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第1篇_第1页
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第1篇_第2页
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第1篇_第3页
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第1篇_第4页
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第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

摘要:霍桑的女性观是复杂的、模糊的,又是互相矛盾、相互对立的。他一方面支持女性解放,另一方面又害怕女性崛起,认为这种解放不能侵犯男性的权威。霍桑的家族传统、家人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因素是其独特女性观形成的主要因素。Key:霍桑女性观成因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被认为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以及沃尔特·惠特曼(WaltWhitman)齐名,在19世纪美国文坛共享盛誉。尤其是1850年霍桑的《红字》出版后,他的文学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巩固。霍桑的主要代表作有《红字》(TheScarletLetter)、《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TheHouseoftheSevenGables)、《福谷传奇》(TheBlithedaleRomance)以及《玉石雕像》(TheMarbleFaun)等。霍桑在其文学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多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技巧,比如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和离奇、心理斗争、以特殊细节反映抽象的道德观、传奇、心理交流、婉转法、象征手法、镜子、从沃尔特·斯各特借鉴的特别技巧以及戏剧技巧等等。(CharlesLeavitt,1997)这些技巧的运用一方面使霍桑的作品引人入胜,个性鲜明,帮助其获得文学界的认可,使其文学作品经久不衰,另一方面也为业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霍桑作品中的道德思想、象征手法以及宗教色彩等都成为学者研究的内容。(周霞,2015,2017)。本文讨论霍桑在其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观,并深入分析其女性观的形成原因。一、研究概述評论家对于霍桑的女性观存在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人认为,霍桑是个伟大的女性主义倡导者、女性权利强烈捍卫者。霍桑极力地去挑战当时社会对待女性的种种不公,努力地反对女性受到的各种歧视和偏见。但也有些专家认为,霍桑对于女性主义的崛起采取冷漠的态度,甚至内心本质上是反对女权运动的。他是极力维护当时的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杨晓梅,2014)对比上述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尚停留在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上,即非此即彼。他们要么认为霍桑是个极端的女权主义者,要么觉得霍桑是个死板的大男子主义倡导者。另外,部分研究霍桑女性观的学者局限于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没有深层次分析家庭背景以及社会因素对霍桑女性观的影响。因而,他们的观点难以引起业界共鸣在所难免。下面,我们结合部分作品谈谈霍桑的女性观,并综合分析其女性观形成的种种因素,力求全面科学地分析该问题。二、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严格来说,霍桑的女性观是复杂的、模糊的,又互相冲突、互相矛盾的。霍桑清楚地知道女性有很多特点,比如富有热情、充满智慧及坚韧刚毅等等。他也赞同社会应该给予她们必要的尊重,认可她们所起的社会作用,并赋予她们应有的社会地位,保障她们应享有的各种权利。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女性却是男性的附属品,是男性的财产,可以任意地丢弃或是虐待。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霍桑是反对整个社会这样做的,此时他算是个女权主义者吧。实际上,他也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这层涵义。比如,《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Hester)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女主人公海丝特无奈嫁给了并不心仪的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这个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注定没有好结局。后来,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Dimmesdale)相爱并有了爱情结晶——私生女珠儿。依当时教规,她得到了严厉的责罚——在胸前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字母A。然而她认为标记“A”本质并无羞愧之意,她积极地重塑邻居关系,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终究她赢得理解和尊敬,完成了自我救赎;标记“A”的象征意义也彻底蜕变,从通奸(adultery)变成了乐于助人(assistance),又衍变成天使(angel)。(Hawthorne,1994)然而,霍桑终究是清教徒时代的人,他的观点又免不了受到这个社会制度和思维的影响。他同时认为,女性应该是道德当仁不让的示范者和践行者。她们应该遵守社会对她们的角色要求,并力及所能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女性是享有一定的权利,是可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这些统统该限制在家庭内部,并且不能超越社会赋予她们的角色定位。她们绝对不能挑战男性的权威,更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伤害男性的利益。因此,我们觉得,霍桑的女权思想出发点也许并不是真正地解放女性,只不过是建立在男性主义基础的女权思维罢了,他追求的是不损害男性统治地位前提下的女性主义。从这个角度而言,他的女性观又是传统守旧的。所以,我们认为霍桑的女性观是复杂模糊的,是对立冲突的。