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汉德克创作的三个历程,外国文学论文_第1页
彼得·汉德克创作的三个历程,外国文学论文_第2页
彼得·汉德克创作的三个历程,外国文学论文_第3页
彼得·汉德克创作的三个历程,外国文学论文_第4页
彼得·汉德克创作的三个历程,外国文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彼得·汉德克创作的三个历程,外国文学论文20世纪以来,奥地利文学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卓有建树的文学大师。进入现代以来,奥地利文学更是异军突起,涌现了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先锋作家,彼得汉德克堪称突出代表。一方面,他标新立异,接连创作了大量反传统文学作品,几乎每部作品都引起了评论界的轩然大波;另一方面,由于推陈出新,他备受传统式描写作家的争议。彼得汉德克特立独行,坚决抵制作家深受社会化和文化工业影响的写作,决心做一位远离尘世喧嚣、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具有绝对意义的作家,来重新挖掘不再被人们所感遭到的真实。对此,很多批评家否认他的乌托邦式的诗学思想,以为任何作家都无法摆脱对社会和文化工业的依靠。这也是汉德克备受争议的另一原因。尽管如此,汉德克为德语文学创造出很多史无前例的奇迹。因而,他曾获得太多项文学大奖,如毕希纳奖、海涅奖、卡夫卡奖等。文学界称汉德克为形式摧毁者,早在四七社普林斯顿会议上,汉德克便提出异议,大胆抨击格拉斯、伯尔等着名的大作家,对当时在德语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写作方式提出存在描写无力反映真实的缺点,鲜明地表示出了他的叛逆态度和反传统观点。与此同时,汉德克也继承了德语文学思辨和窥探自我内心的传统,力求反省内心、感受真实的创作。作为后当代文学的风云人物,彼得汉德克的创作历经了三个阶段。一反传统的讲话剧汉德克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与他早年激进的文学批评和大胆创新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早在初期创作中,他就开场试图解构传统语言规则以及描写和叙述的全能。汉德克大胆尝试,以讲话剧的语言游戏来否认戏剧传统,即多方位解构传统戏剧的创作特点,重构汉德克式的讲话剧。我们一般所讲的传统戏剧,或者讲是标准的戏剧,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而即时展开的。传统戏剧形式通常是封闭的,空间上,它是没有任何参照系的独立进行体;时间上,它既没有历史,也没有将来,只关乎当下。这种双重绝对性排除了剧作家与观众的介入。彼得汉德克标新立异,勇于打破以当下人际事件为对象的传统戏剧形式,同时,也背弃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传统的三一律戏剧规则。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要一个地点。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构造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构造集中、严谨,运用这种构造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则是严重的束缚,它最终被打破是势在必然。彼得汉德克顺势而行,独创没有图像甚至故事情节和线索的讲话剧,仅仅以词语的方式解读世界,完全脱离角色塑造、戏剧冲突与代言体表现形式的传统戏剧构造,纯粹依仗语言优势,展开了一场引人深思的语言游戏盛宴。1966年,彼得汉德克发表剧本(骂观众〕,有力打破了西方戏剧创作僵局,是其创作生涯以推销员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但汉德克并没有把笔墨运用在对线索人物推销员的详细描绘叙述和介绍上。就这一点,便与传统小讲的创作背道而驰。在传统小讲中,作者会首先让读者对故事人物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甚至于人物的穿着打扮、身躯、相貌、性格特征都有详细鲜明的刻画。而在这部小讲中,我们并不了解推销员的个人信息,包括他的家庭情况、寓居地点、人际交往状况、种族背景等,甚至连他的名字作者也并未告知。他就像一位旁观者或局外人,在默默地观察、洞悉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却未曾介入华而不实。传统小讲通常是选取某一位典型人物作为小讲的主人公,由其别人物辅助进而展开故事情节,故事中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作家通过小讲来诠释世事百态。而彼得汉德克却把着眼点放在对主人公之外的细枝末节的描绘叙述上。从这一意义上讲,(推销员〕与传统小讲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小讲追求对世界、社会和历史全景式描绘叙述,而(推销员〕却是对客观世界真实而详细的呈现。(推销员〕看似一部新型侦探小讲,实则不然。凶杀案的详细情况和经过以及犯罪人物、动机并不属于彼得汉德克关注的领域,揭露深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真实才是他的意图所在。而对一件凶杀案的调查取证与细致耐心的观察正符合这一叙述意图。这也正是彼得汉德克借用侦探题材的原因所在。小讲看似零散琐碎,却于精微之处具体表现出了真实。三日趋成熟的新主体性文学70年代中后期,新主体性文学越发成熟。新主体性文学逐步取代了二战以来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小讲。在新主体性思潮的带动下,德语作家们大都采用小讲(重现〕。小讲中,人到中年的主人公菲利普克巴尔开场了深沉的回忆。25年前,他曾去往原南斯拉夫寻找在战争中失踪的哥哥,随着旅途的进展,他渐渐意识到寻找哥哥并不是他真正的意图所在,而是在沿着哥哥的踪迹寻找自我。因而,小讲的真正含义是重新找回,找回坎坷的童年经历、找回那种对大自然以及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入感受,不但找回了自个的语言根基,还在荒芜人烟的喀斯特地区体验到了何谓自由国度,进而最终到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彼得汉德克通过回忆和叙述重新找回过去、进而找回自我,成功实践了从早中期在形式上对语言运用的批判质疑,以及对戏剧和小讲的反传统创作,到重构主体与世界关联的重大转折,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解构与重构表现得淋漓尽致。综观彼得汉德克一生的创作轨迹,我们不难看出他深切厚重的文学素养、敏锐超前的艺术感受力和勇于探寻求索创新的胆识。作为一位被视为形式摧毁者的德语作家,无论在德语文坛,还是在世界文坛,他的每一部作品一经问世,都会引起强烈反响。从早期激进批判到后期的深沉细腻,汉德克的创作愈发走向成熟。从解构传统艺术规则到重构新的艺术形式;从对艺术形式及语言的关注到重拾自我、寻找主体与世界关联的新主体性文学,都清楚明晰具体表现出了汉德克反传统创作的独到之处。以下为参考文献[1]韩瑞祥.骂观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2]Honsza,Norbert:PeterHandkeundseineTheaterstke[M].In:Universitas28.1973.[3]Bentley,Eric:DaslebendigeDrama.Eineelementa-reDramaturgie[M].VelberbeiHannover1967.[4]Knig,Hartmut:PeterHandke.SprachkritikundSprachverwendung[M].Hollfeld(Beyer)1978.[5]Matzkowski,Bernd:Wieinterpretiereich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