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_第1页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_第2页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_第3页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_第4页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全面小康,意义深远,视角广阔,符合时代潮流,影响将遍及神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基本精神是四句话——立足科学发展,着重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还要摒弃不科学的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立足于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不能单纯靠高投入,更要靠自主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发展的目的是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切身利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卫生面貌不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也存在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卫生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存在偏差,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应该坚持两点,既不能只看到成绩而忽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片面夸大问题而抹杀取得的成绩。当前卫生工作主要的任务就是要结合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全局,把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一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国民健康素质从微观上讲是个人的体力、智力和心理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宏观上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国民健康素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的智力、体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基本源泉,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00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用以评价新世纪头15年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其中有3个目标和15个监测指标涉及国民的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占整个目标和指标体系的40%。世界各国政府都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失去健康将失去一切——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反之,就会影响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世界银行曾经测算,在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约有8%~10%来自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美国哈佛大学有关研究证明,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大约有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因此,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保护我国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医疗卫生事业是消费性事业,“增加卫生投入是增加政府负担”的观念是不明智的,也是不正确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和健康水平。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是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健康素质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奔小康,要健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使人民能够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也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发展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是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事业发展逐步加快的时期。卫生事业将突破靠政府单一筹资发展的模式,探索发挥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发展卫生事业的模式。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规模、条件、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经过抗击SARS的斗争,我们看到了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包括基本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应急处置机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回顾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我们深深感受到,发展卫生事业必须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把医疗卫生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必须坚持政府对于发展公共卫生,保护居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把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管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是,用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审视我国的卫生工作,就不难发现,当前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存在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卫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在:1.公共卫生体系仍比较薄弱我国的基本预防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表现得尤为明显。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不强,一些重大疾病流行蔓延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够健全,有些急性传染病的病例不能在基层及时发现,人才队伍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经费缺乏保障等成为制约公共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我国面临疾病谱的快速变化原有的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不断增加,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的疾病也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疾病预防控制面临巨大挑战。3.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滞后不适应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农民患病要跑城市,城市居民看病都去挤大医院,不仅造成人满为患,加剧了看病困难,也加重了居民的经济和心理负担。4.公立医院基本上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导致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公益性质淡漠,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不正之风,加重了群众的医疗负担,看病难和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小康》杂志社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生命小康状况进行了测评,结果是我国的生命小康指数为74分,是个较高的分数,说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群众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表示肯定和认同。同时,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感到不满意,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强,特别是对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于卫生事业发展提出的一些新的挑战:①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即将到来,必将导致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②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和大批农民向城市迁移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③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费用支付严重不足的矛盾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基本的问题。对于医疗卫生工作来说,我们既要满足社会各阶层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更要关注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三“十一五”期间加快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于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议》指出,要加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疾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加大妇幼卫生保健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秩序,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为我们“十一五”期间的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端正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全面、持续发展,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的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为群众服务的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1.强化政府职能,努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宏观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卫生工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降低重大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是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的运行管理,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发展壮大医疗卫生事业。三是加强卫生行业的监管,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当地政府实施全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服务的秩序,强化医疗质量的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给活动,维护群众的经济利益和就医安全,加强医疗药品价格的行为监管,纠正医疗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群众的负担。四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证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于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加大力度,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优化卫生投入的方向和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政府在增加医疗卫生保障的同时,还要改革医疗卫生的运行机制,维护公益性质,限制盲目创收,切断医护人员收入与医疗收费的联系,重视医疗救助工作,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五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食品卫生与监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主要职能是保护公众的卫生安全和健康。经历了抗击SARS的斗争,我国的公共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队伍、应急处理的队伍、卫生执法监督的队伍,能力和水平还不适应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严格管理、提高效率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疾病控制的工作模式,明确疾病控制机构的职能定位,提高疾病控制的总体服务能力,建立反应敏锐的疾病控制网络,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的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落实预防控制任务,科学确定服务内容,明确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利用现在的通讯手段建立畅通、快速、准确、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监测系统、医疗救助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反应、救治、监督和指挥决策水平。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卫生监督体制建设,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病预防控制等是卫生执法监督的重点,要建立健全综合执法的模式,加大监督执法的力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水平。3.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当前我国面临着沉重的疾病负担,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与肝炎等传统性疾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血吸虫病、肠道传染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艾滋病、非典、人感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剧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压力,同时,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慢性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我国承受着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存的多种疾病负担,这种状况不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做好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既是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任务,也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4.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只有采取新的重大举措,促进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卫生事业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的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农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相当薄弱,发展严重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些地区传染病与地方病危害严重。2002年10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关键是抓好落实:①积极推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共同筹资,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提高筹资保障水平,这是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的筹资水平还不高,保障能力还不强,但对于减轻农民医疗卫生负担,提高农民的医疗服务水平发挥了一定作用,受到农民的欢迎。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06年的试点要扩大到40%的县市,2008年在全国基本上推开建立这一制度。②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筹资,实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规划,重点加强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③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和水平,继续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④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管理,完善机制,落实人员和运行经费,忠实地为农民服务。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适应农民经济水平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医疗服务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5.继续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改革。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第一,逐步改变医疗服务体系基本由公立机构包办的状况,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真正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筹资发展的格局。第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实行严格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承受能力和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科学确定公立医院的规模和水平。政府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转换机制,严格管理,明确政策,真正办成为群众提供优质与低价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疗机构。坚持低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控制医疗机构人员的工资总水平。第三,对现有的医疗机构不分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的卫生全行业监管,依法监管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收费标准,严肃查处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