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解读_第1页
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解读_第2页
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解读_第3页
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解读_第4页
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解读

2021年是本轮高考制度改革湖北物理自主命题第一年,虽在摸索中,却有指

导性。它体现了高考命题小组对国家高考政策的诠释,为高中教学示范了《中

国高考评价体系》确立的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的考查方式。试题分别从基础

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角度进行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

强试题开放性。整套试卷情景均是基础模型,但无法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

题”来应对,需要熟练地综合运用基本的物理规律才能取得高分,如果基础不

好,则只能完成基础的选择题部分,而创新的实验题和计算题无法应对。下

面,我们通过逐题分析,从“考查内容、情景分析、解答过程、教学启示”来

窥视试题背后的深层奥义:

一、试题分析

1.20世纪60年代,我国以国防为主的尖端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关于原子

弹和氢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C.原子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D.原子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考查内容】轻核的聚变;重核的裂变.

【情景分析】核能的利用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

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

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解答过程】解:原子弹和核反应堆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时

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的是核电站,不可控

链式反应的是原子弹。

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

故ABC错误,C正确。

故选:Co

【教学启示】本题直接考查了氢弹和原子弹的原理,属于记忆性的知识,要注

意区分。要求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及科技发展前沿的相关物

理知识。

2.2019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某轮比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m完成技术动作,随

后5m完成姿态调整。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

小取10m/s2,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A.0.2sB.0.4sC.1.0sD.1.4s

【考查内容】自由落体运动.

【情景分析】由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gt2可求出前5m的运动时间和整个

下落过程的运动时间,两者相减即为后5m的时间。

【解答过程】解:陈芋汐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f2可得

前5m的运动时间ti=g&=/^s=ls,

整个下落过程的运动时间t2=s=V2s,

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t=t2-ti=V2s-ls^0.4s,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教学启示】本题关键是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然后根据题意求解即

可。此题情景取材于体育运动,要求学生具有从实际情景中提炼物理模型的能

力。

3.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缴获不少敌军武器武装自己,其中某轻机枪子弹弹头质量

约8g,出膛速度大小约750m/s。某战士在使用该机枪连续射击1分钟的过程

中,机枪所受子弹的平均反冲力大小约12N,则机枪在这1分钟内射出子弹的

数量约为()

A.40B.80C.120D.160

【考查内容】动量定理.

【情景分析】对子弹根据动量定理可解得。

【解答过程】解:对子弹根据动量定理得:Ft=nmv-0

代入数据解得

廿120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教学启示】本题考查动量定理,列出动量定理表达式即可解得。要求学生能

跳开子弹发射的过程,把1分钟所有射出的所有子弹作为一个整体,选择合适

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素养。

4.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

程中摩擦力大小f恒定,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

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物块质量m和所受摩擦力大小f分别为()

图⑶

A.m=0.7kg,f=0.5NB.m=0.7kg,f=1.0N

C.m=0.8kg,f=0.5ND.m=0.8kg,f=1.0N

【考查内容】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情景分析】物块在上滑和下降的过程中做动能定理,变形结合图像可解得。

【解答过程】解:对物块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在上滑过程中:-fs-mgssin30°=g-lmv2

变形可得Ek=(f+mgsin30°)s

在下降过程中:mgssin300-fs=Amv'2

变形可得Ek'=(mgsin30°-f)s

结合图像联立解得m=0.7kg,f=0.5N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教学启示】本题考查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可以对动能定理变形结合图像斜

率进行分析。图像是基本的物理工具之一,对图形信息的读取和加工是物理必

备知识。

5.如图所示,由波长为入I和入2的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复色光,经半反半透镜后分

成透射光和反射光。透射光经扩束器后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并在屏上形成干涉条

纹。O是两单色光中央亮条纹的中心位置,P1和P2分别是波长为尢和入2的光

形成的距离O点最近的亮条纹中心位置。反射光入射到三棱镜一侧面上,从

另一侧面M和N位置出射,则()

A.入1<入2,M是波长为入1的光出射位置

B.入]N是波长为人]的光出射位置

C.尢〉入2,M是波长为尢的光出射位置

D.入1>入2,N是波长为入I的光出射位置

【考查内容】光的干涉;影响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的因素;光的折射定律.

