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案湘教版_第1页
甘肃省临泽县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案湘教版_第2页
甘肃省临泽县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案湘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地球》教教案教课目的:1、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比较详尽的描绘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绘地球的大小。3、培育学生描绘地理事物的能力。4、使学生意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废寝忘食的求索、深入的过程,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意会追求真谛的精神,促使其求真求实科学态度的形成。教课重难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可以描绘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培育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教课方法:以教案为载体,实行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拥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完成本节学习。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达成以下要求。⑴、达成课文15页“活动”1题⑵、地球的真切形状是什么?2、小组沟通:小组内沟通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研究:【研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波折的过程?⑵、“麦哲伦全球航行”的故事说了然什么道理?⑶、你还可以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议论和沟通活动,目的一是用实质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如何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谛的发现,需要多方考据,不可以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研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全球航行→宇宙观察、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⑵由麦哲伦带领的全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证人了然一个真谛:地球是圆的。⑶登高望远。假如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当不论在多高看的都是同样远,但实质是不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因此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风帆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达成以下要求。⑴、如何描绘地球的大小?⑵、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说明什么?2、小组沟通:小组内沟通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研究:【研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说明什么?【教师精讲点拨】重在描绘地球大小能力的培育,并学会描绘有关事物。均匀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正确、清楚。.....【研究结论】⑴均匀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⑵再一次用数据证了然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三、学致使用,拓展延长: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若是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想和考证地球的形状,为何会产生这类认识?四、总结梳理概括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久研究,多方考据的,同学们在平常要敢于假定、勇于研究,用实践认识真谛。要勤思虑,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察看地理现象,养成思虑、察看的习惯。五、稳固练习,达标检测:综合能力训练P141,P151、2,P168、11。六、附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的相貌2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全球航行→宇宙观察、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的大小:均匀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教课反省:【学后反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