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设计现状调研——建筑篇目录1234项目概况街巷空间分析建筑总体情况分析及评价建筑细部分析项目概况洛场村隶属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位于镇域东部。东部与天河村相邻,南部与平东村相接,西侧与东华村接壤,北部与两龙村相邻,位于机场高速华山出口,毗邻广州新国际机场,距离新白云国际机场仅4公里,距离即将建设的重要项目——万达文旅城也仅有几公里的距离。本规划区位于洛场村北部,毗邻洛场村开发一期。1.1区位概况1.2整体认知鸟瞰图11.2整体认知鸟瞰图21.2整体认知南立面图东立面图街巷空间分析2.1街巷整体风貌街巷基本都已硬质化,57%为混凝土,39%为泥石,4%为石材。整体卫生状况较好,排水系统沿建筑一侧分布。从整体风貌来看,形成:传统民居巷道;多层现代民居巷道;混合民居巷道以及主要交通性街道几种类型的街道。下水道多层现代民居巷道混合民居巷道主要交通性街道传统民居巷道2.2街巷建筑肌理街巷层级之间等级明确,脉络清晰,街巷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内向。典型的梳式布局。空间有秩序,巷内多是熟悉的邻居门对门,有归属感。用地紧凑简约,建筑间距小a.肌理整体情况2.2街巷建筑肌理b.肌理的历史延续街巷与水街巷与历史建筑2.2街巷建筑肌理12342.3街巷与建筑关系两侧建筑的不同形态形成了开敞、部分封闭、狭窄(包括一线天)三种类型的街巷天线。以开敞为主,占64%,封闭25%,狭窄11%2.31天线现代狭窄天线为主现代狭窄封闭天线为主现代、传统开敞天线为主现代、传统开敞天线为主传统开敞、封闭天线为主2.3街巷与建筑关系1、开敞街巷可分为几种类型:主要交通性干道街巷,只有一侧有房屋街巷,以一层老建筑或多层碉楼为主的街巷。以传统民居构成的街巷一般较为开敞,保持较好的街巷形态,且空间较为开敞,便于活动。2.31天线——开敞街巷交通性干道街道一侧老房屋,一侧碉楼一层老建筑为主较为宽敞的街巷一侧为建筑1、两侧传统民居街巷宽度小于2m时,传统民居挑出的坡屋顶使得街巷天线十分狭窄,但维持较好的街巷风貌。3、一侧多层新居,一侧传统民居多层新居二层、阳台、遮雨棚出挑与传统民居屋檐形成一线天式狭窄街巷2、两侧新居新建多层新居基本为一线天形式。出挑的屋檐,阳台遮蔽了街巷上空,形成口字型街道形态。2.3街巷与建筑关系2.31天线——狭窄街巷1、传统民居连廊部分传统民居通过连廊连接,形成封闭的街巷空间,有传统韵味。3、遮雨篷过渡出挑的两侧民居街道宽度低于2m,两侧建筑遮雨棚过渡出挑形成部分封闭的街道形态2、新建新居新建多层新居两侧出挑遮雨棚互相遮蔽,且多采用连廊联通,形成部分封闭街巷空间2.3街巷与建筑关系2.31天线——部分封闭街巷2.3街巷与建筑关系2.32建筑入口——方向处理入口方向分析:传统建筑沿巷道南北两侧各开一扇侧门,从侧门进入后再进入正门(东向)。从现状来看,新建建筑(A地块新建建筑)也仍然延续传统的沿巷道两个侧门进入的形态A高于路面室内外高差不大,入口处有二三级踏步,可防止雨水进入,门前的踏步也往往成为居民聊天的空间。室内外高差不大,入口处以缓坡处理,居民进出感觉自然舒适,且方便室内停放的自行车或电动车进出。与路面平行居民进出感觉自然舒适,路线一目了然、简便快捷,但雨水一旦堆积容易漫进室内。低于路面室内外高差不大,屋子稍稍低于路面,主要是分布在714乡道两侧,形成一定围合感,但下雨天雨水会倒灌进室内。2.3街巷与建筑关系2.32建筑入口——高度处理1.宽敞街巷街巷高宽比较低,光线视野较好,在这样的空间尺度感下,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空间可以通车,同时又适合公共活动。12122.3街巷与建筑关系2.33街巷高宽比2.狭窄街巷街巷高宽比很高,空间尺度感虽然符合人的日常活动,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是过高的高宽比给人造成一定的压迫感。12122.3街巷与建筑关系2.33街巷高宽比大致为鱼骨形的路网结构,主要由南北向的道路承担交通功能,东西向的街巷承担居民住宅之间的日常活动联系功能。道路线形较直,车流人流较少,较为畅通。承担交通功能的道路通达度较高,承担生活功能的街巷大多仅与一条或两条交通功能道路相连接,生活功能街巷与街巷之间缺少连接,通达度较低,存在部分断头路。2.4街巷通达性最高等级的道路为714乡道,东西走向过境,宽约10米,承担对外交通功能。兼具交通和生活功能的道路一般宽约3~6米,可通行机动车。承担交通功能的街道,除Y714外,一般宽约4~5米,可通行机动车,主要承担村庄居住组团之间以及居住组团与对外公路之间的联系。