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一黄埔区经济、科技发展基本情况及评价(一)黄埔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基本情况(1)地理、交通、环境简况黄埔区地处广州市东部的珠江与东江下游出口交汇处,西距广州中心城区15公里,东距深圳148公里,南隔珠江与番禺相望,北与白云区接壤,水路距香港80海里;东西宽17.4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总面积为106.77平方公里。广园东路经黄埔延伸至增城市,广深高速公路贯穿黄埔全境,大大缩短了黄埔与广州中心城区和深圳的距离。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原名黄埔港)就在黄埔辖区内。早在唐朝,黄埔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黄埔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黄埔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在广州市各区中排第二位,是商家投资设厂的首选地区之一。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黄埔区是今后十五年全市吸纳资金和发展外向型产业的主要地区。黄埔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区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著名的旅游胜地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南海神庙”、世界古老宗教墓地——“巴斯教墓地”、世界著名的“黄埔军校”等一批名胜古迹及“茅岗鹤林”、“黄埔云樯”、“东海鱼珠”、“深井十景”、“丹水坑风景区”等景观。(2)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广州市“东进”战略布局,明确提出把黄埔区定位为广州的东部新城区、广州向东辐射的重要节点、广州重要的产业基地、广州的大型港口和物流基地。其总体目标定位为:近期目标是把黄埔区建设成为广州城市副中心,成为服务广州的东部产业带,辐射萝岗、新塘、麻涌、新造、吉山等周边地区的广州东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信息、交通中心;中远期目标是把黄埔区建设成为广州市连接珠江口东岸城市经济区域的节点,成为广州扩大对珠江三角洲东部区域乃至粤东地区辐射力、提高广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战略性节点。黄埔区计划把大沙地中心区作为传统商业区,成为黄埔区乃至整个城市东翼大组团的中心,功能定位为“黄埔区的行政、文化、居住商业中心”,是未来广州东部产业带的综合配套服务区。未来五年,将以大沙地东路的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形成北有大片生态林区、南有滨江绿化开敞空间、中部为商业服务、文化生态区的格局,成为“林、城、港、水”相互交融的滨江新城区、广州东部的中心商务区。按照区第七届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将黄埔区建设成为广州东部新城区的目标,实施开放带动、结构优化、科教并举、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四个发展战略的具体内涵是:开放带动战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优化战略,就是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科教并举战略,就是要科技先行,教育为本,弘扬先进文化,确立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经过5年的发展使得广州东部新城区的建设粗具规模,区域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及在广州的地位(1)主要经济指标黄埔区近年的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GDP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变化见图1和图2。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及其变化见表2和图3。从表1、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黄埔区GDP和工业总产值近几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业产值虽有增长,但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却几乎逐年递减,第二产业产值在逐年增加(见表2)。表1黄埔区1999~2005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地统计)图1黄埔区1999年至2005年GDP增长示意图图2黄埔区1999年至200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表2黄埔区三次产业比例表图3黄埔区三次产业变化示意图(2000~2005年)(2)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按在地统计口径,从表3和图4可知黄埔区的GDP总量为广州市各区中第五位,工业总产值在广州市各区中占第二位,占广州工业总产值的13.14%。黄埔区的经济尤其是工业在广州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黄埔区内的高新技术、汽车、石油化工、物流、食品等产业既是区的重点产业,也是市的重要产业。根据竞争经济学原理,经济竞争力源自于产业竞争力。区内这些产业正处在发展阶段,竞争力较强,这将赋予黄埔区经济较强的竞争力。从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四个方面,即基础条件竞争力、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其中基础条件竞争力包括产业区位选择的依据、涵盖资源集聚、交通以及信息水平等方面;竞争实力是从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研讨区域产业的现实竞争力;竞争潜力是从发展的角度,包括创新、市场前景等方面,考察区域产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环境竞争力则是将产业的发展置于整个区域经济系统之中,考察环境的承载力。这几个方面黄埔区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表32003年黄埔区与其他区(县)经济指标(在地统计)比较表图4黄埔区GDP占广州GDP的比例示意图(二)科技发展情况及评价1.科技发展情况(1)科技发展环境的建设黄埔区历届领导都很重视科技工作。建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各街镇分工中有领导负责抓科技工作,科协由区委分管常委兼任主席。同时重视科技职能部门建设,保证科技局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了促进科技进步的领导体制。为了实施“科教并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黄埔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黄埔区科技进步奖励试行办法》、《黄埔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责任制》、《黄埔区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还制定了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经费投入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的投入,区财政投入的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2000~2005年分别为2.6%、3.1%、2.6%、2.0%、2.0%和1.97%,在市属10区2个县级市中名列前茅,黄埔区对科技项目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0项、2001年的11项增加到2005年的36项,科技三项费用也从2000年的8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910万元。图5黄埔区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示意图图6黄埔区科技立项项目数示意图黄埔区从1994年开始每年都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区科技局在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中,建立了经市科技局认定的全市首家由企业建立的科普基地(七喜电脑科普基地),为推动黄埔区乃至全市科普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力求在今后三年内,要把科普工作发展到组织健全、设施完备、队伍网络系统化的新水平。从1998年开始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区活动,制定了“科教兴区”方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南岗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强科技队伍建设。1998年度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称号,1999年4月“创先”工作通过了由科技部委托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的验收。(2)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黄埔区科技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①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黄埔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全区经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1998年无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05年的18家,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521.2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5.8%(在地统计)。②民营科技型企业不断壮大。