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水井社区民族文化传承分析绪论,文化论文【题目】【绪论】小水井社区民族文化传承分析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绪论〔一〕选题缘由与意义1、选题缘由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浪潮的来临,各国或各民族凭借文化独特性才能跻身于世界之林中,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基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成为各国交往的润滑剂。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对各国各民族关于怎样保卫本身民族文化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除此之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则对保卫历史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多种文化形态提出了详细要求。云南省也在积极探寻求索保卫民族文化的方式方法,对民族文化保卫区进行全方位的区域性保卫。华而不实,小水井作为文化保卫区在2018年被昆明市人民批准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名录,小水井苗族文化保卫区的建立是当地文化保卫的重要手段。本项研究以小水井社区为单位展开田野调查。社区在社会学中是一个出现频率相当高的词汇,社区调查是社会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实地调查。但是,社区并不是社会学的专利,其实最初社区的研究方式方法是从民族学中对初民社会的调查研究中产生的。吴文藻指出,在民族学范畴里的社区是指一群相互依靠的家族,在一个队群或聚落、或较大的聚居区,共同生活。那些社区不一定是互相依靠的,但它们却是互相联络,并拥有共同的领土、语言、经济体制及文化遗产的。1与此概念相对照,小水井村作为一个标准的苗族社区:在固定的聚居区里,拥有稳定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文化传统,154户居民根据一定的关系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基于上述考虑,笔者选择小水井村作为田野调查地点,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笔者曾屡次去到小水井,主要是观看小水井的合唱团表演,他们的演唱让我惊讶之余,也深深感动了我,这是笔者选题的直接缘由和最初动机;其次,小水井作为一个苗族的聚居村落,却是一个全民信奉基督教的村落,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苗族的本土文化早已与外来的宗教文化融合一体,正是这样特殊的文化形态,才有了小水井农民合唱团。但是,笔者在对小水井的深切进入调查中发现,随着小水井的农民合唱团的名声大躁,它仿佛成为小水井的文化名片,那么对它的保卫不能只围绕这个点,而应从点到面,对社区内其他独具特色的文化加以扩大,这也是导师让笔者进行研究的一个大的原因;最后,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并将其进行梳理发现,当前针对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卫的专门研究基本没有,以往对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的研究成为一个老课题,研究者各取所需,音乐学家是对合唱团的歌唱技巧、美声唱法等专业方面的研究,宗教学家主要是对当地基督教的研究,有的是以合唱团当下生存现在状况为个案分析进行研究。总体上看,对小水井的研究主要都是围绕当地最富特色的合唱团,而对小水井社区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上的研究几乎没有。2、选题意义田野工作和社区研究能够讲是民族学的两大看家本领。本研究所做的努力便是想将少数民族社区的研究回嵌到区域社会体系中。本文以小水井社区为研究对象有其合理性,社区基于特定的文化空间,有其自有的生态环境,并且与生活在华而不实的人群互相依存,所以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对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卫进行研究是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从现实意义上讲,本论文的数据以及对小水井村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以及其相关的组织部门关于文化保卫方面的参考资料,对加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全方位保卫苗族文化打下了基础,本选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二〕核心概念1、社区社区一词源于法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文中对社区的定义是指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他以为社区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1社区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community,国内之前一直没有社区这一讲法,直到费孝通等人翻译过来为后人所用,社区的概念本来很宽广,适用性很强,所以致今没有能到达共鸣。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社区的定义就有不同。如今学界大致分为两类:地域主义和功能主义。前者观点以为,在某地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群即为社区。而功能主义观点则以为,具有共同目的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即为社区。在2000年11月,(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对中国的社区做了如下定义:社区是寓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1自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开场了对社区文化的研究。社区文化则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会实践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构成和发展起来的。