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跟岗体会_第1页
(杨浩)跟岗体会_第2页
(杨浩)跟岗体会_第3页
(杨浩)跟岗体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行快众行远——第二次到刘立雄名师工作室学习体会廉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杨浩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与希望同在的季节。我分别于10月14-20日和11月11-17日,来到广东省刘立雄名师工作室学习。刘老师制订了科学严密的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先进地区的学术资源优势,打造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采取许多办法,运用多种手段,安排各种课型,设计各类讲座,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向教授学习,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在听课议课中领略教学艺术之美,在专家讲座中感悟教育真谛,在教学科研中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交流中践行教师职业精神。回顾这两周的学习,收获是沉甸甸的,感悟是深刻的。在听课议课中领略教学艺术之美。我们先后观摩了刘立雄名师工作室五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刘立雄老师所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新授课,他教学思路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电子守恒构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模型,讲解各种例子运用模型和完善模型,设计经典题型拓展模型,在模型认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刘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背景、透彻清晰的讲解给在场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也积极开展汇报课活动,相互听课议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大家都是经过多年教学磨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课堂里,我们仿佛走进了“百家课堂”,品味了“同课异构”的奇思妙想,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领略了百家风范。在评课议课中,大家踊跃发言,妙语连珠,充分挖掘课堂的优点,也敢正视教学的不足。刘老师认真听课评课,在他悉心指导下,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领悟,课堂调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刘老师还邀请了广州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戴光宏、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邓峰、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刘凯钊、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石光一起听课评课,专家们就如何将化学知识趣味化和生活化、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教学设计等进行课例分析,指出评课最需从学科内容角度做诊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做评价,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观察)、耳到(倾听)、手到(记录)、心到(思考)。专家们精准的点评使大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油然而生。在专家讲座中感悟教育真谛。我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有机会“亲其师,信其道”。张秀莲、邓峰、何庆辉、戴光宏、黄建伟、曹雁等专家教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极大启迪了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在愁肠百转的讲座中,专家们的教育感悟,就像朵朵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让我犹如漫步教育科研的百花园。在教学科研中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刘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开展“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他强调,要重视前端教学,要将分类思想、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的概念贯穿整个专题研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步骤、小台阶地逐步推进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这种进阶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分六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六个环节为:①物质的量的铺垫;②物质分类的准备;③离子反应的准备;④氧化还原的学习;⑤元素性质的运用;⑥电化学的再学习。这种“课程重整”让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符合知识内在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刘老师还积极指导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对于课题研究,很多学员没有实操经验,对课题的选题、可操作性、应用价值、研究报告撰写等认识不深。刘老师针对我们的实际和困惑,结合他主持的省级课题《高中化学“学生自主课堂”不同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回顾了他在湖北省沙市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到现在近20年的教研历程,从不同角度给予我们启迪与鼓励,让我们认识了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刘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研究思路、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佩服。在学习交流中践行教师职业精神。刘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学员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在工作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成长;无论谁上课,大家都精诚合作,群策群力,相互帮忙查找资料、准备教具、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印发学案……在生活上,大家沟通融洽、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工作室中,微信上,Q群里,到处可见大家的体贴和关心……两周的培训,大家没有休息,没有停歇,每天风雨无阻,吃在饭堂,重新体验学生时代的苦读生涯,每天坚持做笔记,写心得,做简报,忙忙碌碌,风风火火,虽苦,犹甜!在这里,我们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感悟,更是火辣辣的热情;我们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沉淀,更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在这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感受到的是专家们点石成金的喜悦,收获的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顿悟,我会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次学习,让我体会了“独行快,众行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