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苏轼 定风波_第1页
大学语文 苏轼 定风波_第2页
大学语文 苏轼 定风波_第3页
大学语文 苏轼 定风波_第4页
大学语文 苏轼 定风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定波导语:上一节课我一起学习了柳永我们也知道,柳永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词所执着的那份“俗,使他不见容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而无论是仕途还是人生都屡屡受挫但作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永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我将要讲到的代表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苏轼经柳永的一位忠实丝苏轼经常会将自己的词跟柳永做比较向旁人征询意见有一次在翰林院苏轼又问身边一位非常会唱歌的幕士词柳永比怎么样?们前学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柳永的《雨铃》和《蝶恋花们是那位幕士,你们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后来,这位幕士就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chuo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了之后不由得哈哈大笑实这幕士是非常巧妙的将柳永和苏轼两人在创作上的不同点生动而形象的表述了出来我们后人的总结就是柳永是婉约派而轼则属于豪放派。既然两者的词呈现出如此显著的差异么苏轼究竟从柳永处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看苏轼的词会现他常好的承和发展了柳永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象组合和题材开拓上所做的革新。当然苏的伟大之处则在善于取各方之长,在他的手中宋文诗宋词都到达了一个最高峰。一、苏东坡——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完美的人格模式(一国代文学艺术的集成者苏轼(子,号东坡居,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时的大文豪。同学们中学时代学苏轼,一般都只去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这仅仅只代表了苏轼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成就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散文、诗、词、书、画均自成一派,并且具备非常高的造诣。林语堂曾在自己的《苏东坡传》中这样形容苏轼:苏坡个性改乐派是天人道家是民姓的朋,散作,新的家是大书家是酒实者是程师是道的对,是珈的炼,佛徒是大。皇的书是酒成者是肠悲法,政上坚己者是下漫者是人是性诙爱玩的。是些许不以绘苏坡全…除了林语堂列举的这些,我们现在能知道的,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所创的“东坡肉”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道名菜。(二子不入时宜”的好官苏东坡的词,我最喜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不思量,自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乡。

小轩窗,正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的誉“悼亡词千古第一凄动人,每每读来总有一种人鬼情未了之感。苏东坡一生共取了三位妻子,王弗是发妻,十六岁嫁苏轼,二十七岁病逝;第二位夫人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苏东坡小十一岁,她伴随苏东坡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最后一位夫人是他的侍妾王朝云他小二十六岁王云可以说是苏轼的红颜知己是最懂他心意的女子。为什么说王朝云是最懂苏轼的女子呢?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是一天轼吃饱饭,拍着肚皮慢慢走,然后问身边的丫鬟们,里面是什么?丫很快回答是文章轼以为然又一个丫头说腹是见识东同样还是摇头。直到走到王朝云的面前王云一肚皮不入时宜坡听啊马就捧腹大笑起来。后来王朝云去世,苏东坡还亲自为她题写了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我觉得,用“不入时宜”来形容苏东坡真的是非常准确的,当然,这里的不入时宜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对他人格个性的深切了解。苏轼一生一共经历了四朝君主别是宋仁宗,宋英宗神宗和宗哲宗跟永不受皇帝待见不同,这四位君主,尤其是仁宗、英宗、神宗都是非常赏识他)果不是因为他那“一肚子的不入时宜轼一生应该是一帆风顺,起码会跟他的弟弟苏辙一样,安逸、富足的过一生。苏辙的个性比较恬淡,仕途顺畅,后来官至宰相,其间也受过一些波折,也是因为哥哥苏轼的牵连。苏轼不入时宜要体现在他的仕途上们一起来看看苏轼入仕为官的四个阶段:、转任地方苏轼首任官职是凤翔府判官。三年后,苏轼即由凤翔来到中央任职,担任判官诰院。在这段时间内轼做的不时宜事情就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神宗即位以后,重用一心要变法的王安石王安石和苏轼本来是非常好的朋友此时苏轼却站到了保守派的一边激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在朝廷上跟王安石进行辩论令王安石很是下不了台苏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为他看到了变法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及现有一些官员利用变法谋求私利时王安石是宋神宗御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且来跟苏轼的私交就很好按常理,苏轼不应该站到他的对立面。但是苏轼恰好就正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在他的心中,看得最重的是国家的兴盛,其实这和王安石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是忠君爱国只不过在施政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来王安石实在拿苏轼没办法就干脆将他从中央赶了出去让去当地官一直多给他安排事情做这苏轼就无暇来干预王安石变法了。岁苏轼首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接下来被任命为密州太守,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等职。在地方为官共八年。苏轼做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在担任杭州地方官的时候,一直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短一年半的时间中苏轼让杭州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公立医院这中国历上第一座公立医院,还疏通的了盐道,修建了西湖了物价,并只身主持救济饥馑轼杭州三年为杭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也使他深受杭州人民的爱戴。

