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关于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法人代表张赢联系人霍朝辉通讯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河西新区联系电真—邮政编码021000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市和新巴尔虎右旗。立项审批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业D4420占地面积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220kV满金I、II线):本工程全长125.685km,线路共采用346基塔,占地约1.73hm2。总投资(万元)15496(静态)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17.8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已建成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为保障地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荷需求,提高新右旗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并满足风电接入要求,建设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满洲里~西旗(金安)220kV线路工程起于西旗220kV变电站,止于满洲里220kV变电站,全长125.685km,双回送电线路,本工程线路共采用346基塔,占地约1.73hm2。该项目由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承建,于2015年6月20日开工建设,2017年12月5日投入运行,项目总投资为15496万元(线路工程)。本工程于2011年7月4日由原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内环表【2011】172号出具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本项目已稳定运行近3年,为全面提高区域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及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本项目对于现今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经核实,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部分线路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70#~304#段穿越总长12km,塔基35基,257#~263#段穿越总长2.3km,塔基7基,合计穿越长度14.3km,穿越实验区塔基共42基。项目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本工程穿越保护区段线路位于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此段线路在可研设计阶段利用了原35kV西额线线路通道。原35kV西额线起于阿拉坦额莫勒镇,止于布尔敦苏木,线路全长61公里,临近省道203,因线路运行年限较长,设备老化,目前该线路已报废拆除。本工程采用该设计方案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本工程穿越保护区段220kV线路利用原35kV西额线线路通道且部分塔基利用原线路塔基进行改建,未开辟新的线路通道,从而减轻了对呼伦湖保护区及周边草原的生态环境影响;2)原35kV西额线紧邻己建设的省道203,且部分省道203位于保护区内,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大件运输及施工道路均可利用己建设的省道203,不在保护区内新开辟施工道路,减少了因大型车辆运输材料对保护区及周边草原造成的破坏;3)本工程线路投产后,运行单位进行线路巡检时可利用保护区内己建成省道203及原35kV西额线既有巡检道路,不开辟新的巡检道路,大大降低了因巡检车辆驶入对保护区及周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前期履行环评手续时,未识别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已稳定运行3年,本次报告主要为对本项目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2建设过程回顾分析2.1项目历史沿革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6月20日开工建设,2017年12月5日投入运行。本项目于2011年7月4日由原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内环表【2011】172号出具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本次输变电项目相关部门批复意见见表1-1。表1-1相关部门对本项目的意见序号审批单位文件名称及文号批复意见1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呼伦贝尔市西旗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内发改能源字[2011]2145号)原则同意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2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关于蒙东西旗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蒙东电建设[2015]141号)原则同意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3原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内环表【2011】172号)同意本项目按照《报告表》中所列的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建设。2.2工程建设内容概况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线路径长约125.685km,采用双回路架设;导线采用2×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新建铁塔346基。(1)地理位置满洲里~西旗(金安)220kV线路工程起于满洲里220kV变电站止于西旗220kV变电站,全长125.685km,全线346塔基,双回送电线路,进出线占用满洲里220kV变电站220kV侧第6、8间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市和新巴尔虎右旗。该线路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1,线路路径见图1-2(a)~图1-2(c)。220kV满金I、II回在20#~30#塔段与220kV达满线并成同塔4回走线,现场运行3回线路。经核实,本项目257#至263#、270#~304#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两段穿越实验区总长12.3km,塔基共计42基。该线路工程走向及与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见图1-3,与环境保护目标关系示意图见图1-4及图7-1~7-6,环境保护目标照片见图1-5。(2)线路路径线路由220kV满洲里变南侧出线后,走由规划部门指定的路径,平行已有220kV达满线至产业园区,在#X315塔~#X322-3塔利用220kV达满线路径与220kV达满线同塔四回架设(同塔四回路段达满线导、地线型号与原线路相同)后,左转跨过满洲里-俄罗斯铁路,沿机场路至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右转,跨过在建满伊铁路继续平行已有220kV达满线至风电场左转,至203省道西侧,平行203省道经达石莫镇,避开达巴地区铅锌矿普查区后经布尔顿镇向南敷设,经国华新右旗风电场东侧进入220kV西旗变。本段线路长度约125.685km。线路所经地区隶属于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市和新巴尔虎右旗,全线海拔均小于1000m,地形以平地、丘陵为主,兼有少量山地、河网,线路靠近203省道,交通条件较好,施工运行较为便利。地形比例:平地55%,山地10%,丘陵30%,河网5%。(3)线路导线与塔型导线采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安全系数2.5,每相2分裂,子导线垂直布置,分裂间距400mm。地线1根采用OPGW-120光缆,1根分段采用JLB40-120铝包钢绞线和GJ-80钢绞线。全线共用铁塔34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塔282基,双回路耐张塔49基,单回路耐张塔2基,双回路换位塔2基,四回路塔11基。具体双回塔为1#~19#、31#~44#,46#~344#共332基,单回塔为45+1#、45+2#共2基,同塔四回为20#~30#共11基。全线铁塔一览图见图1-6。