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责任的冲突与协调(2002~)_第1页
我国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责任的冲突与协调(2002~)_第2页
我国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责任的冲突与协调(2002~)_第3页
我国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责任的冲突与协调(2002~)_第4页
我国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责任的冲突与协调(2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儿童权利与父母权利/责任的冲突与协调(2002~)

儿童是人,应赋予儿童与成人同等的道德考虑。但是因儿童自身特点,如年龄和成熟度等,一律将其和成人在任何领域平等对待,对儿童而言又是不公平的,因而应对儿童和成人给予区别对待,对儿童给予特殊保护。父母对儿童负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父母的权利应有一定的合理限制,尤其“父母责任”理念兴起后,对父母的权威应有弱化,强调父母为了子女最佳利益的义务性。儿童是自己权利的拥有者和行使者,不再仅仅是法律保护的对象,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换言之,儿童的主体性否定父母具有亲权上的绝对权威,父母应负有保护和抚养子女的责任,这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一父母权利/责任的几种理论依据1.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原则认为,判断一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或错误的,最终取决于这一行为能否促进世界上的善战胜恶并作为一个整体之最大平衡。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为所有受影响的人考虑到(好和坏)的后果。例如,在试图确定家庭法禁止特定类型的行为(如体罚儿童)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时候,我们应当不仅仅考虑一群人(儿童)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受到或可能受到法律禁止影响的所有人的利益。[1]行为功利主义认为,特定行为或特定法律的对与错是通过行为或法律本身好或坏的后果来判断。规则功利主义认为,特定行为或特定法律的对与错是通过规则后果的善与恶来判断,每个人在类似情形下应当为该行为或采纳(制定与执行)该法。[2]依照功利主义方法,父母通常为儿童最佳利益行事。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儿童是理想的状况,即父母将比其他机构(特别是国家)更适合履行儿童之教育、社会化和发展的功能。2.自然权利理论自然权利理论兴起于17世纪,源于自然法传统。自然权利理论是一种道义论思想,视权利为基本,并在权利基础上建立义务和责任,而非从价值上产生权利和义务。相应地,一种行为在道德上是错的不是因为它未能促进善或者带来恶,而是因为它侵犯了其他人的权利。如自然权利理论解决人工生育问题的例子。倘若男女通过使用人工避孕方法而不侵犯任何人的权利,那么他们在道德上就没有错。[3]自然权利理论对美国家庭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在许多立法和司法判例中相当重视个人自由和限制政府权威。例如,法院认为在决定儿童命运时,应当承认父母监护子女的自然权利,[4]女人生育的权利和男人当父亲的权利是自然的权利。[5]父母是儿童的天然监护人这一基本原则在美国宪法中根深蒂固。美国众多联邦最高法院判例[6]对父母的自然权利给予保护。3.所有权说所有权说认为,自然父母对子女拥有所有权,抚养的权利包括在处分其合法拥有物品这一权利之中。亚里士多德、纳维森和诺齐克等都认为儿童是父母的财产,即父母对子女的权利是一种财产权。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生育了子女。这一论点第一次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言论中,他认为儿童是其父母的附属物,父母是生产者,儿童是产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将儿童视为物的思想,儿童被视为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不具有人的主体地位。典型的例子是古罗马的家父权。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Meyer案[7]和Pierce案[8],虽然父母对其子女的监护与控制权利被认定为受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保护的根本实体权利,[9]但Meyer案和Pierce案促进了儿童是父母私人财产[10]这样一种观点,具有一定的阴暗面。