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宜居城市休闲空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一休闲空间是提高老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扩建改造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到2015年预计城镇化水平会达到53%,与此相应的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同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又显示出人口老龄化问题,2013年老年人口已突破两亿大关。宜居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应还在持续增长的老年人群的需求。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主要考虑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应惠及所有人群,休闲空间的建设更是如此。这是改善民生的必然之举,不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因此,休闲空间和宜居环境的建设要从法定的高度,有规划、按标准逐步地进行建设,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居民,在退休之后或工作之余,有个休闲养生的美好空间,达到生活温馨和更好的工作与劳动的目的。(一)休闲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活动休闲的定义:城市居民在工作之余的闲暇休息活动。在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体系中,休闲对应的词是游憩,它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恢复、复原,也就是在工作之余,摆脱工作的疲乏、单调和精神压力,使人恢复或再生活力的活动。一方面,游憩可以是一系列休闲活动的活动列表;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是旅游、娱乐、活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还是一种城市土地的利用安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环节。很多学者在研究休闲活动时都做出了各种定义和解释。有的认为休闲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有的认为休闲是个人或团体于闲暇时从事的任何活动,它令人感到自由愉悦,获得满足的体验,具有日常性和随意性,是现代社会人们放松精神和身体的一种方式,从在家中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休闲和游憩。还有的认为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活动都是休闲,只是不包括从事的一些责任事务。休闲是老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其实对休闲的理解很容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休闲和游憩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要紧张地辛勤工作,也需要放松休息。除了工作、睡眠和生活杂事外就是休息时间,加上法定节假日,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为了振奋精神、积极愉快地休息,多数人选择的是参加游憩活动,例如旅游、逛公园、野餐、钓鱼、划船、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等,达到恢复体力和精力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市的老年人,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休闲和游憩是他们夕阳生活的主要内容。在休闲活动中,强调的是轻松愉悦,以利于养生益寿。本文所探讨的休闲,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在户外开放环境中的游憩行为。(二)休闲空间就是城市居民游玩休息的开放空间休闲空间的定义:城市居民游玩休息的开放空间,小到社区绿地,大到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等。休闲空间具有场所系统属性。休闲空间是指以游憩活动为主导活动的行为环境,是由各种游憩场点、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服务设施有机组成的场所系统。一座城市整个的休闲空间是一个大系统,由诸多不同层级的子系统有机组成,诸如公园系统、广场系统、居住区绿化系统、道路绿化系统以及泉、湖、河、池等景观性水系统等。而城市的整体休闲空间系统又是城市功能的子系统,是城市宜居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休闲空间同时也具有人文系统属性。休闲空间是自然景物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的环境场所,同时,城市居民在其休闲活动中,因本人的行为方式、文化素养、生理、心理上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理解。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休闲空间(西湖)的体验。因而休闲空间是具有时间、场所和景物的实在环境,是与游憩者行为方式、知觉体验综合构成的环境系统。(三)适老化休闲空间是进行了适老化建设或改造的公共休闲空间适老化休闲空间的定义:进行了适老化建设或改造的公共休闲空间。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环境中很多公共开放空间和设施都显露出了较多的问题,其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场所不适合老人使用,没有无障碍的条件,甚至有些会对使用的老人造成危险,而且这种情况又以老城区为甚。老城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人口密度较高并且生活设施不完备,各方面条件和安全保障都相对较差,公共空间绿化缺乏,设施时常被占用或因缺乏管理而破败不堪,所以适老化休闲空间的建设就成了老年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二国内城市休闲空间现状问题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和机构对城市里的休闲空间进行了研究和调研,发现城市休闲空间的问题基本分为三类问题。