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说明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录第一章绪论 6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6二、项目承办单位 6三、项目建设选址 6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6五、资金筹措方案 7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7七、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8八、项目综合评价 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8第二章公司筹建方案 10一、公司经营宗旨 10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0三、公司组建方式 11四、公司管理体制 11五、部门职责及权限 12六、核心人员介绍 16七、财务会计制度 17第三章市场营销 23一、文物保护科技现状的对策 23二、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27三、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总体要求 29四、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29五、文物保护科研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重要性 31六、文物保护的要求 33七、文物保护科技现状的对策 35八、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39九、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 41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总体要求 42十一、市场需求测量 43十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46十三、文物保护科研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重要性 48十四、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 49十五、文物保护的要求 51十六、年度计划控制 54十七、客户关系管理内涵与目标 56十八、企业营销对策 57第四章发展规划分析 59一、公司发展规划 59二、保障措施 60第五章经营战略管理 63一、企业融资战略的类型 63二、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与作用 68三、融资战略决策遵循的原则 69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 71五、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与原则 74六、企业人才及其所需类型 75七、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 80第六章运营管理 82一、公司经营宗旨 82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82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83四、财务会计制度 86第七章企业文化 92一、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92二、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102三、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106四、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 111五、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20六、品牌文化的塑造 131第八章公司治理分析 142一、监事会 142二、管理层的责任 144三、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146四、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47五、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 158六、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 159七、公司治理的特征 164八、信息与沟通的作用 167第九章财务管理方案 169一、企业资本金制度 169二、资本结构 175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81四、短期融资券 188五、现金的日常管理 192六、分析与考核 196七、决策与控制 197第十章投资方案分析 199一、建设投资估算 199建设投资估算表 200二、建设期利息 20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201三、流动资金 202流动资金估算表 202四、项目总投资 20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203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20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204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206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20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0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0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09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2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11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213四、偿债能力分析 2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14五、经济评价结论 215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绪论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博物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邓xx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83.5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51.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84%;建设期利息29.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6%;流动资金1501.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5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951.9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126.9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65.20万元,预备费59.76万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483.59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212.18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57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700.29万元。3、净利润(NP):2937.37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3.27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54.96%。3、财务净现值:9663.86万元。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4483.591.1建设投资万元2951.951.1.1工程费用万元2126.991.1.2其他费用万元765.201.1.3预备费万元59.761.2建设期利息万元29.701.3流动资金万元1501.942资金筹措万元4483.592.1自筹资金万元3271.412.2银行贷款万元1212.183营业收入万元157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700.29""5利润总额万元3916.50""6净利润万元2937.37""7所得税万元979.13""8增值税万元693.48""9税金及附加万元83.21""10纳税总额万元1755.82""11盈亏平衡点万元3698.29产值12回收期年3.2713内部收益率54.9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9663.86所得税后公司筹建方案公司经营宗旨自主创新,诚实守信,让世界分享中国创造的魅力。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一)目标近期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营网络。