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基础,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相融性和耦合性,它们共荣共生,交相辉映。旅游可以让文化更富魅力,文化则可使旅游声名远播。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缺乏魅力的旅游,而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没有活力的文化。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无与伦比的产业发展基础。为尽快把陕西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提升发展层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实现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目标,本报告对陕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必要性1.文化与旅游相互依存从文化与旅游的概念及内涵关系来看,大多数旅游资源中都孕育着历史文化要素及传说,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需要通过文化来解读。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用科学知识来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同时,旅游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视角来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视角来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推动着人们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旅游的消费基本结束了“饥不择食”的初级阶段,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强融合性、高品牌影响力等特点,通过加速开发交叉旅游、边沿化旅游等,推动旅游产品深度化、多元化结构调整,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增值点。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又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创意源泉、市场空间、资金支持和交流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科技化、精品化和尖端创意化。3.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本质属性决定着其必须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都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消费服务的,这是其共同属性,也是两种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从消费视角来看,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文化这一符号。中国有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就是文化对自然的辉映和升华,文化赋予了自然以生机和灵气。美国的迪士尼乐园、法国的卢浮宫等,无不体现出“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价值”这一道理。从旅游业发展视角来看,文化资源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核心资源。某一区域或地区其旅游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则这个地方一定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色彩及文化魅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庐山韵味悠长;“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让华清池无限遐思。唯有文化的力量,才能在旅游者心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通过旅游这一载体实现了文化软实力的价值。4.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是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在未来五年把陕西建设成为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和生态美”为内容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要实现“文化强”,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在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上狠下功夫。文化产业属于典型的“消费依赖性”产业。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数据测算,陕西省文化产业总产出的生产中66.3%依赖最终消费,消费拉动文化产业产出水平的效果远远大于投资。因此,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陕西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近几年虽有一定提高,但与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相比,与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存在着消费不足和结构偏低的问题。2010年,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相比,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额分别相当这四个省市的62.4%、38.5%、45.1%和64.8%,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低了0.43个、2.32个、2.26个和1.93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额分别相当于这四个省市的22.4%、18.6%、14.0%和16.4%,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低了2.72个、2.66个、4.48个和6.81个百分点。陕西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正处于休闲减压的初级阶段,文化消费结构偏低,知识型消费较少,发展性消费不足。陕西省居民文化消费不足与文化大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就目前情况而言,单靠全省的居民文化消费难以支撑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更难以实现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而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充分挖掘陕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给旅游业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增加文化消费内容,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吸引外来游客来陕西文化消费,弥补陕西省文化消费的不足,提高陕西省的文化消费能力。(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可行性1.技术创新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产业融合的前提是产业间的技术融合。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与发展,实景演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产品形态。2004年,阳朔推出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舞台背景和灯光等进行创新改造,成为国内文化产业成功运作的典范,也由此引发了国内大型实景演出的热潮。陕西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2011年演出267场,场均收入23万元,5年间盈利2.1亿元,并在2012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共接待游客高达4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这充分阐释了“科技对文化旅游存在巨大推动力”的基本观点和现实探索。以特色文化为主调的商业演艺与旅游资源结合,已经成为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据统计,截至“十一五”末,我国较大规模的实景演艺项目达600多个,演出达12万场次,受众近2亿人次。2.产业关联以及对效益的追求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旅游者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较高的旅游形式,日益受到关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文化旅游在全球所有的旅游活动中占40%的份额,欧洲有超过50%的旅游活动都是由文化旅游拉动的,美国30%的国内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是被当地的某种艺术、文化遗产事件或活动所吸引的。3.