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海市文来高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附详解)_第1页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文来高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附详解)_第2页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文来高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附详解)_第3页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文来高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附详解)_第4页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文来高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019学年上海市文来高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82.0分)

1.下列溶液肯定显酸性的是()

A.c(H+)>c(OH-)的溶液B.含H+的溶液

C.pH<7的溶液D.加酚醐显无色的溶液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凡是燧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

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

3.为测定一定时间内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下列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A.m(Zn)的变化B.c(H+)的变化

C.c(SOt)的变化D.丫(%)的变化

4.对也0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HH

A.H:S:HB.H-卜C—(TC.26X3+D.KX

H

5.常温下,关于100mLpH=2的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1.0x10-2mol-r1

B.溶液中C(H2SCU)=1.0x10-2mol-L-1

C.加水稀释至1000mL,溶液的pH=3

D.加入lOOmLpH=12的氨水,溶液呈碱性

6.下列事实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醋酸钠的水溶液中存在OH-

B.常温时,等浓度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C.0.1mol/L醋酸溶液可使石蕊溶液变红

D.醋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产生CO2

7.Cu-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01(出0)4]2+(蓝色)+4C1-=[CuOj2-(黄色)+

4H2O△H>0下列可使黄绿色的CuC12溶液变成蓝色的方法是()

A.升温B.力flNaCl(s)

C.加压D.力UAgN()3溶液

8.我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

解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鼻一户*。一8a一第sr

Innrw

已知:

鲍"等@+回

若⑥+e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n放出能量

B.若分解2m01电0值),估算出反应吸收482kJ能量

C.催化剂能减小水分解反应的婚变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水稀释O.lmohLTCH3COOH溶液,其电离程度增大

B.NO?和电。4的混合气体升温后红棕色加深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s)后恢复至常温,溶液的pH增大

10.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CM+、K+、SCN-、cr

B.含有NO1的溶液中:「、SO歹、SO%-、H+

C.由水电离出的c(H+)=1.0X10-13mol•IT】的溶液中:Na+、NH*、SO—、HCO3

D.pH=11的NaOH溶液中:COg、K+、NO]、SO^

11.已知A(s)+B(g)U2C(g)△H<0,体系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页,共45页

,',c

------------------------->T

A.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嘤

C.上述图象中,b点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化学平衡常数K(c)<K(d)

3+

12.FeCb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SCN-Fe(SCN)3o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是()

彳5滴imolLFeCh溶液

_5mL0.01niol/LFeCh溶液

―5mL0.01mol/LKSCN溶液

A.滴加FeCk溶液达平D衡后,c(SCN-)降低

B.滴加FeCb溶液达平衡后,观察到溶液红色加深

C.滴加FeCb溶液,平衡正向移动,体系中c(Fe3+)降低

D.若改为滴加5滴lmol/LKSCN溶液,”溶液红色加深”不能证明平衡发生移动

13.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二40式无色)△H<0,将一定量的NO?充入注射器中后

封口,如图是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

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透叁型皇_

70-

65:

60:

55-

50-

45-

40-

时W*

A.b点的操作的压缩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C)2)增大,«电。4)减少

C.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

D.d点:v(正)>v(逆)

1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2X(g)+Y(g)=Z(g),达

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相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平衡时物质的浓度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实验温度/K/(mol/L)

c(X)c(Y)c(Z)c(Z)

I4000.20.100.08

n4000.40.20.2a

5000.20.100.025

A.达到化学平衡时,I中X的转化率为80%

B.化学平衡常数:K(H)=K(I)

c.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m<I

D.按n中的起始浓度进行实验,反应逆向进行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态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Bas。,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C.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D.N%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16.互为同位素的两种原子不可能具有()

A.相同的电子数B.相同的中子数

C.几乎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D.相同的质子数

17.某原子电子排布式为22522p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HIA族

B.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C.最外层电子占据3个轨道

D.最外层上有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18.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示意图@24可以表示12口也可以表示14c

B.比例模型(1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

C.电子式•6:H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D.分子式C2H4O2可以表示乙酸,也可以表示乙二醇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第4页,共45页

