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_第1页
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_第2页
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_第3页
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_第4页
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桩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一、桩基工程(一)桩的质量1、桩身质量差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原因分析: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钢筋骨架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桩身模板差,不符合规范要求;浇筑顺序不当和浇捣不密实;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防治措施: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 28d。2、桩身偏移过大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原因分析: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控制桩产生位移;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⑷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防治措施: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⑷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3、桩接头破坏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原因分析: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物、雨水等;焊接质量差,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缝薄弱处脱开;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在锤击作用下产生开裂;采用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不紧。防治措施: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4、桩头打碎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原因分析: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防治措施: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按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形状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严禁“轻锤高击”;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5、断桩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原因分析: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桩在堆放(搁置)、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定要求,产生裂缝,再经锤击而出现断桩;接桩时,上下节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弯曲,或焊缝不足,在焊接质量差的部位脱开;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值,沉桩时桩身发生倾斜;桩的细长比过大,沉桩遇到障碍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采用桩架校正桩垂直度,使桩身产生弯曲。防治措施: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制桩时各分项工程应符合有关验评标准,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养护期和正确的养护方法;堆放、起吊、运输中,应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当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 1%桩长,且大于20mnt勺桩,不得使用;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步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6、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现象:沉桩结束时,桩端入土深度、贯入度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原因分析: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桩锤选择不当;沉桩顺序不当(错误),如采用四周往中间打,中间土被挤密后,导致沉桩困难;桩头破碎或桩身断裂,致使沉桩不能正常进行。防治措施:核查地质报告,必要时应补勘;正式施工前,先打2根试桩,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桩断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桩顶击碎和桩身断裂;遇硬夹层时,可采用钻孔法钻透硬夹层,把桩插进孔内,以达到设计要求。(二)沉桩质量1、 桩位偏移现象: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原因分析:桩机定位不准,在桩机移动时,由于施工场地松软,致使原定桩位受到挤压而产生位移;地下障碍物未清除,使沉桩时产生位移;桩机不平,压桩力不垂直。防治措施: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力;在压桩前,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确;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移,应立即拔出 (一般在桩入土3m内是可以拨出的),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即可。2、 沉桩深度不足现象: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原因分析: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在沉桩时遇到下层土为粉砂层或硬夹层,沉桩时穿不透而达不到标高;在沉桩过程中,因故停压,停歇时间太长,土体固结,无法沉到规定标高;由于桩身强度不够,桩身被压碎,而无法沉到设计标高;由于桩身倾斜,而用桩机强行校直,产生桩身断裂、错位而达不到设计标高。防治措施: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勘探资料,一般宜使用大吨位桩机;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确保桩机在施工前和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修;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格后才能沉桩;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斜,不得强行校正;遇有硬土层或粉砂层时,可采用植桩法或射水法施工。二、基础工程(一)基坑支护开挖工程1、止水失效现象:开挖后支护结构出现明显渗水现象。原因分析:采用深搅桩等围护结构后土体止水处理时,提升速度快,搅拌不均匀,桩体搭接不严密,产生缝隙;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因设计不合理,挖土不规范等原因产生过大位移,引起土体开裂。防治措施:严格审查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案;深搅桩施工时,应严格施工管理,把好施工质量关,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搭接严密,尤其是水灰比和喷浆提升速度,均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搭接处须严密,确保浇灌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中掺入防渗剂;如已发生渗漏则米取压密注浆补漏或米用高压旋喷桩补漏等有效措施;当出现位移较大及坑壁裂缝渗水的现象时,应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2、降水效果不好现象:土层含水量高,基坑开挖困难。原因分析:降水井数量不足,井深不够;降水井施工时,洗井工作马虎或滤料含泥过多造成堵塞;抽吸水泵功率小;降水井和回灌井的距离小,两井相通,形成降水井仅抽吸回灌井点的水,而使基坑内的水无法下降。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认真洗井直到渗水通畅,严格控制滤料质量;井管滤头宜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在支护结构外约1.0m挖排水沟,坑内需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除积水;选用与井径、渗透水量相匹配的潜水泵;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排水渗入坑内;施工前应对管井、抽水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和试运转;为防止降水井和回灌井相通,两井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3、支护结构失效现象:基坑开挖或地下室施工时,支护结构出现位移、裂缝,严重时支护结构发生倒塌。原因分析: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过分考虑节约费用,造成支护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低劣,发生断裂、位移和失稳现象;埋入坑下的支护结构锚固深度不足而引起管涌;止水帷幕质量差,地下水带动砂、土渗入基坑;开挖方法不当;基坑边附加荷载过大。防治措施:深基坑支护方案必须考虑基坑施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支撑支护结构及止水降水方法,确保安全、经济、 合理,并经专家组审核评定;制定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进行开挖施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各道工序严格把关,加强实时监控,确保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基坑开挖边线外,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禁止堆放大的施工荷载和建造临时用房。(二)地下室防水工程1、混凝土墙裂缝漏水现象:混凝土墙面出现垂直方向为主的裂缝。有的裂缝因贯穿而漏水。原因分析:地下室墙体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与温差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砂、石、外加剂以及掺合料的质量,混凝土的养护等因素有关;设计不当,地下墙体结构长度超过规范允许值。防治措施:墙外没有回填土,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浆液或其它化学浆液灌注缝隙,封闭裂缝;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设计应按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墙体长度,针对特殊形状地下结构和必须连续的地下结构,设计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应采用覆盖后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的时间,同时还应防止气温陡降造成的温度裂缝。2、 施工缝漏水现象:沿施工缝渗漏水。原因分析:对施工缝留置、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防治措施:选择正确留置位置和接缝的形式;处理好接缝: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25mn厚左右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漏水处,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3、 变形缝漏水现象:地下室沿变形缝处漏水。原因分析:(1)埋入式止水带铺设、固定不当,有接头处脱胶;(2)后埋式止水带没有处理好而渗漏水防治措施: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接接头要锂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止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橡胶止水条,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橡胶止水条嵌入变形缝底,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凝土压牢。4、穿墙管漏水现象:周边漏水。原因分析:管周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有的穿墙管没有焊止水环,有的没有清除管外壁的锈斑。防治措施:管下混凝土漏水的处理-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 250mm如果水的压力不大,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①水玻璃水泥胶堵漏法:水玻璃和水泥的配合比为1:0.6;从搅拌到操作完毕不宜超过2min,操作时应迅速压在漏水处;②水泥快燥精胶浆堵漏法: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为 2:1,凝固时间约1min,将拌好的浆液直接压堵在漏水处,待硬化后再松手;③经堵塞不漏水后,随即涂刷一度纯水泥浆,抹一层1:2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5mn左右,养护22d后,涂水泥浆一度,然后抹第二层1:2.5水泥砂浆,与周边要抹实、抹平;④也可用其它有效的堵漏剂堵塞;加焊10mr^100mn以上的止水环,要双面满焊,当混凝土墙厚度大于500mn时,可焊两道止水环;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筑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⑷预埋管外擦洗干净,粘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