生活功能的街巷大多宽度小于2米,仅可步行或非机动车通行。2.4街巷通达性桥井广场牌坊对于传统聚落而言,道路通常表现为共性化的连续性意象。而节点则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意象,它是街巷中形态发生变化,具有一定场所感又能实现一定功能的空间。在洛场村的街巷系统中,空间节点有:广场、井台、桥、牌坊、祠堂、风水塘、学校、街道膨胀节点、建筑入口后退形成节点等,最主要的空间节点为:广场、井台、桥、牌坊。2.5街巷空间节点生活性广场,主要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是人们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广场所承担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还承担着其他诸多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场所。桥作为街道的一部分,其承担着连接河道两侧道路,保证陆路交通连续性的作用,同时由于桥本身独特形式与功能要求,与其所形成的桥头空间成为人们喜欢的活动场所之一。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劳作与此,交往与此。这些空间多数是结合在街巷一侧,并借助周围的建筑围合成为一个半封闭的空间,有的还通过设置矮墙或照壁来加强其空间领域感。聚龙莊牌坊,牌坊一般位于村镇口、街道口或者广场等重要位置。牌坊在功能上并没有使用价值,主要体现精神价值,属纪念性建筑,用以表彰功德或宣扬传统的道德观念。2.5街巷空间节点25建筑总体情况分析及评价3.1建筑类别民居约占八成,较为特别的建筑有书院3处,宗祠和亭台各一处。民居竹溪江公祠配芬家塾亭台3.2登记情况共有23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2处为区级,1处为市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起鹏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岳崧楼3.3建造年代1980年后民国1950-1980清大部分为1980年之后建造,清朝和民国建筑较少,碉楼多为民国时期建造,少量为清朝遗存。3.4真实性基本保持原状的约占88.7%,局部保持原状的约占21.3%。局部保持原状基本保持原状3.5建筑层数仅一层的建筑占近一半,2、3、4层的建筑在地块各处均有分布。1层3层2层4层3.5建筑层数高于四层的建筑有4座,其中5层3座,6层1座。5层6层夯土加木构砖混砖木砖石加夯土砖石建筑结构以砖石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建筑质量较好。其余结构分布零散。其中地块南部球场附近分布有部分砖木结构建筑。3.6建筑结构传统风格中西兼具现代民居其他建筑风格以传统风格和现代民居为主,传统风格建筑分布在东侧,保存价值高;穿插部分现代民居。8栋为中西风格混合。3.7建筑风格基本完好部分损坏,骨架破坏部分破坏,骨架尚存建筑物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基本得以原貌保存。其中有6栋建筑物破坏较大,骨架已被破坏。3.8建筑损坏情况村里私人生产队其他地区内部建筑大部分为私人建筑,工厂等建筑归为村里,部分仓储建筑则为生产队所有3.9建筑权属居住商业办公其他商住混合仓储工业教育科研闲置空地历史功能以居住为主,其余如教育、祭祀、办公、仓储建筑均有3-4栋;功能齐全。3.10建筑历史功能1功能分布3.11建筑现在功能科研教育祭祀办公娱乐设施规划区的建筑主要分布在东侧,建筑功能以居住为主,达57%,而教育、办公、祭祀等功能用地虽然不多,但是整体来说功能齐全。除此之外,规划区的空置率较高,高达31%。居住功能主要集中在东侧,而闲置空置的建筑穿插在居住建筑中,主要分布在穿越地块道路的东侧。1功能分布3.11建筑现在功能2功能延续规划区的建筑大部分延续了原有的功能,占比例60%,且大部分是居住功能的延续;部分延续原有功能的建筑占比较少,仅有4%;未能延续原有功能的建筑占比36%,且现状多为闲置空置的建筑。3.11建筑现在功能3居住功能规划区空心化现象较严重,居住人群以本地村民为主,占比67%,主要分布在东侧和南侧;外来人口占比较低,仅有9%,即规划区目前外地化程度不高。3.11建筑现在功能1周边环境要素调查的314座建筑中,仅有146座是没有景观点缀,且大部分的景观点缀为树木和庭院花园。但实际上,这些庭院花园大多质量不高,点缀效果十分有限。