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对新常态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走向
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呈现不同于以往的新常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经济新常态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刺激推动以及区域发展的动态均衡,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新旧体制的杂糅交错,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调整和竞争加剧,也将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巨大挑战。(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机遇第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细分发展与新业态的出现,将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产生持续而强劲的需求,新的职业门类将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我国也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急需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提升我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与专业学位的发展密切相关,不仅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巨大的人才市场,而且将促进专业学位新类别的产生和新领域的拓展。第二,政府简政放权与全面深化改革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市场活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中央集权管制将被逐渐打破,地方政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拥有更多发言权,高等学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与市场进一步接轨,体制机制创新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促进潜能释放。第三,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离不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过程中,教育与科技的投入将持续增加,教育、科技与产业的联系将更加密切,高层次人才的培育、选拔和使用将更受重视,政府也将从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服务为主,以多种方式扶持、引导和鼓励创新,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将进一步激发。这些都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支持。第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方位扩大开放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新契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将更加密切,我国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教育和科技的国际化水平将大大提高。扩大开放、促进交流、加强合作的国际化洪流,将更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验,加强与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合作,促进学历学位与职业资格的国际认可,提高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专业学位留学生的规模。(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还面临一些风险和矛盾:内需乏力、外需不振,产能过剩难以化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国有企业行业垄断依旧,市场化改革进展步子不大,民营企业成长环境有待优化;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较少;国际经济竞争加剧,技术壁垒高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较之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市场导向特点更加突出。经济新常态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增长、结构调整、体制机制改革和模式转换等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市场接轨、动态调节的机制尚未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依然是行政主导、计划控制;高等学校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人才培养自律机制尚未形成,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有些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状况不理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尚在试点之中,差异化、特色化的培养模式有待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二新常态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走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与科技创新成果的“生产线”,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创新驱动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是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立足点,与经济社会发展变革血肉相连、声息相通。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也需要正确应对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等问题,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一)发展速度:减缓回落稳中求进我国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经历了从最初几年的爆发性增长到增速逐渐放缓、回归理性增速的过程。2009年,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计划为50000人;到2010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招收人数翻了一倍,达到110010人,增长率为120.02%;2011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到148730人,比上一年增长35.20%;2012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87491人,增长率达26.06%;2013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17350人,增长率为15.93%;2014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37237人,增长率9.17%;2015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52272人,增长率为6.34%(见表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0人到5万人,再到25万人,我国仅用了7年时间,这种增速是非常惊人的。但是,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增长速度极不均衡,从2010年最高峰的120.02%快速回落至2014年的9.17%,进一步回落至2015年的6.34%,大起大落,呈现过山车式的增长轨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急剧增长是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来实现的,同期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连续四年压缩,近两年也基本处于零增长状态。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这种跳跃式增长是在特殊情境下发生的,既有研究生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学术型培养模式长期占据压倒性地位的历史原因,也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实考虑,以及高层次应用性专业人才供求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毫无疑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这种爆发式增长是短期行为,是非常态的,不可持续,亦不会重现。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一定基数后,增速骤然回落,很快回归到10%以下的理性增速。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则波澜不惊,稳中有降,从2012年的1748人增加到2013年的1805人,2014年则减少至1715人,2015年进一步减少到1489人。由此可见,近年来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表12009~201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统计情况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后保持中低速乃至微增长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美国为例,1960~1976年是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从1960年的74435人增长到1976年的311771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5%。此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增长速度大幅回落,从1976年到1990年基本处于负增长或微增长状态,1990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仅为330152人;随后的20多年美国研究生教育保持着中低速增长,到2012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为754229人[2],年平均增长率为6.11%,其中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低于5%(见表2)。作为研究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同样遵守这一发展规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上不可能继续呈非常态的高速增长,发展速度持续降低是必然趋势。一方面,从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专业学位授予数量一般占学位授予总数的70%~90%,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增长仍有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预期需求的增长,以及国民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保持惯性的中低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仍将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以2015年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基数(总数为253761人,其中硕士252272人,博士1489人),以年增长率5%进行测算,到2025年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含硕士、博士)将达到39万人,如果同期学术学位研究生(含硕士、博士)招生人数大体保持不变(2015年我国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总数达到393639人,其中硕士322028人,博士71611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将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0%左右。如果加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招生人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在研究生教育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表2美国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统计情况[3](二)发展结构:层次合理类别多样布局优化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就显得更加迫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供给状况,如何处理高层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建立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层次结构来看,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硕士专业学位一头独大,2015年招生人数为252272人,占专业学位招生总数的99.41%;博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仅有1489人,占比为0.5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初建阶段,大力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审慎发展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推进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是理所当然的。但并不意味着这种非常态的、严重不匹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会长期存在、静止不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调整将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教育系统整体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合理的专业学位层次结构并没有世界通行的标准。在美国目前每年授予的17万博士学位中,专业博士学位的授予数量超过10万,专业博士与专业硕士授予比例大约保持在1∶6。当前我国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已与美国相差不多,但专业博士学位方面大相径庭、差距极大。因此,随着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走向成熟稳定,以及博士专业学位试点经验的推广,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规模扩大是必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将渐趋合理。