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_第1页
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_第2页
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_第3页
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_第4页
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SES

32—前 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35

入湖污染物拦截及生态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 56

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77

浅水区水生植物恢复与水生态调控工程运行与维护............................................................... 98

蓝藻水华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 99

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 10参考文献......................................................................................................................................... 13T/CSES

32—20211

范围控工程运行与维护、蓝藻水华控制工程的运行与维护、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等技术要求。技术参考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HJ/T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范HJ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国办发

号T/CSES

32—20213.1受损湖泊 deteriorated

lake变并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水质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功能履行障碍。3.2湖滨带

zone和最低水位线之间的水位变幅区,并可依据湖泊水-陆生态系统的作用特征分别向陆向和水向辐射一定的距离。3.3湖滨缓冲带 buffer

区域。3.4湖泊生境

habitat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重要作用的生态因素。3.5底栖动物zoobenthos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底部水体与沉积物界面的水生动物群。3.6水环境修复 water

restoration完全无害化的过程。T/CSES

32—20213.7生态护坡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层次生态防护措施,对边坡表层具有防护、加固作用。3.8护岸bank

为保护湖区,防止水流、波浪侵蚀而构筑的岸坡。4

总体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运行与维护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有关规定。4.1.2

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技术保障体系、操作检修维护规程、安全生产制度、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1.3

应建立修复工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强化资金投入绩效评估和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运行与维护应做到经济可行,同时对周围的环境干预最小。4.1.4

垃圾的定期巡查工作。4.1.5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从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定期对修复工程的效益进行评估。4.16

应措施。4.2

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4.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修复工检查、验收等管理要求。4.2.2

应将受损湖泊修复工程的工艺流程图、安全操作规程、各岗位的任务职责等示于明显T/CSES

32—2021位置;工艺设施和主要设备应编入台账。4.2.3

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修复工程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技术指标、维修规程,熟练掌握工程中各机械和电气设备使用方法。4.3

4.3.1

应制定完善的工程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及维护方案,内容涵盖工程设施设备操作、维护、检修、保养、检查、校检等各个方面。4.3.2

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应对工程区内拦污、净化及护岸设施,以及管道阀门、支架、护栏、仪表、指示灯等部件进行定期巡检、维护、防腐及更换。如若发现修复设施运行异常,应及时上报;如若出现故障、渗水或损坏应在上报后及时维修或更换。4.3.3

运行与维护人员应对电机、水泵、仪表等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日常运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响声、震动、电压、电流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添加润滑油及除锈,更换零部件。4.3.4

不得在鼓风机等设备附近、电线和电缆上方放置物品;设备检查结束后应及时关闭并固定相应门、盖。4.3.5

对于修复工程中的进出水管道,可采用射水疏通、水力疏通和人工铲挖等方法定期去除其中残渣,以防堵塞。4.3.6

对于修复工程中鼓风管道等空气管道,应定期检测并及时修补或更换已损的管道,清统。4.3.7

应在冬季来临之前,检查室外设备设施,如管道、阀门等。对易堵塞的污水管道、格栅井、集水井等进行疏通和清理,并在结合部位涂抹适用于低温的润滑脂。4.3.8

对于露出地面的室外污水管道、污泥管道、空气管道、阀门等部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4.3.9

应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确保照明设施工作正常;确保观测设施完好,能正常进行观测;确保标识牌字迹清晰,无丢失或损坏现象。4.3.10

生用品与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应设置标识牌,标示设施运行的责任主体和联系人。T/CSES

32—20214.4

安全防护要求4.4.1

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及各种安全作业规程。4.4.2

应于工程区内明显位置、主体修复装置旁以及易燃易爆区域配备防护救生用品与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4.4.3

在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不得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4.4.4

在设备检查与维修期间应断电、降温或降压,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在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开始作业。4.4.5

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检测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4.5

人为活动管理4.5.1

应加强对无关人员的管理,防止居民在修复工程区内进行放牧、垂钓、倾倒垃圾等活动。4.5.2

应在修复工程区边界的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牌,提示公众该区域不要进行大型人为活动。4.5.3

在修复工程区应划定可通行的路线,必要时可采取封禁治理,并在修复工程区内确定封禁范围,并公告于民,设立封禁宣传牌。4.5.4

应利用网络新媒体、广播、宣传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的宣传,使公众意识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逐步提高维护湖泊生态修复工程设施的自觉性。5