3.12建筑周边环境2人文环境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表示环境较差,氛围冷清,这与目前呈现的空心村现象是吻合的;也有不少居民表示环境舒适且邻里关系尚可;因此综合来看对居民来说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人气不足,而本次规划正可通过重新盘活村里的空间解决人气不足的问题。3.12建筑周边环境3.13现状总结根据查找相关的文献,我们选取了如下的指标体系对洛场村的建筑质量进行了分析。3.13现状总结根据查找相关的文献,我们选取了如下的指标体系对洛场村的建筑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体系有5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权重不同,且每个方面的梯度分值设为0-6。依次按建造年代、损毁情况、登记情况、功能延续、周边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洛场村建筑群进行了梯度分析,把这些数值落到空间上,从而反映出村内空间在某一指标下的“价值”高低。最后将所有指标进行叠合分析,得出村内空间综合价值高低的示意图。评价指标权重评分标准
I级(5-6分)II级(3-4分)III级(0-2分)功能延续性0.1完全延续部分延续不延续保护级别0.38市级区级无保护级别周边环境要素0.16空间品质优(三个或以上空间要素)空间品质一般(三个以内空间要素)空间品质不佳(无空间要素或较差)修建年代0.24民国及以前1950年到1980年1980年损坏情况0.12基本保持原状建筑部分倒塌或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亦保存良好建筑倒塌破坏,骨架破坏3.13现状总结建造年代我们将建筑年代按从旧到新分为0-6等梯度,年代越古老,梯度分值越高。通过gis关联落实到空间上后,可以得出下图。可以看到,古建筑(包括民居与碉楼)在村内是有一定的集聚分布倾向的,大多分布在村子的东部、东南部、中部及北部。损毁年代损毁情况也分为0-6的梯度层次,保存状况越完好,分值越高。可以看到,村内北部、东部及南部古建集聚区内的部分建筑损毁情况较严重,其余部分新建的民居保存较完好。登记情况小组内通过对建筑的文物保护登记级别进行了摸查,等级级别越高的建筑,其分值越高。可以看到,村内有价值的古建集中分布在村子的中部及南部。功能延续我们还对每一栋建筑的功能延续状况进行了调查,功能延续状况越好,该项得分的分值越高。可以看到,村子东部、北部和南部由于古建较多,为居住人数较少的旧村,而西部则为新民居集聚地,是村民现在的集聚地。下图这也侧面印证了村内空置率的问题。历史建筑根据上一次调查时填写的建筑表格,我们梳理了建筑周边的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多的建筑,其分值越高,表明建筑周边的空间品质也越好。可以发现,村内建筑周边环境好的仍然是古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在村子的中部、南部及东部。
叠加分析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叠合分析,可以得到一张综合质量评价三维图。通过该三维图可以看出,村内高价值的空间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最高价值、最集中的空间位于村内的南部(块状)、西部(长条状),另外,中部由北而南则呈现小块状的、断断续续的分布。建筑细部分析CATALOGUE123一:碉楼二:其他历史文化建筑三:民居一:碉楼1.简介2.平面分析3.立面分析4.细部分析3.13历史建筑11871096342315161811952021413222117名称建造年代建筑风格朝向占地面积建筑质量简介耀宗楼民国初期中西合璧坐东朝西121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5.9米,深20.5米,高二层半径约13米,主楼右路前座为偏厅,高一层,面阔5.4米,后卫院子,院子内砌有较高的墙,其北面有平房两间,面阔4.6米,硬山顶,共有二十一檩。通亮楼20世纪20年代中西合璧坐北朝南94.6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11.4米,深8.63米,高四层约15米。