓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单阀单栓。为保证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不超过0.50MPa,超压楼层消火栓均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栓后压力不小于0.35MPa。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同一平面任何一处火灾时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在大楼室外设高、低区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各3套,水泵接合器公称压力1.6MPa,具体位置另详室外设计。在室外水泵接合器15~40m内设室外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的室内外消火栓、阀门等设置位置,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识。为有效扑救初期火灾,除消防电梯前室外,每只消火栓箱内均带有自救卷盘。8.2.4.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本地块在一层变配电间等不适宜用水扑救场所配置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防护区设计浓度9%,设计喷射时间≤10s,灭火浸渍时间10min,保护区均设二路独立探测回路,系统具有自动、手动二种控制方式。气体灭火系统由业主最终确定的设备产品生产厂家深化设计后方可施工。8.2.5.其它为更有效扑救初期火灾,各楼内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8.3、电气部分8.3.1.消防设备主电源、备用电源供给方式(1)、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2)本工程所有消防设备的配电,由相应变电所低压侧及柴油发电机引来的两路配电线路,在配电未端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箱。(3)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灯采用自带电池作为备用电源。8.3.2.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消防系统线路采用低烟无卤耐火型导线,干线在弱电管道井内采用防火型密闭线槽内敷设,支线采用穿金属管,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当采用明敷设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8.3.3.应急照明的电源形式,灯具配置(1)应急照明系统的主电源采用消防电源,采用两路不同母线侧的低压配电线路,未端自切,且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大于30min。(2)下列场所设置应急照明: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疏散走道、消防电梯及合用前室、消防水泵房、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地下汽车库。大厅、各楼的疏散走道及公共出入口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8.3.4.漏电火灾报警系统(1)在各层电源进线主配电箱等场所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8.4、暖通部分(一)、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物流建筑设计规范》GB51157-2016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设计内容:1、大楼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三)、排烟系统设计:1、排烟系统1)面积大于100平方米且净高不大于6米靠外墙的区域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其中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2%,且要求设置于储烟仓内。2)所有排烟风机前均设280℃排烟防火阀,与消控中心联锁控制。2、防烟系统1)地上楼梯间均采用自然开窗排烟,可开启外窗的有效排烟面积每五层不小于2平方米,且最高部位有效开窗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四)暖通消防设计:1、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均应设防火阀(排风管和消防补风管采用70℃防火阀,排烟管采用280℃防火阀)。发生火灾时,通过联动系统关闭切断非消防用电源。各防火阀均在消控室设置信号显示。2、消防排烟管道、通风管采用热镀锌钢板制作,厚度按国标。风管配件、板材厚度和允许漏风量等均应符合规范的要求。3、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采用50mm厚离心玻璃棉板保温隔热,外用不燃材料打包。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4、消防排烟风管、正压送风管、补风管外壁应采用防火涂料以满足以下风管耐火极限要求:1)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C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2)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3)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5、设于高位不便于直接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距地面高度1.3m-1.5m的手动开启装置。(五)、消防控制要求1、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手动启动;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4)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5)排烟防火阀在280°C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2、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曾关闭状态。3、活动挡烟垂壁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和现场手动启动功能,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60s以内挡烟垂壁应开启到位。4、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手动启动;2)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4)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5、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2)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第九章环保和卫生10.1主要设计依据《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1999《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67-201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201710.2主要功能分布本工程属于建筑群,由多栋单体组成,层数为1~3层。10.3.层高设计地上部分层高为3.60~11.70米。10.4.污染源厨房油烟废气、污水、含油废水、废弃物(垃圾)、火化机废气和噪声等。10.5.建筑设计及治理措施10.5.1各楼层用房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要求,舒适而高档。10.5.2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时收集,定时送出。10.5.3变配电所、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等设备用房均设在一层,内墙做吸声墙面。10.6给排水设计及治理措施污水治理1、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及污水最终分别排入市政雨污水管网。2、本工程污染源主要有建筑的普通生活污废水、餐饮厨房的含油废水及遗体处理区污水。3、生活污水设置化粪池处理、餐饮含油废水设置油水分离装置、遗体处理区污水设置消毒处理后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排水水质按《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执行。