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0H-+2H2。-2A10云+3H2T

+3+

B.Fe稀盐酸反应:2Fe+6H-2Fe+3H2T

3+

C.氯化铝和氨水反应:Al+30H--A1(OH)3I

2+3+

D.FeCk溶液跟Cl2反应:Fe+Cl2-Fe+2C1-

20.下列说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粗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B.NH4cl与ZnClz用于金属焊接中除锈

C.用热纯碱溶液去油污

D.蒸干并灼烧FeCh溶液得到FezOs

21.室温下,对于O.lOmol•IT】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其溶液的pH=1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c(OH-)变大

C.加水稀释后pH变小

D.用HNC)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显中性

22.有关氯化钠叙述错误的是()

A.是强电解质B.熔化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导电

C.电子式为:N如:C1:D.任何情况下,溶液的pH=7

23.同周期的X,丫和Z三种元素,已知关系如下:HX04,也丫。4和H3ZO4的酸性依次减

弱,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X最强,Z最弱

B.原子半径:X最大,Z最小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最强

D.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ZH3<H2Y<HX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过程就是离子键被破坏的过程

D.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25.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事实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

B.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D.常温常压下,湿呈液态,碘呈固态

26.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体系的压强

27.已知X+Y-M+N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则下列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低于M的能量

B.丫比N稳定

C.X和丫总能量低于M和N总能量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

2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久置的氯水pH值变小

B.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储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C.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29.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R>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W

C.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简单离子半径:X>Z

第6页,共45页

30.工业上用CO和Hz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数据曲线

B.反应进行至3分钟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反应至10分钟,u(CO)=0.075mol/L-min

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K不变

31.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错误的是()

①Mg可由电解熔融MgC12制取;则A1也可由电解熔融Alj制取

②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

③lmol•L的NaQ溶液每升中含有lmolNa+;贝Ulmol•L的FeC^溶液每升中也含

有lmolFe3+

④使用pH试纸时必须保持干燥;则湿润的pH试纸测得的pH一定有误差.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一定温度下,某溶液pH=7,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该溶液呈中性B.该溶液中c(H+)=cOH-)

C.该溶液中c(OhT)=10-7mol/LD.该溶液中c(H+)=10-7mol/L

33.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出

B.O.lmol/LCHs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O.lmol/L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34.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机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V=0.2mol/L,当加等体积的

0.2mol/L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物中K+的浓度是()

A.0.2mol/LB.0.25mol/LC.0.45mol/LD.0.225mol/L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18.0分)

35.合成氨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1)在一定条件下,N2(g)和H2(g)反应生成0.2mol

NH3(g),放出9.24kJ的热量,写出该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在如图

1中画出合成氨反应过程中烙(H)的变化示意图。

(2)将电和电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5min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

NH3的浓度为O.2mol/L,这段时间内用电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

(3)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出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条)

(4)如图2是某压强下”和出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进行反应,反应混合物中Nf

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I是平衡时的曲线,II是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

相同时间测得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容器内n(N2):n(NH3)=1:4

B.图中b点,u正<u逆

C.400~530℃,n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升高温度化学

36.降低能耗是氯碱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我国利用氯碱厂生产的出作燃料,将氢燃料电站应用于氯碱工业,其示意图如

图。

①a极为(填“正”或“负”)极。

②乙装置中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甲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化

B.甲装置中Na+透过阳离子交换膜向a极移动

C.乙装置中c极一侧流出的是淡盐水

④结合化学用语解释d极区产生NaOH的原因:。

⑤实际生产中,阳离子交换膜的损伤会造成0H-迁移至阳极区,从而在电解池阳极

能检测到。2,产生。2的电极反应式为。下列生产措施有利于提高产量、

降低阳极。2含量的是。

第8页,共45页

A.定期检查并更换阳离子交换膜

B.向阳极区加入适量盐酸

C.使用Q-浓度高的精制饱和食盐水为原料

(2)降低氯碱工业能耗的另一种技术是“氧阴极技术”.通过向阴极区通入避

免水电离的H+直接得电子生成H2,降低了电解电压,电耗明显减少。“氧阴极技

术”的阴极反应为。

37.电镀工业往往产生含CrO/、厂的含铝废水,排放前须将二者还原为C#+,之

后再加碱沉淀出Cr(OH)3,经处理后废水中铭的含量显著降低。

(l)CrO/、/中,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14

(2)化学平衡2CrOk+2H+=5。歹+H2OK=4.2x10»