仿碉楼式建筑,平顶屋面,青砖墙,室内钢筋混凝土楼面和楼梯、惠南楼20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坐西朝东134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12米,深11.2米,高三层半约13.5米。岳楼楼20世纪20年代中西合璧,中式较多坐北朝南67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建筑形式为梯形,四面墙体长度不一,楼房阔分别为9.13米和9.1米,深分别是7米和4.6米,高三层半约13米。配芬家塾民国16年(1927)中西合璧,带碉楼风格荣辉楼:坐东朝西连辉楼:坐南朝北195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总面阔11.7米,深16.8米,高四层半约17米。即是住宅楼又是碉楼。营辉楼民国中西合璧,中式较多坐南朝北52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4.8米,深10.8米,高三层半约15.2米。禄海楼20世纪20年代中西合璧坐南朝北50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5.2米,深8.5米,高三层半约13.9米景芳楼20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坐北朝南57.6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4米,深14.4米,高三层半约13米兰芳楼20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坐西朝东198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5.2米,深16.5米,高三层半约15米,南面院子和南侧建筑占地103平方米彰德楼民国12年(1923)中西结合坐西朝东53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阔5.6米,深9.4米,现为美成小学的钟楼名称建造年代建筑风格朝向占地面积建筑质量简介岳鸾楼20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坐西朝东88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8米,深11米,高三层半约13.6米。主楼为平山顶屋面,青砖墙,红方砖铺地,室内钢筋混凝土楼面和楼梯岳崧楼20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坐西朝东33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4.3米,深7.7米,高二层半约9.3米。呈长方形,平山顶屋面,青砖墙,混凝土铺地,室内钢筋混凝土楼面和楼梯。起鹏楼民国初期坐北朝南82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面阔15.8米,进深5.2米,后有5米深院子。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灰塑脊,青砖墙。主楼高二层半,木楼板结构。西侧为厨房和杂物房,砖木结构、容膝楼民国初期中西合璧,带碉楼风格坐西朝东42.8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3.6米,深11.9米,高三层半约13.3米江梓球楼(坦克楼)早于1937年坐西朝东338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绿琉璃瓦面,高三层半,阔6.9米,深16.1米,南侧有一路面阔4米,平房,与主楼以3.2米阔天井相隔。砖混建筑,青砖墙。开康楼20世纪20年代中西合璧,带碉楼风格坐西朝东40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4.3米,深9.3米,高三层约10.1米。楼前有小院子,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汝威楼20世纪20年代中西合璧,带有三间二廊风格坐西朝东131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11.9米,深11米,高四层约14.6米。江梓桥楼(飞机楼)民国26年(1937年)坐西南朝东北122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平面形状为前后突出成十字形,左右厢房像两翼。