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恩格斯“分工〞批判的历史考察与当代价值,政治经济学论文、恩格斯特别重视对分工的研究,他们曾明确表示对分工和交换的考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P241),并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着作中也屡次提出消灭分工的着名论断[1](P535,571).然而,当今世界分工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强化、深化、细化的发展趋势.在我们国家社会当代化建设进程中,也曾经提出每个单位都有工、有农、有学、有兵(五七指示),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社会各行业之间专业区别将逐步消失的号召.然而,随着我们国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分工越来越详细化、专门化和复杂化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我们不断追问:究竟是、恩格斯的分工理论本身有问题,还是人们误读了这一理论?我们究竟该怎样来看待和处理今天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分工现象?等等.因而,深切进入研究、恩格斯分工批判理论,弄清楚其消灭分工论断的真实含义,对我们国家社会当代化建设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恩格斯分工批判的历史考察、恩格斯对分工的批判,最早是针对以亚当斯密、让巴萨伊、穆勒等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学家展开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相互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相互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做前提.[1](P155)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恩格斯是从国民经济学用语之一---分工[1](P237),即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概念,对国民经济学进行彻底批判的.在国民经济学家那里,分工的本质---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因而,分工也就自然地被理解为财富生产的一个主要动力[1](P237).华而不实,亚当斯密以为,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2](P8);让巴萨伊以为,分工是对人力的巧妙运用,它能够增加社会产品、社会威力和社会享受[1](P238);穆勒以为,分工和使用机器也决定着社会财富的大量生产即产品的生产[1](P241)等等.通过大量研究后指出:全部当代国民经济学一致同意:分工同生产的丰富,分工同资本的积累是互相制约的;只要自由听任的、自行其是的私有财产才能创造出最有利的和包罗万象的分工.[1](P239)然而,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事实深入地揭示出,分工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的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促进了社会的精致华美完善;但另一方面却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越来越有依靠性,它不仅导致了人的竞争,而且导致了机器的竞争.在分工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个的劳动转用于其他方面是极为困难的[1](P116),一方面随着分工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依靠于劳动,依靠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1](P120)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便宜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P156)对于国民经济学家的分工理论,、恩格斯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它们的积极意义.指出:根据这种在私有制范围内揭示出财富的主体本质的启蒙国民经济学的看法,那些以为私有财产对人来讲仅仅仅是对象性的本质的货币主义体系和重商主义体系的拥护者,是拜物教徒、天主教徒.因而,恩格斯有理由把亚当斯密称做国民经济学的路德.[1](P178)但另一方面,又指出:这种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外表上成认人,其实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认,由于人本身已不再同私有财产的外在本质处于外部的紧张关系中,而是人本身成了私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1](P179)它特别片面地,因此也愈加明确和彻底地发挥了关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本质的论点,然而它表示清楚,这个学讲的结论与上述原来的观点相反,实际上是敌视人的.[1](P179)为什么国民经济学家的分工理论会自相矛盾呢?指出:分工和交换是私有财产的形式,这一情况恰恰包含着双重证明:一方面人的生命为了本身的实现曾经需要私有财产;另一方面人的生命如今需要消灭私有财产.[1](P241)分工和交换是这样的两个现象,国民经济学家在考察它们时夸耀自个的科学的社会性,同时也无意中讲出了他的科学所包含的矛盾,即依靠非社会的特殊利益来论证社会.[1](P241)也就是讲,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来论证和解释社会,而私有财产本身就是非社会的特殊利益.在、恩格斯看来,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讲,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构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讲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气力,这种气力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气力[1](P537).因而,、恩格斯指出: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相互不发生矛盾,则只要再消灭分工.[1](P535)由此可见,、恩格斯在深入批判分工(劳动)的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经过中,进一步得出了消灭分工的科学结论.除此之外,在(哲学的贫困〕中,针对普鲁东的分工理论还展开了深切进入的批判.指出,在普鲁东看来,经济进化的系列是由分工解开的,分工既有其好的方面,也有其坏的方面,因而,寻找一种新的合成,以便消除分工的有害方面而保存其有益的作用[1](P617-618).为此,批判到:在普鲁东先生看来,分工是一种永远恒久的规律,是一种单纯而抽象的范畴.所以,抽象、观念、文字等就足以使他讲明各个不同历史时代的分工.[1](P618)然而,市场的大小和它的相貌所赋予各个不同时代的分工的相貌和性质,单从一个分字,从观念、范畴中是很难推论出来的.[1](P618)在、恩格斯看来,分工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总是与分配、所有制形式等密不可分,是一个历史的和经济的范畴[1](P622-62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恩格斯指出:分工从最初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所有者之间的劈分,进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1](P579)他们以为,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讲,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在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互相关系.[1](P521)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劳动的组织和划分视其所拥有的工具而各有不同.手推磨所决定的分工不同于蒸汽磨所决定的分工.因而,先从一般的分工开场,以便随后从分工得出一种特殊的生产工具---机器,这几乎是对历史的侮辱.[1](P622)在批判普鲁东将分工的范畴永远恒久化、抽象化的同时,又进一步区分了社会内部的分工与工场内部的分工.在普鲁东看来,分工是把劳动分为不同的部分,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从事他最合心意的专业[1](P623).为此,指出:它仅仅仅是在竞争居于统治地位的当代工业中才存在[1](P623),当当代工厂中的分工由企业主的权威具体规定的时候,当代社会要进行劳动分配,除了自由竞争之外没有别的规则、别的权威可言.