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1页
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2页
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3页
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4页
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2+071.22~K3+330.81段)(详细勘察)目录TOC\o"1-2"\h\z\u1前言 11.1任务来源及工程概况 11.2勘察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 11.3勘察目的与任务 21.4勘察工作布置的原则及完成的工作量 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62.2气象水文 62.3地形地貌 72.4地质构造 72.5地层岩性 72.6水文地质 82.7不良地质现象 9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 93.1工程地质分层 93.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10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33.4岩土可挖性分级 133.5岩土参数计算及建议 134场地稳定性评价 144.1地震效应评价 144.2线路稳定性评价和适宜性评价 144.3相邻建(构)筑物与拟建道路相互影响评价 145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155.1路基均匀性评价 155.2地下水作用评价 155.3路基(地基)持力层评价 155.4特殊性土评价 156线路工程地质评价 166.1K2+071.22~K2+660段填方路基段(1-1~14-14剖面) 166.2K2+660~K2+920段挖方路基段(15-15~21-21剖面) 186.3K2+920~K3+080段填方路基段(22-22~24-24剖面) 196.4K3+080~K3+310段挖方路基段(25-25~33-33剖面) 196.5K3+310~K3+330.81段填方路基段(工程范围区外) 216.6涵洞工程地质评价 217工程风险分析评价 217.1工程地质风险分析评价 217.2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风险分析评价 217.3工程相互影响风险分析评价 218结论与详勘建议 228.1结论 228.2建议 22Ⅱ图件1、图例1张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3、工程地质剖面图35张4、工程地质柱状图64张5、动力触探试验曲线2张Ⅲ附件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1份2、勘探点数据一览表1份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1份4、测量成果1份5、室内岩土试验成果报告1份1前言1.1任务来源及工程概况两江蔡家组团地处中梁山麓、嘉陵江畔,一面靠山,三面临水。东连悦来国博中心,南接礼嘉新城,西承重庆市大学城和北碚新城,北靠水土高新产业园。在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两江新区蔡家组团规划为两江蔡家智慧宜居城,蔡家商圈被纳入重点发展的重庆“市级核心商圈”。是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都市圈21个城市组团和大型聚居区之一,为重庆市和两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都市综合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位于市城投储备地范围内。设计范围位于蔡家纵一路以东、蔡家横二路以南、蔡家环线以西、快速路一横线以北。本期设计共包含2条市政道路(纵一路和RH2路),城市主干路和城市次干路各1条,道路总长2790.5m。受业主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H2路的详细勘察工作。拟建RH2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起点接纵一路,终点接RZ5路,本次设计桩号范围为K2+071.22~K3+330.81段,全长1259.59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87851.220,Y=58028.199,高程为325.880m,终点坐标:X=87502.443,Y=59234.934,高程为285.501m。线路全长1259.59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22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道路两侧挖填方边坡特征见下表:表1-1道路边坡特征表编号边坡编号坡长(m)坡高(m)坡向(°)坡角(°)安全等级边坡类型左侧右侧1K2+071.22~K2+660588.780~24.32320327~34一级~二级填方边坡2K2+660~K2+9202600~18.41931334/53二级挖方边坡3K2+920~K3+0801600~14.71319330/34一级~二级填方边坡4K3+080~K3+3102300~28.01931334/53二级挖方边坡5K3+310~K3+330.8120.810~8.01319334二级填方边坡1.2勘察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1.2.1勘察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路线平面布置图及设计纵断面图;1.2.2技术规范一、主要执行规范(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4)《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参考)(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参考)(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其它适用于本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及《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1.3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编制设计文件的需要,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路基设计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评价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路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等,为编制施工设计文件提供工程地质依据。根据有关规范以及技术委托书要求,本次详细勘察主要任务:(1)查明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2)评价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3)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的成因、类型、规模、性质、分布位置等,分析评价其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程度,论证对道路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4)评价沿线路基地震效应、稳定性、承载力以及工程适宜性;(5)对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设计所需参数和边坡支护建议。(6)依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的要求,提出设计所需要的相关技术参数。(7)对路基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8)判明场地类别,评价场地所处的有利、不利及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地震特征参数。