主要交叉跨越表1-2线路特征表项目方案路径长度(km)125.684途经行政区域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地形分布(%)一般山地10丘陵30平地55河网5污秽等级Ⅲ海拔高度(m)<1000交通条件良好主要交叉跨越公路11铁路5河流2(不通航)110kV电力线235kV电力线210kV电力线15低压线、通信线18(5)满洲里出口改接呼满#2线满洲里~西旗线路为同塔双回路线路,满洲里变出线间隔为第8和第6间隔。现在第6间隔被呼满I回占用,故需要将现有第6间隔的呼满I回线倒至第三间隔。现场情况为:根据现场实际勘察,新建呼满线#120塔、#121塔均为同塔双回路,呼满II线(及II线侧OPGW光缆)随#120塔、#121终端塔进入满洲里变第2间隔,呼满I线(及I线侧OPGW光缆)从#120塔接至原呼满I回#112终端塔后进入满洲里变第6间隔。改接方案:将呼满I线从120号塔~原呼满线#112终端塔~构架(6间隔)导线(及呼满I线侧OPGW光缆)迁移至新建呼满线#120塔~#121终端塔-构架(2间隔)。2.4线路路径合理性分析工程选线阶段,充分征求了地方政府、规划、土地、水利、交通及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与相关部门达成了路径协议。工程设计中的路径方案建设条件较好,输电线路服从区域发展规划,对环境影响较小,路径方案选择是合理的。本工程穿越保护区段线路位于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此段线路在可研设计阶段利用了原35kV西额线线路通道。原35kV西额线起于阿拉坦额莫勒镇,止于布尔敦苏木,线路全长61公里,临近省道203,因线路运行年限较长,设备老化,目前该线路已报废拆除。本工程采用该设计方案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本工程穿越保护区段220kV线路利用原35kV西额线线路通道且部分塔基利用原线路塔基进行改建,未开辟新的线路通道,从而减轻了对呼伦湖保护区及周边草原的生态环境影响;2)原35kV西额线紧邻己建设的省道203,且部分省道203位于保护区内,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大件运输及施工道路均可利用己建设的省道203,不在保护区内新开辟施工道路,减少了因大型车辆运输材料对保护区及周边草原造成的破坏;3)本工程线路投产后,运行单位进行线路巡检时可利用保护区内己建成省道203及原35kV西额线既有巡检道路,不开辟新的巡检道路,大大降低了因巡检车辆驶入对保护区及周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建设单位关于线路穿越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说明见附件5。表1-3相关部门对本项目的意见序号审批单位文件名称及文号批复意见备注1新巴尔虎右旗草原监督管理局关于征求满洲里~西旗220kV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的意见函,吉华电设[2010]63号施工前逐级办理草原征占用手续,并给沿路的牧民的补偿见附件6-12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林业局关于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及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意见的批复,新右林字【2013】5号此项工程送电线路经达赉苏木253林班3小班宜林地,同意此路径,此项工程施工阶段如涉及林地补偿,施工方必须做出补偿见附件6-23满洲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新建工程意见的复函原则上同意项目输电线路路径选址方案见附件6-34满洲里市农牧业局对《关于征求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及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意见的函》的回复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按照《草原补偿协议》给予牧户相应的资金补偿见附件6-45满洲里市林业局关于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及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意见的回复同意路径走向。此工程送电线路经过机场路,机场路两侧300米-500米范围内为国家工程林地,需办理征占林地手续,进行林地补偿。见附件6-56满洲里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满洲里市境内线路路径选择意见的函,满环函[2013]47号原则同意满洲里市境内的路径选择方案见附件6-67新巴尔虎右旗国土资源局关于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变电站站址意见和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及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意见的复函,新右国土资函发[2013]51号经研究,该项目已列入新巴尔虎右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符合我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同意该项目建设见附件6-78新巴尔虎右旗规划局关于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变电站站址意见和满洲里至西旗变双回22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及呼伦贝尔西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意见的复函,新右规发[2013]11号符合总体规划要求见附件6-89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关于《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关于商请核实满洲里~西旗220kV输电线路与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的函》的复函/附件6-9二、编制依据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本),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本)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2020年9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第二次修正版),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修改版),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发布施行;(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改委第29号令,2020年1月1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2021年1月1日施行。(10)《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环评(2016)150号),2016年10月26日。(11)原环境保护部(环办[2012]13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2012年10月29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2017年10月7日起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一号),,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版),2017年10月7日;(1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1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9月;(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修改版),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发布施行;(20)《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177号);(21)《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生态影响审查通知》(内环办[2016]341);(22)《关于下放和取消自然保护区有关事前审查事项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15]86);(23)《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2015年5月8日;2.2地方有关法规及规划(1)《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2018年12月6日);(2)《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4号令),1998年11月25日起施行;(3)《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1月;(4)《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生态影响审查有关事宜的通知》,内环办发[2016]341号;(5)《关于清理整顿