主楼为三层半高约16米,阔18.6米,深9.3米。砖混结构,每层有出挑的阳台。名称建造年代建筑风格朝向占地面积建筑质量简介花县人民政府旧址1950年苏式风格坐西朝东基本保存完好1950年4月18日,花县人民政府由花城前往洛场,直至1955年才从洛场迁往新华。绍庚楼20世纪20年代坐北朝南182.3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原楼板是木结构,后因火烛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阔21.7米,总进深8.4米,绍甲楼民国初期中西合璧,带有碉楼风格坐南朝北80平方米楼房阔12.3米,深6.5米,高五层半约17米。硬山顶屋面,外面为青砖墙,里面为泥砖墙,俗称“金包银”,室内为模板楼面和楼梯,楼梯设在大厅前面。既是住宅楼又是碉楼。容南楼20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坐西朝东134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楼房阔12米,深11.2米,高三层约12米。碉楼是一种单体、多层、直立长方体式的乡土建筑。具有如下特点:楼体挺拔、多呈直立长方体形状,铁门铁窗,窗户窄小,墙身厚实并有枪眼;楼高两层以上,一般为3-6层,最高达9层,一般建在村落的后部。此外楼梯、墙体、屋顶、门窗和柱廊都有别于其他居住建筑。1.1碉楼形制简介楼梯楼梯下宽上窄,石墙自下而上逐步减薄,外墙稍向内倾,向上有明显的收分,内墙仍与地面垂直。门碉楼的门一般都是内凹形,外有铁门栏,内有沉重的钢板大门。门栏与大门之间的上方有射击孔,楼内的人可以从2楼向下射击靠近大门的敌人。屋顶装饰碉楼的中下部造型很简单外墙一般不做装饰,最有看头的是上部,不仅造型丰富,而且柱、廊、外墙面的装饰十分用心。碉楼屋顶形式丰富,拜占庭式,英国寨堡式、伊斯兰教堂式等。有时一座碉楼的屋顶上既用西洋式又用中国式。1.1碉楼形制简介一家一户独立兴建,身形较为精巧。洛场村碉楼分布比较分散,总体数量不多,以至于长久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忽视。众人合资修建,通常修得“人高马大”,厚重敦实。无碉楼不成村,碉楼群面积大,分布广,练成一片。中国的碉楼主要是作为乡村或住宅的防卫建筑而存在,民间对它的称呼是“炮台”,或“炮楼”。古代:秦朝——角楼或望楼
魏晋南北朝——坞
唐朝中期——吐蕃碉楼防御功能逐步增强近现代:防御功能在战乱时期继续延续,并在后来的宗族分立、民族纠纷和土匪作乱等时期起到一定作用。1949年后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碉楼失去原始功用,被大量拆除。现存的碉楼功能趋于多元化,仍在使用中的以居住功能为主。1.2碉楼功能简介广东碉楼:客家碉楼、五邑侨乡碉楼防御功能仍较显著,封闭隔绝。洛场村碉楼:防御功能弱化
居住功能完善、分区明确、氛围亲切、开放性强。1.2碉楼功能简介1.2碉楼功能简介碉楼居楼众人楼闸楼、更楼防御、放哨家族居住集体抵居住和御外敌防涝防止战乱防盗、防匪居住碉楼下面将从平面、立面和细节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洛场村碉楼的功能和形式特色。2平面分析1.庭院中国碉楼绝大部分与院落连在一起,与院墙组合为一个防御体系。客家碉楼——是整个围屋的附属性建筑(碉楼单纯负责防御,与围屋大院分离)五邑侨乡——单体建筑(防御和居住都在建筑内部,无庭院)洛场村碉楼——大多带有庭院,且庭院负责提供休闲交往等日常生活空间。2平面分析1.庭院洛场村碉楼分为独栋和带庭院两种,其中带有庭院的约占1/2。带有庭院的碉楼形体较大,且平面上呈现为较为规整的矩形。可见庭院与碉楼规模即家族实力有关。庭院按位置分为:前院、后院、侧院;以前院居多按大小分为:小型庭院(小于建筑基地面积)、中型庭院(与建筑基地面积相近)、大型庭院(大于建筑基地面积);以小型庭院居多。且多为狭长的矩形。2平面分析2.天井天井是划分居住和后勤空间的重要界限。西侧是以厨房、卫生间、杂物间、工人房为主的低层砖瓦房。东侧为体块厚重的主体建筑,以居住功能为主。1.干湿分区2.通风采光3.提供后勤劳动空间4.通过偏门与庭院相连,既有联系,加强家族凝聚,又有分隔,划分了阶级。碉楼主体天井附属建筑2平面分析3.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平面分区主要有客厅、卧室和露台。大多不设卫生间和厨房,一方面使得居住空间最大化,另一方面严格地防范外宾,保护隐私。