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绿道网建设拓展体育活动体系_第1页
广东:绿道网建设拓展体育活动体系_第2页
广东:绿道网建设拓展体育活动体系_第3页
广东:绿道网建设拓展体育活动体系_第4页
广东:绿道网建设拓展体育活动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绿道网建设拓展体育活动体系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率先提出了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在广东省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绿道网建设实现了“一年基本完成”的建设目标。绿道网的建设,是一项集生态、健身、经济于一体的惠民工程,沿途配套的体育设施,不仅拓展了体育场所,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而且也改善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一案例简介广东省上万公里的绿道,串起山、水、城、田、海,成为岭南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注重生态、贴近群众、服务民生、促进发展,曾荣获联合国人居署“201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球百佳范例”称号。绿道网是以绿化为特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绿色敞开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通过绿道网建设,串联和保护好绿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地方风貌,可有效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交通方式,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游憩、旅游、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并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有效载体。绿道网作为一项集生态、民生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符合“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发展要求,符合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是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和宜居城乡建设的创新之举。二背景与起因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之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在巨变的同时,也遭遇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城市发展模式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等。此时,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迫切。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城乡全面改善民生,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珠三角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破解珠三角面临的发展难题,2009年8月,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委政研室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010年1月,在广东省第十届六次全会上,汪洋专门就绿道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力争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广东省省长要求将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作为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先行开展。当年,以2372公里省立绿道全线贯通和18个城际交界面实现互联互通为主要标志,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率先完成“一年基本建成”的任务目标。三做法与经过作为一项全新的实践探索,绿道网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上述可喜成绩,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按照汪洋同志的要求,绿道网建设紧紧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在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同时,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绿道网建设找准了“省统筹指导,地方政府建设为主”的发力点,形成了领导重视、规划先行、省市联动、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组织协调、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宣传发动等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机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六方面。(一)领导重视,决策有力2009年11月以来,广东省委领导听汇报定目标,在省委第十届六次全会上动员部署,开展调研和督导。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绿道网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多次深入各市进行调研和督导。各市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督战,分管领导具体落实,靠前指挥。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督导,是广东绿道网建设高效有序推进的保证。(二)规划先行,部署有力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各市规划部门打破常规,创新模式,短时间、高质量编制完成《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奠定了绿道网建设的技术基础。各市根据《总体规划》迅速开展并完成本市绿道网规划设计工作,确定了本市省立绿道的具体选线和建设内容;省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指导文件,以及统一了标志系统,为各市提供工作指南,奠定了广东绿道网建设的实施基础。统一规划、全面部署、统筹实施,是高效有序推进绿道网建设的基础。(三)省统筹指导,督促有力省加强统筹协调,与各市互动建立了技术指导、监督检查、信息通报、跨界衔接、年底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针对绿道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及时出台有关文件,指导各市准确把握绿道内涵,不断提高绿道网建设水平。如在统筹指导方面,制定规划和技术指引,统一绿道网标志系统,组织多次技术培训,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针对绿道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印发《关于严格按照绿道内涵和功能推进绿道建设的工作意见》、《关于切实加强珠三角绿道网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市准确把握绿道内涵,加强绿道网管理维护工作,不断提高绿道规划建设水平。在监督检查方面,制定《省立绿道规划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建立了不定期检查督促、年中督导和年终考核验收的工作机制。在信息通报方面,将各市每月绿道网建设进展情况以图表及文字的形式上报省委、省政府,并在建设信息网上公布,形成各市争先创优、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在跨界协调方面,指导相邻城市共同编制、实施跨界绿道网建设整合规划,并在走向和标准方面进行协调和统筹,确保省立绿道无缝衔接。与此同时,财政、国土、环保、交通、水利、文化、林业、旅游、体育等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相关工作措施,为绿道网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省统筹指导和督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效有序推进绿道网建设的重要因素。