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非遗保护“进校园”模式分析
一引言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其宣传实践中,“进校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和一个较为常见的语词。这种做法在工作路向上的正确性和宣传口径上的切合性,非常值得肯定和倡导,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宣传非遗并确立非遗保护的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方面,成绩显而易见。非物质文化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它生命的活力就在于发展演进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体现在它的传承过程当中。非物质文化则以人为载体,是靠人来传承的,人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广大师生作为文化知识传承与创新的主导力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市政府将非遗项目大规模请进校园,给了当代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机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应以“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教育。通过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品牌建设、机制创新,主动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充实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下一代接班人。二广州非遗保护“进校园”模式产生的法规政策背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法国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设想与解释,非遗保护的具体思路与做法“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等至少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除明确提出“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诸如研究、宣传、弘扬等也与“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关联,均属非遗保护“进校园”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据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有关“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把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定性为全民职责。为顺利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保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纳入学校相关课程或教学内容,传承创新岭南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第八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强调:“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一节指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纳入学校相关课程或教学内容。”2013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的意见》第四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我省素质教育上新水平”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广东特色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体系。”2014年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要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的建设工作。……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经过诸多努力,广州市“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广州市内一些中小学校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开展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活动;广州市内一些职业技术学校长期致力于非遗的保护和弘扬,与学校专业相结合,已形成规模;广州市各区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为全市非遗进校园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先进的活动经验和学术成果,值得进行探讨与研究。三广州非遗保护“进校园”的情况和类型(一)非遗进校园的基本情况1.各区学校非遗进校园开展情况为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探索学校开展“非遗”教育的长效机制,广州市各区积极参与、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2002年,前进路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小班和中班开展了学前刺绣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幼儿园不断挖掘适合幼儿刺绣的材料与方法,将刺绣艺术教育与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幼儿园出版了刺绣特色课程园本教材,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极具特色的幼儿园刺绣课程。·后乐园街小学学校自2009年起开展咸水歌教学,创设特色课堂,邀请传承人授课,开展校本课程理论研讨与交流,参加“咸水歌”专项比赛。此外,学校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我社区社会》。·昌岗东路小学学校自2010年起开设岭南古琴艺术的课程,并聘请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谢东笑老师授课。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训练,古琴队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演出,表演水平得到了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元帅府小学大元帅府小学自2004年开始咸水歌教学,以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红领巾小社团在推动咸水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用力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以邀请传承人教授校本课程“滨水歌谣”为主渠道,以咸水歌红领巾小社团为主阵地,以每年度举办的“咸水歌展演”艺术活动为延伸触角。·宝玉直实验小学宝玉直实验小学自2011年开设广彩课程,将广彩元素和当代少儿美术语境结合,并邀请传承人授课,将广彩教学纳入课题研究。·培红小学培红小学通过师生培训、社团活动等开展岭南盆景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盆景的起源及五大流派的特色,认识岭南派的树种、修剪手法,学会基本的除草、修枝、换泥的管理。学校十分注重校外交流和媒体宣传,提高岭南盆景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学校自2009年开设广彩课程,组建了“非遗进校园”工作小组和教研组,组织和管理广彩课程的开展。学校邀请传承人授课,进行广彩课题研究,创新广彩设计内容,举办校内外广彩作品展示。目前,广彩教学已纳入本校的特色课程“岭南美术”体系,并且编印了校本教材《岭南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广彩》。·广州市轻工高级技术学校学校自2006年起开展非遗教学活动。学校致力于传承发展岭南传统工艺、创新工艺美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工作,先后聘请了52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从创新人才的评定、培养模式入手,融合地区有利资源,加快人才培养工作。(2)番禺区·大龙街沙涌小学学校自2004年开始鳌鱼文化的教学,学校以鳌鱼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自编鳌鱼文化校本教程,并自编鳌鱼操在全校推广,还成立了鳌鱼舞社团、编扎鳌鱼社团、泥塑鳌鱼社团、板雕鳌鱼社团,将鳌鱼文化发扬光大。