(9)提供编制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1.3.1深挖路堑勘察要求⑴查明路堑边坡岩土组成、岩土界面坡度和倾向,岩石风化情况;⑵查明路堑边坡范围内各岩性层层间结合情况、软弱或泥化夹层的发育情况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各结构面(层面、节理面,尤其是砂泥岩接触层面)产状及其与路堑临空面的空间组合关系、各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对可能滑塌的边坡土体和岩体的结构面的测试,提供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抗剪、抗滑指标);⑶查明地下水在岩土界面、岩性层层间及岩性层界面上的活动情况,评价地下水对路堑开挖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⑷查明路堑开挖后边坡的稳定性,给出潜在滑动面位置,滑塌影响范围等,主要包括顺层边坡的稳定、结构面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及自然边坡较陡且上部覆盖层较厚边坡的稳定。对存在稳定性问题的边坡应进行有关分析及稳定性计算,并提供支挡方案的建议、软弱面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以及支挡构造物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1.3.2高填路堤勘察要求⑴查明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分布;确定土的承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⑵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稳定性;⑶遇软弱土层,按相关规范及软弱土勘察的有关规定办理。1.3.3陡坡路堤勘察要求⑴对填筑在斜坡上存在可能沿斜坡滑动的路堤(包括半填路堤),应查明其沿斜坡或下伏基岩面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并进行稳定性验算;⑵查明斜坡的倾斜度,覆盖层的层位、层厚、土类,斜坡下伏基岩的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斜坡地表水和地下水情况;⑶确定土层和岩土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⑷细查明支挡构造物范围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⑸提出合理的支挡措施及基础形式等建议。1.3.4路基勘察要求沿线按微地貌特征分段,查明各段的地质结构、岩土类别、土的密度和含水状态,基岩风化情况、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活动情况,确定路基基底的稳定性,边坡结构形式及坡度;确定设置支挡构造物和排水工程的位置;划分土石工程等级。1.3.5涵洞勘察要求⑴查明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⑵评价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⑶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的成因、类型、规模、性质、分布位置等,分析评价其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程度,论证对道路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⑷评价沿线路基地震效应、稳定性、承载力以及工程适宜性;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稳定性的变化情况;=5\*GB2⑸对环境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设计所需参数和边坡支护建议。=6\*GB2⑹依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的要求,提出设计所需要的相关技术参数。1.4勘察工作布置的原则及完成的工作量1.4.1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勘察范围判定道路工程勘察应遵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等规范的规定进行勘察。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3.2节进行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拟建RH2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边坡多为高切坡或高填方,部分为超限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综合确定岩土勘察等级为甲级(一级)。表1.4-1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0°√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10~30°√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小于10º2岩层倾角(°)>35º10~35º<10º√3岩体完整性岩体破碎或极破碎,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4岩土特征种类多,不均匀,性质变化大或有特殊性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无特殊性岩土√种类少,均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性岩土5土层厚度(m)>158~15<8√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等复杂√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较发育不发育√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158~15<8√岩质边坡>3015~30<15√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11~3>3√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3015~30<15√9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大中等小√场地复杂程度中等复杂表1.4-2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坡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本项目已前期进行了初步勘察,本次勘察阶地为详细勘察,根据上述内容判断勘察范围满足规定。1.4.2勘察工作量布置本场地已做过前期勘察,详见《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RZ2路)(初步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项目编号:KC(2019)-09-0007301B,由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勘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初勘报告中,钻探施工65个钻孔,取岩样21组,土样1组。已得出的初步结论和建议,结论:已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场地地层稳定;边坡经过合理治理后,场地稳定,适宜该工程建设;场地水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采用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若地基土为粉质粘土、素填土,其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须经处理后方可作为路基;拟建道路挖填方边坡建议采用放坡处理,建议放坡坡率:压实填土不陡于1:1.5,粉质粘土不陡于1:1.50,强风化基岩不陡于1:1.0,中等风化基岩不陡于1:0.75。边坡高度大于8m采取分阶放坡,每隔8m高程设一道2m宽安全平台,坡底设置护脚挡墙。