体系中c(H+)=O.Olmol•IT】时,比较c(Cr2。万)、c(CrO%-)的大小:。

(3)化学还原法处理含铭废水

回.向废水中加入H2s。3(二元弱酸;SO2溶于水即得H2so3)。

①H2sO3的电离常数Kai的表达式为。

②将“2。歹转变为Cr3+,利用了H2sO3的酸性和性。

团,投加生石灰,将C#+沉淀为Cr(0H)3。

(4)电解还原法处理酸性含铭废水:以铁板做阴、阳极,电解含铝废水,示意如图。

①阳极电极反应:Fe-2e-=Fe2+,产生的Fe?+将打还原为CN+的离子方程

式为»

②阴极区的pH(填“增大”或“减小”),使CN+、Fe3+形成Cr(0H)3、

Fe(0H)3沉淀。

③随着电解的进行,阳极铁板会发生钝化,表面形成FeO-Fe2()3的钝化膜,使电解

池不能正常工作。将阴极铁板与阳极铁板交换使用,一段时间后,钝化膜消失。结

合有关反应,解释钝化膜消失的原因:o

38.CH3coONa溶液是常见的强碱弱酸盐,可由醋酸和NaOH溶液反应得到。

(DCfCOONa水溶液呈(填“酸”或“碱”)性。

(2)CH3COONa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ffl0.1000mol/LNaOH分另ij滴定25.00mL0.1000mol/L盐酸和

25.00mL0.1000mol/L醋酸,滴定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①在上述滴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填序号)

A.容量瓶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胶头滴管

②由图中数据可判断滴定盐酸的pH变化曲线如图2,判断的理由如下(答出2点):

回.起始未滴加NaOH溶液时,。

回.。

③滴定CH3COOH溶液的过程中,当滴加12.5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符号“c”及“>”表示)

(4)向0.1mol/L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盐酸至恰好反应。反应过程中,

你认为CHsCOONa的水解平衡向(填“左”或“右”)移动,分析的过程:

当滴入稀盐酸后,。

第10页,共45页

39.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1”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1)实验验证

实验I.将O.OlOOmol•L-】Ag2sO4溶液和0Q400mol•『iFeSCU溶液(pH=1)等体积

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口.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mol」TFe2(S0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I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

②H中溶液选用Fe式SO4)3,不选用Fe(N()3)3的原因是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UFe3++Ag1”为可逆反应。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

写出操作及现象。

(2)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IH.一定温度下,待实验I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vmL上层清液,用c】mol-

「1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imL。

资料:Ag++SCN-UAgSCNJ,(白色)K=1012

Fe3++SCN-=FeSCW+(红色)K=1023

①滴定过程中Fe3+的作用是o

②测得平衡常数K=o

(3)思考问题

①取实验I的浊液测定c(Ag+),会使所测K值(填“偏高”“偏低”或“不

受影响”)。

②不用实验n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o

40.20世纪前,黑火药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箭推进剂,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

2KNO3+3CK2S+N2T+3CO2T,20世纪60年代,火箭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

常用的氧化剂有四氧化二氮、液氧等,可燃物有朋(N2HJ、液氢等。

(1)氮原子核外电子云有种不同的伸展方向,电子填充了个轨道;

(2)写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比较反应所涉及的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4)写出产物中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结构式,产物K2s的电子式为

(5)已知S和氯水反应会生成两种强酸,其离子方程式为。

41.一定条件下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cC(g)+D(g)达到平衡。

(1)若起始时A为lmol,反应2min达到平衡,A剩余0.4mol,则在0〜2min内A的平

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体积,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贝Ua+b

c+d(选填“>”、"<"或"="),V逆(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3)若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导致口时刻速率发生变化的原因可

能是。(选填编号)

a.增大A的浓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RU

CO2(g)+4H2(g)CH4(g)+2H2O(g)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rc升至40(rc,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V'逆平衡常数K转化率a

————

第12页,共45页

42.食醋是一种常用调味品,所含醋酸的量大概在5〜8%之间;醋酸是一元酸。

⑴100mL0.1mol/L醋酸溶液,H+的物质的量:n(H+)O.lmol(填

或“=”);加少量醋酸钠晶体,溶液pH会(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2)石蕊试液中存在HZ(红色)=H++Z-(蓝色)平衡,向石蕊试液中滴加稀醋酸,