几年来,黄埔区着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使其成为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1999年6月在全市的区、县级市中率先成立了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制定了《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孵化企业扶持办法》等有关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区现有民营科技企业60家,从业人员约3400人,年总收入超百万元以上企业25家,超千万元的企业15家,相对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化工等领域,逐步成为黄埔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3)营造良好环境,推进科技工业区建设黄埔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区域,按照广州东部新城区的新定位,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产业发展集约化、区域发展城市化、社会管理法制化,着力打造开放黄埔、科技黄埔、生态黄埔和人文黄埔,积极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黄埔区是广州市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电力、钢铁、食品等产业基地。区内有多家中央、省、市属企业和多家外资企业以及2600多家民营企业。有本田汽车、广州石化、蓝月亮、三洋电子、七喜电脑、统一食品、可口可乐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企业。黄埔区建立了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物流配置的电子商务网络,并建成了以电子设备、元器件生产及电脑软件开发和新材料研发、生产为主的广州云埔工业区东诚片。目前已有七喜电脑、蓝月亮、南方物流、广元电子、珠江光电、天赐硅胶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在工业区内落户。2005年云埔工业区东诚片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7%。2.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广州各区反映科技综合实力主要指标见表3。由于数据不全难以运用指标体系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现就各主要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①黄埔区的GDP总量在广州各区中排第五位,工业总产值排第二位,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在广州各区中排第一位。从政府的财政收入看,黄埔区的经济实力在广州市各区中处于中上水平。②根据2003年广州市科技局和统计局进行的广州高新技术发展状况调查统计,2002年度黄埔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科技人员有1746人,在广州各区中排第二;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只有一家,说明黄埔区的技术创新力量一般。③在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来源中,区内企业自主开发占39.36%,国外开发的占36.17%,合作开发的占8.52%,其他占8.51%,说明黄埔区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④黄埔区2000~2005年的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平均为2.38%,在广州各区中排第三位,说明黄埔区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较强,在广州各区中属中上水平。(三)科技发展的优势1.区位优势明显如前所述,黄埔区是广州“东进”战略的重要平台,起到广州中心城市向外辐射的作用。在广州“东进战略”布局中,黄埔区定位为广州东部新城区,广州城市发展的重点将以“两轴三带”为中心发展都会区,黄埔区正处于“东进轴”和“沿珠江前航道发展带”上;广州将以中央商务区建设拉动城市重心向东拓展,同时把旧城区的加工业逐渐向东转移,利用港口条件,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形成东部密集的产业发展带。广州东部新城区的建设为科技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需求。2.广州的重要工业基地黄埔区历来是广州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近现代造船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以柯拜船坞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外资工厂和产业工人,而相继成立于20世纪50~70年代的文冲船厂和广州石化,一直是广州人心目中“工业”的代名词,至今它们仍然保持着在华南地区的骨干企业地位。现黄埔区内工业已包括了汽车、化工、电子、纺织、机械等33个工业行业,2003年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中排第一位。黄埔区提出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战略,把工业放在最优先发展的地位,并以工业区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重点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技术、食品、物流等产业。广州本田已完成24万辆汽车的体制切换并投入生产,2004年,本田汽车的产量达20万辆。本田如今还在规划新厂,新厂计划起步汽车产量达20万辆,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广州石化现已有750万吨的炼油能力,合作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达到1800万吨的水平。3.将军山区域项目建设正在起步将军山区域位于黄埔区东部,广深公路以北,广园东路以南,夏港大道由南往北穿过,并与广深公路、广园东路、罗南大道和广深高速公路相连接,形成纵横交叉的公路交通网络,并与黄埔港、黄埔新港形成水陆交通网络,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643亩,周边分布着几个大的工业项目,是广州市制造业最密集的区域。根据将军山区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位置,该区域适宜作为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总部基地。黄埔区目前正在为其发展进行全面详细论证,其开发将走市场化运作之路,将把将军山区域建成低密度、高绿化,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布局合理,适宜企业总部入驻和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居住的地方。4.高新技术产业粗具规模,潜力巨大2002年黄埔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有72家,产品数94个,在广州各区、县级市中排第二位;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8.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34%,在各区中排第一位;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21.29亿元,增长速度较快。经广州市政府决定,开发区实行扩区计划,同时开发区将作为广州“东进战略”的龙头。市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有效整合东部各类经济功能区资源,形成东部制造业产业带”。因此,黄埔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可与开发区进行协调互动,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物流服务方面协调发展,真正做到东部各类经济功能区资源优化和有效整合,以促进广州东部制造业产业带的形成。5.商贸、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黄埔区计划在五年内打造钢材、木材、玩具、粮油、纸业、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以此扩大黄埔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形成若干个对市场具有指导意义的“广州价格”。“让广州、广东甚至全国的同类物资价格都向这里看齐”。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商务型“迪斯尼乐园”的广州国际玩具中心落户黄埔。该玩具中心是广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批发市场项目,也是黄埔区今后着力培植的五个区域专业市场之一。该中心附设有研发中心,还独具匠心地融入了玩具主题公园的概念,使玩具中心成为集贸易、科研、购物、展览、科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商务型“迪斯尼乐园”。黄埔区是广州市历史遗迹最多的区域之一,依托长洲岛上大量宝贵的历史遗迹,把长洲岛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旅游观光岛。总的构想是建设商业中心、饮食风情街、学校、医院、大型滨江绿化广场等一批旅游配套项目,构建一个能满足大学城内教师、学生及其亲属学习、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方面需求的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后花园”。(四)影响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1.人才资源不足根据2004年有关部门统计,全区科技人才总量为31788人,其中高级职称为1796人,中级职称为9721人,初级职称为14796人,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的7.9%(总人数按常住人口约40万人计算)。存在问题:一是人才总数偏少,中高级科技人才总量为11517人,占人口总数2.8%,而发达国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美国为3.676%、日本为4.909%。相比之下尚有较大差距。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中、高级职称人才偏少,初级职称人才所占比重较大,尖子人才尤其缺乏,这一因素制约着黄埔区研究和开发水平的提高。