所有权说这种观念阻碍了早期儿童保护法律的发展,并且仍存活于现代的案例和争议中,如收养、监护、宗教、教育以及医疗保健。在许多这样的情形下,援引Meyer案和Pierce案的法院将生物学上父亲的权利视作几乎绝对的权利,超越了儿童的基本需求。[11]4.血缘纽带说血缘纽带说主张某些东西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具有道德上的关联性,它诉诸某些事实,其中主要的事实是“纽带”。这一学说认为,父母对其子女的联结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因此父母对子女具有抚养权。[12]血缘纽带说说解释了为什么父母是最适合抚养儿童的人。但很明显,在实践中有些父母对此血缘联结并不以为然,甚至置若罔闻。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或者破坏这种联结,使得儿童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如对儿童的虐待。Johnsonv.Ireland案表明了血缘纽带的重要性,要求国家对家庭关系提供事实上和法律上的保护。[13]Keeganv.Ireland案也对血缘纽带予以重视,认为从子女出生的那一刻起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存在“家庭生活”。[14]5.管理员权利说这种观点认为父母权利应该是我们所说的“管理员权利”。管理员权利是一个人作为某人或某物的管理员所享有的权利,这与所有权人是对立的。[15]当然,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血缘上的联结性和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管理员权利是一种以身份为基础的特殊的权利。将父母子女关系类比为信托基金或储蓄账户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观点。这种比较是鲍勃·雅各布斯(BobJacobs)博士借鉴其多年与父母孩子沟通的经验得出的。即一个储蓄账户或信托基金由第三方(通常是国家)为了儿童而建立,但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以信托方式持有。这种安排背后的哲学是,资产属于儿童并为了造福儿童,但是因为儿童还不够成熟而无法直接管理账户,所以重担就落在了应负责任的成年人身上。父母或监护人是“受托人”,是儿童财富的管家。国家将大笔现金存入儿童权利的“信托基金”。父母对一大笔包括儿童权利在内的重要资产具有管理职责,而不是拥有仅限于自己成年人权利的“储蓄账户”。随着儿童信托基金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富有,但父母也并没有越来越贫穷。[16]父母权利应当被概念化为源于父母责任,父母身份并不是对儿童之所有权的一种形式,而是儿童的管理员。这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对父母权利及其法律基础的描述。我们也认为父母权利的基础是父母对儿童权利的责任。管理员的理念赋予父母复杂的道德地位。这种地位包括两种主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通常无能力充分行使并保护儿童权利这一事实。儿童需要他人帮助其维持这些权利,这就是父母作为管理员角色的重要性。第二个因素是儿童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很多,包括被抚养、受教育、喂养以及发展能力。因为儿童还未成熟,他们通常不具有有效实现所有自我需求的能力。父母的角色在于满足这些需求并帮助儿童发展能力以便在将来实现自我需求。[17]威廉·布莱克斯通(Blackstone)于1765年出版的《英国法释义》(CommentariesontheLawofEngland)第一卷“个人权利”中宣扬,抚养、保护和教育儿童在英国法下是父母的义务。这个义务不仅仅是单纯的法律上的义务,也是自然法义务。如实履行这些义务是为了父母子女关系的稳定和儿童的福利。假如父母将教育和抚养子女看作真诚的情感、思想和信念而虔诚履行义务,那么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儿童抚养方面的问题是可以被断绝的。所有法律制度都在子女抚养方面赋予父母或其他成年人权力,但是这些权力的程度因时因地而不同。布莱克斯通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权力(power)来源于父母能够对子女更有效地履行义务的需要。[18]管理员权利说关于父母权利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权利优先于大部分其他考虑因素,以及为什么父母仍然享有抚养子女的一些自由。它调和了有限父母权利理论和同等考虑理论的两种儿童道德地位观点。[19]这种思考父母道德地位的方式具有很重要的潜台词,即从道德上讲,父母身份主要不是生物学上的关系,而是一种照顾、支持和保护的关系。确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最适合、最积极承担照顾、支持和保护者角色的人实际上都是生物学上的父母。