远期目标:探索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多元化战略,向产业集团化发展,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2、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营决策。3、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4、指导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管理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搞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5、在保证股东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公司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资产收益,用于再投入和结构调整。公司组建方式xxx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由xx投资管理公司和xxx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xx投资管理公司出资560.00万元,占xxx集团有限公司70%股份;xxx有限公司出资240万元,占xxx集团有限公司30%股份。公司管理体制xxx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各部门按其规定的职能范围,履行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能,而且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公司建立完善的营销、供应、生产和品质管理体系,确立各部门相应的经济责任目标,加强产品质量和定额目标管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有效、稳定、安全、持续运行,有力促进企业的高效、健康、快速发展。总经理的主要职责如下:1、全面领导企业的日常工作;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负责;向本公司职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2、制定并正式批准颁布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级人员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3、负责策划、建立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批准发布本公司的质量手册;4、明确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要的资源配备;6、任命管理者代表,并为其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支持;7、定期组织并主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部门职责及权限(一)综合管理部1、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负责本公司文件(包括记录)的管理和控制。4、负责本公司员工培训的管理,制订并实施员工培训计划。5、参与识别并确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并对工作环境中与产品符合性有关的条件加以管理。(二)财务部1、参与制定本公司财务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2、参与本公司的工程项目可信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工作。3、负责董事会及总经理所需的财务数据资料的整理编报。4、负责对财务工作有关的外部及政府部门,如税务局、财政局、银行、会计事务所等联络、沟通工作。5、负责资金管理、调度。编制月、季、年度财务情况说明分析,向公司领导报告公司经营情况。6、负责销售统计、复核工作,每月负责编制销售应收款报表,并督促销售部及时催交楼款。负责销售楼款的收款工作,并及时送交银行。7、负责每月转账凭证的编制,汇总所有的记账凭证。8、负责公司总长及所有明细分类账的记账、结账、核对,每月5日前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并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9、协助出纳做好楼款的收款工作,并配合销售部门做好销售分析工作。10、负责公司全年的会计报表、帐薄装订及会计资料保管工作。11、负责银行财务管理,负责支票等有关结算凭证的购买、领用及保管,办理银行收付业务。12、负责先进管理,审核收付原始凭证。13、负责编制银行收付凭证、现金收付凭证,登记银行存款及现金日记账,月末与银行对账单和对银行存款余额,并编制余额调节表。14、负责公司员工工资的发放工作,现金收付工作。(三)投资发展部1、调查、搜集、整理有关市场信息,并提出投资建议。2、拟定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及中长期投资计划。3、负责投资项目的储备、筛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4、负责经董事会批准的投资项目的筹建工作。5、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负责公司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6、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四)销售部1、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分解年度销售目标和销售成本控制指标,并负责具体落实。2、依据公司年度销售指标,明确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计划和拓展销售网络,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策划组织实施销售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3、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销售动态、市场竞争发展状况等,并定期将信息报送商务发展部。4、负责按产品销售合同规定收款和催收,并将相关收款情况报送商务发展部。5、定期不定期走访客户,整理和归纳客户资料,掌握客户情况,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6、制定并组织填写各类销售统计报表,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报送商务发展部总经理。7、负责市场物资信息的收集和调查预测,建立起牢固可靠的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开辟和优化物资供应渠道。8、负责收集产品供应商信息,并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技术和供就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公司需求计划,编制与之相配套的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谈判和产品采购,保证产品供应及时,确保产品价格合理、质量符合要求。9、建立发运流程,设计最佳运输路线、运输工具,选择合格的运输商,严格按公司下达的发运成本预算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分析费用开支,查找超支、节支原因并实施控制。10、负责对部门员工进行业务素质、产品知识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不断培养、挖掘、引进销售人才,建设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核心人员介绍1、邓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闫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3、戴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蔡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5、林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6、钱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7、钱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8、肖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财务会计制度(一)财务会计制度1、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上述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编制。2、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将不另立会计账簿。公司的资产,不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本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4、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5、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公司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2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事项。