入湖污染物拦截及生态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5.1

前置库工程运行与维护5.1.1

应实时监测工程区内气象、水位、水量变化情况,观测记录周围水体向工程区的排水时间、频次、水量等情况,并按照调度规程操作前置库,确保其有效稳定运行。5.1.2

应每日巡视检查、记录系统内各单元阀门、闸站关起状况,并定期进行润滑、维护。发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5.1.3

应定期对前置库生物净化区内的水生植物进行补种、抚育、病虫害防治;做好秋季植物的收获、割刈、清理工作;经历暴雨等极端天气后需及时检查与补种。T/CSES

32—20215.1.4

应及时采用拦截、促沉、清淤等措施清除迅速生长的藻类,清除库区范围内岸带、水洁美观与正常运行。5.1.5

应根据水库形状、输沙等现场情况,在库区及水库泄水出口部位设立固定观测断面,淤。5.2

入湖河口人工湿地工程运行与维护5.2.1

GB/T

50138

系统运行期间的水位波动情况。5.2.2

应定期监测工程区进出水水质、内部生物群落物种与数量变化情况,做好湿地系统运行效果与健康评价工作。5.2.3

传动装置等零部件。应根据湿地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更换基质填料,合理调控工程区水位。5.2.4

应及时清理工程区范围内的废弃物、杂草与枯枝落叶,避免堵塞。5.2.5

移栽、病虫防治等工作。5.2.6

夏季暴雨期,应及时检查、扶培与补种,并排除积水以防腐烂,避免长时间高水位淹没;秋季干旱期,应增加补水频次,避免岸床枯竭或断流。5.2.7

应依据各类植物生长习性,在其生长茂盛期或成熟后对植株进行收割;为防止二次污染,应根据系统净化效果及时完成植物的收获、割刈、清理工作。挺水植物宜平水面收割,浮叶和沉水植物宜保留水面下

cm

部位。5.2.8

置。5.2.9

潜流湿地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淤堵的发生:a过滤料清洗周期以两年一次为宜;T/CSES

32—2021bc)对于已经发生堵塞无法正常运行的湿地系统,对垂直流湿地清挖表层

30cm

湿地填料。湿地植物也需拔除及复植,并进行适当改造。一般无需全部翻洗;d)适当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定期清淤。5.2.10

人工湿地运行中水位调节措施可参见

HJ

2005水位调节。6

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6.1

植物群落养护与管理6.1.1

应根据不同植物生长习性,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合理制定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6.1.2

应定期监测工程区内水生植物与岸带陆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准确测量记录植物各项理化指标,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6.1.3

岸带陆生植物养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及时清理、拔除岸边杂草,降低因水分、养分、光照竞争引发病虫害的概率;b)应定期松土并检测土壤肥力,松土作业应遵循离主干越近松土深度越浅的原则;c)应依据植物生长状况对其进行适当修剪,清除枯枝、病残枝、过密枝,确保疏密有序。6.1.4

水生植物养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及时打捞、清除位于水体表面与滨岸带的废弃物、漂浮物、杂草、植物残体;bc)针对成活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水生植物应进行补种作业;d)如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应及时检查并补种如挺水、沉水等水生植物。6.1.5

应定期巡查,并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若出现病虫害现象,应综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6.1.6

水生植物养护过程中应依据目的合理安排收割。若以二次污染控制为目的宜收割泥面上

20

cm

>50

cm

<50

cm时,宜收割泥面上

cm

以上部分。6.1.7

水生植物补种时,根据不同类型植物,可采取以下栽种方式:T/CSES

32—2021a-根部抛掷水中;b)深根系沉水植被宜采用容器育苗种植法,若出现目标水域透明度不佳或要求种植后立即见效等特殊情况,可直接移种营养板中长势茁壮的植被幼苗;c)挺水植被的恢复宜先做平整处理,并进行水下地貌塑型,造成一个整体相对平整、局部高程有起伏的水下地形。6.1.8