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活动的通知》(内环函〔2016〕203号);(6)《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2018年12月6日;(7)《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2016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8)《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发改社会[2016]1831号;(9)《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3评价导则、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8)《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2)《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2.4行业规范《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2.5环评委托书和相关批准文件(1)委托函(附件1)(2)《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内环表【2011】172号)(附件2)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关于蒙东西旗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蒙东电建设[2015]141号)(附件3)关于呼伦贝尔市西旗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内发改能源字[2011]2145号)(附件4)建设单位关于线路穿越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说明(附件5)(7)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本项目的协议(附件6-1~附件6-14)(8)检测报告(附件7)(9)线路塔基坐标(附件8)2.6工程资料(1)《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关于蒙东西旗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以及相关图纸资料(蒙东电建设〔2015〕141号)。(2)《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内环表[2011]172号)。(3)《满洲里~金安220kV线路工程竣工图设计综合部分》,2017年5月。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市和新巴尔虎右旗。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千米、南北700千米,总面积25.27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33.32千米,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千米,中蒙边界682.24千米。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东经117°12′至117°53′,北纬49°19′至49°41′。东临新巴尔虎左旗,南、西与新巴尔虎右旗相邻,北与俄罗斯联邦接壤。全市东西最长50公里,南北最宽34公里,呈不规则的狭长地带,总面积为453平方公里。中俄边境满洲里管段全长101.1公里,其中满洲里辖区内的国境线全长54公里(包括水界12.7公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处举世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等11个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地貌满洲里市处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大兴安岭边缘过渡地带,主要地形为波状起伏的丘陵。霍尔津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横亘于市区中部,致使中部高、西部平缓、东部为沼泽洼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比较平缓。地貌特征分为丘陵和山间洼地两个地貌单元。山间洼地位于市域东部的低洼地带,海拔高度在545~634米之间,地面坡度为3‰~4‰,堆积有较厚的第四系地层。地下水位浅,又因低洼形成大片沼泽湿地,属堆积地貌。丘陵区海拔高度在624~700米之间,地面坡高一般在2‰~3‰,最大坡度可达7‰以上。陵顶部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已成浑圆状;基岩埋藏较浅,有的直接裸露为侏罗纪凝灰岩,风化较严重成碎石状。丘陵底部堆积较厚的新生界第四系洪积物。新巴尔虎右旗在地质构造上受新华夏第三沉降带海拉尔盆地西缘隆地的控制,为大兴安岭褶皱带的额尔古纳槽背斜。地层主要为中生代的中侏罗世构造层(J2)的火山岩,岩性为轻蚀变黑、褐、灰绿、暗红色的安山岩、安山玢(bin)岩、安山玄武岩等;发育在晚侏罗世(J3)构造层的火山碎屑岩,岩性为灰、灰白、灰绿、灰紫、灰黄色的中酸性熔岩及凝灰岩、酸性熔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和酸性凝灰熔岩等;发育在晚侏罗世(J3)构造层的中基性火山岩,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夹薄层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等;发育在晚侏罗世(J3)的酸性火山岩,岩性为灰、灰白、灰黄、紫色及灰色流纹岩、流纹斑岩、珍珠岩和酸性火山岩、凝灰岩等。上述中生代火山岩组,分布于呼伦湖以西、克鲁伦河以北的低山区及一级台状丘陵区和二级台状丘陵区。发育在中生代早白垩世(K1)构造层的内陆湖泊沼泽相沉积物,其岩性上部为灰、灰褐、灰黑色泥岩、含砾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及石膏等,下部为灰色、深灰色砂砾岩及泥质或钙质中酸性火山岩,基底为上侏罗世统兴安岭火山岩组(J3S),分布于克鲁伦河地堑范围内。该旗地貌单元属呼伦贝尔断裂断陷盆地。山脉走向与河流流向多与地质构造线相吻合,即山脉多呈东北至西南,呼伦湖、克鲁伦河则沿断裂带线发育。达赉湖西岸、克鲁伦河以北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海拔一般为650~1000米,最高为巴彦乌拉山,海拔1011米最低为阿拉善查干诺尔一带,海拔504米。纵观新巴尔虎右旗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层状地形较明显,并依此可分为剥蚀地形、侵蚀是形和堆积地形三个亚地貌单元。除上述地貌类型外,在新巴尔虎右旗尚有较多的微地形发育。如星罗棋布的封闭洼地(几十平方米)、洪积扇、剥蚀残丘(蓝旗庙以南地带,顶部浑圆,高出地面数米到数十米,多属水蚀、冰蚀作用形成)、断层崖(阿敦础鲁北山花岗岩剥蚀区最为典型)、风积砂丘、砂岗(主要在黄花村以西及河湖沿岸一带)。3、气候特征 满州里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干湿区域类型为半干旱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年平均气温0.7℃,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于7月~8月的植物生长旺期。新巴尔虎右旗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4、水文满洲里市主要湖泊如下:(1)呼伦湖:详见生态专篇。(2)哈拉诺尔:位于满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积3.1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084.8平方公里。该湖处于闭流区,不能外溢,湖水水质为碱水。(3)查干湖:位于满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积0.2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35.18平方公里。大水时能溢流,流向满洲里北河,属达兰鄂罗木河流域。(4)无名湖:位于满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积0.48平方公里,集水面积89.96平方公里。大水时能溢流,流向满洲里北河,属达兰鄂罗木河流域。(5)小北湖:位于满洲里市北郊,湖水面积0.4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76.4平方公里,属达兰鄂罗木河流域。[18]满洲里市主要河流如下:(1)海拉尔河:在满洲里境内长度为12公里,水平均径流量30.4亿立方米。在满洲里市东湖区北部阿巴该图山以南分成两支,其主流在阿巴该图山脚下转向东北,改称额尔古纳河。(2)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3)闭流区干沟:在满洲里市西部哈拉诺尔湖群带内有若干条干沟,季节有水,汇入湖中,处于湖流区域内。新巴尔虎右旗主要湖泊如下:(1)呼伦湖又称达赉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水域面积最大时达2339平方公里,现面积为2038平方公里左右,其中,91%在我旗境内。