【情景分析】由双缝干涉的实验结论:x=L门和图中实验结果可比较波长;由

d

光的色散实验知,频率f越大,穿过三棱镜后偏折越大,结合图中偏折结果可

判断。

【解答过程】解:AB、双缝干涉的实验结论:x=L.入,由图可得>,

dXaOdP.XaOPd,

故入i>入2,故AB错误;

CD、由人=cT或入=cl知,入越大f越小(f为频率)

f

由光的色散实验知,频率f越大,穿过三棱镜后偏折越大(或频率f越大,折

射率n越大)本题中由于入i>入2故fi<f2.故偏折角小的对应fi,偏折大的对应

f2,所以当入1>入2时M是入2射出点,N是尢射出点,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o

【教学启示】本题考查了双缝干涉实验和光的色散实验,解题关键是要对教材

实验结论的记忆,平时多注意积累。学生应理清电磁波谱(光谱)中频率、波

长、折射率、介质中的速度等相互关系,还应学会处理物理光学和几何光学相

联系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恒定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入最大阻

值为2R的滑动变阻器和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在变阻器滑片从a端向b端缓

慢移动的过程中()

A.电流表Ai示数减小

B.电流表A2示数增大

C.原线圈输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考查内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电功、电功率.

【情景分析】分析右端电路可知,R与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并联后,再与左半

部分串联接入电路,当滑片从a往b滑动时,并联部分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

器左半部分电阻增大,故电路中总电阻增大。

【解答过程】解:分析右端电路可知,R与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并联后,再与

左半部分串联接入电路。当滑片从a往b滑动时,并联部分总电阻减小,滑动

变阻器左半部分电阻增大,故电路中总电阻增大。

B、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不变,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总电阻增大,则副线

圈总电流减小,A2示数减小,故B错误;

A、再由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关系知,A2示数减小,Ai示数减小,故A正确;

C、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电流减小,故输出功率减小,故C错误;

D、滑片从a往b滑动时一,副线圈干路电流减小,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和R并

联总电阻减小,则并联部分分压减小,定值电阻R消耗电功率减小,故D错

误。

故选:Ao

【教学启示】本题考查变压器和动态电路,意在考查考生对动态电路的分析能

力,滑动变阻、可变电阻器在此类电路中出现较多。变压器各物理量的比值关

系、决定关系体现了对变压器原理的理解,影响学生的解题。

7.2021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软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

程的重要一步。火星与地球公转轨道近似为圆,两轨道平面近似重合,且火星

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火星与地球每隔约26个月相距最近,地球公转周期为

12个月。由以上条件可以近似得出()

A.地球与火星的动能之比

B.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之比

C.地球表面与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

D.地球与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考查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人造卫星;向心力.

【情景分析】由火星与地球每隔26个月相距最近可以得出地球和火星的公转

周期,有公转周期可以推出地球和火星公转时的各项参数。但由于不知道地球

和火星的质量等物理量,所以没法求解地球和火星的自转或重力加速度、动能

等物理量。

【解答过程】解:A、设地球和火星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1、T2,轨道半径分别

为口、⑦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三=工,可求得地球与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

r2T2

由太阳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与=mq,得丫=悟即地球与火星的线

速度之比可以求得,

但由于地球与火星的质量关系未知,因此不能求得地球与火星的动能之比,故

A错误;

B、地球和火星的角速度分别为31=",6=",

T1丁2

由题意知火星和地球每隔约26个月相距最近一次,又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

球的轨道半径,则(JL>lt-32t=2n,

由以上可解得T2=2即月,则地球与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之比T]:T2=7:

7

13,但不能求出两星球自转周期之比,故B错误;

C、由物体在地球和火星表面的重力等于各自对物体的引力,则有G^.=mg,

R2

得g=GJV,由于地球和火星的质量关系以及半径关系均未知,则两星球表面

R2

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不可求,故C错误;

D、地球与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由太阳对地球和火星的引力产生,所

以向心加速度大小则有G雪=ma,得a=GJL,得由于两星球的轨道半径之

22

比已知,则地球与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之比可以求得,故D正确。

故选:D。

【教学启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以及天体的相遇问题,解

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地球和火星的公转和自转。天体问题是学生头疼的问题,

主要是空间想象能力影响建模,不理解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的特点,

无法理清各物理量的关系。

8.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B.电场力一定对正电荷做正功

C.电场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D.静电场的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

等势面

【考查内容】电场;电场线.