[1](P624)社会内部的分工越不授权威的支配,工场内部的分工就越发展,越会附属于一人的权威.因而,在分工方面,工场里的权威和社会上的权威互成反比的.[1](P624)也正是通过对社会内部分工与工场内部分工的区分,看到了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状态之间的对立这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3](P554).综上所述,、恩格斯一方面用非社会的特殊利益的观点深入地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分工理论;另一方面又用历史的和经济的观点尖锐地批判了普鲁东的分工理论.由此可见,在、恩格斯那里,分工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经过,它与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等密不可分,它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曾经屡次提出消灭分工的着名论断,其本质就是消灭那种自然构成的、作为私有财产的形式的分工.二、恩格斯分工批判的原则高度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批判总有其自个的立场、观点和方式方法.那么,、恩格斯在批判国民经济学家以及普鲁东的分工理论经过中,究竟贯穿了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呢?或者讲,、恩格斯究竟站在一个如何的原则高度来展开对这些分工理论的批判呢?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恩格斯分工批判理论的关键所在.如前所述,、恩格斯分别用了非社会的特殊利益、历史的和经济的这两个观点对国民经济学家的分工理论和普鲁东的分工理论展开了批判.实际上,在、恩格斯那里,无论是非社会的特殊利益观,还是历史的和经济的观,都是站在人的解放这一原则高度来看问题的.早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以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本身的完美,由于这两种利益并不是敌对和相互冲突的[4](P7).此时,从美妙愿望出发,试图摆脱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圈子.然而,这种天真浪漫的想法,很快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发生了改变.发现,普鲁士国家的法律、制度等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利益的,这个国家是和人民根本对立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中,则站在人的解放高度尖锐地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火.指出: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公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1](P18)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1](P55)而犹太精神的本质就是利欲熏心、追逐金钱的利己主义,这与德国制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是使人产生异化的根本源头.因而,这些都是私有财产的某种表现形式罢了,是非社会的特殊利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着这两种关系:工人对劳动、对自个的劳动产品和对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对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来讲,占有表现为异化,自主活动表现为替别人活动和表现为别人的活动,生命的活泼踊跃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的生产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即对象转归异己气力、异己的人所有.[1](P168)因而,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进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个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1](P186)由于,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怎样生产人---他自个和别人:直接具体表现出他的个性的对象怎样是他自个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1](P187)正由于如此,指出: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此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而,它是人向本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符合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P185)由此可见,所讲的社会是一种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前提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1](P63)状态,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1](P190).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恩格斯又进一步分析了分工的表现及其矛盾,如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资本和劳动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等等.、恩格斯指出: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相互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1](P536)从这里能够看出,由分工的发展而带来的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社会的、真实的人类共同利益的根本对立.、恩格斯指出: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讲,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构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讲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气力,这种气力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气力.[1](P537)因而,、恩格斯指出: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相互不发生矛盾,则只要再消灭分工.[1](P535)由此可见,、恩格斯始终站在人的解放这一原则高度来展开对分工的理论与现实的批判的.然而,究竟怎样才能消灭作为私有财产的形式的分工呢?在、恩格斯看来,消灭并非是消极的否认,而是积极的扬弃.由于,任何一种简单的否认又会陷入到新的对立或矛盾之中,它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超越,也完全不符合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我们知道,当费尔巴哈用类本质来批判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这一人的本质的时候,他实际上并没有跳出黑格尔哲学逻辑框架的束缚.那么,积极的扬弃的含义是什么呢?实际上,所讲的积极的扬弃指的是事物发展经过中所产生的新事物,它是在继承往事物一切积极成果基础之上,对往事物固有矛盾的克制.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1](P182)就是讲消灭分工必然在分工的发展经过之中.任何离开分工的充分发展而简单否认分工的行为,都是一种违犯事物发展规律的主观想象.指出: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个找到经历体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1](P186)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就完全够了.而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行动.历史将会带来这种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困难而漫长的经过.[1](P232)可见,在那里,消灭分工的思想和消灭分工的现实运动不是一回事.