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例文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例文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例文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例文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例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可编辑版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例文注意设计好课堂的导入语。教学导入语(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教案对学生那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最新例文,希望可以援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最新例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文章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吗?

2.小组谈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文章的内容。

文章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文章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依旧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气,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

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的精通状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班内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

(1)少年经历的困难。

①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

②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③这条山道的前方,仍旧与从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以上是环境方面的困难。

④还是算了吧!

⑤少年猛地一_坐在路旁……这一切又有谁能告知我呢?

⑥渐渐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以上是自我的困难:少年的情绪有了波动,有怀疑,有气馁;有身体上的疲劳。

(2)少年战胜困难。

①“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

a、第一次作为祖母的话出现,是少年翻山的原因。

b、第二次是少年的动力。

c、第三次让少年获得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②“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少年一定能翻过那座山,看到大海。

文章结尾,表明少年已坚定了信念,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最终达到抱负的彼岸。

4.请同学们读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

三、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1.你还有此类励志故事吗?说说你的感受吧。

2.学生交流,联系自身来畅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又有新的收获,请总结一下作为经验积累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最新例文2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索并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朗读技巧,能正确处理重音和停顿,并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

②想象文章描写了怎样一组画面?跟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③与同桌谈论一下这组画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⑴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海”、“山峦”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②我们每人的心中也有这样的大海吗?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大海?

⑵小组谈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3.精读课文,训练美读

①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

②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朗读方案。

③学生结合练习二和练习三,自己设计朗读方案。

④根据朗读方案,小组内朗读。

4.美读课文,选评

①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进行朗读。

②师生共同评议,评出朗读效果的同学,进行表扬。

③全班朗读,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进行拓展与比较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最新例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少年满怀坚定的信念,执著追求抱负的精神。

2、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体会的感情。

3、理解反复手法的作用。

4、学习朗读技巧,正确处理重音、停顿。

教学方法与步骤:

导入:在实现抱负的道路上该如何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要翻过那座山》。

一、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边听读边想象,想象人物活动的画面、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感受,看你脑中出现了一组怎样的画面?

二、同桌互讲,再指名请同学们谈:你脑海中出现怎样一组画面?

第一幅:黎明,在被青草湿气笼罩的崎岖山道上,一个少年正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汗珠。

第二幅: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当他站在山顶往前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第三幅:少年继续赶路,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一座又一座山顶,然而前方依旧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第四幅:少年猛地一_坐在路旁,垂头丧气、疲惫不堪,他在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鸥拂过,像一束亮光。

第五幅:少年蓦地站起来,望着前面的山道及山道上空淡蓝色的天空,一片雪白的羽毛翩然落下,落入少年伸出的双手中。

第六幅: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三、想一想,这些画面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用“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连接。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共出现了六次,请大家小组谈论一下,每一句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有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朗读这几句话,看看每句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1.这是少年黎明走路时心理活动的描摹,说明他是带着这个信念上路的,作用是点题,引出下文。

朗读:少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看大海,要读得自信、坚定。重读应是“山、大海”,语调稍慢。

2.这是少年的回忆。作用是为了引出插叙的内容——这是小时候奶奶哄他入睡时的叨念,就是这叨念使他产生了要去寻找大海的梦想。

朗读:要读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语调要舒缓、轻柔,“大海”应重读。

3.这是少年在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仍不见大海踪影时,依旧反复默念这句话.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朗读:语气要坚决,富有力气,有战胜困难的决心。语速要稍慢。语调要稍重,“翻过”宜重读。

4.然而当少年翻过一座山,眼前仍是长长的山道,他又一次聚积起力气,这一句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朗读:在双腿打颤状况下,依旧坚持攀登,说明少年坚决的意志,因此,要读得更坚定,更有力气,“那座”要重读,意在强调克服眼前的这座山。

5.依旧没有看见大海,眼前仍是望不到边的山峦,这一句是在他多次失望之后,对这句话产生的怀疑,要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

语气轻而快,重读“山”,“大海”,大海应读得稍微轻柔一些,表现出一种疑问。

6.当海鸥和海鸥的羽毛带给他大海的消息,他再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这一句少年最终战胜了彷徨和动摇。作用是照应开头,成为少年心中的一信念,又体现了少年的胸怀和感悟。

朗读:要舒缓、深情,富有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要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所以语速舒缓,“山”、“大海”重读。

四、请同学朗读全文。(全体齐读,一名读六句话)

五、象征意义:

大海:抱负。

山峦:通往抱负道路上种种困难。

海鸥(羽毛):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导。

六、这句话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和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七、谈论:

少年看到了大海吗?为什么?

结尾看不看得到,并不重要。

因为只要他牢牢坚守“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信念,只要他为寻找大海征服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只要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至于结果如何,又何必在乎呢?实现抱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作业:

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你为寻找心中的大海,翻过了哪些“山头”,还需要翻越什么“山头”,你是否有信心翻越?

写出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300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最新例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男孩,别哭”四个字在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蕴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与价值观

感知课文内容,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男孩,别哭”的深刻含义。

2、难点: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方法: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果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题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不理解的词句旁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指导。

(2)理解词语。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重若千钧:形容担子很重。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试着给课文划分意义段。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谈论。

(3)指名汇报,师生评议。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家乡山雨的特点。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回忆“我”10岁那年被山雨所困的情景。

第三段(第7自然段):“我”对“男孩,别哭”四个字的感悟。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学法:将课文各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总结

1、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因为从那一刻起明白了男子汉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困难。)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题目。

六、板书设计

男孩,别哭

男孩:遇到山雨——哭泣

深沉父爱

面对困难,学会顽强

父亲:吆喝扶起——别哭过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最新例文5

知识与技能:

1、用平凡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读写“绝妙、境界、银光闪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热血沸腾、痴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巫峡各种不同的雾,体会巫峡如梦如幻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抓住各种雾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3_男孩,别哭(板题)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好,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读读课文。

2、读了课文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哪些自然段记叙了这件事?这件事为什么让如此记忆深刻?父亲在什么状况下对儿子说了这句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自学课文。

二、交流反馈

1、童年时代,独自挑着柴禾,冒着大雨走在蜿蜒无尽的山道上,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请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1)雨悄悄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奖我罩进去了。(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由黯淡到失望的心情)

(2)山雨打湿我的头发,浸透我的衣服,钻进我的柴禾里。(用排比的方法,写出我对山雨的厌恶和无奈。)

(3)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悲伤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我孤苦无助的心理)

(4)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写出了自己无比绝望的心理)

2、感情朗读第四段,读出的感受。

过渡:在最绝望的时候,父亲出现了,想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

3、父亲到来后,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齐读。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1)“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

由父亲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男子汉,要学会顽强,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学会停止哭泣,想办法积极应对。

(2)然后,父亲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抚慰我绝望的心。)

齐读五、六自然段,读出当时的感受。

是啊,父亲在我最绝望最无的时候给了我激励和安慰,这一刻令我终身难忘,为什么?

(因为从这一刻起,我懂得了作为男子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想办法战胜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