6、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为:(1)公司应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公司经营所得利润将首先满足公司经营需要。公司每年根据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实行合理的股利分配方案。(2)董事会应当综合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等因素,区分下列情形,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提出差异化的现金分红政策: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公司发展阶段不易区分但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可以按照前项规定处理。(3)在符合现金分红的条件下,公司优先采取现金分红的股利分配政策,即:公司当年度实现盈利,在弥补上一年度的亏损,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后进行现金分红,单一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在公司当年未实现盈利情况下,公司不进行现金利润分配,同时需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若公司业绩增长快速,并且董事会认为公司公司在制定现金分红具体方案时,董事会应当认真研究和论证公司现金分红的时机、条件和最低比例、调整的条件及其决策程序要求等事宜,独立董事应当发表明确意见。独立董事可以征集中小股东的意见,提出分红提案,并直接提交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对现金分红具体方案进行审议前,公司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和诉求,并及时答复中小股东关心的问题。董事会在决策和形成利润分配预案时,要详细记录管理层建议、参会董事的发言要点、独立董事意见、董事会投票表决情况等内容,并形成书面记录作为公司档案妥善保存。公司应当严格执行本章程确定的现金分红政策以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现金分红具体方案。确有必要对本章程确定的现金分红政策进行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满足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经过详细论证后,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4)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分配的现金红利,以偿还其占用的资金。(二)内部审计1、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人员的职责,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三)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1、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不得在股东大会决定前委任会计师事务所。2、公司保证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3、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由股东大会决定。4、公司解聘或者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时,提前20天事先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股东大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辞聘的,应当向股东大会说明公司有无不当情形。市场营销文物保护科技现状的对策利用科技手段支撑、引领文物保护利用,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和策略。许多国家为抢占未来的文物科技制高点和话语权,纷纷将文物保护纳入本国的科技发展规划。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从学科上尚未纳入国家学科建设体系,也可以说文物保护科学还是一个外围边缘学科。虽然从科研管理上已经由国家统一管理,但要融入国家整体科研体系架构和国家科研管理体系之中尚需时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物保护必将会有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突破性地上一个新台阶。其特征将是文物保护科技融入国家科技发展体系,国家前沿科技顺畅引入相应日常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意识和文物利用将会成为新时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内涵的深入研究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研究结合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不认可有文物保护学科,尽管在大学已经有了文物保护专业,但是学科的基础理论尚不十分清楚,同时也很少有人进行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理论的指导性不强,也没有严格的约束性。对于文物保护理论研究,实际上在文物保护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文物保护理念和指导思想层面或深或浅的探究,但多限于西方观点的分析借鉴,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研究,更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作为学科基础的术语研究还非常落后,业内对术语的认识不够,存在一些文物基础术语的混用和不规范,文物术语研究寥寥无几,而术语是理论的基础,没有术语就没有理论。而且,在遍布全国的众多的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中尚未设立理论研究的分支机构或组织,来聚集一批具有文物保护实践经验的学者,难以营造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显然,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道路。学科需要相应的理论,有机的理论体系才能承托起扎实的学科。理论研究也要有学科作为前提,不然理论将失去依托,不成其为理论。只有在学科的框架下,将相应理论融合成理论体系,才能夯实整个文物行业的学科基础,使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设置相应的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分析学科的构成,研究相关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回馈、充实、发展理论。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物保护理论分两部分,一是文物本体的研究,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包括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保护原则,这是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通过学科建设,厘清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找准学科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会更有利于纳入国家的科学体系。同时,通过学科建设,细化学科的结构,才能发现薄弱环节,弥补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短板。(二)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促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一直是文物保护业界的主要工作。长期以来,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下解决了一些较复杂的重大难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一直存在两大学派: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传统技术是传承自手工业时代的传统修复技术。现代科技则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近现代通过学习西方新技术新方法而获得认可的成熟技术;二是对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在文物保护中的新技术研发。加强传统技术研究,挖掘传统修复工艺中的技巧,对现代的文物保护技艺、装备有所启发;加强成熟技术的研究,可以总结文物保护的规律和原则,充实文物保护理论,为新技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出应避免的弯路;加强新技术研究,是要紧跟自然科技的前沿,鼓励文物机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文物保护科技跨越式发展。文物保护理论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多地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就现阶段而言,多数的文物保护科研成果都集中在新材料上,新工艺相对较少。传统技术的核心大多集中在其工艺技巧上,因此值得对传统工艺深入研究开发借鉴。将新材料引入传统技术可以提高传统工艺的技术水平;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技术可以提高现代技术的保护效果。