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小镇发展与实践:以广西巴马县甲篆镇为例_第1页
康养小镇发展与实践:以广西巴马县甲篆镇为例_第2页
康养小镇发展与实践:以广西巴马县甲篆镇为例_第3页
康养小镇发展与实践:以广西巴马县甲篆镇为例_第4页
康养小镇发展与实践:以广西巴马县甲篆镇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养小镇发展与实践以广西巴马县甲篆镇为例

一引言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交通通信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形式也从最初的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深度旅游、旅居、第二居所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分化。这其中,随着健康导向的养生、养心、养老、养身、养病的人群快速增长,还出现了以体验旅游地文化与生活、延长居停时间等为特点的“半旅游、半生活”“半旅游、半工作”的旅居生活方式[1]。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和美好愿望,康养旅游需求和康养旅游潮流给拥有健康地理环境和超然人文生活方式的“长寿之乡”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共有77个长寿之乡,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文简称“广西”)共有26个,也是我国百岁老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其中,被誉为“天上遗落人间的净土”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下文简称“巴马”)是国际公认的长寿之乡,以巴马为代表的广西长寿资源和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前来旅游和季节性旅居甚至长居的人群络绎不绝,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旅游与房地产开发建设,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兴热点。巴马的长寿旅游资源和舒适生活资源主要分布在从百魔洞口至盘阳河漂流起点的30公里流经区域,沿河有百魔洞、巴盘长寿村、百鸟岩、君达斑斓等景区景点,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资源分布最为密集也是资源价值最大的核心区域,并于2009年建成国家4A级景区——盘阳河景区。沿河村屯隶属于甲篆镇,已成为我国“三避三养”(避寒、避暑、避霾、养生、养老、养心)的“候鸟人”密集区,探索出“候鸟人”旅游稳定增长带动观光旅游迅猛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2][3],2017年被认定为广西首批康养小镇,2019年,甲篆坡月片区发力创建5A级国际康养小镇。甲篆镇观光旅游与“候鸟式”旅居共生发展,是巴马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具有极佳的示范效应。二广西长寿之乡与长寿地理环境(一)全国长寿之乡分布“中国长寿之乡”是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开始的评审活动。其评审标准共15个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涉及三项必须达到的指标与条件,其一,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二,连续3年百岁老人(极高寿老人)占总人口比≥7/10万,其三,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1400/10万。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共有77个“长寿之乡”(如表1所示)。表1中国长寿之乡名录省(自治区、直辖市)长寿之乡广西(26)巴马瑶族自治县、宜州区、大化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凤山县、天峨县、天等县、扶绥县、大新县、龙州县、永福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阳朔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上林县、马山县、岑溪市、蒙山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东兴市、凌云县、容县、浦北县广东(8)佛山市三水区、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连州市、信宜市、徐闻县江苏(5)如皋市、太仓市、溧阳市、如东县、启东市江西(3)铜鼓县、丰城市、宜春市温汤镇山东(5)莱州市、乳山市、威海市文登区、单县、高密市海南(3)澄迈县、万宁市、文昌市河南(7)夏邑县、宁陵县、永城市、修武县、淮阳县、封丘县、鄢陵县四川(4)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乐山市、资阳市雁江区湖南(1)麻阳苗族自治县湖北(1)钟祥市安徽(2)亳州市谯城区、六安市金寨县贵州(3)石阡县、印江县、赤水市浙江(3)永嘉县、文成县、丽水市福建(3)柘荣县、泉州市泉港区、诏安县吉林(1)临江市上海(1)崇明区重庆(1)江津区资料来源:中国长寿之乡名单汇总。|Excel下载表1中国长寿之乡名录(二)广西长寿之乡分布广西共有26个长寿之乡,占全国长寿乡总数近1/3,数量摘冠。