三是民营企业人才的流动量大,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管理仍停留在家族制管理模式上,部分私营企业主对人才的作用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也是造成区科技人才不足的重要原因。2.技术创新体系不完整尽管黄埔区近年来在科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至今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区只有一家科研机构和一所高校。科技中介体系、公共技术平台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风险投资机制还没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3.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也缺乏宏观指导和技术支撑;二是技术创新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不够。4.城市化、信息化稍滞后于工业发展黄埔区的城市化水平,据粗略计算约为50%,城镇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等,与广州市中心城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地籍管理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黄埔区经济比较发达,但地籍管理水平却长期处于较落后状态,全区城镇地籍测量率仅达69.9%,原农村地籍测量基本没有启动。黄埔区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是:区政府已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全区除黄埔信息网外,还有区委各部门6个网站;区政府各部门11个网站;区人大、区政协各有一个网站;9条街均建立了网页;还有一个社区网站;信息化综合指数2002年为69.7%,稍低于广州市的75%总体水平。二黄埔区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一)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促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②以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和“二三一”产业发展布局以及项目带动实现工业化的工作思路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竞争力为科技发展重点,遵循“优化创业环境、构建创新链条,健全服务网络”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③坚持“市区协同、政企合作、内外互补、产学研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完善和发展。由区科技局引导,突出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工程开发中心、工业项目的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形成黄埔区企业创新网络体系。④实施人才战略、专利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有利于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能力,运用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利益机制的完善,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⑤坚持技术创新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相结合,发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二)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1.基本建立具有黄埔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区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中介服务形成网络,科普教育基地比较完善,技术创新投资机制初步建立,与黄埔区重点产业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科技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培育3~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2家博士后工作站;大型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逐年增长,到2007年力争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比2002年增加一倍。3.人才资源有较大发展每万人的科技人员数量在广州市各区中达到中上等水平,争取进入先进行列。使人才队伍数量能基本上适应黄埔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07年,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总额占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区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比例在2%以上并逐年增加,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到2007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3%以上。建立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优化科技投融资环境。5.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处于市内前列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有显著提高,实现全区街、区属各职能部门和社区的10兆光纤网络的互联;建立区机关大院较大规模的千兆以太网,实现区与市百兆光纤网络互联,高速接入国际互联网。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街、大中型企业并向社区、家庭延伸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建设区网络交换中心,区政府各部门建立网站,基本上采用网络化公文运转系统进行公文的传输办理。基本建成黄埔区信息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采集、处理、反馈、分析、预测和决策系统。到2008年,全区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2%以上。6.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科技进步有力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名区建设,形成以黄埔军校、南海神庙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区。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东部新城区,2006年逐步形成生态黄埔新城区的框架。城乡协调发展,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2008年呈现生态黄埔新城区雏形。三黄埔区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黄埔区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建立黄埔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建设“两带六区”技术创新基地;推动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一)建立黄埔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1.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提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定义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之间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系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动力”。一般情况下,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由政府引导和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系统。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7来表示,图中单箭头表示要素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双箭头表示相互作用。图7黄埔区技术创新体系架构示意图2.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和政府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有两个基本要素特别重要。一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生产知识(主要是技术知识),供应技术,更多的则是应用知识,并最终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二是政府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计划,引导和激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中介及社会其他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加快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和应用。(二)重点建设“两带六区”技术创新基地1.建设具有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特色的工业产业基地在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强项作为主导产业。要推进工业基地向规模化发展,要在市场规模、产业规模、企业规模和产品规模上促进各种要素在高水平上的有机结合。鼓励和支持符合规划要求的企业实施搬迁升级改造工程,逐步提升黄埔区的工业产业竞争力。图8黄埔区“两带六区”技术创新基地示意图2.