由此可见,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将展示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技术。(三)开放人才流动与促进科研合作除了大学教育和业内培养这种长期规划以外,人才流动是短期获得优秀人才的捷径,应该通过鼓励和刺激人才流动来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内部人才流动是为了整合与优化,外部人员的流动则可以带来新鲜血液,使行业的发展更有活力。长期以来,文物保护科技人员流动不大,而且一般以行业内文保圈流动为主,圈外流动很少。鼓励流动的措施可以从科研开始,要求科研项目开展横向联合攻关,有相关的行业外学术带头人参加,引入当前的科研技术成果。通过与外部的合作科研带动整个行业与外部的科技交流,从而带动与外部的人才交流,实现内外部的合理人才流动,促进行业内部与外部的科研衔接,提高行业内部的科研水平。其次,应该像国家和地方吸引外部人才计划一样,设计文物行业的人才吸引计划,吸引能够促进和提高文物保护科技发展的专业人才。应该将师承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把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师承学习纳入现代教育体系。甚至可以形成专科学校,扩大受众面,培养不同级别的专业修复师。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历史文化深造与专业技能提升,达到高级修复师,与国家技师系列职称接轨,形成修复师技师系列。同时保留传承其技艺精华,并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打通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与传统文物修复之间的割裂状态,促进行业的科学化和社会化革新。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概况现阶段已经有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文博学院,大多数设立了文物保护专业。我国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各地的文物保护中心、各级博物馆、考古机构、大专院校的文保专业等。由于人员编制是事业单位难以逾越的问题,近些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队伍并没有较大的增长,2006-2017年文物保护科研人员年均增长0.78%,也就是说国有文博行业并不能完全吸收高校文物科技保护毕业生,难以与日益增长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匹配。文物保护工作是现代科技成果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引进和改良应用,其核心工作是对现有自然科学技术是否能够引入文物保护进行实验验证,以及对新型材料用于文物保护的筛选和改造。因此,文物保护科技的核心是应用,在于对现代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而不可能是引领型的研发创新。文物保护科技从业人员大多是自然科学专业背景,但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物保护行业,一般会逐渐脱离自然科技前沿,其知识和技能会退化而跟不上时代科技,即便是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岗文物科技保护,若干年后也难以摆脱知识更新的窘境。如何保持文物保护科技人员队伍的知识更新,促进自然科学主业人员向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流动,将古老的文物与科技前沿完美结合,是文物保护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时至今日,文物修复较多还是采用传统工艺,并且在弘扬传统的要求下师承制正在逐渐恢复,当然今天的学徒已经具有了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对传统技术产生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在恢复和发掘旧的传统工艺。而且,师承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规模上有较大限制,只能收少量徒弟,强调传统从而先天带有保守的倾向,科学上不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原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文物病害的病因。总之,文物行业的现状特点是门槛高、容量小,现有的学科体系与行业的现状不完全适应,未能满足行业的现实需求。行业科研创新体系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尚未稳定投入到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相关科技不足,近年来还出现了文物行业学术带头人向高校逆向流动的趋势。同时文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对隔离,沟通较少,人才流通不畅。另外,国家的人员编制是难以逾越的瓶颈问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的来源是大学教育、业内培养和活跃的人才流动,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营造富有吸引力的科研环境。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总体要求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强化文物科技创新,拓宽文物展示利用途径,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到2025年,文物依法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跃升,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文物机构队伍更加优化,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考古研究持续深入,具有中原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影响纵观中国文物保护发展历程,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整个中国社会冲击的一个缩影。首先,这种影响以重大事件为起点和引导,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现代科学技术较强力的冲击,而且往往是自然科学起先驱作用,思想方面和社会科学相继兴起。其次,在历史长河中有很清晰的时间点,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形成三个阶段,且明显上了三个台阶。第一阶段以新的现代文物分支学科和机构的形成为特征;第二阶段以政策、组织机构、教育科研等构成的行业体系建立为特征;第三阶段以行业对外开放、自然科学全面深度介入、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为特征。现代科学有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科学的进步导致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是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觉醒。科技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升了人们的文物观念,使文物保护工作得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过程中,应看到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文物保护思想理论以及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常步西方国家后尘。文物保护理论是以《雅典宪章》和《威尼斯宪章》为基础,虽然发现东西方文物观念和保护理念有一些差别,但囿于西方的强势话语权,以及自己文物保护理论的匮乏,一直没有提出自己的文物保护意见。日本比较审慎,通过对西方文物保护理念研究,结合东方文物修复特点,认为可以推出自己的观念,1992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后,在1994年根据自己的文物认识和理念推动形成了《奈良真实性文件》,强调文化多样性,使东方土木类建筑保护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有极大的启发。我国于2005年10月在中国古城西安举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并庆祝该组织成立四十周年,会议形成《西安宣言》,以丝绸之路为样本强调环境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世界文物保护领域发出中国声音。特别是2007年《北京文件》突出了中国文物观念,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物修复,达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文物保护科研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重要性文物保护科研管理工作一直处在变革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工作的重点是抢救为主,保护第一,打击盗掘、走私,配合支持国家基础建设,同时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相对而言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较多,而相关的文物保护科研较少。