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模拟试题之二_第1页
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模拟试题之二_第2页
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模拟试题之二_第3页
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模拟试题之二_第4页
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模拟试题之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5小题,共75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后面的括号内)1.“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2.到1914年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材料说明的是()A.美国参战的过程 B.美国参战的原因 C.美国参战的目的 D.美国参战的结果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引发了一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威胁,这告诉我们()A.只有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就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出现是战争的根源 C.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中国应该与俄罗斯结盟共同对抗美国 D.应依靠大国的保护,维护自身利益4.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5.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6.“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 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8.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9.普京曾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10.“它向全世界宣告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追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这评价的是()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11.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省略的文字是()A.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西方的“混合经济 D.美国的“新经济”11.根据下面内容,可知该条约是()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12.下列条约中,明显体现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意图的是()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13.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结合社会背景看,该漫画反映的情况是()A.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B.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嘲讽 C.反对“尊孔复古”,颂扬新文化运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4.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15.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部法律“向雇主强征失业保险费,1936年开始时为全体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1937年以后上升,长期保持在百分之三的水平。”这部法律应该是()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全国工业复兴法》16.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D.充分利用市场调节17.胡佛政府曾先后颁布法令,由政府收购部分过剩农产品,调整耕地面积,成立“金融复兴公司”负责在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之间调节和扩大信贷。这些措施()A.促进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B.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C.莫定了美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D.导致法西斯势力猖獗18.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新机场地下水道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19.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2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A.意大利 B.日本 C.苏联 D.法国21.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①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②1933年希特勒上台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④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它”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它”是指()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垣公告》23.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为打败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共同签署了()A.《凡尔赛条约》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24.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了纪念活动(如图),他称赞苏联红军的胜利是俄罗斯在苦难中坚持不懈的光辉典范。这次战役的历史作用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宣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C.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25.1944年6月,50万盟军官兵集结完毕,等待执行一项危险而关键的军事任务《霸王计划》,对他们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中最后一天……任务的顺利执行,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这次的军事行动是()A.偷袭珍珠港 B.保卫斯大林格勒 C.登陆诺曼底 D.攻克柏林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材料二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操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中日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和平制度”先后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主要体现了哪些战胜国的意志?(4分)经过5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最终缔结了什么条约?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美能够操纵巴黎和会的根本原因。(4分)(3)材料三提及,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英、美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这一“和平制度”能否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图(b)“胡佛村”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加国家的直接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