且在边坡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截排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勘察报告执行,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充分利用初勘成果的基础上,本次详细勘察阶段工作布置如下:本次详细勘察共布置钻孔62个(取样、测试、孔深见附表)。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定,结合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案总平图,勘探线垂直于道路走向或沿地形坡向布置,线、点间距按线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综合确定。剖面间距考虑利用初勘所形成的剖面综合确定。为方便勘察统计,初勘与详勘剖面统一编号,共布置35条剖面,其中初勘剖面19条,详勘剖面16条。勘探孔布置原则如下(考虑初勘成果):1、一般道路一般道路孔,无切坡、挡墙路段,道路横剖面间距20~60m,每条横剖面上布置一般至少3个勘探点,钻孔勘探深度进入预计持力层5~8m,并满足进入中等风化基岩3~5m。2、挖方道路对于挖方道路,布置横剖面间距20~50m,每条横剖面上布置一般至少3个勘探点,复杂地段增加钻孔,钻孔深度一般进入设计道路标高以下5~8m,并满足进入中等风化基岩3~5m。3、填方道路对于填方道路,沿着垂直道路轴线或地形等高线布置横剖面,间距20~60m,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或加宽,每条横剖面上布置一般至少3个勘探点,钻孔深度进入原地面以下稳定地层中5~8m,并满足进入中等风化基岩3~5m。1.4.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共组织100型钻机6台进场,进行钻探施工。自2019年9月30日进场,2019年10月7日出场,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4-3。表1.4-3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工作内容单位勘察工作量备注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13初勘基础上补充钻孔测量孔62剖面测量横断面km/条1.74/16纵断面km/条1.28/1初勘基础上补充工程地质钻探m/孔1149.07/62简易水文观测孔62岩石试验抗压组8抗拉、抗剪组7土样试验(土常规)件1利用钻孔资料m/孔1146.25/65利用初勘资料剖面测量横断面km/条1.84/18岩石试验抗压组14抗拉、抗剪组7利用土样试验(土常规)件11.4.4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测量工程测量:主要工作内容为钻孔定位、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及地质点的定位。本次勘察1:500原始地形图及数字光盘由业主方提供。用中海达动态GNSS-RTK沿线布测,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统,一九五六年黄海高程系。钻探完毕后对所有勘探点进行核对。测量成果精度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2)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以1:500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地层界线测绘及场地裂隙调查。调查测绘采用仪器法及半仪器法定位,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和实测勘探点进行测绘,工程地质调查测绘范围为拟建场地及拟建场地范围外可能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斜坡地段。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和钻探等方式,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成分、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本次测绘工作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满足拟定的勘察纲要。调查测绘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纸上不应低于3mm。3)工程钻探钻探施工投入XY-100型回转钻机6台,采用单管回转钻进,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m以内。土层回次岩芯采取率为65~96%;基岩强风化层回次岩芯采取率大于65~87%(个别回尺低于65%)。基岩为碎裂结构岩体中风化层回次岩芯采取率介于69~95%,多大于75%,基岩较完整岩体中风化层回次岩芯采取率多大于80%。钻探过程中,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并及时填写回次标签,由地质人员在现场对揭露的岩芯进行跟踪描述,保证了各岩性层的准确分层。钻探施工过程中钻探质量达到工程钻探技术及地质要求,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4)岩、土取样测试本次勘察在现场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压入法取样共采取了1组原状土样(土试样质量等级为Ⅰ级),并采取岩样共15组,进行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本次勘察取样深度、方法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所有试样均及时包装密封,送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试验。岩石试验操作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可靠。5)水文观测本次勘察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观测,在最后一个孔完成24小时后统一观测水位,路段钻探深度内均未见地下水,观测情况与实际情况吻合,其工作过程及方法均符合要求。6)外业见证情况说明本次外业自2019年9月30日进场,2019年10月7日出场,勘探工作由我公司承担,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由建设单位委托重庆市设计院,见证员:杨中福,见证证书编号:YKJZ-2310354-0010,采用旁站式监理,见证单位对我公司外业作业资质、人员的身份和资格、勘探点、钻探、原始记录等外业进行检查、核实,并出具了勘察外业见证报告,外业成果真实可靠。7)封孔情况钻孔采用原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实度大于天然土层。室内资料严格按现行规范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编制报告。勘察测量系统采用重庆独立坐标、1956黄海高程系。文字编写软件采用Microsoft-office-word-2013,制图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5和AUTOCAD2010中文版。本次勘察达到详勘精度,经有资质的审查单位审查后可供设计使用。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位于市城投储备地范围内。附近有多条市政道路通过,整体上交通便利。场地区域位置详见图2.1。2.2气象水文根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项目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少,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图2.1场地区域位置图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极端最低气温-1.8℃,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2)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3)风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年平均风速:1.39米/秒。