管理创新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力2009年9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和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两大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陕西文化与旅游业进入了发展转型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只有真正尊重文化和旅游的自身规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双赢”,也才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二陕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促使全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并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陕西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依托法门古寺佛教文化,着眼于“世界佛都”品牌打造蜚声海内外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成为继“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依托楼观台道教文化资源,将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道文化旅游目的地,全方位体现了景点外观与文化内涵的统一,成为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融合的典范。(二)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如大唐芙蓉园集中展示了唐王朝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和璀璨多姿、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以及横贯中天、睥观一切的雄浑大气。通过融合发展,既满足了游客学习了解中国唐代历史文化、唐代建筑与礼仪文化、民俗与民间工艺等多种精神文化的需要,又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华夏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1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三)文化创新与旅游创新深度融合以延安为中心推进“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形成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照金—香山等景区(点),使陕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2010年,红色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成为陕西旅游的新亮点。同时,陕西省还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使文化精品与优秀旅游景区联姻,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力明显增强。比如,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唱响全国,做大国内市场,通过国内游影响了入境游,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陕西省还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催生了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秦陵大典》、《凤飞羌舞》等陕西文化名片。此外,陕西在动漫、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证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提升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路径。通过初步探索实践,全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得到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也有力地提升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见图1、图2)。图12008~2011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图22005~2011年陕西省旅游总收入三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广阔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等级之高、价值之珍贵、时间之久远,均居全国首位,主要表现在:①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民歌、秦腔、腰鼓、剪纸、农民画、泥塑、皮影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②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八宗中有六宗祖庭在陕西,法门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佛教圣地。楼观台自魏晋以来一直是“道法重地”,大雁塔、大清真寺、大兴善寺、重阳宫、白云观等在历代宗教文化中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③自然风光文化壮美雄奇。恢宏壮丽的秦岭、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广袤雄奇的塞外风光、奇秀多姿的秦巴山地等,均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④红色文化蔚为壮观。党中央在陕北的13年,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和精神财富。⑤教育人才基础雄厚。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等专业院校与西影集团等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培养出了演艺、文学创作、书画等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如此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聚集于一个省,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尤其是近年来,陕西入境旅游者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一直在大幅攀升,在全国的排名和占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见表1)。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15年,国内旅游者将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6630万人次。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将是拉动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表12005~2011年陕西省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情况与此同时,陕西还把“文化强”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内容并强力推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全面规划了全省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2011年,陕西省还发布了《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做了全面规划部署,确定了56个重点建设项目并付诸实施。这些重要决策和部署,充分说明了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真抓实干的干劲及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必将促使陕西文化与旅游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并在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及重要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四制约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且近年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态势。但总体来看,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产业小省的基本格局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与周边迎头赶超的省份相比,仍有如下差距。(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系统研究一是,依然缺乏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其市场需求关注不够、研究不够,尤其是对文化与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名品、精品,深度研究不够,重视支持不够,转化思路、路径尚不够清晰。二是,市场意识淡薄。对文化与旅游的产业化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市场化运营的思维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理念,尚需进一步强化。三是,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不够明晰,发展重点和路径尚不够明确。总体上看,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缺少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缺乏与之配套的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二)文化与旅游合作机制不够顺畅一是,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操作性。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关键手段及关键措施支持不力。已出台的一些政策,创新理念不强,行业间缺乏有机和内在联系,统筹规划和发展不够。已有政策缺少灵活的激励机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对民间文化力量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体制机制性制约依然存在。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大发展、小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团体既得利益影响,省、市、县三级统筹协调难度大,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培植以及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缺乏调控手段。