同时它也是全国百岁老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极高寿”密集带。长寿之乡在广西地区分布及其地理位置如表2所示。表2广西长寿之乡名录地级市长寿之乡河池市天峨、凤山、东兰、巴马、大化、宜州崇左市天等、大新、龙州、扶绥桂林市永福、阳朔、恭城贺州市富川、钟山、昭平南宁市马山、上林梧州市蒙山、岑溪来宾市象州、金秀防城港市东兴钦州市浦北百色市凌云玉林市容县资料来源:据中国长寿之乡名录整理。|Excel下载表2广西长寿之乡名录(三)广西百岁老人概况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广西地区百岁人口数量为4800人,约占全国百岁人口数量的11%,占广西总人口的比例为11/10万,高于全国3.2/10万的平均水平[4]。广西百岁老人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均在全国居首位。可以说,广西是我国百岁老人分布最密集的省区,是名副其实的“极高寿”密集带。图1广西各市百岁老人分布图2广西各市百岁老人比例曲线图由图1、图2可知,玉林市的百岁老人人数最多,但梧州市的百岁老人比例却是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长寿人数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越大,出现百岁老人的概率越高。图3广西百岁老人占本民族总人口比例由图3可知,京族百岁老人的人数最多,占本民族总人口的13.21/10万,其次是瑶族与汉族,分别占本民族总人口的7.52/10万和6.19/10万[5]。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少数民族较易出现百岁老人的现象,尤以京族为盛。这可能与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位置与生活习性有关。(四)广西长寿地理环境广西长寿之乡的数量居全国之首,百岁老人比例远超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一般说来,富裕地区的人比较长寿,因为他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获得更好的食物、医疗和环境,但为何广西贫困的喀斯特山区,竟成了中国长寿之乡密集区和罕见的“极高寿”老人(即百岁老人)密集区,这其中,究竟蕴含了什么秘密呢?本文认为,这与广西康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长寿的文化生活环境密切相关。1.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广西的地理坐标范围为104°25′~112°04′E、20°545′~26°23′N,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区,与广东、湖南、云南连接,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山地围绕。植被覆盖率高,树种丰富。植被覆盖度高、河流多,地下暗河水资源丰富。海拔低于1500米,高度适中,长寿区多山清水秀,景色秀丽,适宜生活。(2)气候从区位和气候分布上看,广西长寿之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气候湿暖,年均降水量1650毫米,光照充足,适宜人居。(3)水水是生命之源,广西长寿之乡饮水质量良好,水质纯净,富硒、富锶的小分子水是一种能够活化细胞酶、调理微循环的活力之水和健康之水。长期饮用小分子水利于身体健康长寿。(4)土壤广西长寿之乡是我国富硒土壤的集聚区。硒元素具备强大的抗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号称医药营养学界的“长寿素”和“抗癌王”。富硒产品成为高端的康养食品代名词,成为康养消费新宠。广西富硒的土壤环境能为当地人日常餐饮提供健康保障。(5)空气广西长寿之乡的所在区域大多植被覆盖率高,远离工业,没有受到人为因素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研究显示长寿之乡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0000~50000个/cm3,长期吸入高负氧离子,对人的心、肺、神经系统等有积极的作用,对哮喘病、呼吸道疾病等多发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2.长寿的文化生活环境(1)孝老文化在康养文化方面,长寿之乡具有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历代相传,邻里和睦,四五代同堂现象屡见不鲜。孝老文化为老人健康长寿的舒适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滋育老年人心理福祉。桂林永福县享有“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的美誉,福寿文化底蕴厚重。广西巴马自古流传为60岁以上老人补粮、祈福等传统习俗。天等县盛行长寿祝寿宴,当地每年有6个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2)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长寿现象的关键因素,广西长寿老人尤其是百岁老人家族世代长寿、代际遗传现象突出,这是广西长寿现象不能在短期内被超越的关键因素和绝对优势。(3)生活习惯在生活方式方面,长寿之乡的高龄老人均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勤劳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产劳作伴随始终,“重活而不重,轻活而不轻”。清淡饮食,常年白切、白灼的烹饪习惯,主张“饭吃六七分饱”的轻饮食习惯,均有益于延年增寿。