会使平衡朝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呈»

(3)常温下,将10mLpH=2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不合理的是(选填序号)。

A.完全中和该醋酸需氢氧化钠O.OOOlmol

C(CHCOO")

B.稀释时,3逐渐增大

C(CH3COOH)

C.溶液的Kw减小

D.溶液中c(H+)增大

(4)在25久条件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填序号)。

A.5

B.1

C.3〜5之间

D.1〜3之间

(5)醋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43.煤和石油不仅是重要的矿物能源,也可综合利用得到多种有机化工产品。煤干储后

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焦炭可通过以下途径制取聚氯乙烯等化

完成下列填空:

(1)氯乙烯转化为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其化学反应类型是。

(2)HC=C-CH=C电与正四面体烷的关系是。若分别完全燃烧等质量的

HC=C-CH=CH2和乙焕,所需氧气的量(选填“前者多”“后者

多”“一样多”)。

(3)检验C2H4。中是否含有醛基的实验方法是。

(4)近年来,乳酸CH3cH(OH)COOH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试写出以丙烯(C%=

CH-CH3)为原料,合成乳酸的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

图示例如下:

〃2c=CHi-CH^CIhBr烟出港巩CH3CHjOH

第14页,共4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c(H+)>c(OFT)的溶液,显酸性,故A选;

B.任何水溶液中均含氢离子,故B不选;

C.温度未知,不能由pH判断酸碱性,故C不选;

D.加酚酸显无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故D不选;

故选:Ao

由c(H+)、c(OH-)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若c(H+)>c(OH-)时溶液显酸性,以

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为高频考点,把握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为解答的关

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AS<0,放热反应AH<0,高温

下的燧减小的反应,可以△14-1'2\$>0可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A错误;

B、嫡增大的反应△$>(),若AH〉。低温下,可能△H-TAS>0,不一定是自发反

应,故B错误;

C、不能单独用烙判据或焙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所以吸热反应不一定是非自发反应,

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燧变和焰变共同影响的结果,所以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

有关,故D正确;

故选:Do

A、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分析;

B、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分析;

C、不能单独用焰判据或嫡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D、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病变和焰变共同影响的结果。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题目比较简单,注意化学反应的方向是蜡变

和焰变共同影响的结果,根据公式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

+2+

表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反应实质:Zn+2H=Zn+H2T,

A.用单位时间内固体质量变化可以测定反应速率,故A不符合;

B.单位时间内氢离子浓度变化可以表示反应速率,故B不符合;

C.反应前后磷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不变,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C符合;

D.单位时间内电体积变化多,速率快,故D不符合;

故选:Co

A.固体物质可以利用单位时间内固体质量的变化测定速率;

B.单位时间内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可以测定反应速率;

C.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衡量;

D.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体积多少可以表明反应进行快慢;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量的变化可以表示反应快慢,题目难

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硫化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所以能抑制水

的电离,故A错误;

H0

8出一,一2一0-为醋酸根离子,可以和氢离子生成CH3COOH,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

H

离向正移,所以促进水的电离,故B错误;

C.26X3+为26Fe3+,能结合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向正移,所

以促进水的电离,故C错误;;

D.02xx为为Q-,加入cr■后,对水的电离平衡没有影响,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故选:Do

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zO=H++0H1加入酸或碱能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含有弱酸根离

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的电离,强酸强碱盐不影响水的电离,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含有弱根离子的盐,酸或

第16页,共45页

碱能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的电离,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溶液中c(H+)=10-PHmol/L=1.0x10-2mol•L,故A正确;

B.H2s。4为二元酸,溶液中c(H2so4)=3xl.0xl0-2moLLT,故B错误;

C.H2s为强电解质,加水稀释100倍后,c(H+)=1.0xlO^mol-L-1,溶液的pH=3,

故C正确;

D.力口入lOOmLpH=12的氨水,溶液中一水合氨的浓度大于0.01mol/L,反应后溶液呈

碱性,故D正确;

故选:Bo

A.c(H+)=10-PHmol/L;

B.H2sO4为二元酸;

C.加水稀释至1000mL,浓度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D.pH=12的氨水溶液中一水合氨的浓度大于0.01mol/L。

