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集团有限公司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保证地下防水施工符合规定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防水混凝土结构、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3、职责3.1技术科为归口管理部门。3.2质安科负责具体管理、监督工作。3。3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4、工作程序4。1防水混凝土结构4。1。1原材料、制品以及各种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具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4。1。2对防水混凝土的要求。a)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宜低于425号,用量不少于320kg/M3b)砂: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外,宜采用中砂,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c)石子: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外,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含泥量≯1%,吸水率≯1。5d)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e)水灰比宜在0。55以下,最大不得超过0。6;坍落度不宜大于5cm,如掺外加剂时可不受此限制;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按在3%—f)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接槎、变形缝、止水带后浇缝以及各种穿墙管件埋设的标高、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穿过地下防水层的管道,设备埋件、固定模板螺栓等,应在其穿过处做好防水止水处理,混凝土墙体的施工缝位置,不得留设在剪力与弯矩最大或底板与侧壁交接处,宜留在高出板面不小于200mm处的墙身上,并做成凹凸形,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施工继续浇灌混凝土前,应凿毛冲洗干净.4.1。4检查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必须符合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抗渗试块每个单位工程不少于2组,每组六块试块,养护不少于28d,不超过90d,抗渗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标号:“S12",表示在1。2N/MM2的水压下,混凝土不透水.4.1。5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管件的位置准确,回填土之前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4.2水泥砂浆防水层4.2。1原材料、外加剂和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砂浆配合比一般为水泥:黄砂为1∶3。5,水灰比为0。6—0。65,稠度为70-80mm。4。2.2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粗糙、清洁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防水层的做法,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防水层,不论迎水面和背水面,均必须分两层铺抹,总厚度不小于20mm,刚性多层防水层迎水面宜用五层交叉抹面做刚性多层防水层,在背水面宜用四层交叉抹面做法,各种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圆弧形或在背水面宜用四层交叉抹面做法.各种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圆弧半径阳角为10mm,阴角为504.2。4留槎刚性多层防水层,各层要紧密结合,不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时,应留成阶梯形槎,并依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搭接位置一般留在地面上,也可留在墙上,但均需留在阴阳角处20mm4。2.5养护期间,不得受静水压力作用,一般养护时不少于14昼夜。4.3卷材防水层卷材、胶结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粘贴防水层的基层,其表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无起砂现象,阴阳角处要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变形缝、预埋管件等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3。3铺贴时,其基层表面满涂冷底子油,卷材的沥青胶结材料厚度一般为1.5—2.5mm,沥青胶结材料的加热温度和使用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类别加热温度℃使用温度℃普通石油沥青(高脂沥青)或掺配建筑石油沥青的普通石油沥青胶结材料不应高于280不宜低于240建筑石油沥青胶结材料焦油沥青胶结材料不应高于240不应高于180不宜低于190不宜低于1404。3。4卷材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b)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搭接应在平面上距上面不小于600mmc)所有卷材最后一层卷材粘贴好后,应在其表面上均匀地涂刷一层厚度为1。—1。5mm的热沥青胶结材料。d)卷材防水层与穿墙管件的连接处,如预埋管无法兰盘时,应逐层增设卷材防水附加层,用沥青麻布缠牢并涂刷一道热沥青,铺贴卷材前应将管件上的铁锈,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变形缝止水带是否位移卷脱、周围混凝土浇捣是否密实、做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e)立面卷材防水层铺贴在需防水的结构外表面时,为外防水外贴法,应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交接处交叉搭接。f)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的内墙表面上,为外防水内贴法,应先铺贴立面,后铺贴平面,再铺转角.4.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要求a)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b)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c)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件、支模铁件等设置和构造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严禁渗漏。d)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的位置正确。e)配合比及胶结材料的加热和使用温度均符合要求,涂层平均厚度适宜,无漏涂、脱层流消等缺陷.4.4。2水泥砂浆防水层工程a)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外加剂、配合比及其分层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b)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c)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尺寸符合要求。d)防水层的施工缝留槎位置正确,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4。4。