首先是休闲行为本身的问题,其次是城市公园休闲设施的问题,第三便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他们在使用这类休闲设施中所产生的问题。其中第三类问题也是老年宜居城市建设中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研究显示,现在造成老年休闲空间的诸多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多的矛盾出在现有设施不符合老人心理需求。比如老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一需求在于心理需要,在锻炼时并不强调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的绝对大小,老人更愿意有个风景宜人的花园环境来锻炼,而不是给老人一个运动型的休闲空间,又没有休息的座椅,老人在锻炼时也无法和别的老人交往和交流。所以,建设老年宜居城市的适老性休闲空间应该结合绿地资源统一安排和建设。又如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群注重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和实现休闲种类的多样化,休闲生活的内容已经向现代转变,但休闲形态仍属传统型。针对老年人微观的休闲形态研究和建设的较多,但对和城市休闲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规划和建设却关注较少,至于从整个老年宜居城市的角度,对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一)使用人群问题:较多的休闲空间及设施不适合老年人群目前,使用城市休闲空间的大多是各式各样的老人。我国对城市游憩行为中人群的社会属性调研已经较为充分。调研结果表明,使用人群的数量多少与使用者的就业状况、退休年龄、健康状况等相关。调查显示,从使用者年龄看,50~70岁的健康老人和中年人是最主要的使用人群。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中老年(41~65岁),老年(65岁以上),青年(18~40岁),儿童(0~6岁),少年(7~17岁)。从使用人群的性别来看,女性与男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3%、47%,女性略高于男性。从受教育程度看,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其次是高中(含职高、中专)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47%、3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为18%。从家庭结构看,三代家庭者居多,其次是老两口家庭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37%,单身老人家庭者所占比例为12%。从职业看,企业职工居多,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再次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与农民,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17%、14%。从个人月收入看,以1000~1499元收入者居多,500~999元收入者占17%,2000元以上收入者占14%,500元以下者占12%。老年人自身对休闲空间和设施的需求也多种多样。比如在对城市公园休憩活动重视度上,不同学历、职业经历的老年人之间就存在着差异。文教、医、艺、科研等专业技术人员重视度高于农民和个体商户,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高于个体户。城市公园作为开放性的城市休闲空间,是面向一般市民设计和经营的,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一般特征感到满意,这些特征涉及步行道沿途景观优美、绿地面积、遮阴休憩场所、路面安全与维护、花草树木维护、垃圾桶配置情况、休息椅凳维护、园内环境清洁等。但作为老年人休憩之地,城市公园在设计与经营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仍难以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休憩要求。(二)使用功能问题:较难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群锻炼身体的需求。老年人所关注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健康长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减弱,疾病逐渐增多,老年人生活中的最大任务就是和衰老疾病作斗争。因此,多数老年人健身意识和毅力比年轻人还强,每天到户外进行健身活动,几乎是雷打不动的课目。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坚持一定距离的步行,住区附近的公园,就是老年人健身的天堂。而在附近有公园或者大型休闲空间的住区较少,即使有也很难步行达到。尤其是一些老旧城区内,当下还不具备建设锻炼场地的条件,这就需要设法开辟一处没车辆占位的安全的步行道,让拄着手杖走路的老年人有个可以练步的地方。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交流和沟通的社交需求。在现在的社会中,空巢家庭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求的群体,极易产生各种身心问题。造成家庭空巢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人口内部结构变化的因素,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和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有更大的风险,同时养老模式的探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空巢家庭、单身老人家庭、老两口家庭几近半数。