[20]在这种管理员模式之下,父母作为儿童及其权利的管理员负有一定的义务:不得侵犯儿童的权利以及保护儿童权利免遭他人侵犯。二亲子关系推定与亲子关系否认(一)亲子关系推定亲子关系推定制度源自罗马法。譬如,除有反证外,罗马法适用“母亲的丈夫就是子女的父亲”的原则。[21]该制度是指根据法律之强制性规定,基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受胎或(并)出生的事实,将子女推定为夫妻双方的子女。因此,亲子关系推定制度,作为一个决定子女婚生性以及法律上父亲身份的机制,不仅建立在传统婚姻制度的基础之上,其制度设计也支持和维系着父权体制之下的婚姻家庭与社会秩序的顺利运作。[22]而且,亲子关系推定是建立在儿童最佳利益基础上的。[23]将儿童推定为夫妻双方的子女,使子女在家庭这一基本社会单位中健康成长,是为儿童最佳利益考虑的。对于亲子关系推定制度,存在不同的立法例。一是受胎说。该说认为只要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的,即为夫妻双方的子女,如中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061条规定:“称婚生子女者,谓由婚姻关系受胎而生之子女。”[24]二是出生说。该说认为,不论是在婚前还是在婚后受胎,只要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生,即为夫妻双方的子女。如美国《统一亲子法》(UniformParentageAct)条文规定,生育母亲被视为儿童的母亲,除非涉及代孕协议。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生育母亲的丈夫无论是否与儿童有生物学上的联系,都被假定为父亲。[25]三是混合说。该说采纳了受胎说和出生说,对二者进行折中。如《日本民法典》第772条规定:“其中于婚姻中怀胎的子女,推定为丈夫的子女。自婚姻成立之日起经过二百天之后,或自婚姻解除或撤销之日起三百天内出生的子女,推定为婚姻中怀胎的子女。”[26]混合说是现今各国立法所采纳的主流做法。(二)亲子关系否认亲子关系否认是指虽然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出生,但该子女与生母之夫并没有血缘的关系,故请求法院予以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的制度,这项制度用以推翻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推定,是对亲子关系推定制度的限制。提起亲子关系否认的事实依据有夫在妻子受孕期间未与之同居,或者在妻子受孕期间虽与之同居,但夫无生育能力或有生理缺陷(即妻子与他人通奸),等等。由于亲子关系推定之父与儿童并不存在血缘上的联结关系,由其对儿童进行抚养,有违公平。对于提起亲子关系否认之诉的主体,各国立法不一。美国佛罗里达州原先规定只有未婚女性才能对亲子关系推定父亲提起亲子关系否认诉讼。然而,1976年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在Gammonv.Cobb案[27]中,认为这一限制是违宪的,构成对平等保护的侵犯。[28]《儿童权利公约》第7(1)条规定儿童“自出生后应立即登记,并有权自出生起获得姓名,获得国籍,以及有权尽可能知道谁是其父母并受其父母照料”。这迅速成为公约最重要和被频繁引用的条款之一。一些国家修改国内立法,赋予儿童知悉生父的权利。如《德国民法典》第1600条第1款第4项[29]、《瑞士民法典》第258条[30]。较少国家允许生父提起否认之诉,《德国民法典》第1600条第1款第1项允许生父提起亲子关系否认之诉,但第2款对此加以严格的限制。[31]从亲子关系推定和亲子关系否认制度中可以发现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一是亲子关系推定之父提起亲子关系否认之诉时,儿童最佳利益与亲子关系推定之父权利之间的冲突;二是子女提起亲子关系否认之诉时,儿童权利与亲子关系推定之父权利之间的冲突;三是生父等第三人提起亲子关系否认之诉时,儿童权利与生父权利之间、家庭权利与生父权利之间的冲突。一般而言,各国立法都倾向于维护家庭关系安定和子女最佳利益,从各国立法都不情愿实行亲子关系否认制度,在立法上对亲子关系否认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即可观之。而且,各国立法一般都排斥第三人对子女之婚生性提起否认之诉,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性,使子女能够在受双亲照顾的稳定家庭关系中成长。虽然各国的家庭立法原则上建立在自然血缘关系的亲子关系之上,以真实血统作为自然亲子关系的确定标准。但是真实血统主义并非唯一的考量,对于儿童最佳利益的保护、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则是亲子关系推定制度后面所蕴含的重要理念。《欧洲人权公约》也极为重视家庭生活的完整性,在第8条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权使自己的私人和家庭生活、家庭及通信得到尊重,[32]并且在欧洲人权法院审理案件时多次援引这一条规定进行判决。三亲子关系的冲突与平衡(一)一般情形下的亲子关系1.