构建黄埔区“两带六区”的技术创新基地黄埔区的六大产业主要沿两条运输线分布,构成两条产业带:第一条产业带是沿着广园东路分布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油与精细化工产业、食品工业产业;第二条产业带是与海运相关的沿着珠江北岸分布的造船产业、现代国际物流产业;详见图8。这“两带六区”基本上集中了黄埔区的企业,是黄埔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域,应根据六个工业产业集聚地的产业内容,布局技术创新体系,分别建设六个技术创新基地:汽车零部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石油与精细化工技术、食品工业技术、造船技术、物流技术创新基地。这六个技术创新基地是黄埔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可自成一体,有行业协会、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信息中心等机构。六个技术创新基地又连成网络,一些共性技术、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三)推动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1.建立和完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动和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建立面向市场开发创新、面向行业提供服务、面向社会整合资源的开放式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汽车、石油化工、造船等重点企业要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制订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研发中心的目标和定位,高起点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合作和交流,共建研发中心,互派技术专家。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进行技术扩张,掌握关键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2.建立以大企业为依托的行业技术中心联合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在电子信息、汽车、精细化工、食品、船舶等领域,选择有条件的大企业,建立面向行业、开放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发挥集成优势,提高大企业对行业共性、关键、前沿性技术的开发能力,使其成为承担黄埔区和省、市及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主体;发挥服务功能,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扩散和技术培训;发挥智囊作用,研究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企业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3.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大企业集团,联合有专业优势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对进站博士后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补贴,吸引高层次人才带成果、带技术进入企业,成为学科带头人,并创造良好条件,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的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起点。4.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大力推进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每年扶持1~2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建具有超前研发能力的技术中心或中试基地,实施3~5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在重大项目攻关、技术培训、管理咨询、相互兼职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合作;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研发机构,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的联合,并向企业开放实验室、资料室、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鼓励企业以资金、设备等各种资源支持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可在高校、科研单位设立专业研发中心;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及技术持有人以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合作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新的经营实体;积极与“中国工程院广州院士咨询中心”合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咨询服务。建立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在企业提取的技术开发经费中设立专项产学研合作资金,专门支持产学研合作开发和人才培养;对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项目,纳入黄埔区科技计划给予重点安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科技项目;对进入企业的科研单位,除享受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人员有关待遇外,仍享受独立科研单位的政策待遇;对在推进产学研联合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联合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区里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四)建设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1.黄埔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黄埔区现阶段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建立起有利于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基本满足黄埔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2.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中介服务活动中的作用按照独立、中立、公正的执业原则,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中介服务运行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一些政府可以不做,但社会有需要的科技中介服务积极稳妥地转移或委托给科技中介机构主办。着力推进科技中介组织的独立性与社会化转制进程;鼓励发展股份制、合伙人制的专业科技中介组织,鼓励探索创建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相结合的公司。积极建立法律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有机结合的三级规范监管体制,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3.积极培养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加强对现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科学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信息渠道宽、公关能力强、经营信誉好的科技中介队伍,争取更多的从业人员获得科技部颁发的“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4.加快组织创新,建立网络化的动态服务组织系统采取“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形式,有效整合科技中介资源。可与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企业孵化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结为合作伙伴,形成动态联盟,逐渐形成目标一致、相互协调、动态有序、不断发展的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当前,要着重抓好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网络、科技信息网络、企业孵化器网络、技术交易电子网络、专家人才网络和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5.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产业化进程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面向市场,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按产业化模式搭建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以科技咨询、技术贸易、创业孵化和科技评估服务为主,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和财务服务为辅,机构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格局。四黄埔区科技发展的对策措施(一)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法规保障1.增强科技意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增强全区特别是区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实行党政领导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区委、区政府已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当前重点是抓好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加强督查和奖惩,严格按照科技部以及省市制定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责任考核指标进行考核。