随着老年人退休歇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我国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的增多,过去较为经常而稳定的同事关系、业务伙伴关系、家庭关系等逐渐疏离,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范围与空间亦发生转变,老人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成为他们社交活动的主要空间,聊天成为主要的社交方式。一起参加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成为老年群体到公园休憩活动的主要目的。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偏爱平静从容的生活;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希望自己能与社会公众息息相通,经常参与大众的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的文娱生活。针对城市公园的调查表明,在公园参加游憩活动的老人,不仅爱好广泛,而且有相同爱好的老人自发地组成唱歌、跳舞、打拳、做操和摄影等各种团队,定时定点地开展集体活动,积极参加街道和社区组织的比赛和展览。这不仅大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同时还满足了老年人互相关爱、交朋会友的需求。可是目前城市的休闲设施很少能提供这样的地方,老人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一些并不适合展开这类活动的地方进行活动,不仅导致老人不满意,也对其他休闲活动产生了影响(见图1)。图1由于没有合适的休闲空间,只好去公园湖边有台阶的地方舞蹈(作者自摄)城市综合性公园休闲空间对人群的普适性较差。由于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家庭组织结构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人与二代或三代同居的家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年轻人到发达地区寻求发展,空巢老人家庭愈来愈多,然而不论哪种类型的家庭,他们对住区的游憩环境,都表现出许多新的需求。很多休闲空间中只有青少年和儿童的活动场地,老人普遍希望把老年人活动地点选择在儿童活动区的邻近处,这样可符合老年人既喜欢宁静又要求温馨活泼的愿望,同时又能满足与孙子辈同游的需要。游憩活动是他们家庭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活跃、最温馨的一部分。在二代或三代同居的家庭中,要尊老爱幼、互相帮扶,他们的天伦之爱很多是在游憩活动中得以抒发的。老人带孙辈到儿童乐园去尽情游玩,年轻儿女关心父母,排解老人的劳累,节假日陪老人到公园划船,让老人也享受到泛舟荡漾的轻松。空巢双亲老人,一般家务较少,空闲时间较多,他们闲时结伴游园、养神健体。至于单身空巢老人,天长日久,孤居自守,更需要走出家门到户外参加游憩活动,以排解他们精神上的孤独冷清、更加愉快地生活。休闲空间的环境质量不佳,相关配套比较缺乏。老年人对户外公共活动场所服务质量的要求是:空气质量清新、绿化面积宽阔、路面平整安全、步行道沿途风景优美,设置遮阴休息场所,配置适当数量的休闲娱乐设施,休息凳椅齐全完整,园内环境清洁卫生,花草树木维护用心,园内治安管理良好,休闲活动种类齐全,环境静谧宜人,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活动人数适宜,互不妨碍拥挤。老年人最重视的活动设施是:公共厕所、活动场地、健身设备、休息椅凳和商业服务设施。老年人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虽然近乎理想完美,就一个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而言不易达到,但可作为搞好户外休闲空间建设和服务的参改标准,争取能逐项落实。(三)休闲用地问题:经常被占用居住小区的休闲空间紧缺并常被占用。居住小区内的休闲空间及附属设施主要供小区内的老年人使用。在城市人口集中、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我国城市的许多社区还达不到宜居环境的要求,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休闲空间和配套设施。近年来新建居住小区以加高建筑层数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办法,把用地节省下来作为户外休憩活动的地方,大大改善了小区内老年人的休闲条件,但是老城区尤其是产权相对复杂的大城市中以街巷为组织单元的老旧城区,休闲空间的匮乏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四)公共交通问题:老人没有便捷的公交可以到达近半数的使用者都居住在公园类的休闲空间和设施的2公里之外。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老年人重要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从年龄上看,公园的使用者以50~70岁的退休中、老年为主。根据相关调查,距离在2公里以内的使用者占51.6%,距离在2~5公里范围内的使用者占22.2%,每天前来休闲游玩至少1次的几乎近半数,每次逗留时间至少半天的达到人数的1/3。公园绿地的地点要便于老年人到达,最大步行距离应为500米,步行到达时间以20分钟左右的路程为宜。城市公交的状况制约了老人对休闲空间的使用。有些园林大观、风景名胜是利用其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或人文古迹营造而成,即便是地点偏远,也仍然是游人如织,其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要让更多的老年人使用这样的游憩资源,关键是加强公共交通的运力,要四通八达和快速便捷,扩大对老年人的服务距离。研究表明,以到城市公园休闲人群为例,老年人游憩出行距离在2公里以外的使用者占半数左右,2~5公里的使用者约占二成,距离在5公里以外的使用者占三成,可以看出,在老年宜居的要求下,市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相对较大。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来园距离存在显著差异,中、老年人的来园距离相对较近,多为公园周边居民。其中,七至八成的老年人的来园距离在2公里以内,高于其他人群,这主要与其身体机能有关,老年人通常选择离家较近的公园绿地进行休闲活动。当然,当交通可达条件发生变化时,城市公园内老年人游憩出行距离会大大延长。据调查,在实行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城市,在公园游憩的老年人中,超过六成的老年人来自2公里以外,其次为500米以内,这并不符合距离衰减现象。