【情景分析】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电场这

种物质与通常的实物不同,它不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但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客观存在的;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沿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

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

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

【解答过程】解:A、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故A正确;

B、如果电场力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电场力对正电荷做负功,故B错

误;

c、电场线是人为假想的曲线,实际并不存在,故c错误;

D、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个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即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沿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即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

指向低的等势面,故D正确。

故选:ADo

【教学启示】该题考查了电场的性质,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住电

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明确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沿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

故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理解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9.一电中性微粒静止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在某一时刻突然分裂成a、

b和c三个微粒,a和b在磁场中做半径相等的匀速圆周运动,环绕方向如图

所示,c未在图中标出。仅考虑磁场对带电微粒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XXXXXX

xxx

XXX

X%V7X

XXXXX

XXXXXXX

A.a带负电荷

B.b带正电荷

C.c带负电荷

D.a和b的动量大小一定相等

【考查内容】电荷守恒、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

力.

【情景分析】根据左手定则判断ab的电性,根据电荷守恒判断c的电性,根据

动量守恒定律和半径公式可判断动量的大小关系。

【解答过程】解:AB、从分裂后a和b粒子的轨迹图可以看出,两粒子均做逆

时针方向圆周运动,由左手定则可判断两粒子均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由于中性粒子一分为三,ab带正电,则c一定带负电,故C正确;

D、由于中性粒子一分为三,那么分裂前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2

maVa+mbVb+mcvc=O;根据Bqv=3_可知,R=从图示可以看出,ab做匀

RBq

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相等,所以根据半径公式知两粒子的动量与电量的比值处相

q

等,但由于不知ab两粒子电量的大小,所以二者的动量大小不一定相等。故D

错误。

故选:BCo

【教学启示】本题考查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以及

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明确分列前后电荷量守恒和质量守恒,总动量守恒,从

而明确半径的关系。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t=0时刻和t=ls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

和虚线所示。已知x=0处的质点在。〜1s内运动的路程为4.5cm。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源振动周期为1.1s

C.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3m/s

D.t=ls时、x=6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

【考查内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情景分析】根据t=0时刻P质点的运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根据题意

求解周期,根据波速等于波长除以周期得到波速;

【解答过程】解:A、由题意知x=0处的质点在At=ls内的运动路程为4.5cm

=4A+.LA,所以判断x=0处质点在t=0时刻是向下振动的,该波向x轴正方

向传播,故A正确;

B、虚线波x=0处此刻的位移x=-0.5cm=总勺所以△1=丁节白=心,从而

T=-12-,故B错误;

135S

C、波速为v=2L=~^~m/s=13m/s,故C正确;

D、从虚线波知x=6m处的质点此刻正向y的正方向运动,故D错误。

故选:ACo

【教学启示】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波的图象;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图象直

接读出振幅、波长,能够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知道波速、

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v=仅。

11.如图所示,一匀强电场E大小未知、方向水平向右。两根长度均为L的绝缘

轻绳分别将小球M和N悬挂在电场中,悬点均为O。两小球质量均为m、带

等量异号电荷,电荷量大小均为q(q>0)o平衡时两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均为。=45°。若仅将两小球的电荷量同时变为原来的2倍,两小球仍在原位

置平衡。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考查内容】共点力的平衡;库仑定律.

