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作业要点_第1页
铁路隧道施工作业要点_第2页
铁路隧道施工作业要点_第3页
铁路隧道施工作业要点_第4页
铁路隧道施工作业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前地质预报1、预报内容(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及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的预测预报。2、预报方法(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预报原理可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②钻探法,包括深孔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2)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3)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3、预报分级(1)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放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D: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2)不同地质风险地段的预报方式为:A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B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C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D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4、预报流程超前地质预报工序流程图见图1-1图1-1超前地质预报工序流程图5、预报要点(1)研究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必要时进行地表补充测绘和勘探,对整个地区地质情况做到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分析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地址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在隧道内揭示的大致里程,制订预报方案。(2)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和工程设计资料,对不同地段地质预报分级,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3)隧道施工前制订好不良地质地段应急预案,采用浅孔钻探发现地质突变或含水时,立即采取处理措施。(4)及时配备先进仪器,结合有丰富经验的地质、施工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6、图片见图1-2~7。图1-图1-2TSP探测原理地层或断层入射波前反射波前震源检波器检波器隧道图1-3测点布置示意图图1-4TSP203现场探测图1-5地质雷达现场探测图1-6超前水平钻探施工图1-7红外探水仪现场探测二、超前支护1、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是在隧道开挖前,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按一定角度打入直径为32-70mm,长度3-5m的带孔钢管,利用钢管注浆,并与刚架连成一体进行围岩加固的超前支护方式。(1)施工工序流程图小导管超前支护施工工序流程见图2-1。图2-1小导管超前支护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超前小导管支护参数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大小及支护结构型式选用。②采用风钻或凿岩台车成孔,沿隧道周边布设,环向间距不大于40cm,外插角控制在10-15°。③钻至设计孔深后,用吹管将碎碴吹出清孔,防止孔位坍塌。④顶入加工好的注浆钢花管,小导管周圈缝隙用塑胶泥封堵,并用棉纱将孔口堵塞,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空口露出喷射混凝土面15cm。⑤连接注浆管路,进行压水试验,压力控制在1.0MPa以内,观察工作面及管路渗漏情况,并及时封堵。⑥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单液水泥浆、超细水泥浆、水泥(超细水泥)-水玻璃浆、改性水玻璃浆或化学浆液。2、大管棚大管棚是在隧道开挖前,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利用钻机或夯管以较小的外插角向开挖面打入直径大于70mm(一般为70-127mm)的钢管、长度(根据地层选用)不宜小于10m,通过钢管注浆预加固隧道拱部地层,并将钢管内采用砂浆充填密实以减少地层沉降的超前地层加固方式。(1)施工工序流程图洞口大管棚超前支护工序流程见图2-2。图2-2洞口大管棚超前支护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小直径管棚通常用钻机成孔,大直径管棚可用夯管或顶管方式布设。②管棚的各项技术参数要视围岩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而定。管棚环向间距宜为管棚直径的2-3倍,一般为30-50cm,超浅埋地带也可采用密排方式,一般沿隧道周边布设,外插角1-5°,管棚开孔经向误差不应大于5cm。两组管棚间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5m。③严格控制钻孔方向,钻进中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钻孔平面误差不大于15cm,角度误差不大于0.5°,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④管棚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壁厚不小于6mm,节长3-6m。第一节钢管管端多加工成锥状,以利导向插入,接头宜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不小于15cm,钢管接头纵向错开。