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川中学2023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巴川中学2023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巴川中学2023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巴川中学2023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巴川中学2023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霓裳羽衣照璧血腥素湍B.接踵而至荒谬憧憬蜿蜒C.贻然自得归咎箱箧寒噤D.悄怆幽邃纳粹鞠恭襁褓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雅安市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古代男子18岁成年,此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所以又称弱冠。B.《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D.《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他的作品大都批判了一些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4、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D.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雄辨虔诚络绎不绝B.撩动浮躁凋零销声匿迹C.心弦绚丽羁绊相辅相承D.帷幕伫立缄墨风雪载途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原来,隶书是由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奴隶创造的。②所以,人们就把这位“隶人”创造的字体称为隶书。③他用10年对当时应用的小篆进行研究,将其化圆为方、削繁为简,成就隶书3000字,大大减少了篆字难写的麻烦。④中国书法有多种书体,我们把一种蚕头燕尾、燕不双飞的字体叫作隶书,这是为什么呢?⑤程邈是秦时下邽的一个小官,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官贬为奴隶。A.②④①③⑤ B.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④①③ D.①③⑤②④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根本上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宇与格局。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人们时刻面临的矛盾和有形无形的压力。如何调适心理焦虑?读书无疑是一剂。有意识地选读历史、文学乃至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含英咀华,会在不知不觉中温润我们的情怀,我们的格局,我们的境界。A.络绎不绝锦囊妙计开拓升华B.纷至沓来灵丹妙药拓展提升C.纷至沓来锦囊妙计开拓升华D.络绎不绝灵丹妙药拓展提升8、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A.①③⑤④②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④①D.⑤①④③②9、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青山横北郭,________。(2)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4)________,只有香如故。(5)芳草鲜美,________。(6)________,潭影空人心。(7)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8)________,天涯若比邻。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为什么要读书呢?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但我认为不能完全(A.代替、B.代表)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pō()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A.领会、B.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深刻意义的。(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3)上面的文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论点。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天生格调必有用①每天听着高雅的音乐,读着最优秀的书,与一些最出色的朋友交游,谈吐优雅、情操高尚、品行高洁、胸襟开阔、目光如炬。人生最重要、最恒久的,是生命的格调,更可贵的是,这种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再失去,它融入生命中,成了一种秉性,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气质。即使你的生命结束了,这种格调依然会在你的后代身上显现,成为一个家族的素养标签。②常常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农民起义领袖用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打拼争取天下作为口号,号召穷苦百姓追随自己。这句话,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是大丈夫于天地之间成就伟业的豪气。一个人,内心具有了这种豪气,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③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耳朵失聪之后,在寂静的世界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命运就是这样,在不屈不挠的强者面前,总会俯首称臣;而在自弃自馁的弱者面前,却总是趾高气扬。④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因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会清零;不论到达了多高的职位,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零点。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拥有了权力,到达了高位,就幸福了吗?不。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难以填满的欲望,时刻都让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拥有了财富,家财万贯,你就幸福了吗?不。财富是世界上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一刻也不会让你宁静下来,你再也没有时间享受宁静安逸的幸福了。世界上,只有那一刻淡泊超然的心,只有那一份超越功名利禄的境界,才具有伟大的力量,让你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⑤一直把清高作为自己的修为方向,但从不把清高作为自己的标签。因为在我看来,清高是一种骨子里的优雅,是自己心灵的洁净,更是一种生命深处的雍容。当你身处贫困的时候,位置卑微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有自己心灵的坚守,依然气若幽兰,依然心静如水,这是真正的清高,因为,这样的处境,会逼迫着大多数人失去底线。所以,我一直敬重那些居于山林而坚守着心灵高地的超脱之士,像魏晋时代的阮籍和嵇康。⑥最可怜的人,不是缺少财富的人,更不是职位卑微的人,而是没有格调的人。格调是困境中的助力,是深夜里的火把,是寒冷中的炭火,是孤寂时的相伴。每一种格调,都会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其实,培养格调并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你的自省。没有格调,再优秀的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下列两句名言,哪句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4.有人说: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2、某学校八年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2016年,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据悉,这次“围观”活动历时一年,吸引数万网民参与,共对周国平、郭敬明、韩寒、黄健翔、郎咸平、李承鹏、李银河、马未都、钱文忠、徐静蕾、郑渊洁、方舟子等12位名家,提出了11万余条(含重复)差错质疑,最终语言文字专家组认定了其中538条差错。根据“围观”结果,12位名人中,周国平、郎咸平语言文字差错较少;而收藏名家马未都与“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则差错较多。(2)某班准备模仿央视热播节目,举行“朗读者”主题活动。请仿照示例,再续写两句,形成一组排比。示例: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书籍如一把钥匙,它能启发我们打开智慧大门。(3)将空缺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生活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①: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②,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③。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悠闲自在,充满诗意;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④。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B.登轼/而望之C.野芳/发而幽香D.此中/人语云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准备)B.小大之狱(案件)C.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D.行者休于树(介词,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叙述滕子京被贬后的政绩卓著,同时交代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作记的缘由。B.选文②~④段在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C.选文第⑤段运用对比突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情怀,于此抒发了“古仁人”的远大抱负,揭示出文章的主题。D.选文使用了大量整齐的排比句、对偶勺,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4、(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1.对甲文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B.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2)比行百余里(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40分)15、按要求作文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请以《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析】