1960年代才在一些大型博物馆中建立文物保护实验室,但规模较小,文物保护科研仅是博物馆工作的一小部分,从国家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规划。1970年代,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但科研经费则是与事业经费混合拨付,并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这一时期的文物保护科研费用,主要是部分事业经费和国家财政的文物保护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文物保护科研。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层面得到确定,文物保护科研也开始得到重视,国家财政的文物保护经费逐年增长,文物保护科研经费开始单项列出,国家文物局成立文物保护科技专家组对文物保护科研的立项、验收等进行把关。随着文物科研经费的逐年增加,国家文物局新设了科技与信息处,对文物保护科研课题的立项、执行、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同时设立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库,从专业上保证文物保护科研的方向符合国家的文物保护科研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排除政出多头的弊病,国家的科研项目开始划归科技部统一管理。科技部是主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或国家重点科研发展方向的,它更多地是聚焦科学前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属意于集中精力办大事,同时也会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范围地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十三五正在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大项目是放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规范重点专项》中,从其来源和国家科研体系系统来看,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位置仍然难于确定,如何将文物保护科研工作纳入国家科研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文物保护科研与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差距较大,其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文物行业是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而文物保护的核心是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跨越使得文物保护的科研管理面临一些难题。加之文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甚至文物的个性更为突出,每个文物都有唯一性,这就使得文物研究注重于具体文物,看似重复而又非简单的重复,就单一方向上较难以孕育大型科研项目。自然科学领域科研人员一般会紧盯本领域前沿,而文物保护科研属于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应用研究,自然科学领域不太关注文物保护,使得现代新型技术与文物保护有较大的脱节,文物保护科技难以及时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这样或多或少地迟滞了文物科技保护的发展。文物保护的要求(一)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坚持四有1961年,公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首次提出四有工作要求,四有就是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1982年11月19日,《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标志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开始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四有工作应该从经验走向科学,使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发展。(二)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要求《文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事先由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文物保护要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众所周知,文物保护工作牵涉面广,不是文物管理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任务,组织文物、公安、城建、工商和文化等部门,齐心协力,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人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氛围。(三)要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关系要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做到合理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协调统一。要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原则,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局部性矛盾,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文化建设以及其他工作的关系。做到对文物实行合理、适度、科学的利用。坚决纠正重利用,轻保护的错误观点,坚决打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法人违法等错误行为,把文物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四)文物保护工作要求高素质的现代化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物保护的管理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文物保护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技术交流,选派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提高文物鉴定、修复、古建筑维修等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总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要从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尽可能完整地保留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并使之传之于后世,是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要保护、管理、利用好文物,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文物保护科技现状的对策利用科技手段支撑、引领文物保护利用,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和策略。许多国家为抢占未来的文物科技制高点和话语权,纷纷将文物保护纳入本国的科技发展规划。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从学科上尚未纳入国家学科建设体系,也可以说文物保护科学还是一个外围边缘学科。虽然从科研管理上已经由国家统一管理,但要融入国家整体科研体系架构和国家科研管理体系之中尚需时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物保护必将会有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突破性地上一个新台阶。其特征将是文物保护科技融入国家科技发展体系,国家前沿科技顺畅引入相应日常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意识和文物利用将会成为新时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内涵的深入研究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研究结合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不认可有文物保护学科,尽管在大学已经有了文物保护专业,但是学科的基础理论尚不十分清楚,同时也很少有人进行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理论的指导性不强,也没有严格的约束性。对于文物保护理论研究,实际上在文物保护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文物保护理念和指导思想层面或深或浅的探究,但多限于西方观点的分析借鉴,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研究,更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作为学科基础的术语研究还非常落后,业内对术语的认识不够,存在一些文物基础术语的混用和不规范,文物术语研究寥寥无几,而术语是理论的基础,没有术语就没有理论。