3a)卷材与胶结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b)卷材与防水层及变形缝、预埋管件等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c)卷材防水层基层牢固,表面洁净、平整、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冷底子油涂布均匀,无漏涂.d)卷材防水层铺贴方法和搭接、收头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粘结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等缺陷。e)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5、质量记录5.1材料合格证;5。2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5.3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报告;5.4隐蔽工程验收单;5.5水泥砂浆试验报告;5.6卷材试验报告。渝黔铁路2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XXXX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渝黔铁路路基工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J1078-2010)《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相关规范、规定及图纸要求。1.适用范围适用于渝黔铁路土建2标路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地基加固桩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CFG桩布桩图,图中注明桩位编号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测量放线,准确确定桩位,检查施工场地的控制桩点是否会受施工振动的影响;确定施工机具:长螺旋钻孔机及配套设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3.1本标段CFG桩设计桩间距为1.5~1。8m,桩径0.5m,按正三角形布置,桩长3~16。5m,桩顶铺设0。6m厚加筋碎石垫层,夹两层双向拉伸3。2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大于200Kg/m3,施工前按审批的配合比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合料采用泵送方式连续灌注。3。3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隔排跳桩施工。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小于0.5m.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钻机就位→钻进至设计深度→停钻→泵送混合料→提升钻杆→泵送孔底混合料→边泵送边均匀拔管至桩顶→成桩→钻机移位4。2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调平机身调平机身配合比试验钻孔至设计标高配合比试验钻孔至设计标高抽取混合填料样品制作试块抽取混合填料样品制作试块泵压混合填料拌和混合填料泵压混合填料拌和混合填料钻具提出孔口及清土钻具提出孔口及清土移机至下一桩位移机至下一桩位清除桩间土、凿桩头清除桩间土、凿桩头CFG桩基检测CFG桩基检测CFG桩复合地基验收碎石垫层施工、验收CFG桩复合地基验收碎石垫层施工、验收图4.1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要求桩体混合料试块(边长15cm立方体)标准养护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利用室内混合料配比实验结果进行现场成桩试验,数量不得少于2根,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5。1.1平整场地:首先将施工场地开挖到设计要求的宽度及预定的标高,用推土机推平,碾压密实,并做成向两侧成4%的排水坡,路基两侧挖排水沟,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5.1。2桩位放样:按桩点设计布置图放样,本段路基内的CFG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为1。5~1。8m,现场布桩时,横断面方向从线路中心往两侧坡脚布置,至路堤坡脚外不少于1根桩;5。1。3地质复核:在施工前先在规划好的断面位置进行地质复核,并进行详细记录绘制成地质纵断面图,作为施工参考;本次试桩将第一个孔进行地质复核,作为本次CFG桩试桩施工的依据。在钻进时,记录每米电流变化并记录电流突变位置的电流值,并对钻杆钻出的土样和设计地质情况进行比较,作为地质复核情况的参考。5。2施工工艺5。2.1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应用钻机塔身前后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机垂直对准桩位中心,钻孔控制采用在钻架上挂垂球的方法测量该孔的垂直度,也可采用钻机自带垂直度调整器控制钻杆垂直度。每根桩施工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CFG桩垂直度允许偏差≤1%,桩位允许偏差≤5cm.满足要求后,方可开钻。5。2.2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每盘料搅拌时间按照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控制,控制在60~120s,塌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5。2.3钻进成孔5。2。3。1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同时检查钻孔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在成孔过程中,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放慢进尺,防止桩孔偏斜、钻杆位移、钻具损坏等。5.2。3.2钻至基岩顶面,记录钻进深度,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要求后停钻.CFG桩加固深度应穿透软弱土层(压缩层)到达基岩顶面。5。2。4灌注及拔管5。2.4。1灌注及拔管:成孔到达设计桩底,停止钻进,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不可先拔管后泵料。混合料的泵送量与拔管速度相匹配,拔管速度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当放慢。成桩过程须连续进行,施工中因其他原因不能连续灌注,须避开饱和砂土、粉土层停机。砼灌注到桩顶后用振动棒对桩顶以下2。5m范围内进行振捣。施工桩顶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50cm。灌注成桩后,用水泥袋盖好桩头,进行保护。5。2。4。2在施钻的同时,搅拌站按工地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搅拌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混合料,并检查其坍落度.用砼罐车运到工地后,再次检查混合料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后向管内泵送混合料。5.2。5移机上一根桩施工完毕,钻机头进行保护,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5.2.6现场试验对于每车混凝土,试验人员都要进行坍落度的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投料,在成桩过程中随机抽样做混凝土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做1组(3块)试块,测定其28天抗压强度。5。2.6清理CFG桩施工完毕在其混合料初凝后,进行打桩弃土清运,清运时不可对设计桩顶标高以下的桩身造成损害;不可扰动桩间土;不可破坏工作面未施工的桩位。清运完毕后人工开挖其下50cm保护土层,清运保护土层时不得扰动基底土,防止形成橡皮土。施工时严格控制标高,不得超挖。