父母对子女负共同抚养责任依《儿童权利公约》第18(1)条,缔约国应当“尽其最大努力确保父母双方对儿童的抚养和发展负有共同责任的原则得到确认”。缔约国也应当承认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对儿童的抚养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33]这一条款中所述之“首要责任”,不仅包括父母抚养子女之道义上的责任,也包括父母对儿童抚养之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而且隐含的意思是国家和第三人应承认这一责任,不得非法进行干预。这一规定从儿童最佳利益的首要考虑出发,确认了双亲抚养原则的重要性,维护了家庭关系的完整性。父母双方共同生育了子女,并且基于男女两性的生理特点,双方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两种角色对于儿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欧洲人权法院于亲子事件判决中,第三人仅在父母不适任,或有危害子女的前提下,才能例外地拥有对子女的监护权,即使第三人所能提供给子女的条件较好,但在生父或生母亦能提供一个稳固的家庭下,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会优先于第三人而取得监护权。[34]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问题,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父母双方共同对儿童进行监护的模式。如《法国民法典》2002年3月4日修订的第2002-305号法律第372条第1款明确规定“父母共同行使亲权”。[35]《德国民法典》第1627条规定:“父母必须以自己的责任并彼此一致地为子女的最佳利益进行父母照顾。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形下,父母必须力求达成合意。”[36]《日本民法典》第818条第3款规定:“亲权,在父母的婚姻中,由父母共同行使。但父母的一方不能行使亲权时,由另一方行使。”[37]2.尊重儿童儿童是法律上的独立主体,但由于其自身年龄和生理、心理上的不成熟性,其权利和意见常常受到成人的漠视。《儿童权利公约》明确了儿童法律上的主体地位,并要求一切以儿童最佳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命、生存和发展权,不歧视儿童,尊重儿童意见。法律上父母对儿童的尊重,体现在尊重儿童尊严与尊重儿童意见。《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了尊重儿童意见原则,是《儿童权利公约》确定的四项一般性原则之一。它规定:“1.缔约国应确保有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表达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依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应有重视。2.为此目的,儿童特别应当有机会在影响到其本人的任何司法和行政诉讼中,以符合国家法律的诉讼规则的方式,直接或者通过代表人或适当机构表达意见。”[38]尊重儿童还要求父母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言论自由,思想、宗教信仰、隐私权、通信自由,符合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的医疗决定,等等。如美国在1976年以后,经过若干判例已经将本属于成年人的对堕胎的选择权,确认为不必经过父母同意的成熟儿童的一项权利。[39]如Danforth案的法官认为,规定成熟的未成年人进行堕胎需经过父母的同意,这是违宪的。3.父母教育与儿童受教育权Yoder案[40]是关于阿曼门宗派(Amish)儿童受教育权的案例。该案存在州法对于儿童义务教育的规定与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之宗教信仰权及父母对子女教育权利的冲突。虽然法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阿曼门宗派生活方式的判决,但是该案却引发了争议:父母是否有权决定子女的教育?父母决定子女教育有何依据?儿童对此有无决策权?查尔斯·弗里德认为:一个人对子女充分照顾的权利,培养其子女形成价值观的权利,是其个人基本权利的衍生,这种权利也不应受到干预。[41]有人认为父母教育会对子女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影响,父母没有权利决定儿童教育问题,儿童有权自己决定如何受到教育。[42]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折中的观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国际法和各国国内宪法所承认的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3款规定:“父母对于儿童应受之教育类型具有优先选择权。”