湖泊长为93千米,最大宽度为51千米,平均宽度为25千米,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湖泊周长为447千米,呼伦湖水域与周边湿地总面积7680平方公里。呼伦湖系吞吐湖泊,补给来源主要为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其次是降水、周边径流和地下水补给。(2)贝尔湖是中蒙两国共有的湖泊,面积608.78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仅西北部40.26平方公里为我国所有,全部在我旗境内。5、植被、生物多样性满洲里市野生种子植物57科、202属、284种。其中单属、单种植物19科,占总科数的33.3%。其中:主要饲用植物有275种,分属52科、194属;水生植物主要为芦苇类,粗略计算为2666.6公顷,蕴藏量在3万吨左右,其他水生植物还有蒲草、水葱等;呼伦湖浮游植物种类为8门、88属、21目、38科,其中绿藻门35属、蓝藻门20属、硅藻门巧属、裸藻门5属、甲藻门4属、金藻门5属、隐藻门2属、黄藻门2属,年总平均生物量为8.165毫克/升;药用植物420种左右,隶属69科、128属。新巴尔虎右旗共有野生植物66科、232属、472种,其中饲用植物有44科、152属、297种,分别占野生植物的67%、66%、63%。达赉湖及其附属水体共有鱼类4目6科26种(鲤科、鳅科、鲶科、鲫形目鲑科、鳕形目鳕科、单肩目狗鱼科)。鲤形目鲤科占绝对优势,聊鲑科2种、鳅科2种和鳕科、狗鱼科、鲶科各1种外,其余19种均为鲤科鱼类。在19种鲤科鱼类中,雅罗鲤亚科2种、鳊亚科3种、鲤亚科2种,鲤形目3科共22种,非鲤形目种类仅为4种。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241种,如:天鹅、海鸥、鹤、鸭、鹭等二百多种珍稀鸟类,湖中共有鱼类30多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鲇鱼等经济鱼类。新巴尔虎右旗兽类共有6目13科35种。由新巴尔虎右旗草原景观的特点,境内以小型兽类为主,无大型食肉兽与食草兽(据当地居民反映,50年代尚有野马存在)。在此35种中啮齿类就有2目6科15种,占总种类数的42.86%,就数量而言,也是本区兽类的优势种类。草原鼠害严重,而鼠类天敌动物虽有为数不烽的种类,但数量均甚少,不足以形成鼠类发生的抑止因素。新巴尔虎右旗飞禽类有17目38科,主要有大雁、灰鹤、鸿雁、水鸭子、鱼鹰、海鸥等候鸟约100种,还有山鹰、毛腿鸡、百灵鸟等。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见章节十。四、建设项目工程分析4.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期输电线路工程为输送220kV电能,采用全线架空的形式,架空线是架空敷设的用以输送电力的导线和用以防雷的架空地线的统称,架空线具有低电阻,高强度的特性,可以减少运行的电能损耗和承受线路上动态和静态的机械荷载。本期输电线路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如图4-1所示。西旗西旗220kV变电站220kV出线间隔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220kV架空线路220kV满洲里变电站南侧出线施工期: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图4-1220kV输电线路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具体工艺:本工程新建220kV送出工程施工主要分塔基基础施工、组塔立杆、架线及附件安装工程几个程序,辅助施工工艺为施工便道。施工流程图见图4-2。图4-2220kV输电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4.2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4.2.1施工期本工程送电线路已建成投入运行,施工期已结束。经现场勘查,送电线路沿线临时施工占地已恢复原貌,已基本看不到施工痕迹。施工期的污染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固体废弃物等带来的环境影响。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临时占地和塔基占地破坏植被。4.2.2运营期(1)电磁影响220kV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电流在导线中的流动会使周围一定范围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噪声220kV输电线路运行对环境噪声影响较小。(3)废水220kV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水。(4)固体废物220kV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弃物。(5)环境空气220kV输电线路运行不产生环境空气污染物。五、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线路工程沿线及环境保护目标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为控制本工程工频电场、磁场所致公众曝露,环境中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4kV/m,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道路等场所控制限值为10kV/m,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为100μT。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污水排放:本输电线路工程不涉及污水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无六、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6.1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等级。•电磁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有关规定,本工程220kV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因此,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声环境本输电线路工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以下(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生态环境输变电工程属点-(架空)线工程,本工程实际扰动面积及影响范围小于2km2,但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相关规定,对本次输变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地表水本工程周围无地表水环境。输电线路无污水产生。6.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如下:(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的带状区域。(2)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声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确定架空线路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带状区域。(3)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规定,评价范围应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结合实地勘察情况,本项目部分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本报告选择本项目在保护区内输电电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扩1km的范围作为生态影响重点评价范围。6.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区域(列出名单和保护级别)根据现场踏勘及工程设计资料,本次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6-1,线路路径与保护区关系图见图1-3。本工程其他环境要素保护目标见表6-2,环保目标相对位置关系图见图7-1~图7-6,环保目标照片见图1-5。表6-1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子工程名称地理位置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对象环境目标环境因素评价等级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新巴尔虎右旗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生态一级动植物生物量维持现状,不影响动植物繁育和种群发育,不降低生物多样性。主要保护对象对象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鸟类生物多样性不减少,丰富度维持原状。草原生态系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不降低。