、乌台诗案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刚刚到任湖州太守三个月,就被朝廷拘捕下狱,命悬一线,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实际上就是一场“文字狱是苏轼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得罪了朝廷上以御史李定位代表的的一些奸佞小人,他们一直怀恨在心,想要伺机报复。于是,这些人就找来了苏轼的几首诗,牵强附会、罗织罪名,四次上表弹劾苏轼,说他反对变法,对朝廷不满。其实神宗是非常欣赏苏轼的,一开始根本不想理会他们是经不起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弹劾,就不得不下诏彻查。本来呢,是想走个过场,但是御史台却极力想要置苏轼于死地一审讯了四十天苏感到形势险恶所还写下了诀别诗赠给自己的弟弟苏辙,希望苏辙能够照顾他的家人。后来,经过多方营救,加上神宗本来也根本没打算杀苏轼,所以苏轼被下狱,关押了多天后,得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苏轼在黄州居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后被改派汝州,后来又允许他在常州居住。这是苏轼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御史台又称为“柏台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就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期间,苏轼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赋赋赤怀古东坡这一“自号”也是在黄州其间起的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很小,俸禄也非常非常少根本无法令苏轼养活自己家人以他就在自己家附近东边的坡地上开垦出一片菜地,自己种粮种菜。所以他就又给自己起了个号,叫“苏东坡实也有种自嘲和自我调侃的意味。、东山再起年月5日哲之母高太后帘听政5月6日轼被起用任登州知州七品被调回中央先后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六品年14日升任中书舍人四品912日又升任翰林学士正三品。先后任杭州州扬州以及定州知州这苏轼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但是呢,此时苏轼那个“不合时宜”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宋神宗死后,王安石罢相,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占据了政治的中心。原本反对变法,支持司马光的苏轼,此时却又站到了正当权的“保守派”的对面,坚决支持王安石的新法。因为苏轼在任地方官和被贬黄州期间,看到了新法对于国家强盛所起的作用。所以呢,苏轼又得罪了“保守派这段时间里,苏轼一直都受到新旧两党对他的夹击,内心是很苦闷而此时有高太后对他的支持,所以仕途是比较顺畅的,也没有因为奸人的陷害而获罪。我们由此可以看到苏轼为官永远都是站在国家和人民的一边从不为自己的仕途和权势来考虑,这是非常可贵的。、晚年流放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后又被贬到海南(州年哲宗病逝宗继位在儋州生活三年的已经岁的苏轼,渡海而回,年七月二八日,病逝于常州。就是在这样一种流放的过程中轼仍然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在惠州他尽管自己很贫穷,也捐出自己的财物,并募集资金为百姓修桥。(三达观的智者苏轼的一生,将中国传统的三大思想体系:儒、道、佛,很好地融于一身。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做一个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在任何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保一种旷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乌台诗案之后苏被贬黄州生非常艰难,甚至因为生活所迫,他还不得不亲自耕种。这样的生活,对于一般的人,是想不通的,但是苏轼却很享受这样一种隐居的生活。经过辛勤的耕种的地里喜获丰收还写信给朋友自在东坡种地子家里养蚕,生活虽然艰苦,却又不少乐趣,过得很快乐。被贬惠州之后,因为惠州气候潮湿,疫病流行,瘴气很厉害,本来苏轼被贬到这里,是一次刻意的借刀杀人的人是希望用恶劣的条件杀死年迈的苏轼轼到惠州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了,但一到惠州现里自然风光非常好,便不那么难过了跟当地人学习酿酒,交朋结友。惠州盛产荔枝,苏轼还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著名诗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苏轼依旧可以过得很快乐。本来他是准备在惠州长住的但他的敌人看到他写的诗后常恼火于是又让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把轼贬到了更远的儋州州当时根本还没有开化比惠州的生活还要艰苦百倍。“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生活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多艰啊苏轼还会宽慰自己说还好这没有瘴气而,更致命的是,这里还没有药,苏轼年老多病医药。然而他在写给朋友的信里还风趣的说我说京城里很多人都丧于医生之手这里既没医生也没药所以我觉得非常庆幸。二、《定风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身心俱受摧残的苏轼经过长途跋涉踏了黄州的大地在块僻但风景优美的楚天荆地通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东坡先生,仰观象于天,俯取法于地,思考宇宙、人生、社会的各种问题,经过一番精神的炼狱之旅于得了精神上的大解放灵进入了一种澄明的境界华横溢的苏轼诗作文,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千古不朽的诗文,表达自己这种精神上的探索和收获。1082年某一天,因生活贫困的东坡先生,去看友人向官府替他要来的几十亩荒地打算自己耕种,在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本是一场常见的雨,在常人看来已是习以为常,而深谙宇宙、人生之道的苏轼,却怦然心动,灵感来袭,轻轻一吟,便成了千古绝唱。我们先看词的上阕“莫听穿林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作者用很强烈的字眼来描绘这一场雨,所谓“穿林打叶”,意指雨的凶猛,雨点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也打在苏轼和同行者的身上这当然是相当狼狈了但苏却不觉得雨的凶猛和被雨淋湿后的狼狈。面对风雨,他悠然自得,并劝同行者“莫听穿林打叶声”。任你风雨肆虐,我自坦然面对。劝同行者“何妨吟啸且徐行”,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徐徐前行。为什么要在风雨中“吟啸”呢?那代表一种玩赏的心态,是在困

境中在灵上留有一点小小的间自己还有闲情逸致去玩赏这里主要是写作者的心态、定力和持守。面对自然的风雨也好,人生的风雨也好,需要你用平静悠闲的心态,相当大的定力和持守去面对“莫听二字是对风雨打击的否定何”二字是对悠闲人生态度的肯定,这两句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个方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芒轻胜马谁?这当然不是写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之中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活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鞋竹杖,自挂百钱游。”《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寓居定惠院》:“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竹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就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关“一衰烟雨任平生,现词学家胡云翼解释说着衰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似乎只从字眼解释,没有真正触及内蕴。这里的“一衰烟雨”,我以为并非实写,而是象征。小序里已写明“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道中雨景是指泊江湖的生涯轼定风波之后半年又《临江仙》词,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句,可以彼此互证,苏轼对后半生不再有兼济天下之望,故“一衰烟雨任平生”,只求纵情于山水间,了此一生了。“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蓑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的风雨。“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能够写云月明谁点缀容海色本澄清样灵纯净的句子。

对“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轼是非常喜爱的对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句子极为赞赏,恨其曲调不传,并将其改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轻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入歌。我们再看词的下阕,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里描绘了一个有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边料峭春风作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会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斜却相迎”,是对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