[43]《儿童权利公约》也确认儿童的受教育权,规定父母对儿童抚养和发展负首要责任,[44]而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是儿童发展权的应有之义。一些国家也在其国内宪法上规定父母对子女之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一些国家在家庭法中强调父母应当对子女进行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是儿童成长所不可缺少的。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父母不得违背国家强制义务教育之规定,必须送适龄儿童上学,并不得随意让儿童退学。所以在Yoder案中,虽然个人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父母在明知自己属于阿曼们宗派的情形下仍送子女去公立学校上学,这表明父母一开始就优先考虑了儿童的受教育问题,而非宗教信仰,那么父母之后就不能再以宗教信仰为理由强迫子女退学。其次,父母在选择学校时,应尊重儿童的意见。《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对影响其本人的事项具有意见表达权,父母应尊重这一权利。虽然儿童意见并非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再次,在义务教育体制下,父母不能随意选择教育课程等。教育中立性原则决定了国家要求儿童接受的教育与基于宗教信仰自由之父母的教育目的之间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45]4.父母惩戒权与体罚从古代至18世纪,几乎每一部子女抚养条约都赞同(有时过于极端)对儿童进行体罚。[46]近代早期的宗教认为儿童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原罪,甚至在母腹中的胎儿也有邪念。在清教徒眼中,只有通过父母的强制管教来压制其直觉行为,才能尽可能早地拯救儿童。因此,必须对儿童刚刚表现出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加以压制。天主教尽管也相信原罪的观念,但在如何涤除这种原罪的方法上却比清教要宽松一些。天主教认为,对刚出生的婴儿施行洗礼,可以涤除其与生俱来的罪恶。[47]这对后世的父母子女关系有了很大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惩戒权(discipline)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父母对子女进行惩戒,是基于对未成年子女的不当或错误行为进行教育,使其改过向善之目的。惩戒的手段有训斥、禁闭、禁食、鞭责、体罚等。从该权利的意旨来看,惩戒权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儿童成长和发展之需要。但是,父母对儿童之惩戒极容易演变成虐待甚至家庭暴力。《儿童权利公约》虽未明确禁止体罚,但是第37(1)条规定之“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被认为包含禁止体罚之义。一些缔约国支持这一规定,在国内法律中禁止体罚,其中有52个国家禁止家庭、学校、司法体系以及其他领域的体罚,如瑞典、芬兰、挪威、德国等。在这些国家中,对儿童的所有领域的体罚都被视为违法。一些国家在立法上允许父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惩戒,如法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日本民法典》第822条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惩戒权,父母在必要的范围内可以亲自惩戒其子女,或经家庭法院的许可,将其送入惩戒所。[48]在英国,对子女进行体罚是合理的惩戒,不构成犯罪。本文认为,惩戒权作为父母教育儿童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儿童权利的一种限制。惩戒有其合理之处,对于儿童的不当或错误之处若不进行教育,对其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是不利的,而且还会构成怠于履行父母责任。但是,惩戒应当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倘若超过这一范围则构成惩戒之滥用:主观上必须基于对儿童教育保护之目的;对子女之惩戒不得对儿童的人格尊严构成伤害,禁止使用侮辱性或伤害性的言语或行为,应在儿童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惩戒;惩戒不得侵犯儿童的基本权利,如禁食构成对其生存权的侵犯。(二)离婚诉讼中的亲子关系世界主要国家的离婚原则从有责离婚主义发展到无责离婚主义,离婚法完成了从过错离婚到无过错离婚的变革。[49]婚姻原本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双方都可以享有离婚自由权。这是夫妻各方所享有的自由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但是,倘若婚姻中还育有儿童,情形就不一样了。