本题考查pH的计算、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水的电离及其影响为

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任何电解质水溶液中都存在OFT,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若醋酸为强酸,则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

离子浓度相等,则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但在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醋酸的导电性比盐

酸弱,说明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比盐酸小,醋酸没有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故B正确;

C.O.lmol•IT】的醋酸溶液可使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说明醋酸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是弱

酸,故C错误;

D.醋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产生CO?,说明醋酸酸性大于碳酸,碳酸是弱酸,不能

说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则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要想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只要证明醋酸部分电离即可。

本题考查电解质强弱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明确强弱电解质根本区别

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有关,与电解质强弱

无关。

7.【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C{[CU(H20)4]2+}

减小,溶液黄色加深,故A错误;

B.加入NaQ(s),溶液中c(C厂)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式[61(出0)4]2+}减小,溶液黄色

加深,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没有气体参与,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故C错误;

D.加入AgNOs溶液生成AgQ白色沉淀而导致溶液中c(Cr)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

C{[CU(H20)412+}增大,溶液变成蓝色,故D正确:

故选:D。

要使黄绿色的CUC12溶液变成蓝色,应该改变条件使溶液中C{[Cu(H20)412+}增大,据此

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外界条件对

平衡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D中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溶液中c(C「)而引起平衡移动,

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过程II中生成氢气、过氧化氢,形成化学键,则过程口放出能量,故A

正确;

B.分解水的反应为2H20(g)=2H2(g)+02(g),焰变△H=反应物的总键能一生成物的总

键能=463kJ/molx4-(436kjmolx2+498kJ/mol)=+482kJ/mol,BP2H2O(g)=

2H2(g)+02(g)△H=+482kJ/mol,所以分解2mOIH2OQ)吸收482kJ能量,故B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反应的焰变,故C

错误;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使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数增加,分子总数不变,则反

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故D正确;

故选:Co

A.形成化学键放热;

第18页,共45页

B.焰变△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焙变;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可使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数增加。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焰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焙变与键能的计算关系、

催化剂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中化学键的变化,题

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加水稀释醋酸,醋酸浓度降低,则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速率降低,

所以促进醋酸电离,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错误;

B.存在平衡:2N02(g)UN2()4(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逆向移动,二

氧化氮浓度增大,红棕色加深,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

C.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

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s)后,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加,导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所以氢离子浓度会减小,pH会增大,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

故选:Co

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

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高频考点,注意: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改变条件能引起

平衡移动的可逆反应,为易错题。

10.【答案】D

【解析】解:A.铜离子带颜色,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

B.硝酸根离子、氢离子、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由水电离出的c(H+)=1.0xIO-"mo].IT】的溶液中,可能是碱性溶液或者酸性溶液,

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都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氢氧根离子、COg、K+、NO,SO:1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选;

故选:D«

A.铜离子有颜色;

B.硝酸根离子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

C.由水电离出的C(H+)=1.0x10-13mol.L-1的溶液中,可能为碱性溶液或者酸性溶液;

D.氢氧根离子、CO歹、K+、NO]、SO:1相互不反应。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侧重于考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学习中注意积累。

11.【答案】B

【解析】解:A.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

B.K为生成物浓度鬲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累之积的比,且纯固体不能代入K的表达式中,则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噤,故B正确;

c(B)

C.图中C点达到平衡,之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贝此点反应正向进行,故C错误;

D.焰变为负,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K(c)>K(d),故D错误;

故选:Bo

A.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B.K为生成物浓度基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的比,且纯固体不能代入K的表达式中;

C.图中c点达到平衡,之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熔变为负,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

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A.滴加FeCb溶液达平衡后,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使c(SCN-)降

低,故A正确;

B.滴加FeCb溶液达平衡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溶液红色加深,故B

正确;

C.滴加FeCk溶液,引入铁离子,体系中c(Fe3+)增大,且平衡正向移动的程度微弱,故

C错误;

D.由图可知,KSCN溶液不足,改为滴加5滴lmol/LKSCN溶液,KSCN溶液仍不足,则“溶

液红色加深”不能证明平衡发生移动,故D正确;

故选:Co

A.滴加FeCb溶液达平衡后,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第20页,共45页

B.滴加FeCh溶液达平衡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增大;

C.滴加FeCh溶液,引入铁离子;