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应错开1m。⑤开孔管棚压注单液水泥浆,无孔管棚压注水泥砂浆,注浆初压应控制在0.5-1.0MPa以内,终压控制在2.0MPa以内。⑥洞内施作大管棚时除采用特殊工艺外一般将洞室扩大。(3)施工图片图2-3大管棚超前支护示意图图2-4大管棚支护效果图图2-5导向墙及导向管图2-6洞口大管棚施工1图2-7洞口大管棚施工2图2-7洞内超前小导管施工三、隧道开挖方法1、全断面法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爆破成型,再施做支护和衬砌的隧道开挖方法,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Ⅰ-Ⅲ级整体性好的围岩地段。(1)施工工序流程图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1。(2)施工要点①配备钻孔台车或多功能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由于开挖断面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相对工作量较大,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碴和相应的支护能力。各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务求配套。以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②利用深孔爆破增加循环进尺,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③及时施做初期支护,摸清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及时准备好应急措施,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④有条件时采用导洞超前的开挖方法,合理组织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⑤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Ⅰ-Ⅱ级围岩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200m,Ⅲ级围岩≤80m⑥在软弱破碎围岩中使用全断面开挖时,应加强辅助施工方法设计与检查,加强动态量测与监控。图3-1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流程图(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见图3-2~图3-2隧道全断面台车开挖图3-3隧道泡面爆破效果图图3-4隧道全断面衬砌效果图2、台阶法台阶法开挖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上半断面和下半断面两次(或上、中、下三个断面)开挖,台阶间控制一定距离,采用同时并行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用在Ⅲ级围岩,也可用在单线铁路隧道Ⅳ级围岩地段。(1)施工工序流程图隧道台阶法开挖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5图3-5隧道台阶法开挖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台阶长度要适当。按台阶长度可分为长台阶(≥50m)、短台阶(5-50m)、微台阶(3-5m)三种。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和台阶数量,台阶高度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微台阶法上台阶高度宜为2.5m。②上台阶施作钢拱架时,采用扩大拱脚和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必要时施作临时仰拱。③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下部开挖时要注意上部的稳定,根据稳定情况决定下部循环进尺。当岩体不稳定时需缩短进尺,必要时下台阶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④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⑤下台阶施工时要保证初支钢架整体顺接平直,螺栓连接牢靠。⑥仰拱及填充超前二次衬砌且分别全幅浇筑,仰拱距掌子面距离:Ⅲ级围岩≤70m,Ⅳ级围岩≤5(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图3-6台阶法施工上台阶施工3、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一般是将开挖面分成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及下部台阶三部分。根据地质好坏将环形拱部断面分成一块或几块。先开挖上部导坑弧形断面留核心土平台,再开挖下部两侧边墙、中部核心土的隧道开挖方法。一般适用在单线隧道Ⅳ-Ⅴ级围岩,也可用在双线隧道Ⅲ-Ⅳ级围岩地段。(1)施工工序流程图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7图3-7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开挖前应在拱部进行超前支护、环形开挖每循环长度0.5-1m不宜过长,开挖后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②每两榀钢架之间采用钢筋连接,并设置锁脚锚杆、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距拱部开挖面不超过15m。③预留核心土面积大小根据围岩地质情况,便于施工和满足开挖面的稳定。④上部弧形、左、右侧墙部,中部核心土开挖各错开3-5m进行平行作业。⑤仰拱及填充超前二次衬砌且分别全副浇筑,距离掌子面≤70m。全断面衬砌时间根据监控量测稳定情况及时施作。(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图3-8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示意图图3-9施工照片4、弧形导坑左右台阶错开开挖支护法在隧道开挖工程中,在三个台阶上分七个工作面,以前后七个不同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小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地区隧道施工,也可用于其它Ⅲ-Ⅳ级围岩地段。