【情景分析】根据“异种电互相吸引"结合平衡条件分析匀强电场对M、N的

电场力方向由此确定电性;对M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

解。

【解答过程】解:AB、两小球带等量异号电荷,根据“异种电互相吸引”可知

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所以匀强电场对M的电场力方向向左,故M带负电;匀

强电场对N的电场力方向向右,故N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根据几何关系可得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

r=V2L;

当两个小球带电荷量大小均为q时,对M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

可得:

2

(qE-F库)tan0=mg,其中F库—

r

仅将两小球的电荷量同时变为原来的2倍,两小球仍在原位置平衡,对M根

据平衡条件可得:

2

(2qE-F库')tan0=mg,其中Fr=4kq

r

联立解得:q=L后^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o

,T

▼mg

【教学启示】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库仑力作用下的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关键是能

够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然后建

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12.某同学假期在家里进行了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如图(a)所示,将一根米尺

竖直固定,在米尺零刻度处由静止释放实心小钢球,小球下落途经某位置时,

使用相机对其进行拍照,相机曝光时间为工。由于小球的运动,它在照片上

500

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根据照片中米尺刻度读出小球所在位置到释放点的距

离H、小球在曝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A1。计算出小球通过该位置时的速度大

小v,进而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g。实验数据如下表:

米尺

目。I

3(相机

J'23主尺cm

1f।r\\\\iiii

\\示尺1020

图(b)

,)

H/m0.91810.94230.85300.88600.9231

(1)测量该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直径为15.75

mm。

(2)在第2次实验中,小球下落H=0.9423m时的速度大小v=4.30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3次实验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9.85m/s2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可以减小本实验重力加速度大小测量误差的措施有AB0

A.适当减小相机的曝光时间

B.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

C.用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代替实心钢球

【考查内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情景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由此读数;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速度大小,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求

解重力加速度大小;

(3)该实验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根据减小误差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1)游标尺为20分度,精确度为0.05mm;主尺读数为15mm,

游标尺第15格对齐,读数为0.05义15mm=0.75mm,故小球的直径为d=

15mm+0.75mm=15.75mm;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第2次实验中,小球下落H=0.9423m

时的速度大小:

v=Al=S86;102m=4.30m/s

△t-J-s

500

22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v2=2gH,解得:g=J=.4.10m/s2=

2H2X0.8530

9.85m/s2;

(3)A、适当减小相机的曝光时间,使得平均速度更接近在H处的瞬时速度,

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故A正确;

B、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故B正确;

C、本实验尽量采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钢球或铅球做实验,可以减少因阻力产

生的误差,故C错误。

故选:ABo

故答案为:(1)15.75;(2)4.30;9.85;(3)ABo

【教学启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游标卡

尺的读数、纸带(频闪照片)的速度加速度的计算、误差分析等都是力学试验基

础,是物理必备知识之一。

13.小明同学打算估测5个相同规格电阻的阻值。现有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

表、一个电池组(电动势E不大于4.5V、内阻r未知)、一个阻值为Ro的定值

电阻、一个阻值为Ri的定值电阻(用作保护电阻)、开关S和导线若干。他设

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5个待测电阻分别单独接入A、B之间,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一

致,据此他认为5个电阻的阻值相等,均设为R。

第二步:取下待测电阻,在A、B之间接入定值电阻Ro,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o。

第三步:取下定值电阻Ro,将n个(n=l,2,3,4,5)待测电阻串联后接入

A、B之间,记下串联待测电阻的个数n与电流表对应示数小

请完成如下计算和判断:

(1)根据上述第二步,工与Ro、Ri、E、r的关系式是」_=良+包+工。

i0io-E-E-E—

(2)定义Y=!-工,则Y与n、R、Ro、E的关系式是Y=包-岖。

10k-E—E一

(3)已知Ro=12.OQ,实验测得k=0.182A,得到数据如下表:

n12345

In/A0.3340.2860.2500.2240.200

Y/A12.5001.9981.4951.0300.495

根据上述数据作出Y-n图像,如图(b)所示,可得R=2.0Q(保留2位

有效数字),同时可得£=4.0V(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表中Y的测量值无影响(选填“有”或

“无”)。

图⑨

【考查内容】伏安法测电阻.