表6-2本工程其他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工程名称地理位置环境保护目标(最近距离)及户数功能环境特征环境因素保护级别备注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220kV满金I、II线)新巴尔虎右旗220kV满金I、II线198~199号塔西北侧26m在建羊圈(1处)羊圈(在建)1层尖顶(h=4m),线高20.4mN、E、B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μT噪声:昼间55dB(A);夜间45dB(A);图7-1220kV满金I、II线132~133号塔东北侧40m呼伦镇蒙古包旅游点(1处)旅游点1层尖顶(h=4m),线高15.8m图7-2220kV满金I、II线106~107号塔西南侧18m牧民住户(1处)民房1层尖顶(h=4m),线高25.8m图7-3220kV满金I、II线65~66号塔之间东北侧38m的卢幸福家(1户)民房1层平/尖顶(h=3/4m),线高14m图7-4满洲里220kV满金I、II线21~22~23号塔南侧40m厂房(1处)厂房1层尖顶(h=4m),线高17.4m图7-5220kV满金I、II线自19号塔线路南侧26m看苗木房住人1层尖顶(h=4m),线高18.4m图7-5220kV满金I、II线30号塔线路东侧40m立涛建材有限公司厂房1层尖顶,线高10.2m图7-6注:E——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七、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为了解本工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及噪声环境现状,我单位委托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191012340200)对输电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7.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7.1.1现状监测项目(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距离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7.1.2监测方法(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7.1.3监测仪器NBM-550/EHP50F工频场强仪仪器编号:A-03出厂编号:G-0015/000WX50424量程范围:电场:5mV/m-100kV/m;磁场:0.3nT-10mT检定有效期:2019年10月12日-2020年10月11日7.1.4监测点布置本工程监测点的布设原则如下:1)以工程涉及的环境保护对象及敏感点为主;2)评价范围内距线路较近的敏感点;3)可以反映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4)敏感点周围的环境条件,确定监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根据本工程线路沿途敏感点分布,结合工程特点并考虑监测可操作性等原则,在220kV线路沿线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布置7个电磁环境监测点;线路工程沿线监测点位图见图7-1~图7-6。220kV满金I、II号线297#~298#塔之间布设检测断面1,双回,异相序,双分裂,线高约10.4m,以线路地面投影为起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向西北进行,距地面1.5m高,测至50m止。220kV满金I、II号线221#~222#塔之间布设检测断面2,双回,同相序,线高约10.4m,以线路地面投影为起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向西北进行,距地面1.5m高,测至50m止。220kV满金I、II号线221#~222#塔之间布设检测断面3,同塔四回(实际运行3回),线高约11m,以线路地面投影为起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向北进行,距地面1.5m高,测至50m止。线路工程沿线监测断面图见图7-7~图7-9。7.1.5监测时间及天气条件表7-1监测时间及天气条件序号工程名称检测时间天气条件1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昼间:2020年8月29日~30日8:15~17:55天气阴,温度9℃~22℃,相对湿度30%~34%,风速2.0m/s~2.5m/s。7.1.6运行工况表7-2运行工况一览表(昼间)工程名称运行电压(kV)运行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220kV满金I线235.0450.3015.2812.57220kV满金II线235.1349.3814.4512.907.1.7监测结果及评价表7-3本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检测结果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检测点位(测点编号)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检测结果(μT)1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220kV满金I、II线198~199号塔西北侧26m在建羊圈(1)1.264×10-18.221×10-22220kV满金I、II线132~133号塔东北侧40m呼伦镇蒙古包旅游点(2)3.924×10-24.922×10-23220kV满金I、II线106~107号塔西南侧18m牧民住户(3)2.730×10-15.103×10-24220kV满金I、II线65~66号塔东北侧38m的卢幸福家(4)6.613×10-25.211×10-25220kV满金I、II线21~22~23号塔南侧40m厂房(5)4.940×10-24.531×10-26220kV满金I、II线线自19号塔线路南侧26m看苗木房(6)7.261×10-29.400×10-27220kV满金I、II线30号塔线路东侧40m立涛建材有限公司(7)5.221×10-22.410×10-28220kV满金I、II号线297#~298#塔之间布设检测断面,线高约10.4m,双回线路,异相序距线路走廊中心距离0m2.3345.883×10-192m2.5075.714×10-1104m2.8715.452×10-1116m(边导线)2.9285.231×10-1128m2.7604.762×10-11310m2.2914.220×10-11415m1.0453.014×10-11520m4.071×10-12.023×10-11625m2.069×10-11.402×10-11730m1.571×10-19.001×10-21835m1.373×10-17.123×10-21940m1.249×10-15.825×10-22045m1.103×10-14.520×10-22150m9.512×10-23.723×10-222220kV满金I、II号线221#~222#塔之间布设检测断面,线高约10.4m,双回线路,同相序距线路走廊中心距离0m4.0783.312×10-1232m4.0933.390×10-1244m4.1213.271×10-1255m(边导线)3.9073.273×10-1266m3.7763.201×10-1278m3.3053.134×10-12810m2.6073.004×10-12915m1.0182.274×10-13020m3.403×10-11.612×10-13125m1.279×10-11.172×10-13230m1.494×10-18.823×10-23335m1.835×10-16.644×10-23440m1.704×10-14.723×10-23545m1.639×10-14.222×10-23650m1.447×10-14.011×10-237220kV满金I、II号线26#~27#塔之间布设检测断面,线高约14m,同塔4回(3回挂线运行)距线路走廊中心距离0m1.6344.330×10-1382m1.6454.271×10-1394m1.9214.072×10-1406m2.1463.933×10-1417m(边导线)2.2113.871×10-1428m2.2243.674×10-14310m2.0033.281×10-14415m1.1372.263×10-14520m4.835×10-11.550×10-14625m1.850×10-11.063×10-14730m7.701×10-27.623×10-24835m4.524×10-25.800×10-24940m3.903×10-25.311×10-25045m3.971×10-24.102×10-25150m4.023×10-24.023×10-2从表7-3可以看到,220kV满金I、II号线沿线工频电场强度为(3.924×10-2~2.730×10-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410×10-2~9.400×10-2)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由监测结果显示,本工程220kV满金I、II号线297#~298#塔之间监测断面0~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9.512×10-2~2.928)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723×10-2~5.883×10-1)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满金I、II号线221#~222#塔之间监测断面0~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1.279×10-1~4.12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011×10-2~3.390×10-1)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满金I、II号线26#~27#塔之间监测断面0~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3.903×10-2~2.22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023×10-2~4.330×10-1)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7.2声环境监测7.2.1现状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eq),单位dB(A)。