年最大风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蔡家组团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年平均气温18℃。常年平均气温16-18℃,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常年平均降雨量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本次设计道路区域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春早、夏热、秋短、冬迟,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丰富给区域带来了极大的自然资源。(4)水文项目区域内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嘉陵江、农田、水塘和小冲沟。嘉陵江是项目区内的主要河流。拟建道路场地内局部农田、废弃水塘有少量积水,水深一般小于0.80m,多为残留雨水。本项目区域东临嘉陵江,嘉陵江为区内干流,是长江第二大支流。多年平均流量685.1亿m3,最大流量44800m3/s,最小流量242m3/s。据北碚水文站资料,蔡家段常年枯水位175.94m,常年平均水位179.37m,常年洪水位187.97m,枯、丰季水位变幅达20m左右。100年一遇洪水位201m,非汛期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为175m时,该段回水位181.80m,低于本区的常年洪水位标高,汛期坝前水位145.00m时,水库回水位不能到达本区,故库区回水位对规划区影响较小。总体上,本场地内无常年地表水体。2.3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重庆两江新区蔡家组团,道路沿线大多处于原始状态,现状地形多为农田、林地、民居,谷坡见零星基岩露头,目前民房已经拆除,局部为施工区。拟建线路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主要由冲沟及斜坡组成,地面高程在275.99~326.54m之间,相对高差约50.55m,场地地形起伏不平,坡角一般为2°~35°,个别较陡,坡角大于60°。2.4地质构造拟建道路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工程位于观音峡冲断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岩层产状为110°∠7°~8°(由西向东倾角略有减小),优势产状为110°∠8°,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无胶结,岩层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经地质调查,场区基岩中风化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其特征如下:1)LX1:产状为330°∠80°,裂隙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结合差,可见延伸长1~3m,裂隙间距0.8~1.5m,属硬性结构面。2)LX2:产状为240°∠70°,裂隙面较平直,闭合,未见充填,结合差,延伸长约1~2m,裂隙间距1.0~1.5m,属硬性结构面。2.5地层岩性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素填土(Q4ml)及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GB3①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稍湿~湿,结构松散~稍密。碎块石含量约10~40%,块径2~15cm。堆填时间约1~5年,在沿线局部分布,层厚0.5m(RH2-ZK22)~6.7m(RH2-ZK25)。主要为人工抛填形成,基本无环境污染。②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褐红色、褐黄色,多为硬~可塑状,局部含有砂岩、泥岩碎块石及植物根系等,含量不均,一般在5~20%之间。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据调查,在沿线广泛分布,层厚普遍较小,一般0.5m(RH2-ZK1)~3.8m(RH2-ZC41)。③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其中拟建道路起点~K2+550段钻探深度范围岩性以砂岩为主;K2+550~道路终点段钻探深度范围岩性以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特征为主。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等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柱~柱状,节长为8~55cm,强度较高,广泛分布于场地道路K2+550~道路终点区域。砂岩(J2s-Ss):褐灰色,主要以石英矿物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状或短柱状,手捏易破碎,质较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为10~50cm,强度较高,广泛分布于场地道路起点~K2+550段区域及局部分布与K2+550~道路终点区域。④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基岩强风化带厚约0m(RH2-ZK6)~4.00m(RH2-ZC23)。2、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3、基岩顶面:由于是山麓斜坡及山谷地带,场区内基岩面没有统一倾斜方向,一般基岩面坡角为2~35°之间。基岩面埋深为0.0m(RH2-ZK24)~3.8m(RH2-ZC41)。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钻孔情况一览表。2.6水文地质2.6.1地表水拟建道路沿线地形高低起伏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砂岩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微弱。大气降水大部分以面流的形式沿斜坡汇入场地地势较低处,并通过冲沟向嘉陵江或支流排泄,小部分形成积水并通过蒸发排泄,还有少量垂直渗入地下,构成地下水,最终以泉水或暗涌形式排入附近河流。2.6.2地下水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补给。一般情况下,第四系厚度小,覆盖少,含水微弱;侏罗系泥岩等为相对隔水层;侏罗系砂岩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3)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调查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补给条件的好坏,同时也取决于含水层的吸收能力。①补给条件A、区内降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每年的降雨日数可达150天以上,这就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常性的补给来源。本区降雨强度与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冬春少雨,是一年中最枯季节,一次降雨量甚少,降雨在包气带和植被的蒸发上,对地下水补给作用甚微;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一次降雨强度不大,不会形成地表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十分有利;夏季时节,降雨以暴雨、特大暴雨为主,降雨时间不长,但强度大,形成强大的地表迳流迅速排泄于江河、库塘,向下渗透量少,对地下水补给率不高;在伏旱季节中,连续多日无雨,气温高,地表蒸发量大,造成部分溪河断流,田塘、井泉干枯,地下水的补给中断。调查区内各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据调查资料,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有着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总体上地下水量较少,持续时间较短。B、地表水体也为地下水补给提供补给源,但这种补给有局限性。区内旱地分布面积较大,且拆迁工作已经完成,稻田、水(鱼)塘少且已荒废,大多已干涸。受降雨影响会形成短暂积水,但渗透效果较差。