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公司名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小组作业641petcomputer[选取日期]目录地调发展内容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冈fflis溯旧洲肄国汩典s冈«苗游剃溯田洲对4SW郡此冈,印浦S冈苫&鼬居冈游剃B.sasls»lslas一、区域协调发展内容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1北地区等着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1、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的提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实践表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推进,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2、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格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的四大战略要件,即调整和完善西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西部各省各自的战略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西部各省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政畿健全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区际间协调发展的机制,以逐步形成西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科学、清晰主体战略功能定位科学、准确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完善与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联动,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西部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格局4.帮助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第一,加快形成西部地区的主体功能区统筹考虑未来西部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西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第二,营造西部优化开发区的环境。环境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营造和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为进入优化开发区的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政策环境;三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体制环境;四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机制环境。五是提升优化开发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第三,大力建设重点开发区。在有方便交通、通讯设施相连、开发强度彳氐有充裕的可供新建项目摆布的土地和环境容量适于承载新产业、新项目或有利于从优化开发区迁出企业的地区建设重点开发区。第四,优先保护开发区。在环境生态底子较差,承载力弱,过度或不合理开发已造成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性演变,关系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者(如大江大河上游和河流水源涵养补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等),要限制开发区,坚持保护优先。要限制有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各种经济活动,适当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第五加大禁止开发区的保护力度。在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与其主体功能相悖的开发活动。通过立法保证中央财政和西部各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转移支付,以维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经常性开支。为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除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外,在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和政绩考评上要因地制宜加大保护力度第六,对发展定位、主体功能各异的地区实施分类管理的3、明显成效一是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二是西部各省按照中央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结合西部各省实际坚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三是西部与全国同口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选择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一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遢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百姓不断得到实惠。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六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局。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着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抓好阜新、大庆、伊春和辽源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搞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和东北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支持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1表层的原因看:供给结构:主要是工业增速下滑,因为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的产业基地。去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受全国投资需求的影响,市场订单减少,企业效益下滑,煤炭、原油、钢铁等原材料产品价格下降,使〃原”字头企业陷入了困境。需求结构:主要是投资增速下滑所致。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以来,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速明显下滑,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是无论是供求结构和需求结构,我们认为还都是的。2从深层次的原因看:我们觉得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还是有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中央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经济。2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根本还是一个改革的问题。二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三是»升城化的质量三是»升城I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率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五是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要落实各项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六是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重点生态区的保护,促进环境总体状况不断好转。最后一点,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面向东北区域的开放,推进与欧美发达国家在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第三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1中部地区的定义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发展基础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局良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中部地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人口和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使得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更加完善,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矛盾和问题:1“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亟待调整和振兴;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较大;2地区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建议:一是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二是扎实推进“三基地、一枢纽"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是支持重点经济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合作。中部地区崛起的工作:要落实完善区域规划和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开放合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九方面工作。第四节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精加工和高端产品。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积极承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资源特别是土地、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的中心任务1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东部地区必须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切实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率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2要率先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节地节水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对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挑战,东部地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尽快建立起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通过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和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实现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通过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约材料的技术工艺,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在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方面作出表率,严格执行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重点推进火电、)台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3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今后还要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尤其要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来。同时,大力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善于利用可以为我所用的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可能给我国发展带来风险的挑战,努力做到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和布局空间。4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东部地区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要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更好地、更加有力地带动和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第五节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视,多次要求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要求,除通过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及其他一些专项民生政策倾斜等一揽子措施予以支持外还专门设立了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1•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对象是对中国革命做出较大贡献、财政较为困难的连片老区县(市、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改善革命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2001-2013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276亿元,对加快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支持民族地区发展。2000年,中央财政设立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转移支付范围为5个民族自治区、青海、云南、贵州以及非民族省区的8个民族自治州。2006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又将非民族省区及非民族自治州管辖的民族自治县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实现了对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全覆盖,并建立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0-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额为2853亿元。3•支持边疆地区发展。中央财政对边疆地区实施了三项特殊支持政策。一是边境地区转移支付。为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2006年设立了边境地区转移支付,重点用于加强边境维护和管理、改善边境地区民生、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等方面。2006-2013年,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边境地区转移支付448亿元。二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中央财迎000年起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门安排了兴边富民补助,用于边境乡村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边境沿线乡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方面。2000-2013年,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兴边富民补助资金64亿元。三是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从2009年起,对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各类银行提供的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中央财政按规定审核后给予适当贴息。2009-2013年,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6.8亿元。4•支持贫困地区发展。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2011-2013年,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98亿元,并把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大力支持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中央财政不断强化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积极支持各地将扶贫攻坚规划明确的主要任务、建设项目、保障措施等落到实处,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帮助扶贫对象提高收入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义务教育,办好中心城市的民族初中班和高中班,加强民族大学建设和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建设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社区,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建立双语教学示范区。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民族地区人才队伍。支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民族特需商品、民族医药产业和其他有优势的产业。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继续实行支持西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政策。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只有有效遏制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进而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使各个区域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的环节相协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区域间发展失衡,势必减缓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甚至影响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物质与环境基础。只有落实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才能有力地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进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发挥各区域优势、增强全国发展合力的现实需要。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支持的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时机也已到来。只有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使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才能整体提高我国生产力社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整体提高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维护各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要看人均收入,还要看是否基本消除了贫困现象。只有民族地区发展了,欠发达地区跟上来了,才能实现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展现勃勃生机。•近年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新的要求和部署党的十八大«+AS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形势变化,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区域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区域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区域设长江经济带、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形成以沿河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I北等经济支撑带,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1.把握好这些新要求,在四个方面务实努力:第一,一方面要从各个地方实际出发,实施分类指导。另一方面,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区域联系互动。第二,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地区差异性的研究,缩小政策单元,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形成跨行政区、跨区域板块的经济区,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广大的地域内流动配置。第三,一方面要集中发挥地方的发展优势,实现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减少和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强化区域间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体制的对接。,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大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市场化的区际利益与协调平衡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新部署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的时候,五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区域内存在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二是优化区域功能。要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三是突出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保障、市场体系构建等为重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急到缓,推有序推进一体化发展。四是着力体制创新。要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这一区域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使这一地区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五是注重条件约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区域环境、生态、水、土地等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资源和环境约束,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的调整。在具体方面我们要着眼于疏解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这些重要的方面做出部署和安排。五.区域政策的明显效果:第一,促进了我国增长格局的重大转变。刚才提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个基本情况,就是区域差距在扩大,其中东部增长很快,中西部增长相对缓慢。经过这些年区域政策的强力实施,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物流运输服务合同样书
- 承办单位协议书范本
- 车辆维修续签合同申请书
- 车间带小孩安全协议书
- 2024年度林场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石油天然气开采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商务办公家具定制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标的明细
- 2024美容学徒培训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项目委托研发合同
- GB/T 44741-2024农产品产地土壤有效态砷的测定方法
- 糖尿病足部护理指导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乳清蛋白水解物行业供需现状及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铝合金板行业供需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版
- 电影院消防安全预案
- 预防电信诈骗打击网络犯罪49
- 少年的风采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班主任培训课件
- 石油化工代加工合同模板
- 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