重视软科学研究,实现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2.设立科技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为更好地了解、掌握和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发挥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优势,建议设立区科技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以及建立专家库。专家委员会可分为专业性专家委员会和综合性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是黄埔区的高层次咨询组织,是黄埔区科技发展的智囊团。专家委员会将围绕区的科研方向和重点领域,参与研究和制订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研讨确定技术发展途径和制定技术政策,参与年度科技计划的制订以及重大科技项目的选题论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及其规划设计方案、重大科技成果的审查;承担国家、省、市以及区委托的专项工作,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提高决策水平,为黄埔区自身的发展和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多方式的咨询和帮助。3.加强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建议区人大、政协要强化对科技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对有关科技工作的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实施进行检查。国家和省市已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工作的法律和法规,重点是结合黄埔区实际,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实施细则,保障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政府机构和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与中央、省、市驻区企业的联系,可不定期地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同时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信息交流,使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的有关科技工作方面的动态,达到政企互动的效果。(二)加强国内外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1.按“三不分原则”和“三态合一”目标集聚创新资源积极营造集聚创新资源的环境,坚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三不分原则”,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科技创业环境,广泛吸引海内外的科技人才与项目。树立黄埔区科技发展与创业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科技进步环境,增强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的能力。在营造创新环境的过程中,从单纯的产业发展向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目标发展。在产业配套和结构优化方面,按照“构筑产业带、建设产业区、培育产业群、完善产业链”的科技工作思路,努力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到黄埔区创业。2.利用地缘优势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黄埔区的技术创新。抓住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制造业的新一轮转移的机遇,吸引高增值企业转移到黄埔区或在黄埔区建立分支机构;利用黄埔区的环境和空间优势,借助内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和港、澳、台地区的信息与资金优势,实现优势整合,吸引大批科技企业落户;借助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积极引进国际和香港的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探索科技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创业板块上市的途径。3.充分利用天河、大学城的高等院校资源天河高校区、大学城与黄埔区相邻,应大力利用其科研力量、实验设备以及十几万师生的智力资源。把长洲岛不但要建成大学城的“后花园”,而且要成为产学研活动基地,岛上可设立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中心、高校技术交易中心、培训中心等机构,使长洲岛成为花园式的产学研活动场所。(三)实施人才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1.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未来几年黄埔区的人才总量和结构都要有较大的发展,才能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制定优惠的政策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黄埔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除兑现国家现有的优惠政策外,要进一步降低引进人才的门槛,打破户籍编制的指标,在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随调随迁、就业入托、出国审批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有利于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黄埔区有利于国内外优秀人才创业发展的“洼地”环境。2.利用多种渠道引进人才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成建制地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聘请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为黄埔区科技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以提高科技决策水平,扶持科技项目的实施和促进科技人员素质的提高。按照“放高、控低、盘活、引智”的工作思路,积极提升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质量和速度。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国际化,重点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到黄埔区创业。积极参与每年一届的出国留学人员广州交流会,引进科技成果和人才。3.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留住工作,促进黄埔区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现有的科技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尤其要大力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根据黄埔区产业的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每年要制订培训科技骨干规划,为黄埔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1.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重奖(以政府奖励为示范、以企业奖励为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有显著效益的获奖成果,除一次性重奖外,可引导企业给予参与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以股份或按新增利润比例提成进行奖励。要让那些具有创新能力、贡献大的科技人员先富起来,真正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精神。2.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鼓励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逐步推行期权制度,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应该借党的十六大政策的东风,大胆实践。3.全面开放科技人才社会兼职在强调做好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计算机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废旧汽车拆解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申请报告
- 2025年玻璃毛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蛋白味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航空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点胶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年中国偏光片有机发光材料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分析及未来发展报告
- 十年陈花雕酒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新型轻质条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01
-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无纸笔测试题
- GB/T 10609.2-1989技术制图明细栏
- 《商务沟通与谈判》配套教学课件
- 客诉品质异常处理单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 公司岗位权责划分表
- 玻璃采光顶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