地表水体只能通过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补给量甚微。②迳流、排泄条件调查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地下水受重力影响沿沟谷向地势较低处排泄或沿岩层裂隙从基岩露头处排泄。由于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不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岩性为沙溪庙组互层的砂岩、泥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隙裂隙中,泥岩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因受岩性组合,构造与地形条件的控制,各含水层自成补给、迳流、排泄系统,相互间无水力联系,无统一的地下水面。富水性受砂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当含水层通过地表露头从外部获得补给后,便沿裂隙系统下渗。迳流受沟谷所控制,地下水往往在相邻的沟谷间作短途运移,就地分散排泄,或以下降泉水方排泄。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泥岩、砂岩等岩石,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等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对场地钻孔完成24小时后进行水位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勘察期间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场地地下水较贫乏。雨季时可能在低谷及低洼田地、干塘地段有少量地下水存在。2.6.3水土腐蚀性评价初步勘察时在场地邻近水塘中采取了地表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详见“初勘报告”),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水和土对建筑材料有微腐蚀性。场地附近范围内无污染源,地基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作用。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2.7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3.1工程地质分层场地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素填土主要采用动力触探试验进行判断;粉质粘土及岩样送室内试验,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及试验均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真实、可靠。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分层以场地内地层岩性、力学特征异同作为划分依据。①素填土:本次勘察选取2个钻孔进行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经过统计,场地素填土未修正的厚度加权平均值为6.85,综合确定场地素填土的密实度为松散,与现场实际观测一致。②粉质粘土:本次勘察取2组(含初勘)土样测试,从试验结果分析看,所采取土样的液性指数为0.39~0.46,塑性指数为13.5~13.9,土样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经检查和对比,与实际状态相符,未发现有异常。③基岩岩样:勘察中在中等风化基岩中采取36组岩样(含初勘)进行岩石物理力学试验。从测试结果分析看,基岩随着竖向深度的增加,强度有所提高。砂岩强度较高,泥岩强度较低,这与路基的实际状态相符合,表明了岩石试样成果是可靠的,可进行统计评价。3.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3.2.1统计方法对岩土测试指标进行数理统计,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要求进行。平均值: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3.2.2素填土动力触探试验统计本次勘察选取2个钻孔进行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合钻探揭露、现场判断及工程经验判断,场内素填土密实度总体呈稍密状态,粒径级配较差,统计成果见表3.2-1。3.2-1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统计岩性孔号素填土深度触探深度触探厚度未经修正锤击数范围值平均值未经修正锤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人工填土RH2-ZK224.7m0.7~3.7m3.0m3~136.76.85RH2-ZK256.7m1.2~4.7m3.5m3~147.0注:1、本次数据在统计中剔除了击数异常值。锤击数未经修正。2、按照地方标准《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进行统计分析。未修正锤击数大多在3~14之间变化,变异性中等~高。经过统计,素填土厚度加权平均值为6.85,综合确定场地素填土的密实度为松散。3.2.3粉质粘土试验统计在现场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压入法取样共采取了2件不扰动土样,在室内进行了物理力学指标测试。根据测试成果及建筑场地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粉质粘土物理指标及变形指标建议取平均值,抗剪强度指标、值建议取标准值。统计结果如表3.2-2~3.2-3。表3.2-2粉质粘土物理参数统计阶段编号物理性质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干密度(g/cm3)比重孔隙比饱和度(%)10mm

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数据RH2-ZC4324.51.982.011.592.720.71093.833.019.10.3913.9RH2-ZK2225.11.972.001.572.720.72793.932.418.90.4613.5统计项目统计频数22222222222最大值25.11.982.011.592.720.72793.933.019.10.4613.9最小值24.51.972.001.572.720.71093.832.418.90.3913.5算术平均值24.81.972.001.582.720.71893.832.719.00.4213.7表3.2-3粉质粘土力学参数统计阶段编号天然快剪饱和快剪固结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kPa)°(kPa)°Es1-2(MPa)试验数据RH2-ZC4326.617.118.711.90.433.98RH2-ZK2225.616.318.111.40.463.75统计项目统计频数222222最大值26.617.118.711.90.463.98最小值25.616.318.111.40.433.75算术平均值26.116.718.411.60.443.86建议值23.515.016.610.40.443.86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所采取土样的10mm液限为32.4~33.0,液性指数为0.39~0.46,塑性指数为13.5~13.9,天然含水率为24.5%~25.1%,压缩系数为0.44MPa-1。因此,该土层定名为粉质粘土合理,可塑状态,属于中压缩性土,与现场实际观测一致。本场地粉质粘土因厚度小(评价小于0.8m),且分布于表层富含碎石及植物根系,取样较困难,本次勘察在适合的位置采取了2组土样,与当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与北碚区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城市路网建设项目前期(2018年)进行的多条道路勘察取样数据对比,再结合当地经验值和本次勘察实际情况。建议本场地粉质粘土物理参数可按统计平均值取值;力学参数建议按统计结果的0.9倍取值。3.2.4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统计场地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本次勘察取9组(其中利用初勘5组)中等风化泥岩、13组(其中利用初勘9组)中等风化砂岩进行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详见室内岩石试验成果报告)。