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1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学考试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回卷客观题
第回卷的注释
阅卷入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得分
1.(2分)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B.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C.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答案】D
【解析】【解答】A.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
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
枝很相似,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能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其他生物发
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C.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
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
D.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
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
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
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
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
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
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
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2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河流B.池塘中的鲤鱼
C.湖中的所有生物D.草原上的全部羊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河流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
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D.池塘中的鲤鱼、草原上的全部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
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D不符合题意。
C.湖中的所有生物,还缺少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
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3.(2分)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促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
D.喜阴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
【答案】A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大树的存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说明的是生物影响环
境,A符合题意;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能适应沙漠缺水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光照来发展生产,C不符合题意;
D、喜阴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下层,比较阴湿的环境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反而生长不好,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
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
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
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
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
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
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4.(2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西唧的是()
A.生物多样性实质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A
【解析】【解答】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
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
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
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
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不
符合题意。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
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
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
此,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
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
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
类的多样性。
5.(2分)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
能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
A.能否耗能B.能否生殖
C.能否说话D.能否运动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汽车奔跑需要耗能,但是汽车不属于生物,所以耗能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
标准,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B符合题意;
C.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C不符合题意;
D.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但是植物是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其判断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
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⑥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
成的。
6.(2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食肉动物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部分,这是因为只有生产者才能通
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其身提供了
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
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
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
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
一般来说,太阳辐射的能量只能靠具有叶绿素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
中进入生态系统,同时环境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样,生产者存连接非生物的
无机物和光能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7.(2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全部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小南海林区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物以及
生物生存的环境,只有生物或只有环境都不叫一个生态系统。只有生物鲤鱼,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
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只有所有的生物,没有环境,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只有生物羊,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小南海林区既包括了小南海林区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
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
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
生活的微生物。
8.(2分)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
D.喜阴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大树的存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说明的是生物影响环
境,A符合题意;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能适应沙漠缺水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光照来发展生产,C不符合题意;
D.喜阴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下层,比较阴湿的环境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反而生长不好,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使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
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9.(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B.草原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
C.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D.人可以生产很多农作物,是生产者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
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裸子植物资源占世界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
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A符合题意;
B.湿地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
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
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C不符合题意;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人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
统中的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
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
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
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
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
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
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阅卷入
二、综合题(共4题;共23分)
得分
10.(7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
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煤、石油等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化石燃料
(1)(1分)如上图所示,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作用、微生物对动
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1分)由上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能够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到大气中。
(3)(1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
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已是当务之急。
(4)(2分)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一o
A.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B.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D.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1)呼吸;分解
(2)光合;氧气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D
【解析】【解答](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
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
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生物的分解作用通常是指细菌真菌等生物把有机物逐步降解的过程,最终生成
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所以,结合题图可知,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
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
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一氧平衡。所以,分析结合题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
耗只能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到大气中。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
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
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的趋
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
(4)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
碳、放出氧气的作用,A正确。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是绿色出行的方式,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B正确。
C.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
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C正确。
D.一次性木质筷子、餐具的制造都需要消耗木材或产生难以降解的塑料废品。所以,拒绝使用一次
性木质筷子、餐具,有利于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
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
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1.(5分)某学校生物社团的同学到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研学时,通过实地考察后,绘制了部分食
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1分)武陵山植被丰茂,种类繁多,素有“森林氧吧”、“绿色水库”之称。这体现了生物在
适应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
(2)(1分)武陵山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成为一个统的整体,充分发挥
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所示成分外,还有分解者和
部分。