植物群落配置重新规划,宜按照基于植被季节性演替规律,以相近的健康湖滨带群落效的植物群落。6.2

水生动物群落调控与管理6.2.1

应定期观察工程区内鱼类、底栖动物的生长和死亡状况。6.2.2

应依据水生动物群落间的数量配比,及时进行补投或捕捞,以防种群单一或失衡。6.2.3

各类水生动物配置与投放应符合以下要求:a)投放作业前应先设置网隔,并清理网隔区域内的鱼类;b田螺、环棱螺、皱纹冠蚌、三角帆蚌、无齿蚌等;c)投放肉食性鱼类前,可先投放鲫、鳙、鲢、泥鳅、棒花鱼等其它鱼类;底栖动物宜分批多次放养,根据生长情况确定是否继续投放,避免因过量死亡造成二次污染。6.3

湖泊基底运维管理6.3.1

并记录相关情况。6.3.2

应定期巡查基底工程区内水文观测设施的运行情况;管理过程中为保持湖泊基底修复区滩面的平整均匀,进行底泥吹填过程应勤移排泥管口,降低管口水流速度。6.3.3

应及时清理、清除工程区范围内废弃物、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残体。6.3.4

应防止外来水生物种的侵袭与滋生。T/CSES

32—7

浅水区水生植物恢复与水生态调控工程运行与维护7.1

浅水区水生植物种植与群落优化7.1.1

水生植物种植应按照不同植物的最适生长周期播种,并应按照不同植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生长水域和工程水深。7.1.2

植物种类应根据不同水体的特性选择浮叶植被、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并根据当地水环境和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空间排布与优化。7.1.3

种植不宜过于拥挤,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7.2

浅水区水生植物的收割7.2.1

冬季来临前或水生植物量较大时,应对植被实施收割,收割一般在当地秋收后进行。7.2.2

挺水植物应完全收割。浮叶、沉水植物可不进行收割,应以打捞死亡残体为主,对于浮叶植物堆积区应重点打捞。7.3

生物入侵与虫害管理7.3.1

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水位调控等措施,控制入侵物种的生物量。7.3.2

宜在繁殖期间对入侵物种进行捕捞,通过减少繁殖群体的数量来控制入侵物种的生物量。7.3.3

应密切监测植株生长情况,及时清除病株,消除病原。一旦预防虫害失败后,应根据8

蓝藻水华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8.1

应加强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应包括水温、浊度、、溶解氧、蓝藻数量、蓝藻密度、叶绿素、总氮、总磷等,以及风速、风向等气候因子。8.2

蓝藻水华预警监测点位选择应能全面反映监测水域的水质状况,且不影响景观、航运、船舶停靠等。8.3

应定期监测水体中鱼类总体生物量,并控制在合适比例。8.4

除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提高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8.5

可通过全湖投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控制蓝藻等浮游生物。8.6

监测显示底泥污染物超标时,应进行底泥疏浚。8.7

蓝藻爆发时,应及时打捞死亡水生动物和蓝藻等,以避免二次污染。T/CSES

32—20218.8

现场巡查、遥感监测等措施,建立立体网络监测预警体系。8.9

蓝藻控制工程设施及设备的维护管理方法见

。9

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9.1

一般规定9.1.1

应保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每月采样监测不低于

1

9.1.2

明确巡查频次与内容,例行巡查时间每季度至少

2

9.1.3

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记录并保存相应原始数据,并应及时对记录资料进行计算及整理。数据记录应符合

HJ/T

91.1

规定的要求。9.1.4

监测结果初步分析环节,如发现监测精度不符要求,应立即重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应采取必要改进措施并进行重测。9.1.5

监测机构、监测人员应具有相关资质能力,应定期对监测人员和机构进行指导培训。9.1.6

监测设备按有关标准规范检定校准。9.1.7

应对采用水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监测站仪器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2

水文监测9.2.1

流量测验、水位观测、降水量观测等应按

50138

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9.2.2

水位变化较大时,可根据水位变化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次数;发现水位变化异常时,及时监测。9.2.3

水情变化急剧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测点测速历时。9.3

水质指标监测9.3.1

水质监测指标应符合

GB

3838

HJ

HJ

495。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参见

HJ

。9.3.2

水质监测指标可根据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增补相应指标,如矿化度、浊度等。9.3.3

应视水质的分布情况,布设采样垂涎和采样点。9.3.4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以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为主,移动式现场快速监测为辅,并应现场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9.3.5

样品分析过程中,质量监督员应随时查看校准曲线、空白值、平行样、标准样品等检10T/CSES

32—测数据,必要时可通过添加密码样等措施,对实验室内分析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9.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