(4)婚俗长寿地区大多晚育,且在瑶族、壮族中保持特有的婚俗,在结婚后夫妻不在一起居住生活,在生完孩子后才共居生活,节制的性生活有利于延长生命的长度。(5)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少怒多喜,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大都保持乐观心态,与家人、邻里相处和睦,精神上的健康无疑也是长寿的因素之一。(6)民族医药资源广西壮族、瑶族传统草药资源丰富,药食同源历史悠久,长寿地区地理标志产品众多,巴马香猪、东兰瑶鸡、上林大米、永福大米、容县沙田柚、凌云白毫等长寿物产丰富,有益于在日常餐饮与生活中达到养生康体的效果。三广西长寿之乡康养产业发展:巴马案例巴马地区独特区位赋予了它优美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自1960年起,国内一些医学专家和长寿学专家开始考察和论证巴马长寿现象,我国自1964年至1990年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证实了巴马的长寿现象;1985~1995年国内外多家媒体和多个国际长寿学术会议报道和研讨巴马长寿现象,1991年巴马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为第五个长寿之乡。巴马是中国人瑞圣地,以巴马为代表的广西长寿资源和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前来旅游和季节性旅居甚至长居的人络绎不绝,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旅游与房地产开发建设,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兴热点。(一)巴马康养环境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长寿率最高且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巴马地区在2016年底的百岁人口数为98人,占比为31.7/10万,高于世界长寿之乡认定标准的3倍。盘阳河又称长寿河,是巴马长寿之源,流经区域是巴马县的百岁老人集聚区。巴马长寿现象主要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超然的生活方式。1.巴马自然康养环境巴马瑶族自治县(东经106°51′~107°23′,北纬23°51′~24°23′),地处广西西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了丰富的降水,森林覆盖率高,地形主要为喀斯特地貌,是国家重点保护区域。地磁、微量元素土壤、小分子团弱碱性水、高负氧离子空气和充足的远红外线以及舒适的气温等环境因素,共同形成巴马特殊的长寿地理环境,巴马拥有特殊的健康地理环境。其一,巴马地磁比较高,地磁强度(45500~5000nT)[6],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地磁场”,适宜人体睡眠、身体发育和增强身体免疫力。其二,巴马土壤富硒(>0.4mg/kg)[7]、富锶,能生产出具有保健、延缓衰老功能的众多健康长寿食品。其三,巴马拥有小分子团六环水(70~80Hz),有富硒、富锶、弱碱性(pH7.5~8.5)、氧化还原电位低(ORP值,35~150MV)[8]的水,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森下敬一博士向全世界推荐巴马泉水为世界珍稀天然矿泉水。其四,巴马空气环境质量极佳,具有非常高的能量级空气负离子(20000~30000/cm3)[9]。其五,巴马年均日照总时数1531.3小时,紫外线比较弱,远红外线(4~14微米波长)比较多[10],有利于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其六,巴马有适宜人体活动的舒适小气候环境,年均气温18.8℃~20.8℃,全年无霜期338天,年均降水量约1600毫米,相对湿度79%。2.巴马人文康养环境巴马自古便是长寿地带,巴马人一生劳作、饮食清淡,崇拜自然、敬祖孝老,自然养生、知足常乐,与世无争、夜不闭户,长寿怡然。其一,劳作习惯。巴马农耕文化厚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岁老人也一生劳作,大多无病而终。其二,饮食习惯。巴马地区物资丰富,得益于自然的馈赠,物种丰富,火麻仁不饱和脂肪酸、维元素含量丰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还含有α-亚麻酸,是百岁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珍珠黄玉米、火麻、黑豆、茶籽油、黑山羊和蛤蚧酒都被认证为长寿健康食品。巴马长寿饮食习惯不是刻意为之,过去油米不够吃,只能经常吃火麻、玉米粥和青菜,以白灼、白切的方式煮鸡、鸭、猪、羊,保持“六分饱”的餐饮习惯,清淡、节制有利于机体健康。其三,巴马自古有崇拜先祖和孝老习俗。屯落敬祖孝老的文化浓郁,家家厅堂都设有名为“江夏堂”的祖宗台(神龛),有祭拜祖先神龛及各路神灵的习俗,特别重视三月三、清明和七月十四的三大祭祖活动,为老人祈求健康长寿,并沿袭了历代“补粮”和“备棺”的习俗。其四,日常养生习惯。盘阳河流沿岸世代遗存男女分区裸体沐浴的养生习俗,是盘阳河流域屯民应对炎热、享受自然的生活习俗,亦是日常劳作后的休闲方式。其五,社会环境安全友善。巴马民风忠厚淳朴,有着“仁爱笃厚”的精神图谱,治安优良,夜不闭户,巴马人有着守静安泰、适欲节欲、平和素净的社会文化心理,姓氏家族共同筹办婚礼、丧葬和大寿辰,社会和谐安然。(二)巴马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巴马旅游盛名因养生、养心、养神、养老、养病的“候鸟人”康养奇迹而起,走了一条“候鸟”旅游稳定增长带动观光旅游迅猛发展的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以“健康长寿”为主题的“候鸟旅游”与大众旅游共生互动发展[11][12]。