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项脊轩志-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项脊轩志-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项脊轩志-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项脊轩志-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项脊轩志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栏楯(dùn) 偃仰(yǎn)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ōu)C.渗漉(shè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D.万籁(lài) 栖息(qī)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B.旧时栏循,亦遂增胜 胜:美C.轩凡四遭火 凡:凡是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吾妻来归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6.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B.先大母:敬称自己已去世的祖母。C.束发: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D.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项脊轩志》中起到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归有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项脊轩志》一文中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从文中再举一例,用自己的话作点评。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疊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罍(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B.亿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C.忆余少时偿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指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B.“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以此来表明陶渊明保守节操,显身之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译文:_______________(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译文:_______________5.淀山公给亭子命名为“悠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项,“楯”应读“shǔn”。B项,“妪”应读“yù”。D项,“呱”应读“gū”。2.答案:C解析:C项,“凡”意为“总共”。句子译为:项脊轩总共遭到了四次火灾。故选C。3.答案:D解析:D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A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和。4.答案:B解析:例:上,从上面,名词作状语。A.下,向下,名词作状语。B.乳,喂养,名词作动词。C.西,向西,名词作状语。D.手,亲手,名词作状语。故选B。5.答案:A解析:A.古今义都是“修缮”之义。句意: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B.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句意:我妻子嫁了过来。C.古义:学习写字;今义:学习读书。句意: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D.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句意: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故选A。6.答案:A解析:例句:省略句,垣墙(于)周庭,译文: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A.省略句,使(之)不上漏,译文:我稍微修理了下,让它不从上面漏雨。B.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C.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庭”作状语修饰动词“杂植兰桂竹木”,译文:又在庭院错杂地种上兰桂竹木。D.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前”作状语后置修饰形容词“异”,译文:它的规制和从前不同。故选A。7.答案:C解析:C.“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误。应该是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故选C。8.答案:(1)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9.答案: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10.答案:1.D;2.B;3.B4.(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5.①淀山公罢官后建筑庭园,在园中修建亭子,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②淀山公从现居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到悠然的乐趣。解析:1.“盖去县三十里”,意思是说大概离县城三十里,此处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如积灰”是对“山颓然”的修饰,不宜断开,排除B项。2.“嘉靖三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3.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马鞍山之后。4.(1)“作亭其中”省略的“于”字在翻译时要补出;“靖节”,指陶渊明;“以为”,用……作为。(2)“负”,依仗;“至”,到,引申为做官:“为”表被动。5.表面原因是字面上呈现出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与陶渊明有关;深层意思则是“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参考译文: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淀山公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座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蕴,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已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