2、传统传统不是固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就时间设定上讲,传统必然是历史的,它是指旧时代人的社会生活包括道德、宗教、思维、审美以致风俗习惯、礼仪制度、行为形式等凝聚而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构造及文化诸现象的统称。2人们一谈到传统,脑海里就会追溯到过去,实际上,传统并不一味只是发生在过去,而是对过去的一种延续,甚至也包含将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释道三种文化为主体。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外来文化开场大举进入中国,在汉代,fo教大肆进入,它对中国文化有着宏大而深入的影响,但是中国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包涵性,在中国文化大熔炉中,fo教也在经历一个扬弃的经过,使之逐步变得愈加贴近中国老百姓的思维形式和价值取向。再到近代,欧洲文明高度发展,在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主义文化恰逢其时,应运而生。它给当时的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转折性作用。随着岁月的积累,这些文化都是我们所以为的传统,他们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种传统要真正成为传统,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而不是固守传统.在小水井社区,苗族本土的文化和外来的基督教文化已经互为一体,融合发展、和谐共生,并构成了一种新的传统。所以,对小水井社区传统文化的界定,就要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不能一味地抛弃外来文化。〔三〕研究现在状况1、国外社区研究现在状况笔者从时间的脉络进行梳理,国外对社区的研究起源于对初民社会的原始部落研究,再到乡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社区研究和城市社区研究,详细如下:〔1〕初民社会的研究19世纪中期,国外开场了对初民社会的研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作为社区研究的开拓者,早在1846年,他对印第安人部族的易洛魁人进行了深切进入调查,并写了(易洛魁联盟〕一书,该书全面地介绍了易洛魁人当时的社会构造。除此之外,美国着名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Boas〕对加拿大巴芬岛的爱斯基摩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深切进入调查,全面分析其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1.到之后的马林洛夫斯基〔Malinnowski〕,他是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位于西太平洋上特罗布里安得岛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在这期间,还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与当地社区的每一个都成为熟人,能够讲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他创始了直接介入调查法,从他之后,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开场进行实地介入调查法。〔2〕乡村社区乡村社区的研究起源于美国。189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罕德逊〔C.R.Hendeson〕在课堂上讲授了关于美国乡村生活的社会环境,这是关于乡村社区的最早记录。到1915年,美国乡村社会学家盖尔平〔G.F.Galpin〕发表了(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析〕一文,这是真正意义上乡村社区进行的全面分析。2自那时开场,除了之前只要社会学家关注乡村社区到其他领域的专家也开场关注乡村社区的研究。与此同时,乡村社区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主要能够分为乡村民族社区类型、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和变迁方面。〔3〕城市社区20世纪30年代,城市社区研究兴起于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派。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林德夫妇〔RobertLyndandHelenLynd〕选取一个典型的美国社区--米德尔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个社区的文化变迁作了深切进入的研究,并写了(米德尔顿:现代美国文化研究〕一书,1这本书已经成为社会学和人类学史上一部社区研究的典范。20世纪30年代,美国着名的社会学家威廉﹒怀特〔WilliamHollingsworthWhyte〕对位于波士顿北部的意大利裔贫民区进行深切进入调查,对社区内的生活状况、活动方式以及社区内的组织关系进行了仔细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该社区社会构造及互动方式的一些重要结论。并于1943年出版(街角社会:意大利贫民区的社区构造〕,这是一部少数民族社区研究的代表作。从笔者查阅到的大量文献和资料分析,西方社区的研究在20世纪初研究内容比拟单一,研究范围比拟狭窄。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社区研究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从学科上看,从社会学发展出来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社区研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社区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性加强,社区研究的内容则是更细化和专业化。出现了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社区宗教与文化、社区权利、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移民等多领域的研究,并已获得不错的成绩。随着对它的重视程度也很高,社区研究与社区工作日益结合,使得社区研究既有理论的概括又有实际可操作性。2、国内社区研究现在状况国内的社区研究,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面进行阐述,宏观方面分为社区基本理论与方式方法研究、社区发展研究和社区旅游研究。