这就是说,城市公园附近有便捷的公交站点,就会促使老年人参与到城市公园的游憩活动中来。(五)使用时间问题:不同时间对设施的依赖度不同较易引起矛盾老年人在休闲空间中的活动是有明显时间规律的。比如说,针对绝对数量来说,休息日使用总人数明显高于工作日,而针对老年人群的数量,工作日却明显高于休息日,这是由于老年人群多为公园固定的使用者,且通常拥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如合唱、跳舞、体操、健身等。在停留时间上,工作日与休息日使用者在城市公园停留的时间差异不显著,并且不同年龄段使用者,在园停留时间差异也不显著。使用者在园停留时间大多数为两到三小时。老年人不同时间对休闲空间及配套设施依赖度不同。老年人群对休闲设施的利用时间特征较为明显:在早晨7:00~9:00时段,绝大多数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类的休闲活动,很少利用附属设施,此时段不同的城市公园内,无配套设施状态下进行休闲活动的老年人比重都超过八成。这是由于此时老年人的主要休闲目的是锻炼身体,进行的主要也是体育健身类的休闲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对休憩设施依赖性较弱。在下午14:00~16:00时间段,老年人休闲活动对附属设施的依赖性较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老人对座椅和厕所的配置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一些公园内的配套设施有限,导致了部分老年人没有座椅可坐,不得不倚靠其他设施或者缩短休闲时间。有些老年休闲活动因时间问题较易引发矛盾。在晚间的18:30~20:30,老年人主要进行的是散步、慢跑、集体舞蹈等休闲活动,这个时段虽然对配套设施的利用率较低,但是舞蹈类的活动会引起与周围住区较大的矛盾,矛盾激化的报道也经常见诸报端。三适老化休闲空间建设的注意要点适老化的休闲空间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项适老化休闲设施的建设正在逐步落实。对老龄事业,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和规定,各地实施政策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各城市政府部门对老龄人群的重视和关怀上。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步行道以及文物遗址等,在建设与改造的同时,都要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例如西安市就把文物遗址的保护和游憩环境的建设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开辟了西安环城古城墙公园、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大雁塔文化广场、永宁门广场、唐城墙遗址绿地等项目,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公园、广场、绿地部分,对社会免费开放,需要严格保护要购票参观的文物遗址、博物馆、古建筑等,也对老年人实行免票。此举大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其中受益最大的是老龄人群。特别是在特大的唐城墙遗址绿地中,开辟了长达数公里的双行步行道。每天早上步行的老年人群,络绎不绝。甚至在绿地沿边居住的年轻人,也以腿代车,走路上班。目前正在全国逐步开展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建设”(简称“三个建设”),对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绿化覆盖率、生态环境满意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对老年游憩环境建设提出具体实施对策“五要”、“五不要”。(一)在用地上需注意统筹考虑城市建设和休闲空间的建设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建设用地紧缺,在休闲游憩环境建设方面,长期以来积存的问题较多,为了解决这些用地问题,主要对策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统一规划。目前,国内大城市二级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建设还不完善,这些区域中心的布局从经济效益出发,除行政单位外,不仅要妥善安排企事业和服务业的配置,更要统筹考虑同步建设公共活动场所、游憩活动空间、文化广场、公园绿地、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园艺馆等适老化休闲空间和场所。其次,系统建设。在整个城市中,户外休闲空间不足,主要表现为绿化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在规划思想上,从市中心到各社区、居民小区,上下各个层面的游憩环境应构成完整的系统,在布局上也应达成均衡,进一步完善适老化宜居环境建设。再次,见缝插针。居民集中区域旁有中心型公园的情况为数甚少,40%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要到户外活动,这就形成了供需矛盾。根据老年人户外游憩出行距离有限的特点,在居民集中的社区,开辟小公园(也称老年人公园)十分必要。以加大建筑层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等手段,千方百计地节约出建设用地,用来建设小公园、绿地和健身步行道等设施,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二)在交通上需注意提高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加强步行可达的步道系统的建设。老年人群出行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步行,不论是社区绿地还是城市公共绿地都应有便捷的步道系统联系,一方面让老人能方便地从家里步行到达,另一方面,当步道系统网络化后,老人可以选择一种安全舒适的方式进行更多的休闲活动。公交站点应靠近城市中较主要的休闲空间。老人出行方式除了步行外,另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乘坐公交,公交站点靠近城市主要的休闲空间将极大方便老人的休闲活动。所以在规划城市公交系统时,应仔细考虑城市居住负荷和城市各级休闲空间的关系,用便捷的公交线路把城市居住区和周边的休闲空间有机地编成一个网络。(三)在设施建设中需注意具备开展民政工作的平台职能要能满足民政工作的需求。