A.照璧----照壁。C.贻然自得----怡然自得。D.鞠恭----鞠躬。故选B。2、A【解析】

B.语序不当,“开花、生根、结果”应改为“生根、开花、结果”;C.成分残缺,“致富”后面加上“的道路”;D.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倾听着……可能出现的困难”改成“倾听着……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故选A。3、A【解析】

A.古代男子20岁成年,因此题干中说的“18岁”是不正确的。故选A。4、A【解析】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错,应改为:《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故选A。5、B【解析】试题分析:B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雄辨”应为“雄辩”。C项“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D项“缄墨”应为“缄默”。6、B【解析】根据备选分句的逻辑关系,我们很容易确定④为首句,②为末句,这是一段为“隶书”下定义的说明性文字。所以选择B7、B【解析】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第一空应填写“纷至沓来”。“锦囊妙计”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灵丹妙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一剂”的数量词,第二空应填写“灵丹妙药”。“开拓”意思是开创;“拓展”是开拓、扩展的意思。第三空应填写“拓展”。“升华”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艺术的升华;“提升”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第四空应填写“提升”。据此分析应选B。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语段对曾候乙编钟的科学价值进行了论述,先从其结构入手进行分析,①是第一句;③句结合上一句的意思进行论述,从逻辑关系上辨析可作为第二句;⑤④是对“合瓦型结构”的具体论述,通过读可确认其先后顺序;②句有明显的总结作用,可作为尾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③⑤④②,A项正确。9、(1)白水绕东城(2)缥缈孤鸿影(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零落成泥碾作尘(5)落英缤纷(6)山光悦鸟性(7)琴瑟友之(8)海内存知己【解析】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缥缈”“庇”“碾”“瑟”等字的书写。10、(1)颇jǐng(2)AB(3)道理论证读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需要注意“颇”的字形,这是一个易错字,要重点识记。(2)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区分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选择。“代替”意思是以甲换乙,起乙的作用。“代表”意思是人或事物表示某种意义或象征某种概念。据此判断一空应为A“代替”。“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领悟”:领会;理解。据此判断二空应为B“领悟”。(3)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文中引用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名言,这是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格调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或天生格调必有用)2.比喻论证,把格调比作“深夜里的火把”“寒冷中的炭火”,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格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3.第(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因为诸葛亮的话强调的是淡泊宁静的格调对君子德行的重要作用,更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4.当今社会,“成功”“成名”“速成”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乃至理想,浮躁的风气几乎让人无可逃逸,阅读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获取信心和力量,增添闲情和雅致,让我们的人生更坦荡开阔。【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可知,全文从格调让人成就伟业、战胜命运、走进真正的幸福、保持心灵的坚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尾指出“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由此可知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结合划线句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格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认识。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第④段的观点是: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1)可以论证“天生格调,淡泊超然”。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中的观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12、(1)通过挑出名家运用语言文字的差错,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2)书籍如一面镜子,它能折射世间人性的善恶美丑;书籍如一艘航船,它能引领我们抵达知识的彼岸。(3)示例:①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可以改编成小说;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解析】试题分析:(1)题干要求,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通读文章后,可提取导语一句“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分析作答。(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句式结构为“书籍如……它能……”。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3)第①句是总括性的语句,与“编剧”“诗歌”上下呼应,答出“体裁”;联系上句“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答出第②③句;根据“水和山”的特点,答出第④句,保持共同的话题,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语意相近即可。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D2.A3.C4.(1)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能够没有差别吗?

(2)

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5.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D项应为:此中人/语云。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A项:“备”是“完备,详细”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揭示出文章的主题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故C项理解不正确。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异”,差别;“以”,因为。【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得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14、1.C2.等同,一样及,等到3.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解析】1.试题分析:①④读音都是“shí”;②③读音“sì”。②③意思是“饲”,①④意思是“吃”。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比”:及,等到。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等”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等同、一样”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祗”“奴隶”“骈”“介”“疾”等字词的翻译。“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4.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可提取“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作为答案。乙文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可提取“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作为答案。此句译为: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一)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二)译文: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