【情景分析】(1)(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写出电流的表达式,变形后得到

上口上的表达式;

101n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题目所给图象的斜率和纵截距求电动势和内

阻;

(4)从Y的函数式中进行分析,电流表的内阻对Y的值是否影响。

【解答过程】解:(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实验第二步可写出:Io=—5一,

R]+RQ+T

变形后得到:」_=&_+&_+£;

IoEEE

(2)同理,将n个电阻串联后接入AB之间,可以得到:」_=%+四三。根

及EEE

据题意那么丫=工-_1-=(旦+包+三)-(良+迦+£)=包-建;

101nEEEEEEEE

(3)根据表格数据并画出Y-n图象,从上一问的表达式丫=为-迩,可知

EE

Y-n直线的斜率k=-旦=-3.0-0A.I,截距b=%=3.0Ai,解得:E=4.0V,

E6E

R=2.on;

(4)考虑电流表的内阻时,可以把电流表的内阻等效到R1中去,但Y与R1

没关系,所以电流表的内阻对Y的测量值无影响。

故答案为:(1)包+包+三;(2)包-岖;(3)2.0、4.0;(4)无

EEEEE

【教学启示】本题考查了类似测电源电动势的实验,方法原理比较新颖,处理

数据采用图象法,这些都是方便操作的步骤。当然抓住串联并联电路特点与欧

姆定律可得到结果。此题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方式上都有创新,但所涉及的

物理知识却是重要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知识,总体感觉中规中矩。

14.质量为m的薄壁导热柱形气缸,内壁光滑,用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封闭一

定量的理想气体。在下述所有过程中,气缸不漏气且与活塞不脱离。当气缸

如图(a)竖直倒立静置时,缸内气体体积为V1,温度为Ti。已知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g,大气压强为po。

I""|

I__I

(1)将气缸如图(b)竖直悬挂,缸内气体温度仍为Ti,求此时缸内气体体积

V2;

(2)如图(c)所示,将气缸水平放置,稳定后对气缸缓慢加热,当缸内气体

体积为V3时,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考查内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

【情景分析】(1)选气缸为研究对象,对其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两种情

况下气体的体积,由等温规律可求V2;

(2)气缸水平放置,稳定后再加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求此时缸内缸体的温度。

【解答过程】解:(1)在图a中对导热气缸根据平衡条件有:mg+poS=p】S

在图b中对导热气缸根据平衡条件有:mg+p2S=po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里勿=也2

由题意知:T1=T2

联立解得:V2=Q艺v

(2)将气缸水平放置后,气体发生等温膨胀,稳定后的压强p3'=po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里▲=曳

Ti口

再加热时发生等压膨胀,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红上1="上

TiT3

联立解得:13=上心一匚

(mg+p0S)V!

答:(1)将气缸如图(b)竖直悬挂,缸内气体温度仍为Ti,此时缸内气体体

积V2为

1

P0S-mg

(2)如图(c)所示,将气缸水平放置,稳定后对气缸缓慢加热,当缸内气体

体积为V3时,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学竺一。

(mg+p0S)Vi

【教学启示】本题是热力学状态方程的应用题,解题中要多次用平衡条件,关

键是要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气体压强。气体问题物理量多,

表达技巧很重要。

15.如图所示,一圆心为O、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其

下端与光滑水平面在Q点相切。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以某一速

度向质量也为m的静止小物块B运动。A、B发生正碰后,B到达半圆弧轨道

最高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零,A沿半圆弧轨道运动到与O点等高的C点时

速度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空气阻力。

(1)求B从半圆弧轨道飞出后落到水平面的位置到Q点的距离;

(2)当A由C点沿半圆弧轨道下滑到D点时,OD与OQ夹角为3求此时

A所受力对A做功的功率;

(3)求碰撞过程中A和B损失的总动能。

【考查内容】动量守恒定律;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动能定理,能量守

恒.