休闲空间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老年人整体的休闲生活水平,也是为了建设一个良好的政府和群众沟通的场所。在满足老人需求的同时,也应满足相关单位开展民政工作时干群沟通的需求。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各地都建设了“群众联络所”,这也是当地休闲空间的一种设施,逢年过节,民政官员要和老人及群众一起联欢活动,一来丰富了市民的生活,给城市居民一个生活变化的可能,二来建设了一个官民沟通的平台,增进了政府和群众的感情,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各类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的好评。图2为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GraceFu)女士(中央餐桌居中女性)和社区老人们春晚聚餐。图2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女士参加社区老人举办的春晚活动(四)在绿化建设上需重视和现有公园系统的整合城市的老年休闲空间建设和公园体系建设是一盘棋。现有的休闲空间大多呈斑块性分别建设,其中城市公园建设更是如此。这种建设思路会导致城市休闲空间可达性不佳,老人对这些设施利用度不高。这一点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把散落在城市的各个绿地和公园用步道系统联系起来(见图3),一来增强了老人出行交通的可选择性、便利性,二来也增强了老人和城市其他居民休闲活动的可选择性和安全性。图3新加坡的慢行系统连接了各大主要公园及休闲空间(五)在质量管控上需注意既要保证量,还要控制质在进行适老化休闲空间的建设时,不仅要有量的达标,更要有质的控制。目前,各地都以建设老年人宜居城市为动力,正在抓紧建设大城市二级社区的游憩环境中心。在这期间,应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建设的经验,在市镇行政中心的周围,优先配置文化广场、中心公园、体育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图书馆等公共活动场所,以通畅方便的公共交通提高其可达性和利用率。大社区应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一个内容丰富、水平较高的适老宜居的公共活动中心,这对提高全社区生态环境和游憩活动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为老年人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创造了条件。(六)在管理机制上需要避免“一建了之”问题,打造长效机制老年宜居城市休闲空间建设是个长期工作,需健全运营、管理、评估和反馈机制。休闲空间建设是个较长时间段的工作,牵扯到方方面面。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日后的使用和管理,应有个在使用过程中评估和反馈的机制,而不能一建了之。例如,在建设完成后,应对城市的园林名胜、综合性大公园、广场绿化、社区大小公园、居民小区绿化、道路绿化等进行评估,评价其是否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环境,在哪些方面还需补足。同时,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应对城市河流的水源、河道、岸堤、湖潭及其周边的园林绿化,是否达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评估,并把经验用到新的建设中去,逐步地打造一个层级清晰、结构合理、使用率高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需重视法规、规范等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我国还缺少专门对老年人户外游憩环境建设和评估的标准,有些内容在《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所涉及,但内容还不完全,过于简约,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标准进行细化,制定出城市老年人游憩环境建设的规划设计规范。(七)在立项上需重视针对旧城区的改造和适老化改造老旧社区的休闲空间改造需求较为迫切。旧城如何开辟出休闲空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有些居民生活小区,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老旧社区,当初建设时,主要为解决住房的需求问题,房屋间距较小,户外活动条件甚差。即便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苗圃土地承包合同书观光树种植与生态保护合作
- 2025年度酒吧转让附带库存及设备清单协议书
- 2025年度解除租赁合同解除条件起诉状
- 2025年玉溪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5年肇庆道路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度用水企业用水效率评价协议书
-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透视ESG报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货物委托代理及全程冷链监控合同
- 2025年度购房定金及房屋保险服务协议
- 2025年福州货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妊娠合并贫血护理
- 完整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PPT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最新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精品课件
- 6.ctg-mboss crm2.0渠道服务总线功能技术_v0.99
- 流动资金自动测算表(内自带计算公式)
- 工地施工临时用水的计算
- t-桥式起重机设计计算书
-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河南省)
- 品质管控流程(PPT32页)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共10页)
- 田字格硬笔书法练字专用A4打印版红蓝两色
- 铁路站房及配套工程装饰装修施工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