统计结果如表3.2-4~3.2-5。中等风化泥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28,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32,试验指标的变异性中等。中等风化砂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43,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62,试验指标的变异性低。3.2-4中等风化泥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原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RH2-ZC30泥岩8.05.27.34.66.34.0RH2-ZC36泥岩8.45.55.23.36.03.8RH2-ZC50泥岩5.93.88.15.17.74.8RH2-ZC64泥岩6.24.111.27.27.04.5RH2-ZC54泥岩4.42.87.44.66.54.0RH2-ZK37泥岩8.45.55.53.56.64.2RH2-ZK45泥岩5.93.88.15.17.04.4RH2-ZK49泥岩5.43.59.35.97.04.4RH2-ZK55泥岩6.74.34.62.98.05.0统计项目统计频数2727最大值11.27.20最小值4.42.80算术平均值6.974.437标准差1.4880.958变异系数0.2140.216标准值6.474.123.2-5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原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RH2-ZC19砂岩28.421.932.524.523.617.8RH2-ZC25砂岩30.924.135.126.927.721.2RH2-ZC1砂岩27.620.724.217.830.422.3RH2-ZC4砂岩24.018.222.416.727.520.5RH2-ZC10砂岩32.426.227.221.639.631.5RH2-ZC13砂岩27.320.523.217.126.119.2RH2-ZC7砂岩34.026.530.923.627.120.7RH2-ZC16砂岩31.724.130.622.826.119.4RH2-ZC39砂岩23.717.826.119.229.121.4RH2-ZK2砂岩27.620.724.217.830.422.3RH2-ZK8砂岩24.018.522.416.930.523.0RH2-ZK14砂岩31.424.826.220.338.029.5RH2-ZK20砂岩28.021.322.216.530.122.4统计项目统计频数3939最大值39.631.5最小值22.216.5算术平均值28.3221.49标准差4.1803.509变异系数0.1480.163标准值27.1620.533.2.5岩石抗拉、抗剪(三轴)强度指标统计本次勘察取9组(其中利用初勘4组)中等风化泥岩、5组(其中利用初勘3组)中等风化砂岩进行岩石抗剪试验(详见室内岩石试验成果报告)。试验统计结果见表3.2-6~3.2-7。3.2-6泥岩抗拉、抗剪(三轴)强度指标统计表岩性试样编号抗拉强度σ(Mpa)抗剪强度内摩擦角φ凝聚力CMpa泥岩RH2-ZC280.37936.820.900.4360.512RH2-ZC330.37436.630.760.4340.294RH2-ZC610.54336.940.930.4610.348RH2-ZC470.40736.940.970.4880.535RH2-ZK260.52736.851.040.4560.555RH2-ZK300.47436.490.970.4090.519RH2-ZK420.50237.311.060.4800.616RH2-ZK530.49036.601.000.5280.450RH2-ZK580.34636.400.840.4780.426统计项目频数2799最大值0.61637.311.06最小值0.29436.400.76算术平均值0.46236.770.94标准差0.0730.2780.096变异系数0.1590.0070.102标准值0.43736.600.883.2-7砂岩抗拉、抗剪(三轴)强度指标统计表岩性试样编号抗拉强度σ(Mpa)抗剪强度内摩擦角φ凝聚力CMpa砂岩RH2-ZC221.77340.703.791.8451.923RH2-ZC421.63040.303.591.7681.816RH2-ZC591.59640.043.361.5861.682RH2-ZK601.83140.773.791.7681.917RH2-ZK331.82140.513.551.6631.707统计项目频数1555最大值1.92340.773.79最小值1.58640.043.36算术平均值1.75540.463.62标准差0.107变异系数0.061标准值1.705建议值1.70538.443.4注: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取0.95倍平均值。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基岩状态分为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中等风化泥岩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47MPa,为软岩,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中等风化砂岩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7.16MPa,为较软岩,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3.4岩土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附录A,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为:素填土:呈松散状,稍湿,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粉质粘土:总体呈可塑状,土类别为松土,土石等级为Ⅰ级。泥岩、砂岩强风化带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泥岩中风化带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砂岩中风化带类别次坚石,土石等级为Ⅴ级。3.5岩土参数计算及建议3.5.1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本次勘察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5-1。表3.5-1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7/25.5*/25.0*饱和20.5*20.0/25.6*/25.1*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6.47/27.16饱和///4.12/20.5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2394450*10049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3*(天然)/2*(饱和)23.5(天然)/16.60(饱和)/251/969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3*(饱和)15.0(天然)/10.4(饱和)/31.3/32.9岩体抗拉强度(KPa)///175/682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100*/380*基底摩擦系数/0.25*0.35*0.40*0.35*0.50*负摩阻力系数0.30*/////(1)中等风化岩体粘聚力c取值:按0.3倍岩石粘聚力标准值(建议值)折减,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2)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φ取值:按0.90倍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建议值)折减,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3)中等风化岩体抗拉强度取值:取0.4倍岩石抗拉强度的标准值。