微观方面介绍学者对详细田野点的实证调查,来研究社会的一些构造与其他诸方面。首先,从宏观上,能够分为下面三个方面,详细如下:〔1〕社区基本理论与方式方法研究社区的本身内涵及其丰富,我们国家对社区基本理论与方式方法的研究特别多。这方面的着作有丁元竹(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式方法〕、王思斌主编的(社会学教程〕、郑杭生撰写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三章社区、黎熙元主编的(当代社区概论〕等都对社区定义进行概括,涵盖了各种社区应有的特征。这方面的论文也有不少。高永久、朱军从社区的构成要素出发,全面阐述了社区的内涵〔高永久等,2018〕;王铭铭以为能够以社区的视角来透视中国整个社会,这也成为不少学者后来进行社区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论〔王铭铭,1996〕;周星的主要观点是强调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卫工作落在社区,由于社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工作的直接平台,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工作,这是最有效的保卫方式〔周星,2004〕;岳天明则指出基层社区因其独特的血缘,亲缘为连接的小型社会构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卫和传承有着直接,积极的推动作用〔岳天明等,2008〕。〔2〕社区变迁研究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文化变迁、基本要素变迁、民族语言变迁和旅游发展带来的社区变化等。杨正文运用历史比照法,全面研究了贵州东南苗族社区的文化传承和变迁〔杨正文,1997〕;束锡红对中国西部的一个回族社区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阐述了各个要素的变迁,研究回族社区变迁的规律性问题〔束锡红,2000〕;戴庆厦等从民族语言变迁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化带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戴庆厦等,2001〕;屈兰对单个土族社区研究发现,民族旅游的参与对西部民族社区的变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屈兰,2018〕。〔3〕社区旅游研究旅游一直是社区研究关注的问题。研究旅游的学者一般以民族旅游业为支点,谋划建立在社区文化上的社区旅游这一新型产业形式。在这里基础上,一些文章从社区介入、社区主导面来进行讨论。刘筏筏肯定了社区介入保卫民族文化详细工作的积极和实践的意义,也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刘筏筏,2008〕;曾芸从、社会、市场各自对保卫民族文化的出发点和实际措施,对构建符合实际的社区主导型健康发展形式和寻求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切进入讨论〔曾芸,2020〕。另一方面,关于微观社区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场,我们国家学者开场了以一个或多个村落为社区单位的研究。如葛学溥〔DanielKulp〕对广东凤凰村的家族调查,费孝通对江苏江村的社会构造调查,张之毅和费孝通对云南三村的调查,林耀华对福州的义序和黄村调查等其他村落研究。在新中国成立的新旧交替时期,对村落有关的研究一度沉寂下来,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村落的热潮再度迭起,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区研究重访开场兴起,如费孝通对江村的重访,林耀华对福州黄村的重访等。除此之外,还有陈佩华的陈村、王铭铭的溪村以此为田野的个案研究。学者试图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来展示中国乡村的社会构造及人文环境。3、小水井社区研究现在状况到当前为止,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对小水井进行了研究,也为当地有关部门施行保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方法。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包括音乐本体、宗教、合唱团、文化生态和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详细如下:〔1〕音乐本体研究这方面研究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的发声技巧、美声溯源、美声唱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汪瑶等通过对小水井的实地调研,从各个方面考证了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美声唱法的起源,发现农民合唱团成员本身独特的发声要领,并在这里基础上,大胆讨论了关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汪瑶等,2018〕;除此之外,还有(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的新变异〕〔杨民康,2018〕、(浅谈小水井苗族合唱团的演唱特色〕〔张建明,2020〕、李磊的硕士论文(小水井苗族唱诗班美声唱法及溯源初探〕〔云南艺术学院,2018〕等都对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的歌唱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2〕宗教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讨论基督教对唱诗班的影响和基督教社会功能转换问题。杨丽华主要围绕基督教与唱诗班的关系,分别阐述了基督教对唱诗班的影响和对苗族青年音乐素养的影响〔杨丽华,2008〕;张雍德等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小水井特殊的现象进行深入透析,并分析了宗教的社会功能〔张雍德等,2020〕。〔3〕合唱团研究学者们对小水井的关注,主要都是围绕合唱团,包括对合唱团的生存现在状况、发展历程以及保卫建议方面都有所讨论。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如(苗寨飞出金凤凰-记富民县小水井村苗族农民合唱团〕〔赵殿桦,2008〕;还有(当乡村插上歌声的翅膀小水井、迷马龙苗族农民合唱团调查报告〕〔昆明市文联课题组,2020〕;(富民小水井苗族文化活态传承与发展的理性思辨〕〔李丽,2020〕等。