7.2.2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7.2.3监测仪器AWA6228+噪声统计分析仪仪器编号:A-18出厂编号:00322984测量范围:10Hz-20kHz,±1dB(不含传声器)检定有效期:2020年3月18日-2021年03月17日AWA6221B声校准仪仪器编号:F-01出厂编号:2006273标称声压级:94dB(以20μPa为基准)检定有效期:2020年03月18日-2021年03月17日7.2.4监测点布置在220kV线路沿线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布置8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图7-1~图7-7。7.2.5监测时间及天气条件2020年8月29日~30日昼间:天气阴(8:15~17:55),温度9℃~22℃,相对湿度30%~34%,风速2.0m/s~2.5m/s。夜间(只测噪声):天气阴(22:05~23:50):温度10℃~13℃,相对湿度40%,风速2.8m/s。7.2.6运行工况昼间运行工况见表7-2,夜间运行工况见表7-4。表7-4运行工况一览表(夜间)工程名称运行电压(kV)运行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220kV满金I线234.9650.2515.2212.56220kV满金II线235.0949.3614.4312.877.1.7监测结果及评价表7-5本工程声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子工程名称检测点位(测点编号)检测结果dB(A)昼间夜间1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220kV满金I、II线198~199号塔西北侧26m在建羊圈(1)38.237.32220kV满金I、II线132~133号塔东北侧40m呼伦镇蒙古包旅游点(2)36.936.03220kV满金I、II线106~107号塔西南侧18m牧民住户(3)37.636.54220kV满金I、II线65~66号塔东北侧38m的卢幸福家(4)36.335.45220kV满金I、II线21~22~23号塔南侧40m厂房(5)36.935.86220kV满金I、II线线自19号塔线路南侧26m看苗木房(6)38.337.67220kV满金I、II线30号塔线路东侧40m立涛建材有限公司(7)37.436.58220kV满金I、II号线297#~298#塔之间线路下方(8)37.236.3从表7-5可看出,220kV满金I、II线路沿线及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昼间为36.3~38.3dB(A),夜间为35.4~37.6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八、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运行期220kV输电线路运行不产生环境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运行期220kV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固体废物运行期220kV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噪声经本次现场监测,220kV满金I、II线路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昼间为36.3~38.3dB(A),夜间为35.4~37.6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工频电磁场经本次现场监测,220kV满金I、II号线沿线工频电场强度为(3.924×10-2~2.730×10-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410×10-2~9.400×10-2)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220kV送电线路的架设对周围环境的生态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植被的影响和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建设地表开挖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破坏原有植被、扰动土壤,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本项目线路工程为线性工程,采用架空线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工程的塔基占地、布线施工和临时道路占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塔基占地和施工道路。经现场勘查,送电线路沿线临时施工占地和塔基处已恢复原貌,植被生长良好,已基本看不到施工痕迹。可见,本工程线路占地未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对植被的影响送电线路原为天然草场,施工完毕后,对于材料堆场和土石方堆场等临时占地及时进行了清理并植被恢复,站址四周草场植被恢复良好。本项目220kV送电线路施工完成后表土全部回覆利用,施工结束后对塔基及其施工区实施土地整治人工种草;牵张场区、跨越场地施工结束后进行了土地整治及人工种草;临时道路施工结束后进行了人工种草等措施,苗木生长良好。可见,本工程线路建设未对沿线植被产生不利影响。3、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期地表开挖,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建设单位在线路的选线和定位时,已尽量避开陡坡和易发生塌方、滑坡、冲沟或其他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根据塔位实际地形来调节四条塔腿的全方位高低,避免大面积开挖土石方。本项目送电线路采用架空方式,避免破坏原有植被。建设单位在塔基施工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和回填土分别堆放,并用外侧坡角草袋装土拦挡、顶部密目网苫盖的方法进行防护;塔基施工结束后,先将回填土回填,再将表土覆盖于塔基基部,利于植被恢复。通过以上措施均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送电线路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详见章节十。九、环境影响评价9.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满洲里~西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6月20日开工建设,2017年12月5日投入运行,本项目总工期为30个月。本工程线路已投入运行,施工期已经结束。从现状调查来看,线路塔基以及施工期临时占地均已恢复原貌,线路沿线及塔基处草场植被生长良好,已基本看不到施工痕迹。可见,本工程施工期对周围环境未造成不利影响。塔基四周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9-1。9.2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9.2.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次环评采用实测的方法对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220kV满金I、II号线沿线工频电场强度为(3.924×10-2~2.730×10-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410×10-2~9.400×10-2)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满金I、II号线297#~298#塔之间监测断面0~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9.512×10-2~2.928)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723×10-2~5.883×10-1)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满金I、II号线221#~222#塔之间监测断面0~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1.279×10-1~4.12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011×10-2~3.390×10-1)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满金I、II号线26#~27#塔之间监测断面0~50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3.903×10-2~2.22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023×10-2~4.330×10-1)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根据现场勘测,本工程线路已建成投运且距中心线13m范围内现无居民。