(1)施工工序流程图弧形导坑左右台阶错开开挖支护法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9。图3-9弧形导坑开挖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施工中应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精心组织。②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工程,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在含有地下水的黄土层中施工时,洞内应施作良好的排水设施。③台阶长度控制在3-5m,及时施作初期支护,配合锁脚锚杆封闭成环,初期支护钢架背后严禁出现空洞。④工作面若有失稳现象,应及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设锚杆、架立钢支撑等加强支护。⑤应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仰拱施工要尽量提前,防止大断面隧道边墙向内位移。(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3-10图3-10隧道弧形导坑施工照片5、中隔壁法(CD法)中隔壁法(CD法)是以中隔壁为界限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各个部分独立按超短台阶法施工,即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台或三台阶分层开挖,每开挖一步均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为Ⅳ-Ⅴ级围岩,也适用于浅埋地层隧道暗挖。相对于CRD与双侧壁导坑法而言,其具有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只有当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才考虑其它方法。(1)施工工序流程图中隔壁法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11。(2)施工要点①在CD法中,超前支护常用的超前支护类型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及管棚。当隧道地下水发育时,也可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加固与堵水。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时,两组超前支护塔接长度不得小于1m,超前支护一般要与钢架相配合。注浆材料一般选用双液浆,注浆压力宜比静水压力大0.5-1.5MPa,在岩石松软有流砂地段,还可采用管棚结合插板进行超前支护。②左右部的台阶开挖高度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设备而定。③台阶开挖长度3-5m,开挖进尺视围岩状况、钢架间距、超前支护有效长度确定,一般不超过1.0m。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壁临时支护,左右两侧洞体施工纵向拉开间距一般情况1D-2D的距离(D为隧道跨度),并不大于15m。④后一侧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加强排水,防止拱脚岩体软化。⑤中隔壁设置为弧形临时支护,隧道左右开挖面初期支护连接平顺,确保钢架连接状态良好。⑥加强监控量测,确保隧道稳定。初期支护稳定后分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变形监控量测信息确定,但不宜超过15m,并加强拆除过程监控量测。⑦临时支护拆除后及时施做隧道仰拱和二次衬砌。图3-11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流程图(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3-12图3-12中隔壁法施工示意图6、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当CD法施工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在每部台阶施工时改临时仰拱水平支撑做为横隔板就成为了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工法,它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和中部并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上和中部分且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最后分别开挖隧道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稳定支护形式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Ⅴ-Ⅵ级围岩,隧道跨度大、对隧道沉降和变形有严格要求时采用,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1)施工工序流程图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13图3-13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由于CRD法施工是CD法施工的演化,许多施工工序是相同的,施工中除参照遵守CD法的施工要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各点:①超前支护。采取可靠的超前支护措施对围岩进行超前加固。隧道的拱部和侧壁、中隔墙侧壁都各有可靠的超前支护措施。超前小导管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m,超前管棚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具体长度根据台阶高度及钢架间距确定。②隧道按左右部分块实施开挖,每块小断面开挖高度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设备而定。③每块小断面开挖长度3-5m,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掌子面不稳定时。可留核心土或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钢架支撑的架设应标准规范。