此时,婚姻就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内部事情了,还涉及儿童这一主体。原先“父母本位”的离婚法注意到了儿童,却未赋予其权利主体的地位。但是,随着儿童最佳利益越来越受到承认,“父母本位”的亲子关系也转变为“子女本位”的亲子关系,儿童已经不再是父母的财产或附属物,也不再是法律的保护对象,而是法律上承认的主体。儿童权利在离婚诉讼中对父母权利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儿童因其未臻成熟,权利和意见往往受到忽视和漠视,但《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承认儿童的完整性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得儿童真正成为权利的主体。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事项,儿童不仅可以表达意见,而且该意见还应得到应有重视;在司法和行政诉讼中,儿童不仅可以自己表达,还可以由代表或机构进行间接表达。这一条文是《儿童权利公约》的创新条款,不仅赋予儿童表达意见的实体性权利,还授予儿童在家事诉讼中的程序性权利。父母离婚,肯定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因此,各国立法规定,在离婚诉讼中,要听取和考虑儿童的意见。子女的意愿应是法院在确定婚后子女监护归属时予以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同时,儿童最佳利益成为各国审理涉及儿童之离婚案件的首要考虑。在监护案件判断上,各国纷纷坚持儿童最佳利益原则。英国《1989年儿童法》规定儿童最佳利益在儿童抚养中为首要考虑,第1(3)条罗列了七种儿童最佳利益的判定标准;美国确立了儿童最佳利益的判例,1973年《统一结婚与离婚法》第402条也规定了法官判定儿童最佳利益的五个因素,为了避免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判断出现分歧,法院在审理监护案件时曾发展出三种不同的推定原则——“共同监护”、“心理上父母”及“主要照顾者”原则;澳大利亚在1995年《家庭法改革法》第6F8(2)条规定了法院在确定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应考虑的12种因素;德国在学说及实务中确定了儿童最佳利益的四个标准,即支持原则,继续性利益,子女意愿、年龄及性别,婚姻破裂之原因及婚姻程序进行状态。当一对异性夫妻离婚时,美国所有州都对儿童监护的认定进行了规定。法院在准予夫妇离婚的同时,判定双方的父母权利和义务。[50]监护决定或探视协议都是基于“儿童最佳利益”标准的。[51](三)离婚后的亲子关系《儿童权利公约》第8(1)条规定,儿童维持其身份及家庭关系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第9(3)条和第10(2)条规定与父母分离之儿童以及父母居住在不同国家之儿童,有同父母经常保持个人关系及直接联系的权利。而且,第16条也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受非法干预。欧洲人权法院也有相同理念,如MargaretaandRogerAndersson案[52]。在该案中,瑞典社会保障机构对Margareta和Roger母子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系列的限制,包括电话和信件的交往限制。欧洲人权法院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交往构成了家庭生活的基本元素,即使儿童被强制公共照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因此而终止。对联系的限制就等于对家庭生活与通信之干涉。离婚只是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的终结,并不终止亲子关系,儿童仍是双方的子女,只是在形式上一方未与儿童共同生活。经法院审理判决后,儿童会被判与一方当事人共同生活,而另一方当事人享有探视权。起初,在父权本位思想之下,探视权的主体往往排除母亲。[53]后来女性才具有与男性一样的探视权。一方当事人在对儿童进行探视时,与儿童共同生活之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对其探视权进行干扰或拒绝,如在ReH(AMinor)(Contact)案[54]中,布特·斯劳斯(Butler-Sloss)法官认为,母亲的敌意在法庭上没有任何说服力,母亲不应当成为儿童与其丈夫见面的障碍。但若行使探视权一方父母对儿童最佳利益构成威胁时,则应停止其探视,如对子女实施性虐待[55]和家庭暴力[56]。美国《统一结婚和离婚法》第407条也规定了探视权(visitation),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有权获得合理的探视权,除非法院经听证后查明,此种探视将会对儿童的身体、精神、心理或情感造成伤害。[57]对于未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