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版)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220kV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边导线外20m)不得兴建建筑物,因此,只要严格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不在线下及边导线外20m范围内兴建建筑物,可保证本工程线路沿线今后新增的居民房不会出现电磁环境超标现象。9.2.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次环评采用实测的方法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噪声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经本次现场监测,220kV满金I、II线路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昼间为36.3~38.3dB(A),夜间为35.4~37.6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可见,本工程已建线路对附近声环境影响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的要求。9.2.3生活污水环境影响分析输电线路工程运行期无废水排放。9.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不会产生固废。9.2.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土地的影响永久占用的土地将改变土地利用功能,由于线路走廊内除塔基外的其余土地仍可被利用,加之永久占地数量很小,因此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2)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由于本项目属于已建项目,施工单位完成了塔基及其施工区在施工前先进行表土剥离,施工完成后表土全部回覆利用,施工结束后对塔基及其施工区实施土地整治人工种草;牵张场区、跨越场地施工结束后进行了土地整治及人工种草;临时道路施工结束后进行了人工种草等措施。本项目建设未对项目区域植被产生不良影响,运营期已恢复至良好状态。(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工程运行期,由于空中线路的架设,可能会对一些鸟类的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鸟类迁徙过程需要躲避塔架和线路,但其仍可正常活动和栖息、繁殖,影响不明显。根据本次现场勘查,未发现鸟类撞击电塔、电线事件现象。由于本项目送电线路路径位于地势较低且较为平坦处,项目运行后,鸟类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在飞行中会避开电塔和输电线;另外,本工程在铁塔导线横担端头挂线点上方设置驱鸟器,可有效预防鸟类撞塔、撞线事故的发生。在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个别撞塔、撞线乃至撞墙事件,对鸟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概率极低。满洲里~西旗220kV线路工程沿线照片见图9-2,部分塔基恢复情况照片见图9-3,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照片见图9-4。十、生态影响分析(穿越保护区专章)10.1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满洲里~西旗(金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其中270#~304#段穿越实验区总长约12km,塔基35基,距离缓冲区边界最近为约6.1km(289#),距离核心区边界最近为约7.2km(289#);257#~263#段穿越实验区总长约2.3km,塔基7基,距离缓冲区边界最近为约9.3km(262#),距离核心区边界最近为约10.2km(262#)。合计穿越实验区长度14.3km,穿越实验区塔基共42基。输电线路与保护区位置关系详图见图10-1,本工程线路塔基坐标见附件8。穿越保护区段已建线路基本情况见表10-1。表10-1本工程送电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涉及保护区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穿越情况实验区270#~304#段257#~263#段合计塔基数35基7基42基穿越长度约12km约2.3km约14.3km保护区内永久占地1750m2350m22100m2距离缓冲区边界最近距离约6.1km(289#)约9.3km(262#)/图10-1输电线路与保护区位置关系详图10.2项目组成及布置(1)线路路径本项目穿越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段线路全长为14.3km,全部位于新巴尔虎右旗境内,设铁塔42基,全部为直线塔。(2)塔基区该段线路42基铁塔塔基永久占地面积为铁塔基础外扩1m范围,本工程在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永久占地面积为0.63hm2。(3)铁塔施工区铁塔施工区以塔基为中心呈正方形布设,直线塔铁塔施工区占地宽度在塔基外围2.5m。每基铁塔都相应地设有铁塔施工区,用于临时堆土、堆料以及架线。铁塔施工区为临时占地,本工程在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临时占地面积为1.25hm2。(4)临时道路原35kV西额线紧邻己建设的省道203,且部分省道203位于保护区内,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大件运输及施工道路均可利用己建设的省道203,不在保护区内新开辟施工道路。(5)牵张场、跨越设施、施工生产生活区本项目均未在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设置跨越设施、施工生产生活区。本项目在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设置牵张场地1处,临时占地面积0.02hm2。10.3自然保护区概况10.3.1基本情况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跨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市行政区域,面积74万hm2。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距满洲里市40公里,南以贝尔湖与蒙古国接壤。地理坐标:北纬47°45′50″~49°20′20″;东经116°50′10″~118°10′10″。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由新右旗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和草原等生态系统为主的,集自然保护、生态恢复、科研监测、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分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兼具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草原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保护区内的湖泊、河流湿地和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呼伦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即在保护区内栖息繁殖和迁徙过境的众多水禽和濒危珍稀物种。主要保护目标是呼伦湖保护区及其附近地区的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以及呼伦湖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10.3.2功能区划保护区总面积为740000公顷,由呼伦沟、嘎拉达白辛、乌尔逊河、乌兰诺尔、贝尔湖5个核心区及核心区外围的缓冲区和实验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面积76803.00公顷,占总面积的10.38%;缓冲区面积为38930.00公顷,占总面积的5.26%;实验区面积为624267公顷,占总面积的84.36%。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即各种类型的湿地和典型草原。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即保护区内繁殖的和迁徙过境的水禽及其它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区功能区划详见图10-2。