如果按10年后我国博士专业与硕士专业的招生比例为1∶20进行测算,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将达到20000人左右,尽管与美国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不可相提并论,但这种结构调整的力度是相当大的。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已经达40个,基本上涵盖了工程技术、农林城建、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文化艺术、公共服务、教育心理、军事警务等常见的行业领域,再度大幅调整专业学位类别结构的可能性不大。今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以及职业门类的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的类别会逐渐缓慢增加,新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工程技术领域的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公共服务业(如城市管理、营养保健、社区服务、房地产服务、文化服务、环境治理等)、生产性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等方面。与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结构的完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发展缓慢,至今仅有6个,即教育、临床医学、兽医、口腔医学、工程和中医,结构调整的空间巨大,新增学位类别的突破点可能集中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高的法律、金融、商务、管理等方面。从区域布局结构来看,我国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心主要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的个别省份,总体分布不均,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占比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不相匹配,与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趋势,以及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求亦不一致。即便在同一地区内部,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布局与专业学位招生人数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如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天津地区高度密集,而福建、海南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对落后。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有历史原因,并与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但从长远看,很有必要促进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的动态均衡,要逐步提高经济发达省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并向中西部薄弱地区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当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培养主体结构来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有三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党校。高等学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绝对主力军,科研机构和党校招收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非常有限。以2015年为例,在1489名博士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中,全部由高等学校来承担。在252272名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中,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是250378人,占99.25%;科研机构招生计划为1654人,占0.66%;党校的招生计划为240人,占比不到0.1%。一方面,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宗旨和使命,理应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在另一方面,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也要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在行业领域有重要影响、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从事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任务的科研机构,依托它们的专业技术力量和高精尖仪器设备可以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渠道,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等学校,也存在中央直属和地方高校的显著差异。以2015年为例,中央部委直属的112所高等学校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计划是1274人,占当年博士专业学位招生计划总数1489人的85.56%,地方高校专业博士学位招生计划仅占14.44%。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中央部委直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为114070人,占当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总数252272人的45.22%;463所地方高校招生计划为136548人,占比为54.13%。尽管地方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高等学校的平均招生规模来看,部委直属高等学校占明显优势,一所部委直属高等学校平均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1018人(其中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硕士专业学位平均的招生计划数达到1253人),而地方高校平均招生规模仅为295人。有些部委直属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接近甚至超过一个省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总量。我们认为,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地方高等学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部委属高等学校科研力量强,应当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而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增量分配给地方高等学校,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化和地方化发展。(三)发展方式:包容性增长内涵式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性高速增长,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面临着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单一目标的增长方式向包容性增长方式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增长理念和增长方式,是目的与手段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统一、内在与外在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强调增长的平等性、共享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新时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包容性增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将关注点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表层问题转移到深层次问题,从功用层面转移到价值层面,从宏观层面转移到微观层面,表现为:(1)教育机会平等与公正,要让全社会共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成果,每一位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接受专业学位教育的权利,在招生录取、培养就业方面都得到公正的对待,特别是要关注家庭困难的弱势群体,建立更加多元的资助体系,使贫困学生享有通过接受专业学位教育而改变命运的机会;(2)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案、条件和环境,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知识、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拥有真才实学和更好的发展前景;(3)与学习化社会相契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要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以更加灵活的形式为不同类型个体提供多种渠道、不同特点的学习机会,使专业学位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4)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及时根据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类别、招生计划和培养模式,为各行各业输送优质、足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为主要关注点的发展方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新时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4]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要从招生培养过程入手,不拘一格选拔优质生源,优化培养流程,抓住关键环节,加强过程管理,严把出口关;要从协同育人入手,培养单位要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养,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和利益纽带,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发挥各自优势,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要从推进国际化培养入手,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引进国外教材和师资,加强国内外联合培养,以多种形式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大幅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要从培育质量文化入手,引导高等学校和导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监督机制,营造浓郁的质量文化氛围。(四)发展动力: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稀缺的年代,专业学位教育属于供给导向型,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享有人才市场的主导权,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是典型的卖方市场。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人才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出现了培养与需求脱节、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毕业生就业率低、薪资低等现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面对买方市场这种新常态,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须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以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需求为评价标准,把需求因素贯穿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确定、专业结构的调整,还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等都紧紧围绕需求这个中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优质、高质量的教育也同时意味着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走出计划色彩浓厚的固有模式,积极关注和主动顺应个体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建立需求信号识别机制、传导机制和调节机制,将外部需求及时转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部变革,促进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和有效对接,并在满足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未来需求的引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而言,以需求为导向就是要做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学位的布局和结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理工学院《虚拟商业创新创业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雕塑语言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运筹学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并与收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火灾安全课件
- 《计算机通信与实验》课件
- 安全月学生培训课件
- 赣南科技学院《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外科洗手操作考核评分表
-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 2023-2024学年阿勒泰地区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经典红歌歌谱100首-
- 单位红头文件模板(各类通知、任命通知公函红头文件)
- Linux操作系统应用(麒麟系统)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精神压力分析系统心率变异分析系统-健康管理师团队课件
- 正说藏传佛教课件
- 医美整形BOTOX除皱抗衰专场活动规划方案
- 基于单片机的飞机发动机转速在线检测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