而且,在遍布全国的众多的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中尚未设立理论研究的分支机构或组织,来聚集一批具有文物保护实践经验的学者,难以营造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显然,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道路。学科需要相应的理论,有机的理论体系才能承托起扎实的学科。理论研究也要有学科作为前提,不然理论将失去依托,不成其为理论。只有在学科的框架下,将相应理论融合成理论体系,才能夯实整个文物行业的学科基础,使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设置相应的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分析学科的构成,研究相关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回馈、充实、发展理论。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物保护理论分两部分,一是文物本体的研究,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包括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保护原则,这是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通过学科建设,厘清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找准学科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会更有利于纳入国家的科学体系。同时,通过学科建设,细化学科的结构,才能发现薄弱环节,弥补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短板。(二)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促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一直是文物保护业界的主要工作。长期以来,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下解决了一些较复杂的重大难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一直存在两大学派: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传统技术是传承自手工业时代的传统修复技术。现代科技则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近现代通过学习西方新技术新方法而获得认可的成熟技术;二是对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在文物保护中的新技术研发。加强传统技术研究,挖掘传统修复工艺中的技巧,对现代的文物保护技艺、装备有所启发;加强成熟技术的研究,可以总结文物保护的规律和原则,充实文物保护理论,为新技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出应避免的弯路;加强新技术研究,是要紧跟自然科技的前沿,鼓励文物机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文物保护科技跨越式发展。文物保护理论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多地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就现阶段而言,多数的文物保护科研成果都集中在新材料上,新工艺相对较少。传统技术的核心大多集中在其工艺技巧上,因此值得对传统工艺深入研究开发借鉴。将新材料引入传统技术可以提高传统工艺的技术水平;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技术可以提高现代技术的保护效果。由此可见,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将展示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技术。(三)开放人才流动与促进科研合作除了大学教育和业内培养这种长期规划以外,人才流动是短期获得优秀人才的捷径,应该通过鼓励和刺激人才流动来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内部人才流动是为了整合与优化,外部人员的流动则可以带来新鲜血液,使行业的发展更有活力。长期以来,文物保护科技人员流动不大,而且一般以行业内文保圈流动为主,圈外流动很少。鼓励流动的措施可以从科研开始,要求科研项目开展横向联合攻关,有相关的行业外学术带头人参加,引入当前的科研技术成果。通过与外部的合作科研带动整个行业与外部的科技交流,从而带动与外部的人才交流,实现内外部的合理人才流动,促进行业内部与外部的科研衔接,提高行业内部的科研水平。其次,应该像国家和地方吸引外部人才计划一样,设计文物行业的人才吸引计划,吸引能够促进和提高文物保护科技发展的专业人才。应该将师承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把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师承学习纳入现代教育体系。甚至可以形成专科学校,扩大受众面,培养不同级别的专业修复师。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历史文化深造与专业技能提升,达到高级修复师,与国家技师系列职称接轨,形成修复师技师系列。同时保留传承其技艺精华,并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打通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与传统文物修复之间的割裂状态,促进行业的科学化和社会化革新。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概况现阶段已经有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文博学院,大多数设立了文物保护专业。我国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各地的文物保护中心、各级博物馆、考古机构、大专院校的文保专业等。由于人员编制是事业单位难以逾越的问题,近些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队伍并没有较大的增长,2006-2017年文物保护科研人员年均增长0.78%,也就是说国有文博行业并不能完全吸收高校文物科技保护毕业生,难以与日益增长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匹配。文物保护工作是现代科技成果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引进和改良应用,其核心工作是对现有自然科学技术是否能够引入文物保护进行实验验证,以及对新型材料用于文物保护的筛选和改造。因此,文物保护科技的核心是应用,在于对现代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而不可能是引领型的研发创新。文物保护科技从业人员大多是自然科学专业背景,但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物保护行业,一般会逐渐脱离自然科技前沿,其知识和技能会退化而跟不上时代科技,即便是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岗文物科技保护,若干年后也难以摆脱知识更新的窘境。如何保持文物保护科技人员队伍的知识更新,促进自然科学主业人员向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流动,将古老的文物与科技前沿完美结合,是文物保护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时至今日,文物修复较多还是采用传统工艺,并且在弘扬传统的要求下师承制正在逐渐恢复,当然今天的学徒已经具有了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对传统技术产生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在恢复和发掘旧的传统工艺。而且,师承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规模上有较大限制,只能收少量徒弟,强调传统从而先天带有保守的倾向,科学上不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原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文物病害的病因。总之,文物行业的现状特点是门槛高、容量小,现有的学科体系与行业的现状不完全适应,未能满足行业的现实需求。行业科研创新体系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尚未稳定投入到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相关科技不足,近年来还出现了文物行业学术带头人向高校逆向流动的趋势。同时文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对隔离,沟通较少,人才流通不畅。另外,国家的人员编制是难以逾越的瓶颈问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的来源是大学教育、业内培养和活跃的人才流动,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营造富有吸引力的科研环境。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总体要求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强化文物科技创新,拓宽文物展示利用途径,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到2025年,文物依法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跃升,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文物机构队伍更加优化,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考古研究持续深入,具有中原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市场需求测量(一)不同层次的市场市场作为营销领域的范畴,是指某一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总和,是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群体,也称潜在市场。