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网络祭祀的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对于网络祭祀来说,似乎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定义。从当下学界的讨论来看,多数学者认为,网络祭祀应是在保留骨灰(遗体)的前提下,在网络上对逝者进行祭祀的一种形式。对此,也有学者认为,网络祭祀还应有一个高级形态,即“网葬”,也就是说不保留骨灰或遗体,仅在网络上建立虚拟墓地对逝者进行缅怀和纪念。[1]从目前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显然后者还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大体而言,网络祭祀的发展,与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密不可分。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网络祭祀即已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除了部分民营网站外,在政府部门的提倡下,为数甚多的殡葬服务单位,如殡仪馆、公墓等都着手进行了相关网站的建设。祭祀(纪念)网站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网络祭祀在推动殡葬改革的进程中,被政府以及学界所看重。因此,准确地捕捉网络祭祀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我国网络祭祀的现状要想对网络祭祀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统计,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祭祀网站的开办和运营来看,还是能够比较准确地捕捉到一些基本特征的。(一)从祭祀网站的创建质量来看,参差不齐从现有祭祀网站的建设来看,在开办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相较而言,殡葬服务单位筹办的纯公益性祭祀网站在数量上要远远多于民营性祭祀网站。不过,纯公益性的祭祀网站往往存在项目较少、功能简单、日常维护不利等情况。而在这些方面,民营的祭祀网站(多具有半公益色彩)则要明显占据优势。大型的民营祭祀网站,如中国清明网、无尽的爱、天堂祭祀网、中国祭祀网等由于资金相对雄厚,有固定的研发团队,所开展的项目要好于其他网站。(二)从现有祭祀模式的开发来看,大同小异尽管祭祀网站数量很多,经营主体也较为多元,但在祭祀网站的开发模式上看,基本上大同小异。如进入网络祭祀空间之后,在祭祀活动上主要是献花、点烛、烧香、敬酒、献茶、烧纸、行礼等数种。网络中所建立的虚拟墓地(纪念馆)的形制、样式等外观也并无多大差别,甚至在虚拟祭祀用品的种类和设计上,也往往有雷同之感。可以说,从祭祀模式的开发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祭祀网站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距离其成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三)从网络开发的技术来看,水平有限对于网络祭祀来说,没有高水准的技术开发对于网络祭祀来说显然是很不利的。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祭祀的拓展前景。从现有的祭祀网站的应用技术看,不能说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比如部分网站采用了仿真技术,通过打造动感的艺术效果实现身临其境的氛围。应该说,屈指可数的几个较高规格的网站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水准。然而,对于大多数小网站来说,因经济投入等方面的限制,技术投入仍很有限,网页的维护也很不稳定。当然,网络的技术水平显然并非决定网络祭祀环境的唯一条件,但整体水平的有限无疑是制约网络祭祀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四)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看,有所创新因为网络祭祀完全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进行,显然是很限制人们情感的抒发的。[2]有鉴于此,部分祭祀网站着力在打破虚拟与现实上下功夫,很好地实现了传承殡葬文化的目的。比如,近年来部分祭祀网站开始将“实景墓”概念引入到网络祭祀中。所谓“实景墓”,就是将逝者的现实墓地相片引入祭祀网页中,以供逝者亲朋缅怀。甚至更有大手笔,将现实中整座墓园做成网络背景,进而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营造如对实物的观感。这样的一种网络祭祀手法,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再如,从祭祀的角度来看,国人之所以重视祭祀,在很大程度上与增强家族凝聚力、彰显家族(家庭)的影响力是直接相关的。那么,在网络祭祀上又当如何来实现这一点,以及逝者亲朋又当如何实现互动?对此,如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网络祭祀的发展前景。从现有的网络祭祀发展状况来看,应该说这一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那就是有条件的网络公司设置了网络祭祀互动平台,即便有地域之限仍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与此同时,部分网站的服务后台也会很快将这一信息发布到网页上,切实起到了为大众所知的效果。这些手段的开发和应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五)从网络祭祀平台申请注册用户来看,增长较快网络祭祀用户的多少以及增长情况,直接反映了网络祭祀的受众面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程度,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祭祀未来能够走多远。由于网络祭祀平台数量非常多,要想对申请加入网祭的人数有一精确的统计,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大型的网络祭祀平台的用户进行统计,以此来观察网络祭祀的使用状况。我们不妨以中国清明网[3]和天堂纪念网[4]为例。据中国清明网和天堂纪念网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在中国清明网距其2010年3月开通不到两年的光景中,注册的个人会员已达至20万,企业会员达至6000多家。