(4)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7节,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天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估算。本次勘察中,场地为较完整岩体,折减系数取0.37。3.5.2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4.3.1取值,由于本场地层面(110°∠8°)较发育,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取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50kPa,内摩擦角φ=18°。裂隙LX1(产状330°∠80°)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故粘聚力标准值为c=50kPa,内摩擦角φ=18°。裂隙LX2(产状240°∠70°)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50kPa,内摩擦角φ=18。岩土界面参数建议取0.9倍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值,粘聚力标准值为c=14.94kPa,内摩擦角φ=9.36°。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3.0.4条:拟建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为丙类。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表4.1.3,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按照当地经验:场地当前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30.0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70.0m/s,属中软土;泥岩、砂岩为稳定岩石,剪切波速大于500m/s。场地填方路段回填土应进行压实,压实系数应达到0.94以上,压实填土剪切波速取160.0m/s,属中软土。沿线路基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1所示。表4-1地震效应评价表(按平场后)评价区段最大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s)地段类别K2+071.22~K2+66026.3167.1m/sⅡ0.35不利地段K2+660~K2+9200.00大于500m/sⅠ10.25有利地段K2+920~K3+08016.2169.9m/sⅡ0.35不利地段K3+080~K3+3100.00大于500m/sⅠ10.25有利地段K3+310~K3+330.818.2160.00m/sⅡ0.35一般地段注:1、压实填土剪切波速取值为经验值,后期回填施工后宜进行实测,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2、填方路基段为新近回填土,厚度较厚,应划分为抗震不利地段。拟建场区内不存在砂土、粉土等液化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场地内上部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回填时应进行压实,压实系数应达到0.94以上,以减轻地震力的影响;下部为基岩稳定岩土,在地震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地形整体较平缓、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道路填方段填土较高,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失稳,建议道路填方后实测压实填土的剪切波速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4.2线路稳定性评价和适宜性评价根据调查,拟建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主要由冲沟及斜坡组成,地面高程在275.99~326.54m之间,相对高差约50.55m,场地地形起伏不平,坡角一般为2°~35°,局部较陡,坡角大于60°。现状地形多为农田、林地、民居,谷坡见零星基岩露头,目前民房已经拆除。场地整体平缓,局部起伏不平。场地地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地基稳定,岩土体现状稳定,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现状条件下道路区总体稳定。场地内未见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综上所述,拟建场地适宜该道路建设。4.3相邻建(构)筑物与拟建道路相互影响评价拟建道路范围内的居民用房已在规划拆迁范围内,且基本已拆除,故拟建道路对相邻建(构)筑物无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本区域规划道路较多,各道路施工顺序不明,若本条道路施工时,已建设好其他道路或建(构)筑物,则需注意对已建成设施的保护,建议施工前,调查沿线路况是否改变,以确定后续方案的调整。5路基工程地质评价5.1路基均匀性评价拟建道路沿线分布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道路设计高程整平后,基础持力层主要为:1、现状人工填土局部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强度低,均匀性差;压实填土层,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压实后,均匀性较好;2、粉质粘土厚度较小,均匀性较差;3、强风化基岩,厚度变化较小,均匀性一般;4、中等风化基岩,岩性为泥岩和砂岩,岩体较完整、连续,变异性低~中等,均匀性较好。5.2地下水作用评价根据钻探成果和地质调查,场地范围的地下水总体较贫乏。丘陵顶部地下水贫乏,低谷及田地、干塘地段在雨季有少量地下水存在。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土、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填方边坡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原地面鱼塘(或干塘)处局部呈软塑状的粉质粘土进行局部换填处理,另外,应加强地表水拦截及排泄处理措施,场地内应设计永久的排水措施。必要时可修建排水涵洞、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挖方边坡中遇见孔隙、裂隙含水量较丰富的地基基岩时,应对该处的边沟进行加深加大处理,以达到阻断地下水的渗泄和晾干含地下水碎屑岩地基效果。5.3路基(地基)持力层评价①勘察区内人工素填土仅局部分布,厚度整体较小。堆填时间较短,呈松散状,不能直接用作拟建路基和挡墙的持力层,经压实处理后可作为拟建路基和低矮挡墙的持力层。②勘察区粉质粘土分布范围较广,有一定的承载力,但厚度普遍较小,工程意义不大,不建议作拟建路基和挡墙的持力层。③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厚薄不均,承载力不高,可考虑作为路基和低矮挡墙基础持力层。④中等风化基岩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厚度稳定,分布广泛,裂隙不发育,无软弱夹层,是拟建道路路基理想的持力层。5.4特殊性土评价1)素填土按设计平场后场地填方段内预填方厚度较大,回填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建议先清除原地表富含植被的老土层,填料的选用、级配及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回填过程中应进行按规范要求分成碾压,分成厚度建议30~50cm,压实系数λ应达到0.94以上。经过处理并检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2)强风化基岩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体完整性较差。岩体中有裂隙、溶隙发育。基岩面起伏与地形基本一致,均匀性差,厚度变化较大,力学性能不稳定,承载力相对较低。结合本工程特点,可考虑作为路基和低矮挡墙基础持力层。