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题》练习_第1页
《课外阅读题》练习_第2页
《课外阅读题》练习_第3页
《课外阅读题》练习_第4页
《课外阅读题》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种一片树叶①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②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分子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③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④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⑤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⑥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和成年人在一起,大家学习的是对方的冷漠、世故和虚伪;和孩子们在一起,感染的是他们的热情、诚实和纯真。话虽有些偏颇,但人生的旅程中,人们的确应经常用“童心”这面镜子,来审视一下自己日渐风化了的心灵。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那种幼稚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做“幼稚”而随手抛弃了吗?人每走一步都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也是最最珍贵的,是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⑦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17.第③节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18.怎样理解第⑤节中的划线句子?(4分)19.第⑥节中加点的“日渐风化”用来形容“心灵”,你认为是否确切?为什么?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二)课外阅读(15分)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10、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2分)11、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2分)答:

。12、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答:

。13、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答:

。14、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2分)答:

。15、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2分)三、不是自己的自画像那是很多年以前了。我们家还没有搬家以前,住在一条古旧的小巷里。巷尾住着一个老头儿,很古怪的样子,每次我在门前玩耍盯住他看时,他便微笑着冲我微微点下头。有一次我透过窗玻璃看到墙壁上挂满了人物肖像——都是同一个人,英姿勃发,很帅气干练的那种,每张的背景都是广阔蔚蓝的大海,那个我并不认识的年轻人在船上、沙滩上、海水中——挥舞着双臂,愉快而满足。我知道这不是他,因为他没有腿,坐着轮椅。我跑回了家,问妈妈为什么巷尾老头儿家的墙壁上挂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肖像,妈妈只是说你长大后会明白。后来我们搬了家,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另一座城市。由于自己是有些奇怪且绝对很丑的女孩子,在新学校,没有朋友,于是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艺术课,第一学期学素描,先画模特两个星期,之后每个人被要求画一幅自画像。我在画夹上夹好素描纸,脑子一片空白。很久之后我终于动笔了,我足足画了半天——那是一个美女,很漂亮,奕奕生辉,神采飞扬。美术老师告诉我,那不是我。我重新铺开白纸,对着镜子又画了一张。画中的女孩子单薄瘦小,相貌平平,眼神奇怪无助。我双手捧着它,平生第一次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我把“我”撕成了碎片,扔进垃圾筒。我倔强地把那张不像我的“我”用胶条贴在了书桌前的那面墙上,狠狠地说:“这才是我。”是的,我想像她。我现在有点儿理解那个怪老头儿——那个退伍的海军军人。从那时起,我像变了一个人。我去书店买了教授如何使人漂亮起来的实用类书籍,挺厚的一本。我还下决心成为成绩优异的上等生。我开始按照书上说的去做,但好像短时间内没什么效果。我有点沮丧,把台灯关上前瞄了一眼墙上的“我”的“自画像”。第二天,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那不争气的手举起来。我的心又跳得厉害,咚咚咚的,那感觉简直就是要吐出来。我终于还是举了,齐胸高,我有点庆幸老师并没有看见。有一次,我终于在第一时间把手“刷”地举了上去,老师有些迟疑地叫了我,我站起来,立在那儿,像只木鸡,什么都忘了,只听到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的哄笑和飘渺的“请坐”。晚上,墙上的“我”自信地冲我笑。再后来我就经常举手了,问题也答得上来。由于我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也逐渐地好了起来。并且,我长高了,也漂亮了不少,而且有朋友围绕在我身边了。我愈加频繁地看那幅“自画像”了——我真的是越来越像她了,曾经的怯懦变成了勇敢,往昔的执拗变成了坚持。我的心在过去一段时间布满阴霾,但现在洒满了阳光。再后来我一直在走上坡路。我以优秀的成绩从学院毕业,成了一名很有能力的女主播。1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请找出相关的词句。(4分)15.退伍的海军军人这一人物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4分)16.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4分)(四)君子知“怕”(14分)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没在家的时候,他从不让洗衣机、电饭煲等工作,也不给手机充电,怕引发电气火灾;晚上睡觉一定要关掉煤气,怕煤气发生泄漏;出远门,则会锁好家里全部的门窗,怕小偷进门;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怕出现交通意外;与异性交往,玩笑倒是开过,但带色的绝对没有,在他看来,开玩笑惹人翻脸是最没面子的事。②后来,朋友做到了一个地级市的国土局长,也还是秉承了“怕”的风格:该办的手续他会嘱咐下属及时办理,他担心当事人多跑路;不该批的条子,他坚决顶着,他害怕被上级部门点名批评,更害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③对朋友的“怕”,坊间议论不一,有人说他老实、可靠、守规矩,是个好人;有人说他迂腐、呆板,是个傻蛋。我倒是非常赞赏他。我觉得,朋友的为人处世始终贯串着一个概念:敬畏。④人应该知“怕”。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圣人主张应该畏(怕)的那些东西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所敬畏,则是对的。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甚至可能会葬送自己的一生。⑤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产量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性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像在提醒人们历史并未走远。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22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还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奔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一次次远离它们。⑥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君子;一个国家、民族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设计各种社会规则,使之成为全体公民的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18.概括文章①、②两段的主要内容。(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