(三)文化与旅游合作领域不够宽广,形式不够多样陕西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效开发不足。文化与旅游融合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缺乏新意,产品相互雷同、相互模仿的现象值得重视。尤其是和旅游产业合作的领域未能得到充分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的力度不够,符合当代旅游消费需求的产品较少,大型项目更少。再就是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金融、信息、高技术等实现有效融合不够,合作领域不宽,文化与旅游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大。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程度不高,数字出版、网络传媒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缓慢。(四)文化与旅游营销推介缺乏特色力度不大近年来,陕西结合文化走出去开展旅游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凸显了文化旅游营销推广的重要作用。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将兵马俑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后,兵马俑蜚声世界。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来访后,来自上述国家的游客激增,他们到访过的景点成为游客追捧的热点。而实际上,陕西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有很多,只是宣传和营销做得不够到位。2010年,全省旅游宣传促销投入仅5000万元,而山东、江苏、浙江、云南等省份此项投入经费都在1亿元以上。陕南一些市县宣传促销经费只有几十万元,而河南一个云台山景区一年的促销费用就已超过千万元。(五)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引领虽然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但产业规模相对仍不够大,效益也不够高,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市场和有形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众所周知,企业是做大做强产业的主体。但陕西当前以文化旅游为主业的企业普遍处于“小、散、弱、差”的状况,大产业、小企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过亿元的园区和企业仅有13家,超2亿元的仅有5家,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和骨干企业偏少,其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六)高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陕西目前依然缺乏文化创意、经营及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战略眼光、懂经营、善管理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熟悉“泛旅游”的综合人才以及熟悉大项目和资本运作的人才。比如,在文化产业艺术创作方面,缺少中国顶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英大师巨匠。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缺少高端的创意、设计、营销人才。在产品生产上,缺少技术开发人才,许多传统工艺后继无人。五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讨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本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原则,下面着重研究探讨符合陕西实际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作模式、市场运营机制及经营理念,以挖掘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点,并加以简要阐述(见图3)。图3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一)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指导、产业引导与管理机制转变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及市场监督作用。以观念引导、产业规划指导、管理主导的先进理念来引领融合。(二)以资源整合为纽带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中,应充分发挥产业的联动作用,发挥文化与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引领发展相关产业,开发相关产品,丰富内涵。着力实现产品整体开发、整体宣传、整体促销。此外,还应重视对分散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注重构建若干条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产品档次。(三)以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重点助推产业融合一是着重在历史人文资源、革命红色资源、民间艺术资源、地方物产资源等方面,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群。二是利用国家级景区等品牌型文化景观和旅游商品品牌,建立品牌型强势旅游文化产业群。三是利用原生态景观环境,建立起适合地域特色的康体文化、水上赛船赛车、综合性娱乐服务、传统文化会馆等链式产业,形成一批生态经济区自然景观开发、文化资源挖掘、旅游配套服务休闲娱乐的文化产业群。(四)以培育特色龙头文化企业为抓手助推产业融合深度挖掘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区域历史文化,结合市场要素和产业特点,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策划开发并实施一批重大先导性文化产业项目,扭转全省文化产业规模不大、资源分散、效益偏低的局面。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并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产业体系,组建起更有活力且内生动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雪球效应。(五)以促成文化产业联动效应为突破助推产品融合一是把“红色”与“旅游”、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大胆探索陕北和渭北红色文化产业开发,让红色文化转化为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三是应将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产业链来开发。主动与邻省合作,共同开发客源市场,实现旅游精品线路对接。(六)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为契机助推政策融合一方面,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依照文化产业规律办事。政府应在提供管理和服务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融资渠道。除争取政策性专项资金外,更需要争取民间资金和招商引资,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鼓励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养文化的良性互动。(七)以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适应市场需求的融合环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投资发展环境及市场消费环境。应着力创新运营机制,整合、组建跨行业的产业集团。同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的研究,创新产品开发手段及营销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六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及举措(一)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文化与旅游资源、产品、市场的全面整合,超前科学规划,力求资源得到全面优化整合,产品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做到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优势互补,结构优化,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着力加快促使文化与旅游产业成为陕西新经济产业,并逐步培育壮大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进而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1.长远的发展眼光坚持文化资源“在合理利用中得到保护、在有效保护中加以利用”的原则。力求做到用长远眼光来看待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注重树立“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理念,从宏观视野寻找文化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点”与“最佳结合点”。明确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交叉点”、“产品交会点”与“企业互动点”,着力探寻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与策略。2.创新的文化眼光文化旅游的前提是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就是打造有内涵、有品位、绿色、健康的文化品牌。必须深度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凸显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对旅游的推动力。