另从“天堂纪念网”网页的数据显示可知,到2012年12月,注册用户已为1055195人。除去该纪念网站自行注册供社会大众祭祀的公共名人外,社会上注册的用户也达到了70多万,参与者群体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六)从所产生的社会舆论效果来看,影响很大近年来,生态绿色葬法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种新颖的祭祀方式,网络祭祀因其不受时空之限,简便易行,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强的传播力。以中国清明网为例,自2010年3月开通后,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相关资料来看,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媒体都持续跟进、追踪报道;新浪、腾讯、凤凰网、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央社等专业门户网站以及纸质传媒都进行了广泛报道。另据中国清明网研发团队跟踪分析,自清明网创办后两三个月内,清明网即名列百度搜索风云榜前三名。我们曾针对网络祭祀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为经常利用网络办公的中青年人群。在对发出的5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有70%的人听说过“网络祭祀”一词,且绝大多数被访者是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和纸质传媒接触到该词的(如图1、图2)。网络祭祀的社会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图1图2二网络祭祀推广中的制约因素网络祭祀的推广之所以呈现出上述诸多特征,这是与其本身发展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相关。这些因素有的植根于网络平台本身的本质属性,有的则与国人生命观念相关,有的更与网络祭祀平台的开发依然面临种种问题相关联。总体来看,在制约网络祭祀推广应用的诸多因素中,有下述几点值得注意和思考。(一)网络的虚拟属性,依然是其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物祭祀,一直以来是国人传统的主导祭祀方式。对于生人来说,实物看得见、摸得着,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实体物在一般国人观念中也被认为最能体现孝心。而在网络祭祀中,由于是虚拟空间,对于生人来说,在情感的表达上始终受限制。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来看,对网络的虚拟特征持疑惧态度者,仍在受访人群中占据绝对多数。特别是,在被问及是否会因网络祭祀的推广而不保留骨灰的问题时,采取否定态度的人数近60%(见图3)。这就说明,无论是对骨灰还是遗体,类似的存在物仍为寄托哀思的载体,一般人都不能接受弃之不顾。可以说,网络祭祀的虚拟特征,注定成为其难以飞速发展的鸿沟。图3(二)资金压力较大,深度开发受挫网络祭祀平台的开办与维持需要有充足的经费,然而对于目前的多数祭祀网站来说,赢利方面依然非常困难。特别是网祭平台如何宣传自己,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换句话说,网站如何招徕客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尽管网络祭祀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但是依然有为数众多的人并不知道网祭,更不愿意去接触网络祭奠(见图4)。对于祭祀网站来说,通过做广告的形式来扩大影响,由于花费巨大,显然很不适宜。从祭祀网站的运营来看,多数祭祀网站的维持,多靠为殡葬服务单位开发相关网络或者逝者家属使用的虚拟祭祀用品营利。由于市场面仍相对较小,对绝大多数祭祀网站来说,往往是入不敷出或者勉强维持运营。这样的状况对于网络祭祀的深入开发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图4(三)季节性特征明显,网络祭祀平台运营有压力殡葬本身是一个有着典型特征的行业。在网络祭祀上,最明显的就是网祭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即每到清明时节,在网络上申请的用户会陡然增多,而随着清明节的渐行渐远,网祭注册人数会迅速地减少。换句话说,除了清明节、中元节等特定节日外,网络祭祀即会不同程度地走向“淡季”。仍以中国清明网为例,该网站选在2010年清明节前开通,由于宣传得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又兼之在开办初期可免费注册,因此注册用户迅速上升。但两个月后,注册人数即随之滑落,相关“人气”指数也急剧下滑。这样的一种状况,显然与国人在对待死亡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网站的使用上,自然也产生了截然不同于其他网络(如淘宝)的行为现象。对于网络开发商或者运营商来说,类似局面已足够使其产生心理及资金压力。而在现实中,这一局面在短时期内又很难被打破,因此对网络祭祀的运营来说,所造成的压力和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四)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不利于网络祭祀的发展对于开发商来说,网络祭祀平台的创建,无疑是作为一种商品来开发的,这也就需要网络祭祀平台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市场,才能将这一产品不断推向新的水准。而从国内数千个殡葬服务单位(公墓、殡仪馆)来说,显然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然而,可惜的是,这些殡葬服务单位对于网络开发,并不一致地持有欢迎态度。尽管部分单位,自身已开发了类似的祭祀平台。毕竟国人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祭祀还存有疑惧心理。那么,对于开发商来说,显然并不具备有效整合殡葬服务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在与政府部门的交往过程中,因网络公司本身在运营上有着程度不同的营利色彩,尽管政府对网祭这一新的殡葬方式抱持欢迎的态度,但与开发商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游离。