保护土层清除后,截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桩头,截桩时在同一水平面按同一角度对称放置2个或4个钢钎,用大锤同时击打将桩头截断,条件许可时采用截桩机截桩。桩头截断后,用钢钎、手锤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桩顶设计标高,桩顶允许偏差0~+20mm。如果在基槽开挖和截桩头时造成桩体断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下,必须接桩至设计桩顶标高,剔平凿毛桩顶,用与桩体材料、配比相同的混合料接桩,并超出桩周200mm。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每个作业工班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技术、质检、测量及实验人员4人专职安全员1人工班长2人机长4人普工16人电工1人挖土机司机4人汽车司机4人泵机操作手8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7.材料要求7.1所用的水泥和粗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2CFG桩混合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合料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60—200mm7.3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8.设备机具配置主要机具设备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强制式搅拌机120型台12装载机50型台13混凝土罐车8立方台44长螺旋钻机GZL-90台15混凝土输送泵90型台16发电机80KW组1备用7挖掘机60型台18自卸汽车8立方台29洒水车8立方台19.质量控制及检验9。1质量控制9。1。1测量桩位前应对施工现场原地面标高进行抄平测量,并用平地机平整碾压后放出各桩的准确位置,将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并将各桩进行编号,定机定人进行管理.布桩时,CFG桩的数量、布置形式及间距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并遵循从中心向外推进施工,或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施工的原则。不宜从四周转向内推进施工。对进场施工的所有长螺旋钻机在开钻前应由施工技术人员对标尺、刻画进行复核,消除标识误差.使用反差大的反光贴条每0.5米进行标识,粘贴在钻机导向架上,利于夜间记录人员识别读数。现场管理人员每根桩都要根据桩机上的垂球目测导向架垂直度,以保证桩身垂直度不大于1%,确保桩体的正常受力。9。1。5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否则容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CFG桩成桩过程由现场值班人员指挥,桩机操作手和地泵操作手密切配合,按照先泵料后拔管的原则,防止先拔管后泵料,防止CFG桩成吊脚桩.9。1.7严格控制拔管速率。拔管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而拔管速率过慢又会造成水泥浆分布不匀,桩顶浮浆过多,桩身强度不足和形成混和料离析现象,导致桩身强度不足。9.1.8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安排质检人员旁站监督,并作好施工原始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有桩号、钻孔深度、瞬间电流值、孔深、拔管速度、单孔混合料灌入量、堵管及处理措施等。9.1。9提钻泵送过程中,旁站人员要经常敲打输送管,确认管内混合料是否充实,以保证桩体密实。9。1。10由于桩管垂直度的偏差,在拔管过程中若出现反插,容易使土与桩体材料混合,导致桩身掺土影响桩身质量,所以,施工中应避免反插.9。1。11桩顶砼停灰面根据导向架上标识由值班人员判断,控制在桩顶标高以上0.5米位置。9.1。12控制好混合料的坍落度。混合料坍落度过大,会形成桩顶浮浆过多,从而影响桩体强度。坍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要求混凝土和易性好。桩顶浮浆控制在20厘米以内。9。1.13设置保护桩长。在泵送混合料时,比设计桩长多加0.5米的料。将沉管拔出后,用插入式振捣棒对桩顶混合料加振3~5秒,提高桩顶混合料密实度,上部用土封项,以提高混合料抵抗周围土挤压的能力,避免新打桩振动导致已打桩受振动挤压而出现混合料上涌使桩径缩小的情形。9。1.14在截取桩头前应准确测量桩顶标高,并在纵横向挂线标示桩头水平位置。凿除桩头时严禁单边打眼凿桩头,防止桩头成斜面或破损,截取后的桩头面应是水平面。清理桩间土和截取桩头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9.1。15冬季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桩顶覆土厚度不小于1。2m9。2质量检验9。2.1CFG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计数。9.2。2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检验数量:每根桩检验。检验方法:料斗现场计量。9。2.3CFG桩的有效长度应满足设计;检验数量:每根桩检验。检验方法:测量钻杆长度,并在施工中检查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标志,施工后检查浮浆厚度,计算出桩的有效长度。9。2.4CFG桩身施工完毕,成桩7天内,采用低应变检查桩身完整性。检查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0%,且不小于3根。28天后对CFG桩进行检测,检测包括低应变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和静载荷试验对单桩承载力的检测。静载荷试验数量取桩总根数的2‰,且不小于3根。9.2。5CFG桩的桩位、垂直度、有效直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CFG桩施工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经纬仪或钢尺丈量2桩体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10.安全及环保要求10。1安全要求10.1.1对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试验,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10.1。2施工中经常和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温、雨雪、水文等预报,作好防范工作。10。1。3施工现场设有安全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等警告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场地狭小时,设临时交通指挥。10.1.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机械操作人员穿工作服,严禁任何人穿拖鞋、短裤进入施工现场。10。1。5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安全防护事宜。10。2环保要求10。2。1在施工营房和施工现场的合适位置摆放移动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并将这些生活垃圾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10。2.2在运输、储存水泥类易飞扬物时,采取覆盖、密封、洒水等措施防止和减少扬尘。10.2。3运输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运输,防止沿途撒漏。10。2.4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10.2.5位于人群集中地段的作业面,除采用低噪音设备外,严格遵守地方环保关于施工作业时间的要求.10。2。6认真规划施工道路,做好临时道路的管理、使用,并做好道路的排水和边坡防护,避免雨水冲刷,引起水土流失。10。2。7临时道路使用时没有扬尘积水避免破坏植被。