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佳穿刺平面,生理学论文_第1页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佳穿刺平面,生理学论文_第2页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佳穿刺平面,生理学论文_第3页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佳穿刺平面,生理学论文_第4页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佳穿刺平面,生理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佳穿刺平面,生理学论文在麻醉和重症监护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中心静脉通道最常选择的途径之一。依靠解剖标志定位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容易造成机械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如误穿动脉、血肿、气胸等,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19%[1].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显着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3],被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和美国超声医师协会写入指南推荐[4-5].当前,短轴平面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最常用的引导平面,而斜轴平面是近年提出的新的引导平面。本研究通过比拟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超声解剖特点,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选择最佳的穿刺平面提供参考根据。1资料与方式方法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入住重症医学科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妊娠、年龄18岁、体质指数〔BMI〕30.0kg/m2或18.0kg/m2、颈椎手术史、气管切开手术史和曾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1.2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入住葛洲坝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华而不实男101例,女7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岁;BMI18.6~27.4kg/m2,平均BMI24.5kg/m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21分,平均15分。入选病例皆为行择期手术的外科术后患者,华而不实腹部外科手术患者69例,骨科手术患者5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4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7例,血管外科手术患者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3仪器与方式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将头偏向左侧30。使用ACUSONAntares超声诊断系统〔SIEMENS,德国〕的VFX13-5高频探头〔频率为5~13MHz〕,将探头横行放置在胸锁乳突肌三角〔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的三角形〕的顶点处,探头标记指向患者内侧。可见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短轴平面,华而不实静脉血管壁薄,为椭圆形,无搏动,探头加压可将其压扁。动脉血管壁厚、管腔较圆、可见搏动、加压不能压扁。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红色血流信号区域为颈总动脉,而蓝色血流信号区域为颈内静脉〔见图1,本文图1、2电子期刊相应文章附件〕,调整探头位置将颈内静脉显示于屏幕,随后冻结并保存超声图像,纳入短轴平面。随后将探头逆时针旋转60,探头标记指向患者头侧,即为颈内静脉的斜轴平面。判定动脉及静脉方式方法同短轴平面法,随后冻结并保存超声图像,纳入斜轴平面。获得两平面超声图像经过中无时间间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操作者注意避免探头压力对血管形态和位置的影响。1.4观察指标分别记录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相对解剖位置关系,分为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的侧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部分重叠和完全重叠3种类型。当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15%时为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的侧方,两者重叠率65%时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完全重叠,其余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部分重叠。分别测量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的颈内静脉横径及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距离;计算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颈内静脉横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距离〕100%;计算安全穿刺范围=颈内静脉横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距离,即为颈总动脉在体表垂直投影之外可供安全穿刺的水平距离〔见图2〕.1.5统计学方式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拟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拟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相对解剖位置关系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水平处,短轴平面与斜轴平面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相对解剖位置关系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46,P=0.017,见表1〕.2.2短轴平面与斜轴平面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指标比拟斜轴平面较短轴平面颈内静脉横径延长、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距离缩短、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降低、安全穿刺范围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长轴平面和短轴平面是当前最常使用的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引导平面。固然超声提供的实时影像可观察到针尖进入静脉,但仍无法避免误穿颈总动脉和引起颈内静脉后壁损伤等并发症发生[6-7].长轴平面虽可显示进针途径和针进入血管腔的经过,但由于不能显示颈内静脉周围的解剖组织构造以及需要将血管的最大的轴面、行进的针体均保持在狭窄的超声波平面上,故把握难度较大,并且无法避免丢失针头而造成动脉损伤的发生风险。当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指出,短轴平面与长轴平面相比,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动脉损伤、穿刺时间和操作性方面均更具优势。华而不实,Tokumine等[8]以为,长轴平面穿刺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更高层次的操作技巧,并且容易遭到血管解剖形态的影响。Chittoodan等[9]指出,短轴平面对于初学者容易把握,能够降低动脉损伤的概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调节进针方向的次数优于长轴平面。权哲峰等[10]亦通过研究指出,短轴平面比长轴平面简单、时间短。故当前临床上仍多使用短轴平面进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而使用短轴平面误穿颈总动脉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直接穿入颈总动脉管腔内,此种情况在超声引导下的发生概率较小;〔2〕颈总动脉主要在颈内静脉的下内侧方或下方,两者可在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由于短轴平面为平面外技术,不能良好地显示针头行进的经过和进针的深度,当两血管重叠程度高时,一旦穿透颈内静脉后壁,则很可能误入颈总动脉。Troianos等[11]利用超声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处观察1136例患者的血管解剖,发现有54%患者动静脉重叠率超过75%.仅有不超过10%的患者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为并行关系。在本研究中180例患者短轴平面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为并行关系的仅占18.3%〔重叠率15%〕,其余均为重叠关系。Saitoh等[12]研究中指出,随着头部旋转角度的增加,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在超声横截面的重叠率也显着增加。这种动脉、静脉重叠的解剖形态是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Dilisio等[13]在2020年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斜轴平面进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良好地显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相邻关系,并且结合了长轴平面内技术,能够跟踪穿刺针从入皮到进入血管的全经过。穿刺进针的方向由颈内静脉的头内侧指向外侧骶尾侧,即为内侧斜轴平面内技术。本研究通过比拟短轴平面与斜轴平面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超声解剖位置发现,相比拟短轴平面,斜轴平面的颈内静脉横径更长,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重叠程度更小。使用斜轴平面穿刺,能够将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由〔50.918.8〕%减少至〔37.017.9〕%.Wilson等[14]使用穿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斜轴平面比短轴平面可明显减少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重叠率,并且通过分析穿刺后的血管模型,发现可降低穿透颈内静脉后壁而导致误入颈总动脉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斜轴平面的颈内静脉安全穿刺范围亦比短轴平面大。张艺泷等[15]的研究以为,无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是多少,颈内静脉安全穿刺范围越大,穿刺成功率越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就越少。本研究通过使用斜轴平面,在统一穿刺位置,安全穿刺范围由短轴平面的〔0.760.26〕cm增加至到〔1.310.33〕cm,可供穿刺的安全范围增加了近1倍。故使用斜轴平面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在以上两个重要方面减少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斜轴平面实际为短轴平面的改良,在短轴平面的基础上探头轻度旋转,确定穿刺平面迅速、定位方便,并且可同长轴平面一样,使用平面内技术,穿刺经过中不需要调整探头位置,操作经过简单,可见清楚明晰监视针体行径方向和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增加了操作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的自信心,既能够缩短穿刺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16].笔者以为,在临床上选择何种穿刺平面技术取决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建议在穿刺前使用超声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走行、重叠率进行评价。如两者重叠率小,则可选择短轴平面,如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大,则可选择斜轴平面。笔者发现,在短轴平面上很多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完全重叠,无安全穿刺范围,通过改换斜轴平面,颈总动脉的位置便移动到颈内静脉的内侧,重叠率减少,并且提供了能够安全穿刺的范围。综上所述,与短轴平面相比,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