〔4〕文化生态研究近年来,文化生态学成为国内人类学界的一个热门领域,在小水井社区也不例外。曾经有人就建议在小水井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并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了优势条件与文化基础,最后提出了切实的思路和措施,还考虑了将来建设经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马英,2018〕;还有人以石屏县的两所学校和小水井唱诗班特殊的文化现象为基础,试图构建一种文化生态体系,目的是为了让当地的传统音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汪瑶,2018〕等。〔5〕旅游开发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就是旅游开发,小水井独特的文化现象,具备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一切条件,所以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有人以通过对小水井村的调研,提出小水井的旅游开发需要建立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形式上〔马继刚,2008〕。还有人对小水井的各方面基础条件进行考察,并对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大胆地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详细的措施〔窦志萍,2007〕等。综上所述,固然以上文献中没有直接的、相关的小水井有关的社区方面的文献资料,但是这一方面能够讲明笔者写作论文的创新点所在,另一方面这些文献材料会对论文的写作有着补充和促进意义,因而对于本文的写作而言,这些文献资料都有着特定而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归纳与分析,然后把这些文献资料与自个田野调查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互相整合,进而构成了相对完好的论文写作资料。〔四〕理论与研究方式方法1、社区理论社区研究作为一般方式方法,主要指不仅适用于社区研究,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现象研究的普遍性、通用性方式方法。它主要强调整合性和互动性,社区作为一个整合体由多种要素构成,包含环境的、生态的、文化的、主体的、客观的等各种要素。对小水井社区文化的研究就是从它的生态、环境、文化、主体、文化空间等众多方面着手,并把小水井场域内的物、载体、人、文化空间四者之间互相连接起来,进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保卫整体。在小水井这个场景之中,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笔者也曾屡次亲身体验了这种互动经过,所以,运用社区的研究方式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社区研究的方式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笔者对小水井的调研,是运用了社区方式方法进行研究的。通过对小水井的实地考察,并且通过借鉴相关的文献,结合自个所学的理论进行论文的撰写。2、研究方式方法〔1〕文献分析法在进行论文写作之前,就要开场查询与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是完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关于社区方面的有关研究,至今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做了研究,笔者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回首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社区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式方法和理论给本文的写作从理论和方式方法上提供一定的研究根据。〔2〕田野调查法运用了人类学中的田野民族志的方式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对所研究的小水井社区进行屡次实地调研,进行观察和记录,尽可能详尽地描绘叙述所观察到的小水井社区事实。通过与调查对象的深切进入接触,观察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劳作、节日、礼俗习惯等,以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来研究小水井社区文化。〔五〕田野点--小水井简况1、历史渊源小水井的苗族是为了躲避战乱由贵州威宁的苗族迁徙过来。在苗族大量迁入云南之前,已经有很多少数民族如傣族、彝族、瑶族等加上汉族占领了山下、山中腰肥沃的土地,所以,苗族只好寓居山头。根据村里的老人讲,迁入之初,苗族主要多以狩猎为主,在一百多年前,苗族的先辈们正在打猎的经过中发现了小水井。那时,丛林茂盛,气候宜人,常年流水潺潺,鸟儿歌唱,如诗如画的风景,是人群寓居的理想场所。大约在1914年,苗族先辈们接踵来到这里建寨寓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省铜仁地区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科学战痛-解析当代社会多角度的疼痛缓解策略
- 2025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电池储能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 2025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现金调拨系统操作手册教学课件
- 学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方案995
- P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 荔枝依旧年年红
- SMT贴片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加坡公司法-英文版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口腔修复学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 2023年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美容心理学概述(美容心理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