及时设置临时仰拱封闭、步步成环,尽量缩短成环时间,必要时进行掌子面临时支护。④中隔墙设置为弧形临时支护,隧道左右开挖小断面底部临时仰拱应保持在同一断面上,螺栓连接牢固,及时施作锁脚锚杆(管)。⑤初期支护稳定后分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变形监控量测信息确定,但不宜超过15m,以满足仰拱的衬砌施工的长度为界限,并加强拆除过程监控量测。⑥CRD工法各施工环节要紧凑,尽快使支护结构形成受力体系。临时支护拆除后及时施做隧道仰拱和二次衬砌(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3-14~163-14CRD法施工图片13-15CRD法施工图片2图3-16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图片37、双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是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分部开挖中部剩余土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Ⅴ-Ⅵ级围岩,主要用于大跨、超浅埋、偏压地层或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隧道。(1)施工工序流程图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17。图3-17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双侧壁导坑法是CD法施工的演化,许多施工工序是相同的,施工中除参照遵守CD法的施工要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各点:①采取可靠的超前支护措施对围岩进行超前加固。常用的超前支护类型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及管棚。②侧壁导坑形状应近似椭圆形,导坑断面宽度一般为整个断面的1/3。导坑施工应严格坚持“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的原则进行施工。③两侧侧壁导坑超前中部10-20m,可独立同步开挖支护,中部采用台阶法开挖,保持平行作业。④导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设置锁脚锚杆,并尽早封闭成环。⑤中部土体开挖完成,根据监控量测信息,初期支护稳定后拆除临时支护,一次拆除长度控制在1D-2D且不超过15m,并加强拆除过程监控量测。⑥临时支护拆除完成后,及时施做仰拱,然后施工防水设施并进行二次衬砌。⑦中部岩体的上台阶开挖应进行超前支护,施工中采取预留核心土法稳定掌子面。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护,尽早封闭成环。(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3-18~20图3-18双侧壁导坑法断面分块开挖示意图图3-19洞内施工图片图3-20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全景照片

四初期支护1、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既是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又是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在地下工程施工中,为尽快使开挖工作面稳定的一种支护措施。它是借助喷射机械,将水泥、砂、石子、水按比例配合成拌合料(并掺加速凝剂),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依靠高速喷射时集料的反复连续撞击压密混凝土迅速固结硬化而成的支护结构,其喷射的混凝土能够在几分钟内终凝,且强度增长快,并与其它支护措施如锚杆、钢筋网联合形成支护整体,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快速稳定。(1)施工工序流程图喷射混凝土施工工序流程见图4-1。图4-1喷射混凝土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选择适宜的施工机械。喷射机具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满足喷射作业要求。认真把好原材料关,原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②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一般0.4-0.45)、用水量、水泥材料用量(一般约为400kg)以及砂率(0.45-0.55),保证和易性和早期强度。③喷前检查并清除松动岩及欠挖断面处理,根据石质情况,用高压风或水处理受喷面,处理岩面集中渗水,埋设喷层厚度检查标志。④为提高工效及保证质量,根据混凝土凝结时间及工作成稳定情况,应采取分次喷射方法。原则是,多分段、分部、分块,由下而上,先边墙后拱脚,最后喷射拱顶。一次喷射厚度一般应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的1.5倍,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喷嘴与岩面保持垂直,距受喷面0.8-1.2m。⑤喷射压力宜控制在0.15-0.2MPa,混凝土喷射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⑥喷射作业人员应戴防尘口罩、防护帽、防护眼镜、防尘面具等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碱性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喷射混凝土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对机具进行清洗。⑦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并用混凝土(或砂浆)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满足验标相关要求。2、锚杆锚杆是在围岩开挖时,为避免岩体松散塌陷,在岩体中打入实心或空心的钢材加工的杆体,起到对土体的加筋和联结成整体的作用,锚杆与围岩间采用砂浆或其它材料固结,并设置钢垫板固定。(1)施工工序流程图锚杆施工工序流程见图4-2图4-2锚杆施工工序流程