巴马是广西长寿旅游品牌的主阵地、桂西资源富集区的重点区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支撑点,巴马长寿地理环境与长寿符号给巴马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促进当地康养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观光养生旅游和中低业态的“候鸟旅游”经济向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吸引更多的人延长居停时间,体验大健康产业带来的高品质康养生活,带动当地民众经济生产,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为巴马游客、“候鸟人”、当地人品质生活提供保障。巴马康养经济从分散向集聚式发展,康养旅游最开始融合的是水业加工和房地产以及日常生活商贸与物流行业。长寿是人生命中的一个点,康养、养生是它的一个过程,地方政府先后关停一批高污染、高排放的矿产冶炼企业,重点发展长寿养生经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13]。当前巴马正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休闲旅游业、长寿乡村养生地产业、康养医疗业、多功能农业、健康食品业、快递物流业、健康科技产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重组和业态更新[14]。巴马基于国家政策扶持,围绕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大定位”[13],推动农业与健康食品、自然康养与健康科技、大康养旅游服务与地产发展共同构成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体系[13],推动旅游服务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融发展。1.多功能农业与健康食品自2014年以来华昱集团、巴薯公司等外来投资商长期承包盘阳河沿岸的百马、坡纳、坡莫、巴盘等水田比较集中的屯落河岸的水田种植,开展农业休闲教育活动,发展多功能农业。巴马最先启动的健康食品生产主要是巴马水,创建了巴马丽琅和巴马活泉等知名品牌,巴马水产业正在做大做强做优[15]。巴马正在开展长寿产品品牌保护,建设长寿养生食品产业园,香猪和油茶是巴马传统特色产业,其中香猪是广西首个地理标志产品,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两个产业是巴马主打且具有规模生产基础的健康食品,正在探索未来农业科创平台,引进国家973微藻的团队,发展无菌巴马香猪器官移植、益生菌产业、微藻产业等高科技产业增值项目[15]。2.自然康养与健康科技巴马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宜居环境,巴马长寿空气、水、地磁、阳光、土地五大特殊的自然环境具有流动的康体疗愈效果。养生康体环境自然天成,但长期以来巴马养生环境被过度渲染,长寿生态环境被期盼或被赋予兼具“养生”与“养病”的奇效,“长寿之乡”被部分人理解为“治病之乡”。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将百魔洞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医疗骗局时有发生[16]。为保障巴马长寿康养经济的健康发展,巴马正在打造国医康养产业,结合中医、壮医、瑶医等传统医药资源,引进基因、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科技康养技术,建设基因检测和细胞干细胞库等国际医疗中心,打造一个由自然康养、国医康养和科技康养合成的三位一体的康养体系[17]。3.康养旅游服务与地产发展旅游作为巴马经济发展的主力,正在融合大健康理念,确立新时代健康旅游的目标方向,并基于全域旅游、大健康理念,将旅游与健康融合为一,推动旅游由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18],如引进君澜度假酒店等国际品牌,建设一批世界级的康养度假胜地,致力建设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康养氛围的国际性、复合性、全天候的旅游首选目的地[19]。与此同时,巴马积极依托康养旅游与会展节事服务,当地康养度假地产正在迅速崛起,在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论坛的带动下,与健康相关的系列论坛在巴马举办。巴马利用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环境美、长寿养生品牌响的优势,开展半程马拉松系列健康体育运动,得到了大量国内外爱好健康人士的参与和支持[18]。巴马也正在承担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备份中心的建设任务,以大健康为主题,建设大健康和大健康相关的专业大数据基地[19]。大健康旅游推动了巴马的快递物流业发展,促进人流、物流和资本流通汇融,带动坡月世纪养生园、中脉秘境、百魔洞国家养生度假区等高端养生度假楼盘的建设与发展。四甲篆康养小镇建设(一)甲篆康养旅游概况甲篆镇汇聚中国壮族、汉族、瑶族共同生活,总面积为152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现有百岁老人22人。甲篆镇呈丘陵与喀斯特交融地貌,是广西旅游重镇,亦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带。广西重点景区盘阳河自西向东穿越甲篆镇,盘阳河30公里流域区域已整体建成国家4A级景区——盘阳河景区,沿河有被中英探险专家誉称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景区和被誉为“水波天窗”的百鸟岩景区。