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2施工准备2。1机具准备2.1。1夯锤用钢板作外壳,内部焊接钢筋骨架后浇筑C30混凝土,或用钢板作成组合成的夯锤,以便于使用和运输(图1)1-30mm厚钢板底板;2-18mm厚钢板外壳;3—6×Ф159mm钢管;4-水平钢筋网片Ф16@200mm;5—钢筋骨架Ф14@200mm;6-Ф50mm吊环;7—C30混凝土夯锤中设置6个直径为159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以利空气迅速排走,减小起锤时,锤底与土面间形成真空产生的强吸附力和夯锤下落时的空气阻力,以保证夯击能的有效性.2.1.2起重设备作用重心低,稳定性好,行走方便的履带式起重机(带摩擦离合器).2。1。3脱钩装置脱钩器由吊环、耳板、销环、吊钩等组成,系由钢板焊接而成.拉绳一端固定在销炳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悬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钩拉绳随即拉开销炳,脱钩装置开启,夯锤便自动脱钩下落,同时可控制每次夯击落距一致,可自动复位,使用灵活方便,也较可靠安全。1-吊环;2-耳板;3-销吊轴辊;4—销柄;5—拉绳2.1.4锚系设备当起重机起吊夯锤时,为防止夯锤突然脱钩使起重臂后倾和减少对臂杆的振动,应用T1—100型推土机一台设在起重机的前方作地锚,在起重机臂杆的顶部与推土机之间用两根钢丝绳连系锚定。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30º,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压实等附助工作。2。2作业条件2。2。1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2。2。2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参数。2。2。3选择检验区作强夯试验。2.2.4场地整平,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使有足够的净空高度、宽度、路面强度和转弯半径。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植土、草根等,场地整平时,应在强夯范围内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2。3施工技术参数2.3.1锤重与落距锤重M(t)与落距H(m)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每一击的夯击能量。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工程的夯锤选用25吨,落距为20m。2。3.2单位夯击能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称为夯击能E=(M×H)。强夯的单位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本工程的单位夯击选择3000~5000KN·M。2。3.3夯击点布置和间距夯击点的布置和间距应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选定,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夯击点的平面布置图,施工中严格按布置图进行夯击。2.3.4单点的夯击数与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数指单个夯点一次连续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指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叫一遍,单点的夯击遍数加满夯的夯击遍数为整修个场地的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每夯击点之夯击数一般为3~10击。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地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锤击数为2~4击)满夯一遍,以加固前几遍之间的松土和被振动的表层土。2。3。5两遍间隔时间。3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方法3。1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3.2施工工艺方法1)做好强夯地基的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增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夯前、夯后加固效果之用。必要时进行现场试验性强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同时应查明强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2)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砾石、碎石垫层,以防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3)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向中央。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如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夯击为准。4)回填土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低于最优含水量,可钻孔灌水或洒水浸透.5)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基坑应及时修整,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6)对于高饱和的粉土、粘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很难以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A、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B、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C、填土采取将原土上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原土上铺50mm厚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一般可取得明显的加固效果。4质量标准4.1一般规定4。1.1建筑物地基的施工应具备下述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2)临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3)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及需达到的标准,检验手册。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锤控制手段、排水设施被夯地基的土质.4。1.3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4.1.4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检验点数、每一独立基础至少有一点,基槽每20延米有一点,整片地基50~100m2取一点.强夯后的土体强度随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检验强夯效果的测试工作,宜在强夯之后1~4周后进行,而不宜在强夯结束后立即进行测试工作,否则测得的强度偏低。4。2主控及一般项目主控项目4.2。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4.2。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4.2。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载荷试验3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5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