(2)施工要点①杆体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长度2-3.5m,锚杆采用专用机械成孔打入,用一般风动凿岩机时应配备专用冲击器。②按设计要示定出位置,孔位允许偏差不大于±100mm,孔眼比锚杆长度短4-5cm,杆体插入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③杆体插入锚杆孔时,应保持位置居中,插入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④砂浆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实心密实,水泥一般选用C32.5或C42.5的普通硅盐水泥,砂子料径不大于3mm,砂浆标号不低于M20,砂浆或水泥浆内可添加适量的微膨胀剂和速凝剂。⑤药包型锚杆、树脂锚杆在杆体插入过程中应注意旋转,使粘结剂充分搅拌。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在填充砂浆终凝前不得悬挂重物。⑥锚杆安设后其填充砂浆终凝后应立即安装托板,拧紧螺帽。3、钢架钢架是在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期间,为使围岩保持稳定而按照隧道开挖轮廓布设的钢格栅或型钢、钢轨等制成的支护骨架结构,钢架安装后可阻止岩体过度变形和承受部分松弛荷载,达到支护围岩稳定,限制围岩变形的目的,它通常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1)施工工序流程图钢架施工工序流程见图4-3图4-3钢架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钢架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钢拱架应放在隧道横向竖直平面内,其垂直度允许误差为±2°。②钢架不宜在受力较大的拱顶及其它受力较大的部位分节,格栅钢架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8mm,钢筋间焊接牢靠。③每节钢架间应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缝隙不超过2mm。④钢架外缘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喷混凝土实心密实。⑤钢筋加工后必须进行试拼检查,架立位置准确,安装后利用锁脚锚杆定位,两排钢架间用Φ22钢筋拉杆纵向连接牢固,环向间距1m,以便形成整体受力结构。钢拱架应尽可能多地与锚杆露头及钢筋网焊接,以增强联合支护效应。⑥钢架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其内轮廓尺寸,且预留沉降、变形量,防止侵入衬砌净空。4、钢筋网在喷射混凝土中增设钢筋网,可以防止受喷面由于承受喷射力而塌落,减少回弹量、喷射混凝土层的开裂,增强初期支护的整体作用,通常与锚杆或钢架焊接成一体。其施工要点:①钢筋网采用直径8mm圆钢,网格间距200-250mm。②纵横向钢筋采用点焊连接,使用前要除锈和擦去油迹和浮土。③钢筋网要被喷射混凝土包裹,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30mm。④与钢架、锚杆共同作用时,采用焊接联结方式固定。⑤当受力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双层钢筋网。钢筋网施工工序流程图30。图4-4钢筋网施工工序流程图5、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4-5~8图4-5图4-5喷射混凝土施工图图4-6设立的钢拱架与钢支撑图4-7钢拱架图4-8挂设的钢筋网五、防排水1、洞口及地表防排水隧道施工前应对地表及隧道附近的井泉、池沼、水库、河流进行调查,并应进行观测与试验,分析其对隧道渗漏水的影响,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隧道覆盖层较薄或地表水有可能渗入隧道时,施工前应对地表积水、坑、洼等进行处理。其施工要点:①洞口段及早修建天沟、截水沟,并防止水流顺坡散流,隧道排水沟应与路基排水系统结合,防止排水冲刷边仰坡和破坏环境。②洞口附近和浅埋隧道应整平洞顶地表,不得积水。③地表坑洼、钻孔、沉坑、裂缝等处应填土分层夯实,防止渗漏。④隧顶有流水的沟槽应予整治,确保水流畅通防止渗漏,必要时应对沟床进行铺砌。⑤隧道上方附近避免设高压水池,防止土体软化。⑥洞口标高较低时应在洞口外适当位置设横向截水沟。2、洞内排水隧道施工期间要加强洞内排水工作,减小地下水对施工、运输及结构的影响,其施工要点:①洞内顺坡排水水沟断面及坡度应能满足隧道中渗漏水和施工废水的排出需要。在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软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强水沟铺砌或用管槽代替。排水沟应经常清理,防止淤塞。②洞内反坡排水,或在膨胀性地层中施工时,可根据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集水坑的容积应按实际排水量确定,其位置确定应考虑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抽水机的能力应大于排水量2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③单侧水沟施工时,不应阻塞隧底水流,应设横向截水沟并汇入侧沟。3、结构防排水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是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成,且隧道净空经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的有关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一般包含基面检查处理、排水盲管(沟)安装、防水板铺设、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混凝土灌注等工序。⑴施工工序流程图结构防排水施工工序流程见图5-1图5-1结构防排水施工工序流程图⑵施工要点①基面处理:围岩渗漏水采用引排措施,清除基面外露钢管及钢筋头,用水泥砂浆抹平,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度用2m直尺进行检查。②排水盲管:纵环向排水盲管采用三通联接,用锚钉和防水板窄条固定在岩面上,锚固间距50㎝,防止扭曲移位。③缓冲层铺设:缓冲层材料采用无纺布垫层,用塑料焊圈射钉固定,拱部间距0.5~0.8m,边墙间距0.8~1.0m,底部1.0~1.5m,呈梅花型排列。④防水板铺设:防水板应超前二次衬砌一个模板台车长度铺设,采用环向从拱部向两侧边墙展铺,按1.1~1.2:1留松弛量,用热合器使防水板融化与塑料垫圈粘结牢固。