陕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业,不能只留恋祖先遗留下来的古迹,也不能只回顾明清以前的繁荣景象,消极被动地保护,而应以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补充现代文化的新鲜血液。尤其是对历史文化应赋予现代主题,让其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追求,使之在含蓄中展现时尚,统一过去,启迪现在,开创未来,确保其在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中,能够深度迎合社会潮流的兴衰与变迁。3.敏锐的市场眼光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思路,把握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应着力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机构,并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诸多“壁垒”,实行文化与旅游的无缝对接,着重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两大产业的集中度及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应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多元化经营,注重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等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应创新管理机制,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介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协调与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陕西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凭借国家政策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推动全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及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1.做好产业融合的专题规划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其专题规划必不可少。陕西文化以历史文化见长,古代的多近代的少、地下的多地上的少、无形的多有形的少,要实现文化资源旅游化,必须从发掘整理开始,在研究谋划中找准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尤其是陕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应在全省文化及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注重体现曲江历史文化板块、法门寺佛教文化区域、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等重大项目板块的运作体制机制,以及其融合发展的运作方式,形成科学的、符合陕西特色的发展规划,以及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空间布局。2.建立共同发展的机构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加强两个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理顺工作关系,消除发展障碍。可考虑以省文化厅、旅游局、科技厅、教育厅、广电局、出版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及机构为依托,建立陕西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统一行使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权,着力抓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破解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等诸多问题。3.建立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促进基金基于拓宽陕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融资渠道,建议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促进基金,包括旅游文化创意发展基金、旅游文艺振兴基金、旅游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和出版基金等。该基金的使用,应以动员社会资金为主、政府扶持资金为辅,形成官民融合投资的复合式运作机制,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快速壮大及融合发展。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应创新融合发展思路,创立全新营销理念,综合运用高技术手段,开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营销推介活动,全面增强陕西文化旅游的震撼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应紧紧抓住西安世园会等机遇,借助每年举行“西洽会”、“杨凌农高会”、“欧亚论坛”等重大会议,采取旅游与文化、文物、商贸融合渗透方式,集中宣传陕西人文和生态文明形象,增强陕西旅游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陕西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及知名度。5.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注重发挥现有音乐、书法、摄影、节庆文化、礼乐文化、红色文化、电影文化等文化协会及文化促进会等组织的特长,全面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是鼓励各类文化协会积极参与文化旅游创意过程,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全省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以及各类相关协会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格局。二是引导各类文化协会利用其所长,推出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文化创意创新格局,促进全省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大发展。三是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充满活力、提升其发展内生动力的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在共生共荣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全面实现文化旅游的叠加效应。此外,建议采取创业支持、融资、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支持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发展。6.重点抓好具体产业的融合发展(1)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一是积极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在加强遗址复原、博物馆系统展示等遗址显化的基础上,开展文化演艺、遗产文化节庆,举办文化研讨会、遗产文化书画艺术展,以及开发遗产文化主题旅游纪念品等有效活动,活化文化遗产。特别需要加强旅游遗产文化业与旅游演艺产品的结合与融合。二是努力延伸旅游遗产产业链。着力挖掘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开发主题鲜明的图书、音像、书画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着重建设好文化遗产主题公园,丰富全省文化遗产地域旅游吸引物,延长文化遗产旅游业的产业链。三是积极推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努力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汉长安城遗址、兴教寺塔、法门寺地宫、大秦寺、西安大清真寺等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文化遗产名单。四是着力打造陕西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园区。可创设皇家建筑文化、帝王文化、陕西传统戏剧展(秦腔、华阴皮影戏等)、陕西传统曲艺(陕北说书、榆林小曲等)、宗教文化等文化创意主题公园,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展览馆照明设备采购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风险评估与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租赁合同含停车服务2篇
- 二零二五版跨区域公司间资金拆借合同范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备班组工人劳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教师临时聘用与教育品牌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版农业科技项目合同信用评价与推广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石材矿山开采权转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协议3篇
- 深圳汽车租赁合同模板2025版6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核准表-空白表格
- 派克与永华互换表
-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基础
-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情景互动教学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 春节新年红灯笼中国风信纸
- 注塑件生产通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