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同步习题)_第1页
议论文阅读(同步习题)_第2页
议论文阅读(同步习题)_第3页
议论文阅读(同步习题)_第4页
议论文阅读(同步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以致用、一课一练福建省2019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的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信息提取与概括】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文意转述】C.目前,对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文意转述】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论证结构】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分析论证思路】3.文中第三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信息提取与概括】

2019河北定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②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坦诚对待自己的所学所知,不在学识不及自己的人面前狂妄自大,也不超出能力范围滥竽充数,与其说是一种谦逊,毋宁说是一种智慧。③现实中,“不懂装懂”大有人在。有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也有人落入官僚主义窠臼,认为学识随官职“水涨船高”,级别上去了自然什么都懂了。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的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人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忠诚老实的敬畏之心、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严不实问题更严重、更恶劣,理当严厉查摆纠正。⑤《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的事业必能立于不败之地。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的提出】2.阅读选文第③④段,说说“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的表现分别是什么。【信息提取与概括】3.选文第⑤段引用《道德经》中的话,其作用是什么?【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通读全文,请你谈谈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把握写作意图】参考答案一、1.D【解析】本文采用的是总分结构。2.①要知晓文化家底;②要挖掘文化遗产;③要深入研究文化。(意思答对即可)3.①重要文化遗产;②民间文化遗产;③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意思答对即可)二、1.

通过苏轼为王安石补诗一事引发议论;引出对“不懂装懂”观点的阐述。(意思对即可)2.①“不懂装懂”的表现:一家之言自诩为名家之论;官僚主义严重,认为学识随官职提高而提高;学识“虚胖”;学风“注水”。②“懂装不懂”的表现: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