尽管历史发展的趋势必将带来消灭分工的行动,但是在现实中真正实现消灭分工,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经过.也就是讲,人们只要在分工的不断细化、深化的经过中,不断寻找并积累丰富的经历体验基础和理论基础,将消灭分工的理念转变为消灭分工的现实运动,才能最终消灭分工.综上所述,、恩格斯分工批判的原则高度是人的解放.正是通过这一原则高度确实立,才使得、恩格斯对国民经济学家和普鲁东的分工理论的批判变得彻底、深入而富有洞察力和讲服力.三、恩格斯分工批判的现代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们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日趋分化、细化,怎样正确认识并科学对待、恩格斯分工批判思想,并指导中华特点社会当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恩格斯指出: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式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式方法.[5](P742-743)因而,笔者以为,、恩格斯分工批判的现代价值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恩格斯分工批判思想仍然是我们分析和批判现代社会分工现实的锐利思想武器.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切进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的扩展[6](P32),这一切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由国内进一步拓展到国际,构成并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分工.在这一经过中,资本主义社会国内分工中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劳动和资本)之间尖锐对立关系通过国际分工转嫁矛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和,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造成了资本文明的假象.与此相反,他们却通过国际分工这种特别隐蔽的方式和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能源、劳工等方面的掠夺和剥削.尽管世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恩格斯当年所批判的分工这一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也就是讲,由分工带来的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之间的对立状态尽管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某些新变化,但其矛盾本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克制与和解.正如法国思想家让-保罗萨特所讲的那样:只要产生哲学、负载着哲学性并被哲学说明的实践仍然生气勃勃,哲学就仍然有效.[7](P9)也就是讲,只要、恩格斯分工批判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私有制还没有被消灭,这一思想就仍然具有现代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指出: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特别年轻,几乎是处于童年时代:他才刚刚开场发展.因而,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由于产生它的情势还没被超越.[7](P28)其次,恩格斯分工批判的原则高度为我们批判旧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它使人类解放的大道敞开在人们的面前,并鼓励着人们不断地为之奋斗.如前所述,恩格斯分工批判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彻底,是由于他们站在了人的解放这一原则高度,而这一原则高度随着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状态又愈加突显了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恩格斯分工批判思想是真正现实的产物,它根本不属于停留在近代欧洲以来建立在我思这一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思辨哲学,而是将哲学与现实严密联络的有机体.在看来,任何真正的哲学必将是它产生于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要髓,是与现实世界互相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讲,哲学来源于现实世界,并实际地改变着现实世界.哲学在改变现实世界的经过中消灭了本身,现实世界在不断改变本身的经过中也消灭了哲学.恩格斯分工批判思想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揭示和批判,通过对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P527),才使得人类解放的大道敞开在人们的面前,并在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昭示了人类发展的将来.正如德里达在(的魑魅〕中指出的那样:不能没有,没有,没有的记忆,没有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怎样得有某个,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精神.[8](P21)第三,恩格斯分工批判为我们今天消灭分工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方式方法论指导.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气力只能用物质气力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把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气力.理论只要讲服人,就能把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讲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捉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P11)换句话讲,消灭分工的思想并不能代替消灭分工的现实运动,只要当消灭分工的思想真正内化成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来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1](P11)的时候,它才成为物质气力.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假如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一切废物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假如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解放出来,那么人的解放也并没有前进一步;只要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进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6520:2025 EN Tourism and related services - Restaurants and catering - Vocabulary
- 2024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合同
- 2024年特许连锁合同:美容护肤品牌连锁经营
- 船舶英语课程设计
- 液压课程设计集成块
- 统计表微课程设计
- 箱盖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 文科课程设计个人日志
- 背景图高级课程设计
- 物体旋转课程设计思路
- 人工智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教学设计
- 《毛概》23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
- 窗帘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试题(答案)
- 2024-2030年串番茄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城市燃气管网改造合同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三思想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水电站建筑物》课件
- 9-XX人民医院样本外送检测管理制度(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