噪声治理1、为大楼服务的所有设备用房均设于不邻近有安静要求的场所,机房内设备底部均设置减振降噪装置。2、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支吊架,以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3、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其它卫生防疫措施1、城市给水引入管总水表后设防倒流阀以提高城市给水系统的防污染能力。2、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完全独立设置,建筑物雨水与生活污废水分流排放,卫生间污废水与厨房废水分流排放。3、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支管采用PPR管,阀门材质采用全不锈钢或铜质以避免生活给水在输配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4、公共卫生间小便斗采用感应龙头、蹲便器采用脚踏式延时自闭式冲洗阀,以避免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5、室内所有的排水设施其水封高度均不小于50mm。10.7暖通设计及治理措施1.本工程通风空调系统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设备为通风机、VRV空调室内/外机等的噪声,设计中优先选用超低噪声或低噪声设备,风管系统设计采用消声器或消声风道处理,机房由土建专业配套设计整体消声降噪措施。本工程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值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住宅区的噪声标准;2.各动力设备进出口接管均设置柔性接管。架空层和楼层落地设备底部设置减振台座或橡胶减振垫,吊装设备均选用减振吊架。空调外机机组采用隔振基础;3.本工程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设计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型设备;4.本工程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均参照有关环保规定执行;5.在室内卫生方面,对于不能自然通风的房间或发热量较大的房间均设计了机械通风,所有卫生间均设计有机械通风,其换气次数值见通风设计部分,空调房间均按有关规定设计了新风系统,其新风量值见空调设计部分。6.空调能源采用电,减少对大气的污染。7.空调制冷剂选用国际蒙特利尔协定允许的R410a或R134a,以保护大气臭氧层。第十章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11.1主要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14《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11.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建项目,由多幢建筑围合成内庭院形态,性质为殡仪馆建筑,层数为一至二层。11.3建筑节能11.3.1良好的朝向——建筑主朝向尽量往南及往东布置。办公部分基本做到自然采光通风,在夏季最大限度地利用通风带走室内热量,同时在冬季对室内的日照有利。11.3.2适宜的间距——建筑采用板楼布置,建筑之间间距合理,相互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符合当地噪音标准要求。11.3.3立体绿化系统——采用地面绿化、庭院绿化、架空绿化等绿化系统,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以便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11.3.4合适的窗墙比——窗墙比南向、北向、东西向,均符合节能标准规定的要求。11.4给排水节能11.4.1节能设计1、生活给水系统不分区。2、热水供应由可再生能源(屋顶太阳能)提供。11.4.2节水设计1、建筑物内不同用水单位、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均分别设置分户用水计量设施进行用水计量以控制用水。2、支管设置压力控制阀控制用水点供水压力为0.15至0.20Mpa以满足节水要求。4、卫生洁具均要求选用节水型产品,公共卫生间洗手盆采用感应龙头,小便斗采用感应式冲洗阀,蹲便器配置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坐便器冲洗水箱容积取6L。5、给水管材、管道接口、五金配件、阀门均采用优质产品以减少管网水量的漏损。11.5暖通节能本工程各建筑均按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设计;与建筑专业配套选用热工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传递,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满足相关规范对夏热冬冷地区的要求;本工程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节能高效型设备,VRV多联空调(热泵)系统的综合能源效率IPLV值≥3.60W/W,VRV多联空调(热泵)系统室内外机组容量配比不大于1.1:1,系统冷媒管配管长度按夏季制冷量修正系数不超过0.85。各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中2级的要求。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率制冷工况下不应低于55%,制热工况下不应低于60%。人员集中、新风负荷较大的空调系统,设计排风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回收,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节约能源、节省运行费用。过渡季采用自然通风或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空调冷热源系统运行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工程空调通风系统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限值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风机总效率不低于55%,风系统均采用低阻过滤器。本工程空调风管采用30mm厚难燃型发泡橡塑材料保温,导热系数≤0.035W/(m.k),空调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大于0.81m2.k/h;空调冷媒和冷凝水管道均采用难燃B级闭泡橡塑绝热材料保温,保温绝热层厚度应按国标《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本工程各空调机组或系统设有完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空调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开荒土地评估与土地复耕合同3篇
- 2024年租金支付延期合同
- 2025年度摄影器材研发合作合同3篇
- 2024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土地租赁与医药产业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木结构建筑材料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4版二手车行纪销售合同
- 2025版「鸿诚担保招聘」特殊人才引进与待遇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云计算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房地产企业员工劳动安全与房屋质量监管合同3篇
- 2024年活动中心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合同
- 写作思路要清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前列腺癌根治术护理查房课件
- AQ 1017-2005 煤矿井下安全标志(正式版)
- 甘肃2024年甘肃省公安厅招聘辅警10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小升初数学《选择题》100道有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带答案
- 剪映专业版:PC端短视频制作(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3章 短视频剪辑快速入门
- (高清版)JTG 6310-2022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标准
- 储能一体柜技术协议
- 设备间火灾应急预案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