⑤防水板焊接:防水板接缝采用自动爬行式热合机热熔焊接或双焊缝,焊接前将接缝处擦洗干净,搭接宽度15cm,避免漏焊、假焊、焦焊、焊穿等现象,现场配备灭火装置,并对防水板临时覆盖保护,焊接完按规定采用充气式检查,结扎钢筋和立模时避免损坏防水板,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挡板防止冲击防水板。⑥止水带固定:中埋式止水带固定在挡头模板上,先安装一端,浇筑混凝土时另一端应用箱型模板保护,防止止水带偏移,固定时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不得使橡胶止水带翻滚、扭结,止水带连接应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cm,焊接缝宽不小于50cm,施工缝附近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推压和碰撞止水带。止水条采用预留槽嵌入方式并固定。4、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5-2~6。图5-2地表防水图5-3固定点悬挂防水板铺设示意图

图5-4搭接焊及加压空气道示意图图5-5洞内防水层施工图5-6防水板搭接焊六、仰拱及二次衬砌1、仰拱仰拱应超前拱墙衬砌,紧跟开挖工作面,仰拱、填充应分开浇筑,且应全幅灌注,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车辆方可通行。为解决仰拱施工和运输作业的干扰,应采用仰拱栈桥。(1)施工工序流程图(图6-1)图6-1仰拱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仰拱与开挖掌子面的距离根据隧道埋深及是否有偏压的情况分别进行考虑,具体可参考以下指标组织作业。A深埋隧道仰拱与底板Ⅰ-Ⅱ级在二衬施工前适时安排Ⅲ级不宜大于70mⅣ级不宜大于5Ⅴ级不宜大于2Ⅵ级不宜大于1B浅埋偏压隧道仰拱Ⅲ级不宜大于6Ⅳ级不宜大于5Ⅴ-Ⅵ级不宜大于15m且雨季施工时以上距离应适当缩短。仰拱应超前拱墙二次衬砌施作,其超前距离宜保持在2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②仰拱施作应一次成型,保证仰拱整体稳定,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处应做防水处理。③仰拱施工前应清除虚碴、杂物和积水,坡面应平顺,确保排水畅通,应采用一次灌注混凝土成型工艺。④仰拱填充严禁与仰拱同时施工,宜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施作。⑤为减少其与出碴运输的干扰,采用仰拱栈桥跨过施工地段,以保证隧道底部的施工质量,消除隧底结构施工质量隐患。仰拱栈桥的长度和结构形式可根据施工需要来确定。2、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是隧道的永久支护结构,一般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在仰拱超前情况下,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拱墙一次衬砌,竣工后的隧道内轮廓线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1)施工工序流程图二次衬砌施工工序流程见图6-6。图6-6二次衬砌施工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二次衬砌与掌子面距离的把握按初期支护变形、基体稳定的条件下修筑,为方便实施,具体操作时可参考以下内控指标,组织作业。A深埋隧道二次衬砌Ⅰ级视情况安排Ⅴ级不宜大于50米Ⅱ级不宜大于200米Ⅵ级不宜大于20米Ⅲ级不宜大于140米Ⅳ级不宜大于110米B浅埋及特浅埋隧道Ⅳ级不宜大于100mⅤ级不宜大于5Ⅵ级不宜大于2C不良地质隧道瓦斯隧道不宜大于60m突水破碎Ⅲ-Ⅳ级不宜大于60mⅤ级不宜大于3D风砂与含水砂层20-30mE膨胀性围岩,变形速度小于0.5mm/d即可施做。②钢筋表面必须除锈和油渍,采用混凝土垫块,模板固定支撑牢靠,浇筑混凝土前应刷脱模剂,清理干净内部杂物。③衬砌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小于3min,振捣时间宜为10-30s,振捣优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可用附着式振捣器配合,避免漏振、欠振、超振。④二次衬砌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隧道边墙应分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入模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溜放方式。⑤混凝土泵送的坍落度不宜过大以避免离析或泌水,若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⑥衬砌台车表面每次脱模后应进行清洗,衬砌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严禁露筋,不得有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衬砌表面接缝无明显错台、无渗漏水,达到设计要求。⑦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二次衬砌背后回填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压力不宜过高,以克服管道阻力和衬砌背后阻力即可,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3)施工图片图6-8二次衬砌效果图七、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专用仪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观测,并对其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据此对施工方法、结构支护参数进行调整的工作。(1)工序流程图监控量测作业工序流程见图7-1。图7-1监控量测作业工序流程图(2)施工要点①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情况、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断面情况制定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制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值,成立监控量测工作小组,及时掌握使用先进仪器设备。