·沙湾西村育才小学沙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鳌鱼舞、广东醒狮、广东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湾西村小学自1998年开始利用本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将广东醒师、广东音乐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并成立狮艺社团和广东音乐社团,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传播。·红基学校学校自2003年计划开设“民间灰塑艺术特色德育校本课程”,通过规范有序地开发教材,创新教学材料,努力构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市头小学市头小学于2011年开设扒龙舟和醒狮,2012年开设民间传说教学课程。主要采用课程渗透、实地采访调查、制作手抄报与写读后感、小组合作讨论和组织团队参加省市各项比赛等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大石小学大石小学自2008年起开展灯芯草的制作工艺传承活动,以综合实践课为载体,通过老师组织学生外出采访、到村民家中观察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等形式开展相关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灯芯草的历史,学习灯芯草的种植、加工流程及药用价值。·沙湾镇实验小学沙湾镇实验小学自2002年起开设非遗课程,成立了沙坑醒狮、武术、舞龙、舞凤传承的研究小组,从小培养醒狮、武术、舞龙、舞凤人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现已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武术)。·小龙小学小龙小学自2010年始开展黄啸侠拳法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武术训练活动,筹办校内各类武术比赛,组织会员参加各种表演和各类比赛。通过课堂教学、早操、大课间、课外训练、星期六培训、校内外表演、比赛和社会宣传等多种形式传承黄啸侠拳法。·番禺区沙湾镇实验中学自2014年起,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展非遗项目的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观非遗传承基地,采访非遗传承人,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及研究,并在全校举办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3)越秀区·大南路小学大南路小学自2010年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将粤语讲古、剪纸和粤剧纳入课程教学中。几年间,学校相继成立了三个非遗项目的社团,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指导授课,已经初步形成了非遗项目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4)黄埔区·横沙小学横沙小学2014年始邀请传承人进行乞巧工艺品技艺教学,形成教导主任及美术教师负责管理,在校学生参加培训的传承模式。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民俗活动,传承民间艺术。·深井小学深井小学自2013年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新生入学开笔礼活动、将深井古村文化校本研究课程融入学校基础课程、制作节庆日展板和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夏园小学夏园小学自2009年始开展粤剧、粤曲的教学活动。学校聘请粤剧专家来校任教,安排学校专职教师管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在校学生进行少儿粤剧培训,培养学生掌握粤剧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九龙第四小学学校从2014年4月起开展貔貅舞的教学工作,组建并成立了“貔貅舞”社团,邀请貔貅舞传承人吴金城指导开展貔貅舞的具体工作。(5)花都区·悦贤小学客家山歌传承人刘小文从2007年起在悦贤小学开班授课,培养小学生演唱客家山歌。几年来,教学成果显著,独立编印了多本山歌教材,并且培养了大批客家山歌的接班人。·新华中学新华中学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自2013年起将广州灰塑和广州珐琅引入了教学课堂,积极组织美术班的学生参加课程实践活动。·华侨中学2014年,广州灰塑和广州珐琅正式纳入该校的教学课程。学校邀请传承人来校授课,并组织学生参观传承人工作室。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广州灰塑与广州珐琅的工艺特点和制作流程。·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是一所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全日制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14年以来,学校将非遗项目与学校特色专业相结合,邀请广州灰塑和广州珐琅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来校授课,多次组织学生参观传承人工作室。(6)天河区·珠村小学珠村小学以地域乞巧文化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乞巧教育特色品牌。多年来,珠村小学将乞巧教学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被誉为“乞巧学校”。·渔沙坦小学自2006年起,渔沙坦小学便开展了客家山歌教学活动,积极挖掘客家知识资源,邀请爱好客家山歌的居民到学校指导学生唱客家山歌。学校还将客家山歌灵活地融入大课间活动、下课铃声和主题活动之中。·车陂小学车陂小学将广彩纳入学校教学课程,邀请广彩传承人何丽芬老师走进课堂,教授学生广彩的历史和技艺特点,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广彩。(7)白云区·竹料第二小学竹料第二小学自2009年起开设洪拳教学活动,把洪拳作为学生的体育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学校还开设洪拳兴趣班,邀请洪拳传承人冯亦慧到校指导洪拳的开展工作。·长红小学长红小学自2004年起开展醒狮教学活动,将醒狮作为特色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讲授。(8)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环市西路小学自2010年起开展广彩教学。学校邀请广彩传承人许恩福来校授课,指导学生制作广彩。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外,参观广彩展览,并定期举办广彩成果汇报会,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9)南沙区·黄阁中心小学2014年5月,黄阁中心小学举办了“南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醒狮)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学校选拔一批有潜质的学生,并购置了一批教学道具,邀请麒麟舞老艺人麦星海、麦伟许等来校传授黄阁麒麟舞技艺。·大井小学大井小学将麒麟、醒狮等传统舞蹈纳入教学课程,努力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学校教学成果显著,由学生组成的麒麟舞队伍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献礼“十八大”的大型表演活动。·万顷沙小学万顷沙小学自2013年始开展咸水歌教学,学校通过建立水乡文化传承基地,积极创作咸水歌,大力提升校园及全镇的整体文化艺术氛围。·东涌中学咸水歌在东涌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2011年4月,东涌中学被授予“南沙区咸水歌传承基地”。东涌中学积极组织初中和高中学生参与培训,咸水歌队多次在节假日为市民演唱。(10)增城区·增城市实验小学2013年12月3日,增城市实验小学举行了榄雕传承基地挂牌仪式,榄雕正式纳入学校的教学课程。增城市实验小学每周定期开展榄雕技艺传承培训课程,邀请榄雕艺人吴名栩授课。·增城市派潭小学学校自2013年起开展了舞貔貅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了舞貔貅队,邀请舞貔貅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木多次到学校为舞貔貅队演示指导,定期开展舞貔貅的培训教学活动。·增城市朱村小学朱村小学自2015年起开展舞春牛教学工作,成立了朱村联新客家山歌春牛演出队,聘请舞春牛传承人胡细尧为指导老师。(11)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学校自2011年起先后开展水族舞舞蹈课和表演道具编织课程的教学,并邀请水族舞传承人黎锐培老师参与授课。2.传承人主动进校园开展非遗活动情况2006至2015年这十年之间,已有百余位传承人主动走进校园,通过授课、讲座、综合实践、调查、走访调研、比赛等方式,将传统的非遗带进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认识、了解、热爱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非遗建设活态传承。3.