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_第1页
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_第2页
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_第3页
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_第4页
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寒凉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

[编者按]随着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进展,医院药学和社会药学工作的任务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主要从以面向药品为主向面向患者为主转变,从以单独给药向以复合用药为主转变,从以药品供给为主向以合理用药为主转变。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当下加强中医临床药学研究分外必要,宜坚持“我仆人随”的原那么,弘扬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尤其要重视临床医学的传承。中医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既包括中成药学、又包括了中药调剂学,二者均紧密临床。本刊顺应时代新需求,开设“临床药学”新栏目,旨在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临床药学的学科创办和科学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寒凉类中药材的“形、色、嗅、味”等形态学特征。

方法:选取118味寒凉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举行数据分析。

结果:在外形方面,寒凉中药包括20类,圆柱形占28%,共33例;片状、卵形和块状各有10例,各占8.5%;椭圆形和卷曲状各7例,各占5.9%;圆球形6例,占5.1%;其他外形分布较零散。在颜色方面,共有18种,其中黄棕15例,占12.7%;黄白14例,占11.9%;白13例,占11.0%;灰棕9例,占8.5%;黄绿9例,占7.6%;棕褐7例,占5.9%;黑褐7例,占5.9%;绿、灰褐、棕各有6例,各占5.1%。在气方面,气微的49例,占41.5%;无臭的31例,占26.3%;特异的共15例;占总数的12.7%。在味方面,微苦26例,占22.0%;淡25例,占21.2%;苦24例,占20.3%;甘16例,占13.6%。在质地方面,质脆的34例,占28.8%;质轻的26例,占22%;质硬的25例,占21.2%;质坚实与质韧的均为11例,各占9.3%;质地重、松、硬、滑以及其他的所占比例较小。

结论:寒凉中药的形态学特征具有确定规律,以圆柱形、黄色、气微、微苦、质脆者为多,适合进一步挖掘整理。

[关键词]寒凉中药;形态学特征;药性

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受到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事物的查看分析,多用整体性查看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制。“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1]。本文旨在分析寒凉类中药材的“形、色、嗅、味”形态学特征,探讨寒凉药性与其外在形态的相关性。

1数据收集与整理

1.1数据的收集选择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3]中的寒凉药,根据2022年版《中国药典》关于中药材形态学的记载,将其中具有明显形态学特征的118种常见中药统计归纳。

概括药物包括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木贼、石膏、芦根、天花粉、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半边莲、白头翁、秦皮、射干、山豆根、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大黄、芒硝、芦荟、甘遂、京大戟、商陆、牵牛子、防己、秦艽、豨莶草、泽泻、薏苡仁、冬瓜皮、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冬葵子、灯心草、茵陈、川楝子、苦楝皮、雷丸、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白及、郁金、丹参、益母草、穿山甲、前胡、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海藻、昆布、海浮石、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朱砂、磁石、石决明、牡蛎、赭石、羚羊角、钩藤、地龙、白芍、北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女贞子、龟甲、鳖甲、浮小麦、五倍子、瓜蒂、白矾。

1.2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包括每味中药的药性(性、味、归经、主要成果)及其形态学特征(形、色、气、味、质)等信息,全体数据采用专人“双份”录入及核查。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举行数据分析,分别以寒凉药的形、色、气、味、质与四气、五味、归经为研究对象,举行频率分布研究。

2结果

2.1寒凉类中药外形分布寒凉药外形共包括20类,其中圆柱形33例,占28%;片状、卵形和块状各10例,各占8.5%;椭圆形、卷曲状各7例,各占5.9%;圆球形6例,占5.1%;其他各外形药材所占比例分布较零散,见表1。

2.2寒凉类中药颜色分布中药材颜色共分18种,为便当统计,将黄绿色、灰绿色均归为绿色,将黄白色归为白色,将红棕色、灰棕色、棕褐色、棕色、紫色、褐色均归为红色,将灰褐色、黑褐色、灰色归为黑色,将黄棕色归为黄色。寒凉类中药红色所占比例最大,共33例,占总数的28%;白色共26例,占总数的22.9%;绿色共20例,占总数的16.9%;黄色、黑色为19例,占总数的16.1%,见表2。

2.3寒凉类中药气味分布寒凉类中药的气味类型大致可分为6类。气微的药材所占比例最大,共49例,占总数的41.5%;无臭的共31例,占总数的26.3%;特异的共15例,占总数的12.7%,见表3。

2.4寒凉类中药味道分布中药的口尝味道类型大致可分为12类。为便当归纳,现将微酸归为酸,将微苦归为苦,将微甘归为甘,将微辛归为辛,将微咸归为咸。口尝味苦的寒凉药所占比例最大,共50例,占总数的42.3%;味淡的共25例,占总数的21.2%;味甘共24例,占总数的20.4%,见表4。

2.5寒凉类中药质地分布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