沿河南面大石山群山逶迤,山脚沿河平川,万亩良田。北面丘陵土坡,植被良好,沿河村村田园、屯屯美景。镇域内高速通道交汇,旅游通道贯穿全镇。1995年以来,甲篆深挖天然旅游资源,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形成“百魔洞”“百鸟岩”等康养旅游吸引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定居。2015年,200多万人次休闲养生游客,更有10多万人次“候鸟人”在此居住养生,甲篆境内百魔洞、盘阳河漂流景区、长寿村景区等养生旅游景区所在的百魔屯、坡月、平安屯、坡纳屯等长寿乡村自然成为“候鸟人”的栖居之地和观光旅游者短暂体验的空间,长寿乡村转化为东道主、“候鸟人”和旅游者共享的生活空间[20]。甲篆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全域旅游的主要阵地,甲篆景观良好,长寿文化深厚,休闲农业成熟,坡月村、坡纳屯均是省级农业示范旅游点,具有地区代表性,坡纳屯荣获“十佳名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有省级富硒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和盘阳河慢道系统,为走全域旅游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基础。甲篆也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旅游扶贫的创始地。自2005年起,当地通过发展旅游实现扶贫,平安、坡纳等成功摸索出旅游带动扶贫之路,居民人均收入从3000元以下提高到15000元左右,旅游扶贫经验在全县推广,引起国家关注,巴马成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区。(二)共建甲篆康养小镇甲篆镇产业已经形成地区独特优势,文化、生态、资源独一无二,乡村田园全域景区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定位,符合广西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在政府、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建设田园乡村、幸福甲篆为奋斗目标,将甲篆建设成为独具自然优势、赋有乡愁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全镇人民的幸福家园。2017年,当地成功创建广西康养小镇,当前,镇域内坡月片区正在打造5A级国际康养小镇。1.各级政府支持,确立率先发展战略区位甲篆镇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广西政府将该区域发展纳入省级规划中。在2013年提出构建以甲篆为核心区域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是国际旅游区“两带三区六组团”及“十县一区”的中心聚散地,有利于率先带动长寿健康产业发展。镇域内通过重点村屯规划、污水处理和市政管理进村屯等方法来保障公共设施供给与公共服务创新,确立率先发展的战略区位,并将其纳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中[21]。在总体规划中,对盘阳河流域五个重点村进行组团式规划,覆盖72个重点村庄。如通过仁乡、平安两个村进行试点,在村屯污水处理全覆盖、市政保洁全覆盖、公交系统全覆盖以及沿河慢行道路系统建设全覆盖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充分实现市政管理进村屯。2.政企社力量汇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汇聚政府、市场和社区多元力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其一,政府支持甲篆产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规划基础和政策基础。盘阳河流域休闲养生健康产业列入广西规划,国家旅游局把巴马列入全域旅游试点,甲篆镇作为全域旅游主阵地,建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园、有机农业示范园,自治区粮食局在甲篆建设富硒米种植示范区,正在建设平安生态休闲旅游区、仁乡村建设五彩田园。区域内农家旅馆、休闲农业等形式已成为当地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要模式[22]。其二,市场参与,在高端的战略区位、勃兴的康养旅游市场环境下,甲篆也吸引了多家大型投资开发商进驻投资有机农业和康养地产。一方面,在百马、拉高、甲篆、那门建立1000亩现代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完成了百马、那同360亩大棚西瓜观光园,那门100亩有机生态中稻种植示范点建设。另一方面,镇域内已经承接中脉国际养生都会、世纪养生园以及华昱百魔洞养生等多个康养度假住宅项目。其三,社区参与,率先支持改造建设农家乐,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坡纳度假村、达勒旅游名村、坡莫旅游新村等。群众利用土地参与联建农家旅馆、度假村200多家,床位7000多张,通过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推动成立黑木耳种植、五彩田园旅游开发合作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与平安村休闲旅游开发合作社,使全镇人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