市非遗中心组织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广州美术学院自2009年起,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广州美术学院相关院系联合开展了“非遗进大学”活动,将传统工艺美术正式纳入大学课程教学,采取与原有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以美院教师与传承人合作授课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邀请传承人授课或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课程教学、工厂实践、创作设计生产等活动来推进高校与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沟通。·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2014年开始,在刘子川教授的带领下,在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分别开设家具专题课程,融入广式硬木家具设计与制作,通过课堂教学与工厂实践使学生们了解传统家具、木雕的历史以及制作的工艺流程、设计与材料。·广州市第十七中学自2014年开始,广州市第十七中学与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分别在体育科和艺术科开展广东醒狮、广绣的课程教学,在教职工团队中开展太虚拳教学,通过邀请传承人授课,师生共同传承,先师后生,以点带面,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4.广州部属高校的非遗活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2004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通过学术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中心还附设岭南京剧社和菁兰昆曲社两个学生戏剧社团。中山大学还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已经培养了300多名非遗硕士和博士。(二)非遗进校园的类型上述非遗进校园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类型。1.进校园展演形式(1)结合青年人的时尚追求,进行创新型展演,在展现非遗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利用新形式来引起学生兴趣。(2)在综合展演常态化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展演,突出某项非遗的独有艺术特色,打造精品。(3)定期举行“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或者组织学生进行非遗技能大赛,检验并展示非遗进校园的优秀成果。2.进校园宣传形式(1)通过系列讲座形式,让学生集中领略非遗魅力,掌握非遗理论。(2)通过非遗知识竞赛、非遗辩论赛、非遗保护论坛等形式,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在校园里形成自觉保护非遗的热潮。(3)创建“非遗进校园”专题网站或网页,及时汇总并展示非遗进校园的新闻,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遗保护方式。3.校园开课形式(1)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区别对待,按照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课模式、学生素质能力等的不同,因材施教。(2)编印校园教材,包括地方文化读本、当地非遗介绍读物、某项非遗的教材以及非遗理论读本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所申报的课题成果来编写,并依据教材内容和非遗传承规律制定教学计划。(3)开课的时间安排上,要坚持常态化,并且掌握适度原则。目前一般为每周一次课,有的学校还在周末开展免费辅导。4.学生保护实践形式(1)组织学生非遗保护实践队伍,由他们开展非遗的调查、研究、保护的实践活动,政府或学校可预留一定的课题经费来资助这些学生团队。(2)招募学生志愿者,以非遗进校园为载体,投入到非遗保护的公益活动中。(3)鼓励学生组织非遗传承社团,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所属社团,从而更好地培养非遗传承群体。5.名誉、奖励形式(1)授予称号:对于热衷于开展非遗校园传承的传承人和学生,授予其荣誉称号,以资鼓励。(2)设立基地:对于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积极热心、效果显著的学校,设立市级校园传承基地、传承示范学校,鼓励其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3)加强考核:对于开展非遗活动的学校展开考核评定,设置优秀单位、合格单位等几个等次。(4)明星效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任兼具实力和知名度的民间工艺大师、艺术大师、民俗专家、地域文化名人等,担任本校的名誉校长或顾问等职,提高本校特色非遗的知名度。四广州非遗保护“进校园”模式的特点和趋势在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对“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经验、方法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探讨,一批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陆续问世,如《传承水上人文化,校园咸水歌唱响——非遗咸水歌进校园的路径探讨》《“非遗”进校园多维度推广模式探索——小龙小学黄啸侠拳法推广模式探索》《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为例》《大学生群体与民间文化的现代传承》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程,因此,“非遗进校园”不是一个短暂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效性的计划。广州“非遗进校园”的发展要减少停留在直观展示和舆论宣传层面的活动比重,加大全面系统地深入事关非遗保护长效性的日常制度化操作层面的力度。为在广州全市形成各校师生了解、热爱并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非遗进校园”活动应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广州市各级政府文化与教育部门、学校间应建立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非遗进校园”推进力度,大力在学校开展展示、宣传、展演活动,鼓励学校建设非遗研究、传习基地,把学生作为非遗传承主体,编写专门非遗教材,由学校专职教师或外聘兼职教师在学校进行持续性、常态化的教学活动,让非遗真正扎根校园,并将之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以及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传承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热情,使宝贵的非遗得以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注意推行非遗校园传承时,要符合学生的传承意愿,不能强制灌输,不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要在把握非遗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脑机箱风扇调速与散热优化考核试卷
- 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研讨考核试卷
- 相机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航空器飞行中的空中交通管制协调机制考核试卷
- 缫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地毯垫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基础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术骨干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金工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容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GB/T 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9560.4-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计划生育协会基础知识课件
- 【教材解读】语篇研读-Sailing the oceans
-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开挖预防性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工程基础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线路送出工程质量创优项目策划书
- 10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