潜在市场的规模,取决于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人数的多少。购买者身份的确认,一般依据三个特性,即兴趣、收入和购买途径。兴趣指购买需求和欲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基础。收入决定支付能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条件。市场规模是兴趣与收入两者的函数。购买途径决定购买者能否买到所需产品。有效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感兴趣、有支付能力并能获得该产品的顾客群体。同样的产品,往往因购买者必须具备某一特定条件才能获取,如规定到一定年龄者才能购买汽车。有效市场中具备这种条件的顾客群体,构成该产品的合格的有效市场。企业可将营销努力集中于合格有效市场的某一细分部分,这便成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及竞争者的营销努力,必能售出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便形成渗透市场。(二)市场需求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对需求的概念,可从八个方面考察。(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来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来表述。(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4)顾客群。要明确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间越长,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和时间等,所以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在基本销售量与市场潜量之间,显示了不同类型市场整体需求的营销敏感度。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明显者为可扩张市场,如保健品市场;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不大者为非扩张市场,如食盐市场。(三)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指在市场需求总量中企业所占的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营销努力成正比。此外,如果营销费用分配于广告、促销、分销等方面,它们有不同的效率及弹性。(四)企业预测与企业潜量企业预测指企业销售预测,是与企业选定的营销计划和假定的营销环境相对应的销售额,即预期的企业销售水平。这里,销售预测不是为确定营销计划或营销努力水平提供基础,而是由营销计划所决定的,它是既定的营销费用计划产生的结果。与销售预测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销售定额,即公司为产品线、事业部和推销员确定的销售目标,是一种规范和激励销售队伍的管理手段,分配的销售定额之和,一般应略高于销售预测。另一个是销售预算,主要是为当前采购、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决策。销售预算一般略低于销售预测,以避免过高的风险。企业潜量即企业销售潜量,指公司的营销努力相对于竞争者不断增大时,企业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00%时,企业潜量也就是市场潜量,但这只是一种少见的极端情况。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影响纵观中国文物保护发展历程,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整个中国社会冲击的一个缩影。首先,这种影响以重大事件为起点和引导,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现代科学技术较强力的冲击,而且往往是自然科学起先驱作用,思想方面和社会科学相继兴起。其次,在历史长河中有很清晰的时间点,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形成三个阶段,且明显上了三个台阶。第一阶段以新的现代文物分支学科和机构的形成为特征;第二阶段以政策、组织机构、教育科研等构成的行业体系建立为特征;第三阶段以行业对外开放、自然科学全面深度介入、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为特征。现代科学有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科学的进步导致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是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觉醒。科技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升了人们的文物观念,使文物保护工作得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过程中,应看到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文物保护思想理论以及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常步西方国家后尘。文物保护理论是以《雅典宪章》和《威尼斯宪章》为基础,虽然发现东西方文物观念和保护理念有一些差别,但囿于西方的强势话语权,以及自己文物保护理论的匮乏,一直没有提出自己的文物保护意见。日本比较审慎,通过对西方文物保护理念研究,结合东方文物修复特点,认为可以推出自己的观念,1992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后,在1994年根据自己的文物认识和理念推动形成了《奈良真实性文件》,强调文化多样性,使东方土木类建筑保护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有极大的启发。我国于2005年10月在中国古城西安举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并庆祝该组织成立四十周年,会议形成《西安宣言》,以丝绸之路为样本强调环境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世界文物保护领域发出中国声音。特别是2007年《北京文件》突出了中国文物观念,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物修复,达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文物保护科研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重要性文物保护科研管理工作一直处在变革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工作的重点是抢救为主,保护第一,打击盗掘、走私,配合支持国家基础建设,同时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相对而言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较多,而相关的文物保护科研较少。1960年代才在一些大型博物馆中建立文物保护实验室,但规模较小,文物保护科研仅是博物馆工作的一小部分,从国家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规划。1970年代,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但科研经费则是与事业经费混合拨付,并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这一时期的文物保护科研费用,主要是部分事业经费和国家财政的文物保护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文物保护科研。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层面得到确定,文物保护科研也开始得到重视,国家财政的文物保护经费逐年增长,文物保护科研经费开始单项列出,国家文物局成立文物保护科技专家组对文物保护科研的立项、验收等进行把关。随着文物科研经费的逐年增加,国家文物局新设了科技与信息处,对文物保护科研课题的立项、执行、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同时设立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库,从专业上保证文物保护科研的方向符合国家的文物保护科研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排除政出多头的弊病,国家的科研项目开始划归科技部统一管理。科技部是主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或国家重点科研发展方向的,它更多地是聚焦科学前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属意于集中精力办大事,同时也会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范围地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十三五正在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大项目是放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