【情景分析】(1)B到达半圆弧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零,由重力提

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B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解

得。

(2)A由C点沿半圆弧轨道下滑到D点,根据机械能守恒结合功率的计算公

式解得其功率;

(3)A从Q点到C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碰撞后的速度,根据

动能定理解得B碰撞后的速度。再研究A与B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结

合能量守恒可解得。

【解答过程】解:(1)B到达半圆弧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零,则mg

2

=VB

irry

B从半圆弧轨道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x=vBt

竖直方向:2R=Lgf2

2总

联立解得x=2R

(2)A由C点沿半圆弧轨道下滑到D点,根据机械能守恒由

mgRcos9=lmv2

此时A所受力对A做功的功率P=mgsinO・VA

联立解得P=mgsin0V2gRcos9

(3)B从碰撞后到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mg・2R=_j"鬲4mv;之

A从碰撞后到C点,根据动能定理mg・R=4mv;2

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

mvo=mvA+mvB'

211

X-

则碰撞过程中损失的能量△£=•1mVO22+AmV

22

联立解得△E=VI5mgR

答:(1)B从半圆弧轨道飞出后落到水平面的位置到Q点的距离为2R;

(2)当A由C点沿半圆弧轨道下滑到D点时,OD与OQ夹角为8,此时A

所受力对A做功的功率为mgsin9V2gRcos6;

(3)碰撞过程中A和B损失的总动能为JiUmgR。

【教学启示】解决本题时一,要理两个小球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遵循的物

理规律,知道弹性碰撞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两大规律。要

知道小球恰好到达圆轨道最高点时一,由重力充当向心力。力学综合问题,常见

的情景平时要分别从力、运动、能量、动量等分析。

16.如图(a)所示,两根不计电阻、间距为L的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竖直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导

轨上端串联非线性电子元件Z和阻值为R的电阻。元件Z的U-I图像如图

(b)所示,当流过元件Z的电流大于或等于I。时,电压稳定为Um。质量为

m、不计电阻的金属棒可沿导轨运动,运动中金属棒始终水平且与导轨保持良

好接触。忽略空气阻力及回路中的电流对原磁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o

为了方便计算,取Io=g,Um=邈。以下计算结果只能选用m、g、B、L、

4BL2BL

R表示。

(1)闭合开关S,由静止释放金属棒,求金属棒下落的最大速度V];

(2)断开开关S,由静止释放金属棒,求金属棒下落的最大速度V2;

(3)先闭合开关S,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达到最大速度后,再断开开关

S。忽略回路中电流突变的时间,求S断开瞬间金属棒的加速度大小a。

【考查内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情景分析】(1)(2)分两种情况写出当金属棒速度最大时的感应电动势,电

流、安培力,由平衡条件求得最大速度;

(3)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由于忽略电流的突变时间,所以此时电流也将流

过元件Z,结合图象求得其电阻值,计算出此时电路的电流,从而求得此时的

安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金属棒的加速度。

【解答过程】解:(1)闭合开关,定值电阻R与金属棒组成回路,当金属棒的

速度达到最大V1时,

感应电动势:Ei=BLvi

电流:1I=旦=肛!

RRi

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安=BI1L

当速度稳定后,由平衡条件有:mg=F安

联立得:vi=裳

B2L2

(2)由于元件Z的电压达到,保持不变,随着金属棒速度增加,

2BL

BL

电流也增加,当元件Z的电压稳定时,电路中的电流:3Ez'二交

RR

此时由平衡条件有:mg=BI2L

代入得到:V2=g述-

2B2L2

(3)闭合开关时,金属棒达到最大速度打=事,此时电路中的电流h=%

B2L2R

RBL

断开开关时,由于忽略电流突变的时间,所以电流L通过元件Z,由于L>Io,

所以元件Z两端的电压为Um=%X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R'=E「Um=

2BL

BLX1ngR-1n§R=垂口

B2L22BL2BL

,1n

那么此时电流中的电流IJ=生,=豆=屿

RR2BL

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F安'=BIJL=BX_^XL=1

2BL2冲

,]

所以此刻的加速度a=>'安—=322=2g

mm2

答:(1)闭合开关S,由静止释放金属棒,则金属棒下落的最大速度V1为需;

B2L2

(2)断开开关S,由静止释放金属棒,求金属棒下落的最大速度V2为雪I;

2B2L2

(3)先闭合开关S,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