D.由图可知,KSCN溶液不足,改为滴加5滴lmol/LKSCN溶液,KSCN溶液仍不足。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关系、浓度对平衡移动的

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

不大。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图象和透光率考查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题

目难度中等。

【解答】

A、b点时压缩注射器,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故A正确;

B、b点时压缩注射器,故c点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都比a点大,故B错误;

C、b点时压缩注射器,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导致T(b)<T(c),故C错误;

D、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时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向

移动,所以v(逆)>v(正),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解:A.I中,平衡时c(Z)=0.08mol/L,则4c(X)=0.16mol/L,a(X)=x

起始I)

1°0%=篝就'10°%=80%,故A正确;

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实验I和n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则化学平衡常数:

K(n)=K(I),故B正确;

C.实验HI在500汽下进行,实验I在400。(:下进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先

达到平衡状态,则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ni<I,故c正确;

D.根据I中数据,

2X(g)+Y(g)#Z(g)

起始c(mol/L)0.20.10

转化c(mol/L)0.160.080.08

平衡c(mol/L)0.040.020.08

K=葭黑而=就貌=2500,按n中的起始浓度进行实验,此时浓度商Qc=

=6.25<2500,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故D错误;

U.4XU.Z

故选:D。

A.I中,平衡时c(Z)=0.08mol/L,则4c(X)=0.16mol/L,a(X)=告粉X100%.

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先达到平衡状态;

D.根据I中数据列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按U中的起始浓度进行计算浓

度商Qc,与K值比较得出结论。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要抓

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以及化学平衡三段式,此题难度大。

15.【答案】B

【解析】解:A.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是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且氯化钠为化合

物,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硫酸钢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且是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故B正确;

C.铜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氨气本身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o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B

【解析】解:A.因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互为同位素的两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

A错误;

B.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B正确;

第22页,共45页

C.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互为同位素的两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D错误。

故选:Bo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同位素,明确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利用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较简单.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排布与元素的位置、电子的运动状

态与能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易错点,题目难度

适中。

【解答】

A.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A族,故A错误;

B.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分别为Is、2s、2P上电子,故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为5,占据2s、2P轨道,共4个轨道,故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最外层上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解:A.同位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同,故A

正确;

B.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水分子在V型分子,该比例模型是水分子模型,故B错误;

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o;H]•>羟基的电子式为-0:H,故C错误;

D.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乙二醇的分子式为C2H6。2,故D错误;

故选:Ao

A.同位素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水分子在V型分子;

C.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D.乙酸中含有碳氧双键,乙二醇中所有原子都达到饱和.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易错选项是C,注意氢氧根离子和羟基的区别,为易错点.

19.【答案】A

【解析】解:A.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1+

2H2O+20H-2A1O2+3H2T,故A正确;

+2+

B.铁粉跟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H2T,故B错误;

3+

C.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钱,离子反应为:Al+3NH3■H20->

A1(OH)3I+3NH+,故C错误;

D.FeCk溶液跟Cl2反应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T2Fe3++2C-,故D

错误;

故选:Ao

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C.氨水中NH3T2O为弱碱,化学式不能拆;

D.该反应违反了电荷守恒。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

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的考查,注意离子

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A

【解析】解:A、粗盐中含氯化镁和氯化钙,均易吸水潮解,故和盐类的水解无关,故

A正确;

B、NH4cl与ZnCk均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显酸性,故能和铁锈反应从而除去铁

锈,故和盐类的水解反应有关,故B错误;

C、纯碱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而油脂属于酯类,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除去,

故和盐类的水解有关,故C错误;

D、氯化铁水解为氢氧化铁和盐酸:FeCl3+3H2O#Fe(OH)3+3HC1,而盐酸易挥发,

故蒸干时盐酸挥发导致浓度降低,则水解平衡右移,氯化铁最终水解为Fe(OH)3,灼烧

时Fe(OH)3分解为Fe2()3,故整个过程和盐类的水解有关,故D错误.

第24页,共45页

故选A.

A、粗盐中含氯化镁和氯化钙,均易潮解:

B、NH4cl与Znd均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显酸性;

C、纯碱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D、氯化铁水解为氢氧化铁和盐酸,而盐酸易挥发,据此分析蒸干后的产物.

本题考查了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