由此一来,开发商便陷入了一种“单兵作战”的境地。换句话说,殡葬服务资源整合上的不力,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祭祀市场的开发空间,影响到网络开发技术向纵深拓展,进而对网祭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五)项目开发模式单一,遭遇用户抵触从现有的祭祀网站的项目开发来看,多数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游戏性质。比如,在虚拟祭祀用品的使用上,一束花、一瓶酒、一盘水果,都需要相应数量的金币才能够购买。在相关动画的设计上,也有着浓厚的网络游戏的影子。在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祭祀本是一件非常严肃而庄重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容不得有任何游戏或者亵渎的意味存在。现有的网络祭祀在部分坚守传统的国人眼中,总是有着某种游戏的意味,从而产生了对网络祭祀的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调查数据显示,在对网络祭祀的相关态度中,认为网络祭祀不够庄重和心理存有抵触心理的比例分别为40.28%和38.89%(见图5),如两相叠加,明显占据了绝对的比例。显然,这样的一种网络项目开发模式,在目前来看,仍然不能很好地契合民众的心理。图5三对网络祭祀推广的相关建议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网络祭祀的存在以及进一步推广,显然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它毕竟要与整个殡葬改革的进程相联系,与国人生命观念的转型相关联。可以说,网络祭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会充分发挥其优势的。从现阶段来看,这一条件还未发展充分。那么,在现阶段,对于网络祭祀来说,要想能站稳脚跟并谋求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以建造生命档案为根本,进一步打造祭祀网站的人文氛围如何使网络祭祀平台与众不同,无疑是每一个网络开发者都在着重思考的内容。网络祭祀平台究竟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发展,也是任何一个关心网络祭祀的人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现有的祭祀网站所登载的内容多为从其他网站转载,原创性不足,由此一来大大削弱了网络祭祀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显然与祭祀网站在定位和认识上仍比较模糊有关。我们认为,在网络祭祀的定位上,应朝着“打造生命档案、书写平民历史”的方向去努力。任何一个人,无论伟大与平凡,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有可圈可点的言行或事迹。如果能够将这些言行与事迹挖掘出来,为每个人都能够书写一段历史,那对网祭的人文氛围来说,显然是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又当如何从事这方面的建设呢?显然,手段应该有很多。比如,网络经营者可以以积分等形式鼓励逝者的亲属将逝者的嘉言懿行书写出来,[5]为后世保留住这些生命文化。对于写得好的,给予积分上的鼓励,而不是一切都要染上铜臭的气味,否则对网络祭祀来说终将是一种隐性的伤害。此外,网络经营者还应在打造网络祭祀平台人文性方面着手。众所周知,国人对死亡的忌讳心理依然很浓厚,因此网络祭祀平台的开办尽量不要仅仅是祭祀的内容,使得从里到外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氛围,而是应该加强其人文色彩。在网络祭祀平台中,除了对逝者能够进行祭祀、哀悼之外,还应添加对生命的关怀的文字。比如,适度增加各种时令养生的内容,使民众喜闻乐见。另外,对于在网络祭祀平台中的名人逸事,也可以根据其阅读次数,分别置于不同的显著位置,不断营造一种从生到死、具有深度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能够吸引人们在此处流连。总之,只有将祭祀网站建设成为普罗大众书写平民历史的舞台,网络祭祀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天地。(二)建立政府公益网站,营造诚信美誉每逢清明节前后,[6]政府部门都会向社会呼吁,呼吁民众采取网络祭祀等生态环保的祭祀方式。从我们所做的随机调查来看,对网络祭祀抱持欢迎肯定态度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如在被问及网络祭祀是否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有49%的人是抱持肯定态度的(见图6)。然而,民众对网络祭祀环境的抵触情绪依然非常浓厚,特别是对民营祭祀网站的诚信心存疑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旦网络因经营不善,民众在网络上所努力建构起来的情感天地便会瞬间倒塌。这对一般大众的心理,必然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创伤。有鉴于此,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公益祭祀网站的建设,特别是要通过建设具有政府公信力的祭祀网站,逐渐解除民众的疑虑,进而推动网络祭祀的进一步发展,切实使网络祭祀成为推动殡葬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图6(三)积极探讨相关举措,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中国的殡葬改革来说,政府当如何引导社会力量介入并进而释放出足够的能量推动殡葬改革的进程,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对于网络祭祀来说,一些民营公司的介入,对于殡葬改革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政府部门应如何因应民间资本介入殡葬改革,并如何给予支持、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网络祭祀来说,政府部门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但又在同祭祀网站的合作中有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心理。中国的殡葬改革,要想继续走向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