②隧道开挖时要及时对工作面地质变化和围岩稳定情况的观察,察看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浅埋地段要做好洞顶地面观察和沉降监测。③测点应在开挖面施工后及时安设,并尽快取得初读数,测点布置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或洞外水准基点联测,每15-20d应校核一次。④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必要时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降落量。测点断面间距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形式、开挖支护方式等确定,一般Ⅲ级围岩30-50m,Ⅳ级围岩10-30m,Ⅴ-Ⅵ级围岩5-10m⑤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开挖面距离选择较高一个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5mm/d,测2次/d,在1-5mm/d,测1次/d,在0.5-1mm/d,测1次/(2-3d),在0.2-0.5mm/d,测1次/3d,在<0.2mm/d,测1次/7d;按量测距开挖面距离:<1B,测2次/d,(1-2)B,测1次/d,(2-5)B,测1次/(2-3)d,>5B测1次/7d,(B为隧道开挖跨度)隧道结构应力、应变监测频率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及反馈结果确定。⑥监测结果分析采用散点图(时态曲线)和回归分析法,依据时态曲线的形态结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工件状态安全性评价,并提出实施意见指导施工。变形管理等级为Ⅲ级u<u0/3可正常施工Ⅱ级u0/3≤u≤2u0/3应加强支护Ⅰ级u≥2u0/3应采取特殊措施U—实测位移u0—最大允许位移(3)施工图片施工图片见图7-2~7图7-2水平收敛仪安装图7-3水平收敛测线布置图图7-4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图图7-5初衬二衬间压力合布设示意图图7-6锚杆应力计布设示意图图7-7无尺量测监测八、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一)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目标努力把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施工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同时聘请环保专家作为环保顾问,指导环保措施的实施,使环保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环境保护措施⑴成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环保工作的检查、指导及环保措施的制定落实。⑵贯彻环境保护法规、强化环保管理。①施工中的开挖、弃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砍伐或改变工程沿线附近区域植被与绿化。②开挖采石及施工场所,以及临时工房设置、材料、废弃物集中按规定统一堆放。③临时施工场地选择与布置,尽量少占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陆域植被生态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④工程取土、挖方严格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破坏。⑤取弃土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并注意防止遍地开花式无序作业,进行有序开挖取土,减少对陆域生态破坏。并应结合工程实施,有计划的进行绿化,美化环境。⑥取土区应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先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⑦妥善处理弃方,山坡弃方应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旁边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弃方应避免堵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⑶减少施工过程泥沙入河措施①暗挖隧道施工抽排污水应经物理或化学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高浊度污水漫流或直接流入河中。在洞口附近设分级沉淀池,单个容量不小于1000m3②工程施工的混凝土拌和场采取防雨水冲刷措施,污水经沉淀后排放。3、施工期间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GB2⑴在隧道掌子面附近安设吸尘器,并加强施工通风,保证隧道快速施工的正常进行。=2\*GB2⑵采取洒水防尘、夯实或硬化施工便道等办法,控制施工现场及道路扬尘,料场应尽量设在距居住区150m以外,进入料场道路也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⑶混凝土搅拌场应设有冲洗台,便于汽车清洁后进入料场。⑷车辆运输时,应设置挡板或加盖帘布,避免撒落或因风起尘。4、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措施与对策施工营地包括工程办公、生活区、生产用地等均应配备临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避免直接进入周围池塘或河流。5、隧道弃碴、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措施=1\*GB2⑴在城区施工的工程建筑垃圾、工程碴土处理应符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建设、施工单位应向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工程碴土排放处理计划,填报建筑垃圾、工程碴土种类、数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及消纳处理场地。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