以江梓球楼为例:一层:客厅、卧室3间、楼梯二层:卧室4间、楼梯、走廊、露台三层:卧室4间、楼梯、走廊、露台四层:卧室两间、走廊、屋顶平台2平面分析3.主体建筑以江梓球楼为例:一层:客厅空旷、面积较大,用于宗族集会。楼梯高而窄,防止碉楼上层居住空间快速被突破。二三层:卧室形制类似、走廊长而宽阔、露台与屋内有墙面分割。走廊地面有通风口。四层:露台开阔,有瞭望台和枪眼。客厅楼梯瞭望台通风口客厅卧室露台4.6米4米4米2.8米3.1立面形式经调研,碉楼均为多层建筑,其中,首层层高一般较高,约为4-4.5米,剩下层高基本相同,约为3.3-4米不等;顶部略有收分;于是形成碉楼下实上虚,下宽上窄,基底较为厚实的立面形制。4.3米3.4米3.4米2.8米侧面退台正面退台3.1立面形式调研发现,洛场村碉楼立面没有强烈秩序,不存在对称的要求;而另一大特点是大多(81%)具有退台形式:随着楼层逐渐升高平面面积缩减,从而形成以下一层屋面为地面的退台;3.1立面形式总体而言,雕镂立面以直线为主,一般会有自下而上逐渐收减的形式。下部简单,上部相对更丰富。下部没有过多突出或凹入的装饰构件以防止土匪攀爬,而上部的造型则较为多样。根据建筑立面造型,可以将基地碉楼分为传统式、平台式、混合式。经统计,基地内以平台式碉楼为主;(1)传统式特征:墙体自下而上略有收分,形体厚重稳固,防御性特征明显。极少额外的装饰,风格拙朴,屋顶为传统的硬山顶样式。典型:起鹏楼、邵甲楼图:起鹏楼正立面图:起鹏楼侧立面硬山顶(2)平台式平台式在洛场村中较为常见,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样式。特征:楼体顶部没有突起的覆顶,而是带有女儿墙的平屋顶,造型显得开放。这种碉楼常常在一面或多面带有出挑的平台,形式主要有实心混凝土栏板构成的女儿墙以及石质栏杆两类。有的挑台表面进行了精心细部处理,有的则较为简单朴素。平台功能:纳凉、瞭望典型:江梓桥楼(飞机楼)、容膝楼(图:江梓桥楼)(4)混合式——传统式+平台式特征:建筑既有传统屋顶(硬山顶),又形成退台,伴有挑台,结构较为多样复杂;其中,江梓球楼更是融入了岭南庭院,形态非常复杂。典型:江梓球楼(坦克楼)、汝威楼(图:汝威楼)(图:江梓球楼)(5)混合式——传统式+柱廊式特征:有一层或两层的柱廊。有秩序排列的西式立柱与拱券结合(彰德阁正立面为对称结构),使碉楼上部呈半开敞状,碉楼整体也显得典雅富贵、十分洋气。柱廊的功能:美学、巡逻、纳凉观望典型:彰德阁(图:彰德阁正立面)平台类型平面简图立面简图类型实例单边式石质栏杆江梓球楼开康楼容膝楼禄海楼…….石质女儿墙周边式石质女儿墙江梓桥楼………3.2平台形式单边侧挑栏杆式单边正挑栏杆式单边正挑石墙式3.2平台形式单边侧挑石墙式(典型:开康楼)(典型:禄海楼)(典型:江梓球楼)(典型:容膝楼)3.2平台形式小结:该地区碉楼主要为居楼,建筑功能更明显,所以该地区碉楼的挑台的主要功能为瞭望、纳凉,大部分瞭望台没有射击洞,所以防御功能不强。周边石墙式(典型:江梓桥楼)3.3开窗形式由于本地块碉楼多为居楼,所以出于采光的考虑,基地碉楼开窗较多,且排布整齐。尺寸适中,多为宽10-12cm,高120到160cm不等。其次,由于首层层高较高,首层窗台一般较高。4.1门尺寸形状:多数为1m宽左右,高约2.1m~2.3m,呈瘦长矩形材质:木质,少量铁质形式:多数为凹入式双开门,凹入深度约20-30cm。有些门外侧会附加一层门栏在门板高约1.2-1.3m处有门闩,多为铁质,或直接挂锁。高约0.5-0.6m处有一对木质门把手。门闩门把岳鸾楼院门凹入式铁门门栏门环4.1门细部:门楣——大门上方约30-50cm处一般都有一个石质门楣,多为三角凸起式,多数门楣仅为装饰性,不起遮雨作用。门廊——部分建筑有伸出的门廊。部分建筑会在大门口用壁柱、拱券、古典立柱等西方建筑要素,但并不多见。门闩门把岳鸾楼院门门楹及柱体装饰门楣绍庚楼门廊4.2
窗尺寸形状:无统一尺寸,多数为瘦长矩形窗洞,也有像修业学校旧址的拱窗样式。材质:木质、石材、金属形式:窗户一般在墙面上直接开洞而成,有内凹和不内凹两种,分内外两层,其中一层为防盗用铁栅栏。窗户均为对开窗。窗框多为木质,也有的更新为铝合金等金属材质。部分窗户有窗台。部分建筑开有天窗和高窗。细部:窗楣——窗楣主要有圆弧形和直线形两种形式,窗楣与窗框之间相距5cm到30cm不等,常砌有竖排布的砖块,少有装饰图案。多数窗楣伸出较短,起不到遮雨作用,也有少量窗楣伸出较长,可以遮雨。结构横梁常使用整块的石材,有的在窗洞外会进行水泥涂面。窗楣耀宗楼窗楣天窗高窗整块石料4.3功能性细部线脚:层与层以及楼板与立面的交接处通常有线脚出现,线脚形式多为三角形凸线式。射击洞:本地块碉楼的防御功能较弱,并非全部碉楼都有射击洞。大概有方形、细长型、狭长形几种形式。护栏:护栏有实墙型与栅栏型两种,按照形状可分为直线型、折线形和弧线形三种,会通过墙面浮雕和美化栏杆来进行装饰。