图10-2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10.3.3主要保护对象及分布(一)多样的生态系统(1)草原生态系统典型草原:典型草原是保护区地带性植被,遍布保护区低山丘陵、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主要可分为两个群系,一是大针茅、羊草、丛生水禾草原,该群落以大型旱生丛生禾草——大针茅为建群种,根茎禾草——羊草在群落当中起着优势作用。该群系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北地区(新巴尔虎左旗境内)、新达赉湖以北、双山子及周围山冈、漫坡上,在保护区内分布面积较小。二是克氏针茅草原群系,该群系以丛生旱生禾草——克氏针茅为建群种,羊草和丛生小禾草——糙隐子草和菊科、小半灌木——冷蒿是常见的优势种。克氏针茅草原是保护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分布也最广,从保护区东北部嵯岗牧场二队西环呼伦湖北、西和南延伸到贝尔湖,大部分为克氏针茅+丛生禾草。另外,以碱葱为建群种的碱葱草原在保护区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其他植被类型:保护区内环岛状分布着一些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如沙生植被:建群种为差不嘎蒿、小叶锦鸡儿等,群落稀疏,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内呼伦湖东、南岸沙地上;盐生植被:分布于湖泡及古河道等低洼地形部位,主要种类有芨芨草、马蔺、碱蓬等;草甸植被:分布于河漫滩的非盐化地段,以中生禾草为主,建群种有羊草、地榆、鹅绒委陵菜等。(2)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保护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相对平坦的地形、地貌形成流速缓慢、蜿蜒曲折的草原河流,它们和断陷的浅水湖泊一起发育形成完整的干草原区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永久性淡水湖泊:包括呼伦湖、贝尔湖和乌兰诺尔;永久性河流:包括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和海拉尔河;淡水沼泽生态系统:包括芦苇沼泽、眼子菜沼泽、泥岸浅水沼泽、灌丛化草甸、河湖漫滩草甸等。(二)生物物种多样性呼伦湖地区的鸟类(包括文献记录)共有319种。分属18目50科。本地区鸟类以夏候鸟为主,特别是水禽或近水雀形目种类占大部分,其中:潜鸟1种,鸊鷉4种,鸬鹚1种,鹳鹭类9种,雁鸭类27种,鹤类6种,秧鸡科3种,鸻鹬类46种,鸥类16种。占总种类数的41%,而且数量庞大。每年有大量的旅鸟路经本地区,或稍事休整或停留月余,如:小天鹅、金鸻、大滨鹬、小杓鹬等。冬候鸟在本地区也有一定数量,如雪鴞、毛脚鵟、灰伯劳、铁爪鹀、朱顶雀等。迁徙水鸟是保护区夏候鸟的重要组成成分,留鸟主要由雀形目鸟类和猛禽组成。在319种鸟类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1种:白鹤、黑鹳、丹顶鹤、白头鹤、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大鸨、东方白鹳、遗鸥。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2种,包括6种鹤、3种天鹅、28种鹰(隼)、7种鸮等。

保护区内2种Ⅱ级哺乳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呼伦沟和贝尔湖附近的典型草原,以针茅、羊草为大宗食物。呼伦湖及其附属水体共有鱼类5目8科31种(包括移入种2种),另1亚种。分别为鲤形目3个科(鲤形科、鳅科、鲶科);鲱形目鲑科;鳕形目鳕科;单肩目狗鱼科。鲤形目鲤科占绝对优势,除鲑科2种,鳅科2种,鳕科、狗鱼科、鲶科名1种外,其余19种均为鲤科鱼类。呼伦湖水系主要经济鱼类有7种:鲤、鲫、红鳍鲌、蒙古红鲌、油餐鲦、狗鱼、鲶鱼。呼伦湖保护区内冷水溪流性鱼类2种,江湖半洄游性鱼类2种,湖泊定居性鱼类17种。另外保护区内还分布有两栖类2种、爬行类3种。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9科246属486种。保护区境内的乔木、灌木和半灌木有28种,多年生草本有331种,一、二年生草本127种;旱生植物101种,中旱生植物60种,旱中生植物38种,中生种类191种,湿中生种类30种,湿生种类45种,水生种类21种。以上数据反映出呼伦湖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10.4评价区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10.4.1样方设置及影像数据本项目生态调查全部为实地调查,于2020年9月16日至20日进行。样方调查点位见图10-3。所做草本样方均为1m×1m,灌木样方5m×5m;每塔为一个样地,每个样地分别对未扰动区(自然植被区)(3个样方综合考虑)、装塔扰动区(3个样方综合考虑)、塔基区(1个样方)做样方进行统计分析,每个样方分别调查种类、密度、多度、高度、盖度、鲜重等。沿线植被样点分布图见图10-3。样方调查照片见图10-5。本项目生态现状调查解译使用的信息源主要为Landsat8(2019年7月)陆地卫星和google遥感图相结合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到这一时期的地表类型差异是一年中较明显的时候,该时间段具有地物区分显著、地表信息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对各生态环境因子的判断。通过对36个样方数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完成了项目区的生态图件,沿线遥感影像图见图10-4。10.4.2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保护区主要由草原、湖泊、河流、湿地和沙地等景观组成。地带性植被为干草原,由于地貌、水文和气候等条件的差异,植被进一步划分为典型草原、沙生植被、盐生草甸、沼泽植被和草甸植被。典型草原遍布保护区低山丘陵、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上。可分为两个群系,即大针茅(Stipagrandis)、羊草(Leymuschinensis)、丛生小禾草草原群系和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群系。前者以大型旱生丛生禾草—大针茅为建群种,根茎禾草—羊草在群落中起着优势作用,糙隐子草(C1eistogenessquarrosa)、冰草(Agropyroncrastatum)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该群系在保护区内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北部,新呼伦湖以北,双山子及周围山岗、漫坡上。后者以丛生旱生禾草—克氏针茅为建群种,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Artemisiafrigida)是优势种,是保护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分布也最广,从保护区东北部嵯岗牧场二队向西环呼伦湖北、西和南延伸到贝尔湖。另外,以多根葱(Alliumpolyrhizum)为建群种的多根葱草原群系在保护区内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沙生植被主要分布在呼伦湖东南湖滨沙地上,建群种为差巴嘎蒿(Artemisia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沙蓬(Agriophyllumsquarrosum)和冰草(Agropyroncrastatum)也有一定的分布。盐生植被分布于湖泡周围及古河道,主要植物种类有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马蔺(Irislactea)、碱蓬(Suaedaeglaucae)、碱茅(Silphiumperfoliatum)、碱蒿(Artemisisaanethifolia)、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等。沼泽植被是保护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分布于河漫滩、季节性积水或长年积水的小型水泡和湖泊周围。建群种有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塔头苔草(Carexspp.)、小叶樟(Cinnamomumcamphora)、三棱草(Scirpusplaniculmis)及柳灌丛(Salixspp.)等。芦苇主要分布在呼伦湖西南岸、东北岸浅水水域和乌尔逊河、乌兰诺尔。但近几年随着湖水的不断缩小,呼伦湖西南岸、东北岸浅水水域的大面积芦苇已基本干枯而消失,克鲁伦河河两岸的芦苇沼泽也不断减少。草甸植被分布于河漫滩的非盐化地段,建群种有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羊草(Leymuschinensis)、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等。在此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消费者主要是草食动物,如羊、牛、马等,该区域有国家保护鸟类35种,其中一类4种(黑鹳、白鹤、丹顶鹤等),二类8种(白琵鹭、大天鹅、小杓鹬、雕等)、三类23种(猛禽、灰鹤、大鸨及蓑羽鹤等)。该区有一定数量的大天鹅繁殖种群;呼伦湖中已记录粲条、红鳍鳇、蒙古红鳇、哲罗鱼、鲤鱼、东北雅罗鱼、鲫鱼、狗鱼、麦穗鱼、鲶鱼、唇鲷、花鲷等;呼伦湖区哺乳类包括狼、沙狐、艾鼬、HYPERLINK"/item/%E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