(3)(1分)图中,若蝗虫数量增多,对草造成了危害,图中能体现生物防治(主要指以虫治
虫、以鸟治虫等)的食物链有(只写出其
中一条即可),这也说明了武陵山生态系统具有
(4)(1分)武陵山生态系统与地球上其他所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这
就是。
【答案】(1)影响和改变
(2)非生物
(3)草一蝗虫一青蛙一蛇T鹰或者草T蝗虫一喜鹊T鹰;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物圈
【解析】【解答】(1)武陵山植被会因武陵山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在适应环境。同时武陵
山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会使武陵山环境变好,使之具有“森林氧吧”、“绿色水库”的美称,体现
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图片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草)和消费者(蝗虫等),没有显示出
生物部分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3)食物链书写要求: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②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没有分解
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④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写出图中能体现生物防治蝗虫的
食物链,就是写出含有蝗虫的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有草T蝗虫T青蛙一蛇一鹰(或者草T蝗虫T喜
鹊一鹰)。当捕食蝗虫的生物增多时•,蝗虫的数量会减少,而其他生物也随之变化,但生态系统不会
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使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4)根据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可知,武陵山生态系统与地球上其他所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地
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
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
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
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
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
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
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
杂程度)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
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
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
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
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
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
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
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
和岩石圈的表面。
12.(5分)在生态系统中,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依存。下面以四面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请分析回答问题:
(1)(1分)四面山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是o
(2)(1分)如图为四面山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生物通过关系和竞争
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图中共有条食物链。
(3)(1分)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赤松,若大量使用农药,最终哪种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最
多?o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物最终主要被分解为无机物
归还到环境中。
【答案】(1)生物影响环境
(2)捕食;6
(3)鹰;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解析】【解答]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
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
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四面山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
气,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
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如图
所示的食物网中,食物链有6条,分别是:草一鼠T蛇T鹰;草一鼠一鹰;赤松T鼠T鹰;赤松T
松毛虫一大山雀一蛇一鹰;赤松一松毛虫一大山雀一鹰;赤松一鼠一蛇一鹰。(3)有毒物质沿食物
链流动过程中,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态
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在6条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赤松一松毛虫T大山雀T蛇一鹰,所以有
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分解者一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促进物质
的循环。
【分析】1、生物使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
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
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T初级消费者T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
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
和。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
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
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13.(6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1分)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鼠与昆虫两种
生物间的关系是。
(2)(1分)图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3)(1分)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蛇、食虫鸟和鼠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4)(1分)如图所示食物网中,体内有脊柱,幼体用鲤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消费者
是o
(5)(1分)分解者微生物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但有遗传物质,所以是原核生
物。
【答案】(1)草、树(或草或树)一鼠一猫头鹰;竞争
(2)太阳能
(3)自我调节
(4)青蛙
(5)DNA
【解析】【解答】解:(1)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树一鼠—猫头鹰,
鼠与昆虫都吃草、树,因此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2)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
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图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3)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蛇、食虫鸟和鼠的数量能够保持
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4)蛙是脊椎动物有脊柱,属于两栖动物,幼体
用鳏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因此如图所示食物网中,体内有脊柱、幼体用鳏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
消费者是蛙。(5)分解者微生物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处在细胞内相对集中的区
域,一般称为拟核,无核膜包裹,属于原核生物。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
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
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
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
4、两栖类的主要特征: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鲤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
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第回卷主观题
第E)卷的注释
阅卷入
一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3分)
得分
14.(5分)袁隆平院士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
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徽、龙
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
一大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在该生态系统中,“巨型稻”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巨型稻''在
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的角色。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杂交
水稻的原理是依据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2)(1分)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等,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
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
链o
(3)(1分)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1)生产者;基因
(2)无机盐;水稻—农业害虫—青蛙
(3)生物影响环境
【解析】【解答】(1)在该生态系统中,“巨型稻''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它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来源,因此"巨型稻''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
色是生产者。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这是利用
基因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实例。
(2)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T农业害虫-青蛙。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鳏:、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
提高1.5倍以上,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
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
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
多。
15.(8分)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
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
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
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效,实验
结果见下表:
实验处理光线明亮而不均匀光线明亮而均匀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15.48%7.5%4.92%
第二次实验分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17.17%8.85%4.50%
平均发生率16.33%8.18%4.71%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
(1)(1分)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
是?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变量
是;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变量是。
(2)(1分)在这一实验中,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保持其他实验
条件(如、等)相同,目的是o
(3)(1分)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这有什么意
义?。
(4)(1分)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
呢?。
【答案】(1)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光照的均匀程度;光照强度
(2)温度;湿度;保持变量唯一
(3)为了减少误差
(4)将蚕茧放在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中饲养
【解析】【解答】(1)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
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由表格可知,第一组和第
二组都是光线明亮,不同点是光线的均匀程度,因此变量是光线明亮时的均匀程度。第二组和第三
组的不同点是明亮和黑暗,变量是光线强度。
(2)对照实验的原则是变量要唯一。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其他条件均应
相同,比如温度、湿度等。
(3)只进行一次实验,所得结果误差会很大,进行两次实验求平均值,会使误差减小,更接近真实
情况。
(4)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发生率最低,因此蚕结茧可采用暗而均匀的
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
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
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
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
争几种方式。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4分
客观题(占比)18.0(33.3%)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36.0(66.7%)
客观题(占比)9(60.0%)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6(4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程劳务合作协议范本
- 2024年工程装修木工合作合同
- 专利转移权益使用合同范本
- 2024年城市亮化工程改造合同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广告投放合同
- 2024年大连智能锁产品回收与环保处理合同
- 健身方案效果评估协议(2024年版)
- 2024年小家电批量采购与分销合同
- 借款融资债转股协议书2024年标准版
- 2024专业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合同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课件(公开课)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形成性考核3答案
- 需求阶段进度报告
- GB∕T 32218-2015 真空技术 真空系统漏率测试方法
- 安全交底模板(完整版)
- 小学语文《四季》课件
- WS-T 390-2012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
- 心源性卒中诊断和治疗
- 钢栈桥及平台检查验收标准
-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方案
- 童年(高尔基)简介18张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