结合楼顶排水的线脚屋顶护栏线脚通风口屋顶护栏线脚剖面图十字形方形狭长形屋顶护栏4.4装饰性细部耀宗楼门框装饰门楣装饰门框装饰门楣装饰彰德阁墙面浮雕本地块碉楼装饰多为灰塑浮雕,并有少量彩绘。题材以卷草、涡卷、瓜果、花卉等草木图案为主。彩绘装饰碉楼多因地取材,从建造原料来讲可分为黄土碉和石碉。前者主要用粘性很强的胶泥土建造;后者用石片堆砌而成。洛场村碉楼多为青石碉楼。青砖取自当地石材;水泥等粘合剂为进口材料;门窗和结构所用木材为坤木,取自外省。4.5材料分析二:其他历史文物建筑1.简介及分布2.单个建筑整体分析3.单个建筑具体分析1简介及分布洛场村历史建筑中除了碉楼外,还有一些宗祠,私塾以及政府旧址。这三类建筑兴建年代有所不同,部分延续以前的功能,但有些就闲置了。竹溪江公祠:清代康熙年间修建,同治年间维修,2000年时,江明滔(美华侨),对祠堂进行全拆重修,发动村民集资。从江姓第19代开始,现以为41代。解放前用途较广,添丁、祭祀、摆宴等都会使用。现在一般是摆宴、清明重阳过节等节日开门拜祭。丽霞书室:由华侨回国资助修建,民国年间,以前用作私塾,但现在是闲置状态,用作堆积废弃杂物,且内部平面格局已经无法识别。花县政府旧址:是区级历史文物,建筑风格中西兼具,兴建于1950-80年代,原为花县政府旧址,现在处于废弃状态,但建筑整体保持良好。2单个建筑整体分析结构为砖木结构,屋顶为木骨架,祠堂的构成由带屋顶的单体建筑和不带屋顶的户外元素构成,竹溪江祠堂外部有广场空间以及风水塘。该公祠为三开间两进深,是常见的祠堂形式。属于门堂式祠堂。祠堂内部设有天井。建筑材质为砖石,混凝土竹溪江公祠2单个建筑整体分析砖木结构,整体体量较小,为三间两进形式,屋顶为中式屋顶,俯瞰整个建筑,在侧房与之间形成天井。所用到的建筑材料为青砖与石材,开窗较少,仅有四扇。前堂类似凹斗门式,即心间向内凹进、两侧为两次间的正面墙体、前檐没有廊柱的门形式。丽霞书室2单个建筑整体分析花县政府旧址砖木结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在立面的设计上掺杂西方色彩,以及整个建筑色调的选择,露台的设计都有西方的色彩。以前是政府的办公地,现在处于空置的状态。3单个建筑具体分析竹溪江公祠立面正立面是轴线对称的结构,显得庄重而严肃,立柱形成了廊柱空间,前堂门面为砖石门面,这主要是由于使用这种门面的家族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在大量使用土坯做承重墙体的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能够局部使用条石、大量使用青砖已经很能显示该家族在当地的经济地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省夹金山国有林保护局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股骨颈骨折护理
- 2024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一一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下英语考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招生试卷及答案
- 三上作文课程讲解
- 乳胶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6篇
- 子女立碑协议书5篇
- 肾性骨病的治疗与护理
- 桥梁加装电梯施工方案
- 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模拟卷(宿迁专用)(原卷版)
- 2025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共100题)
- 药物过敏抢救流程
- 口腔保健科普讲座(幼儿园)课件
- 2024-2025学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
- 小学生讲卫生主题班会
- 2024年4月自考00155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 外科学教学课件:骨盆及髋臼骨折
-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
- 庆阳市北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 高处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