3)软弱土场地内原有鱼塘区域局部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范围详见平面图,淤泥质粉质粘土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流变性高,物理力学性质差,其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平场堆填及填筑路堤易产生沉降和变形破坏,属于软弱土。路基填土高度较大及平场施工时易出现路基沉陷失稳。因此,必须对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处理。本场地因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原有鱼塘规模普遍较小且基本废弃,勘察期间为旱季,大多已为干塘,现场量测软土厚度一般小于0.5m。建议对填方段软弱土直接清除并进行换填处理,填料可采用路基填料。6线路工程地质评价拟建RH2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起点接纵一路,终点接RZ5路,本次设计桩号范围为K2+071.22~K3+330.81段,全长1259.59m。道路设计起点桩号K2+071.22,起点坐标:X=87851.220,Y=58028.199,高程为325.880m,终点坐标:X=87502.443,Y=59234.934,高程为285.501m。线路全长1259.59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22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道路两侧挖填方边坡特征见下表:表6-1道路边坡特征表编号边坡编号坡长(m)坡高(m)坡向(°)坡角(°)安全等级边坡类型左侧右侧1K2+071.22~K2+660588.780~24.32320327~34一级~二级填方边坡2K2+660~K2+9202600~18.41931334/53二级挖方边坡3K2+920~K3+0801600~14.71319330/34一级~二级填方边坡4K3+080~K3+3102300~28.01931334/53二级挖方边坡5K3+310~K3+330.8120.810~8.01319334二级填方边坡6.1K2+071.22~K2+660段填方路基段(1-1~14-14剖面)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道路总长588.78m,起点连接规划道路,并上穿纵一路(纵一路为下穿通道,其详见评价纵一路勘察报告,RH2路实际工程范围起点为K2+110),道路标准路幅宽度22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279.83~326.54m,设计标高为298.400~325.880m,属填方道路。该段道路多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拆迁区。场地整体地形西高东低,坡度约2~17°。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5m(RH2-ZK1)~3.1m(RH2-ZC25),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0m(RH2-ZK24)~2.1m(RH2-ZK19)。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填方土质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为24.3m(11剖面),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其中K2+071.22~K2+620段边坡高度大多≥12m(安全等级一级),安全系数为1.35;K2+071.22~K2+290段、K2+620~K2+660段边坡高度大多小于12m(安全等级二级),安全系数为1.30。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建议浅层翻压,然后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2节,夯实后的素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素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50Kpa(经验值)。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上述填方区域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3)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按照设计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填土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为24.3m(11-11剖面),根据边坡分析,现状地形除14剖面局部地形较陡外,其余整体较平缓,地形坡度基本小于8°,岩土分界面平缓且无临空面,填方后边坡不会沿原始地面或岩土分界面产生滑动。但填方边坡易发生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现对14剖面进行沿岩土分界面滑动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如下:图6-114-14剖面左侧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滑动稳定性计算简图表6-114-14剖面左侧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滑动稳定性计算表(饱和工况)条块号滑体体积V1重度γ1重量G地面荷载滑面长度Li倾角αi内聚力Ci内摩擦角φ传递系数ψ抗滑力Ri下滑力Ti稳定系数Fs剩余下滑力Pim3/mKN/m3KN/mKN/mmºKPaºKN/mKN/mKN/m12.7420.556.173.4054.7922320.5545.890.4531.30214.0620.5288.234.4241.842230.91199.99192.260.45154.29310.1120.5207.261.8729.472230.91680.33101.960.33189.26472.6820.51489.9410.217.3614.949.360.882396.10190.871.1176.36544.6320.5914.9210.7513.1214.949.361.007307.48207.681.0866.13615.0720.5308.9410.4014.7914.949.361.003204.6178.861.410.00图6-214-14剖面右侧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滑动稳定性计算简图表6-214-14剖面右侧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滑动稳定性计算表(饱和工况)条块号滑体体积V1重度γ1重量G地面荷载滑面长度Li倾角αi内聚力Ci内摩擦角φ传递系数ψ抗滑力Ri下滑力Ti稳定系数Fs剩余下滑力Pim3/mKN/m3KN/mKN/mmºKPaºKN/mKN/mKN/m13.3820.569.293.6844.5422328.3248.600.5832.6829.6620.5198.033.3838.072230.91172.94122.110.48154.29314.5620.5298.482.9615.992230.916127.7282.220.57189.26480.0020.51640.0013.6814.8614.949.360.882465.66420.590.7976.36510.4620.5214.432.8510.1114.949.361.00777.3837.640.6866.13613.6620.5280.038.706.6514.949.361.003175.8332.431.780.00通过计算可知,14剖面左侧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整体滑动的稳定性系数为1.41(饱和工况),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右侧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整体滑动的稳定性系数为1.78(饱和工况),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挖方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动。4)支挡措施建议该段道路两侧有放坡空间,建议采用分阶放坡+植草绿化处理,每隔8.0m留不小于2.0m宽安全平台,素填土建议放坡坡率为1:1.5~1:2.0,坡脚设置护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