(四)各市组织实施,执行有力为切实落实省委关于“抓落实、分高低,见分晓、论英雄”的重要指示精神,各市都建立了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精心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大力推进。如广州市将绿道网建设作为亚运会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佛山市将绿道网建设与“三旧”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捆绑推进;东莞市明确机构、人员、职责、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组织运作机制确保绿道工作得以有效落实;肇庆市采取导向明确的财政补贴和激励机制推动绿道网建设。各市绿道网建设的牵头部门,特别是规划、建设、园林、城管、人居等职能部门和区镇政府全力以赴,扎实推进,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执行力。各市的因地制宜,各显其能,是高效有序推进绿道网建设的关键所在。(五)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配合有力广东省人大、政协,专家学者和各界群众通过调研和参加活动,积极建言献策;省委宣传部等单位通过组织宣传报道、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介绿道网;各种传媒多方位、多层次地报道,为绿道网建设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高效有序推进绿道网建设的有力支持。此外,各市按照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的要求,突出本地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内涵,打造精彩纷呈的绿道网。如广州市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不断丰富幸福绿道新内涵,形成了远郊山体绿道、城市公园绿道、近郊田园绿道、滨海绿道等多样化绿道建设。(六)体育部门增配设施,拓宽功能绿道网功能的定位充分考虑体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旅游、教育和体育等功能,充分考虑将各地公共体育设施连接,与开展健身活动相配套。早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因势利导,不断拓宽绿道体育活动,在最初的自行车、健步走和慢跑等几个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太极拳、健身秧歌、健身气功、钓鱼、航海(航空)模型、风筝、定向越野、毽球、柔力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和足球等常见的体育健身项目,攀岩、轮滑、蹦极等极限运动项目,以及漂流、划艇、水上单车等水上运动项目,初步形成了适合各类人群及各方需求的绿道体育活动体系。同时还组织珠三角绿道骑行活动、绿道体育嘉年华等绿道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如2015年11月28日举办的第八届穿越丹霞山活动,就有来自各地的7000多名徒步爱好者参加了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届的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是绿道体育的一项品牌活动,是广东省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活动载体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组织各类绿道体育活动每年均达200多项,各级体育部门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扩大资源投放渠道,为绿道增配体育设施提供保障。在绿道建设部门的指导下,各级体育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健身的需要,迅速在绿道驿站或周边地区配置了一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如自行车、轮滑、滑板、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简易篮球场、简易足球场、小型全民健身路径、各类棋牌等场地与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增设了水上绿道的简易码头、划艇、独木舟、漂流和水上单车等设施。另外,还设置了相关体育器材、装备的销售和租借点,提供购买和租借的服务,以保障群众锻炼和健身的需要。四成效与反响绿道网建设有效改善了珠三角生态环境,促进了宜居城乡建设,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助于幸福广东的建设,其生态、社会、经济、民生效益逐步凸显。一是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绿道网已经成为广东完整、连续、可达的生态廊道,有效减缓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绿道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多方面的功能也逐步显现,对改善城乡生态和自然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增城绿道沿线居民的采访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居民表示空气环境明显改善,三成多居民表示水环境得到改善,两成左右的居民表示噪声、光和其他环境得到改善。二是大力推动了宜居城乡建设。绿道网连接城市和农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各地均把绿道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翻修村道、建设公厕、卫生保洁、河涌整治等,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绿道沿线的村民纷纷主动翻修房屋,积极配合绿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例如,肇庆鼎湖区苏村采取政府出资、村民参与、统一验收的模式进行绿道建设,铺设了4公里的绿道作为村道,翻修了村庄的公共厕所及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出行环境与卫生环境。珠海西湾村通过绿道建设,将原1.5米宽的土路村道改建为3米左右的硬地路面,绿道边栽种树木,在空旷地带还修建了供村民休憩的石桌石椅,不仅改善了村内的绿化环境,还使村内的公共空间更加宽敞,农村生活环境更加美化。三是明显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绿道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低碳出行和生活休闲方式,成为居民亲近自然、提升生活品质的新途径。各地均结合绿道建设,开展了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与自行车道有机结合的探讨与实践,积极推动低碳出行。佛山市在构建绿道网时,将公共自行车系统与绿道慢行系统相连通,建设辐射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网点,形成全市一体化的低碳出行、运动休闲、旅游观光的自行车服务网络。目前已投入1万辆自行车,市内通借通还,方便实用。同时,绿道休闲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日益成为广东居民锻炼身体、旅游度假的优先选择。据一项抽样调查反映,82%的游客表示绿道休闲是更加健康的休闲方式,今后会更多采用。四是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绿道网直接带动旅游、运动、休闲、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周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增城市通过建设自驾车游、自行车休闲健身游、增江画廊水上游三条绿道,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绿道旅游网,使增城的城市旅游形象和生态旅游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推动了绿道旅游经济大发展。增城绿道网建成后,每月有3万名左右的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带动了增城旅游业的发展。71公里长的增城绿道为沿线居民带来绿道维护、卫生管理及治安联防等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来农家乐、自行车租赁、商业小摊等间接就业岗位3000多个,增加了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城绿道沿线45个村集体的经济报表统计分析,绿道沿线的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快53.6%。专家点评广东绿道网的建设,串联了上万公里的绿道,为岭南大地上一张关联城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