三、成因解析霍桑如此复杂游离且又矛盾对立的女性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我们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他独特的女权思想;这些因素主要有家族传统、亲人因素、社会因素等。下面逐一进行简单的解析。(一)家族传统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因子。作为个体的人是生活在家庭中的,是在家庭长大,家族传统对其价值观以及思维习惯的形成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霍桑的女性观当然也会受到其家族的影响。霍桑所处的时代清教主义的统治力在新英格兰的影响逐步削弱,他自身也不是个清教徒。但其家族却有着浓厚的清教背景和传统,霍桑的先辈约翰·霍桑(JohnHathorne)曾亲自参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巫术审判(witchcrafttrial)。他自己也承认,清教的律例对他一直有影响,甚至有些时候这种影响颇为强烈。霍桑试图努力地摆脱这种影响。他曾一度把家族名字由Hathorne改为Hawthone,以期表明与清教主义家族划清界限。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极力批判清教律例的荒谬和残忍。比如在《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潘恩上校就是个身居要职且又冷酷无情的清教徒。在霍桑的笔下,故意将他的下场安排得凄惨——他因血噎而猝死。这其实就是霍桑对于清教主义及其律例的无情批判。《红字》中海丝特对于清教律例的公然背叛也是例证之一。所以,清教主义的家族传统使霍桑清醒地认识到女性所遭受的痛苦和压迫;他对女性充满同情和怜悯。因此,霍桑的女性观中有支持女性解放的一面;但有难以彻底摆脱家族影响。(二)亲人因素把亲人因素从家族传统单列出来进行分析,一方面强调这个因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更清晰条理地研究问题。我们认为,有两位亲人对霍桑的女性观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是其母亲伊丽莎白·曼宁·霍桑(ElizabethManningHawthorne),二是其妻索菲亚·匹堡迪(SophiaPeabody)。霍桑幼时父亲就因病而逝,母亲成了独居的寡妇。他与母亲关系相对亲密,洞悉母亲的种种遭遇。母亲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促使霍桑反思女性地位和权利问题,也使得他发自内心同情包括母亲在内的女性。他知道,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心理上,女性都受到家庭和社会不公正对待,并且正因为这种歧视而遭受痛苦。因而,霍桑母亲的经历实际在培育他亲女性主义的思想。对霍桑女性观影响较深的另一位亲人则是他的妻子索菲亚·匹堡迪。索菲亚是个激情四溢、多才多艺且思想开放的女性,文学功底颇深。她除了给霍桑一个幸福的家庭外,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她也给予霍桑莫大的帮助。在《古屋青苔》(MossesFromanOldManse)这本小说的命名上,在《红字》海丝特形象的刻画方面,她都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見。我们认为,索菲亚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霍桑展现了女性的优秀的一面——自信、坚强、才能和独立。自此,霍桑认为,女性是值得尊重的,社会和家庭应该认可她们的价值和重要性,并给予她们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三)社会影响毋庸置疑,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霍桑主要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变革,包括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女性解放运动以及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霍桑时期,女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权利无从得到法律的保护,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广受歧视。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早就关注这个问题,在他们的极力推动下,第一次女性解放运动在美国社会萌芽并发展。而霍桑生活的新英格兰正是这个解放运动的中心。因此,霍桑的女性观或多或少地受到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该运动为霍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837年,他的作品集《故事重述》(Twice-toldTales)中的部分故事以及后来发表的小说《红字》都与这次解放运动相关。从其作品中,他矛盾的女性观可见一斑。当时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影响了霍桑的女性思想。工业化、市场经济以及男女间的社会分工一方面给个体家庭带来的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为了维持社会家庭的稳定,女性多了份义务,即她们要称为道德模范,她们应该虔诚、感性及顺从。显然,女性的幸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此意义上更难实现。这必定导致女权主义者的愤慨,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Fuller),早期女权运动领袖,新英格兰先验论派的著名成员,就针锋相对地提出女性要在经济和思想上独立。霍桑也受之影响,一方面,他从现存家庭模式中受益,另一方面,他深知这种益处是基于女性苦难基础上的。这也造就了他对于女性那种复杂矛盾的情感。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是复杂的,是对立矛盾的。他既同情女性的解放运动,又担心女权主义颠覆现存的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造成这种模糊冲突的女性观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从家族传统、亲人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释。Reference[1]CharlesLeavitt.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及其他作品[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7.[2]周霞.《红字》的道德思想解读[M].安徽文学,2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