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2.1一元二次方程(1)
时
课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
学
教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目
标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认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
项系数、-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本节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括它的一般形式.
教学
设想例1第(4)题包含了代数式的变形和等式变形两个方面,计算
容易产生差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列出下列问题中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
(1)把面积为4平方米的一张纸分割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两个部分,
求正方形的边长。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
(2)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浙江省200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万亿元,2003
年生产总值达9200亿元,求浙江省这两年实现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
(3)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
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
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设竹竿为X尺,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0
学生自主探索,并互相交流,自己列出方程。
2、观察上面所列方程,说出这些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发现:共同点:①它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
一个未知数;不同点: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得出新知,运用强化
1、教师指出符合上述特征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及一元二次方
程的定义并指出:能使一兀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兀二次方程的
解(或根)。
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1)10X2=9;(2)2(x-l)=3x;(3)2x2-3x-l=O;(4)4-1=0.
XX
3、判断未知数的值x=-l,x=0,x=2是不是方程f—2=x的根。
通过此题的求解向学生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与一元一
次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类似,但解的个数不同。
4.•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
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O(aWO)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WO就成了一
元一次方程了)O
2)讲解方程中ax'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二”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
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未知数的次数从高到
低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5、强化概念
例1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
次项系数、常数项:
(l)9x2=5-4x;(2)3/+l=2V3y;(3)4x2=5;(4)(2-x)(3x+4)=3.
在本例中教师要讲清方程变形时,哪些属于代数式变形,运用了什么法则;哪
些属于等式变形,依据什么性质。并板书示范解题过程。
2.练习:做课内练习第2、3题
3、提高练习:作业题5、7o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
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
元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十c=0(aW0),并且注意一
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二”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
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
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四、布置作业
1,作业本2.1(1)
2、书本作业题
课题2.1一元二次方程(二)
时
课
1.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学
教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目
标
教学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
想
设教学难点:例3方程中含有无理系数,需将常数项2看成(夜『,
才能分解因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引入
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l)/-3y(2)4/_9(3)(3x-4)2-(4x-3)2(4)/-20%+2
教师指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
2、你能利用因式分解解下列方程吗?
(l)/-3y=0(2)4x2=9
请中等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之后教师指出:像
上面这种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归纳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首先指出:当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比较方便.然后归纳步骤:(板书)
①若方程的右边不是零,则先移项,使方程的右边为零;
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
③根据若M・N=0,则M=0或N=0,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
方程。
2、讲解例2.
(1)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l)(x-5)(3x-2)=10(2)x-2=x(x-2)(3)(3x-4)2=(4x-3)2
教师在讲解中不仅要突出整体的思想:把x-2及3x-4和4x-3看成整体,还要
突出化归的思想:通过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并且教师要认真板演,示范表述格式,强调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连结词要
用“或”,而不能用“且。
(2)想一想:将第(1),(2),(3)题的解分别代人原方程的左、右两边,等
式成立吗?
(3)归纳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类型:
①先变形成一般形式,再因式分解:
②移项后直接因式分解.
在选择方法时通常可先考虑移项后能否直接分解因式,然后再考虑化简后能否
分解因式。
讲解例3.解方程f=2ax-2
在本例中出现无理系数,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将常数项2看成(拉丫,另外对于
方程中出现两个相等的根,教师要做好板书示范。
3、补充例4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你能求出这个数吗?
首先让学生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f=x),再让学生求解.根据学生的求解
情况强调:对于此类方程不能两边同时约去x,因为这里的x可以是0。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32页课内练习。
四、体会和分享
能说出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吗?
先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投影演示:
L能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
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2.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将方程的右边化为零;
(2)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3)令每一个因式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3.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两个因式的积为0,那么这两
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
4、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点:1.必须将方程的右边化为零;2.
方程两边不能同时除以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5、数学思想:整体思想和化归思想.
五.课后作业
1.书本作业题;2.作业本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时
课(1)、理解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平方根的意义。
学
教(2)、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目
标
⑶、理解配方法。
(4)、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教学重点]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及配方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想
设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配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2-4=0o
2若将方程先移项,得:x2=4o你能直接得到该方程的解吗?其解是什么?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讲解新课]
1.了解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将方程:x2-4=0,先移项,得:x2=4o
因此,x=±2即,x,=2,x2=-20
讲(或提问)到此,指出:这种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开平方法。
2.初步掌握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提问: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x‘一144=0;2、x"-3=0;
3、x2+16=0;4、x2=0o
(1、xE2,x2=—12;2、x产V3,x2=—y/3;3、无解---负数没有平方根;
4、x=0——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深刻掌握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解方程:⑴3x2—27=0(2)(x+3)2=2。
说明与分析:此例要求解出方程的根,同时通过此例的学习也为进一步解公式
法作准备。实际上,我们将用此例以及类似的题目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另一
解法——配方法。可以看出,原方程中x+3是2的平方根,
练习:解下列方程:
2
1、(x+4)2=3;2、(3x+l)=-3O
(1、Xi=4,x2=+4;2、无解。)
4.合作学习
(1)想一想:你能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x2+6x+7=0吗?
(2)你能将方程x2+6x+7=0转化为(x+a)Jb的形式吗?
(3)请与同伴尝试解这个方程。
5.探索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步骤
将方程:x,6x+7=0的常数项移到右边,并将一次项6x改写成2・x・3,得:
X2+2-X-3=-7O由此可以看出,为使左边成为完全平方式,只需在方程两边
都加上3\即:x+2-x-3+32=—7+32,(x+3)2=2O
解这个方程,得:X^-3+72,x2=-3-V2o
6.总结配方法的概念: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
为一个非负数,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7.做一做——进一步理解配方的过程。
填空:
1>x'+6x+=(x+)2、X*—5x+=(x—)
3、x2+x+=(x+)2;4、x2-9x+=(x-)2
填空后总结配方的关键: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W+bx=c配方,只
需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8.教学例2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6x=l(2)X2=6+5X
解答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的形式完成。
通过例题2的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出配方的步骤:
(1)先把方程x''+bx+c=0移项,得x2+bx=-c
(2)方程的两边同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
第。得卜+辨丁
若-4c+b220,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开平方法解出方程的根
9.课堂练习
课本Pa。课内练习第3、4两题。
三、课堂小结
(1)开平方法可解下列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x2=b(b20);(x—a)2=b(b20)。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要特别注意:由于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上列两式中的
b»0,当b<0时,方程无解。
(2)配方的关键是: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四、课外作业:课本P31的作业题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课时1.巩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教学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目标
教学1、教学的重点是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的一元
想
设二次方程。2、当二次项系数为小数或分数时,用配方法解一元
二次方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回顾:解方程
(l)x2-6x=-8
(2)r-8x-4=0
(3)—x+xSx+6=0
(4)£=4瓜-11
板演(并对的练习进行讲评)
一元二次方程开平方法和配方法(a=l)解法的区别与联系(思考与领悟)
1、开平方法:形如%?=a(a>0)
2、①先把x2+0x+c=0移项得/=-c
②方程两边同时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灰+§)2=_°+§)2,即
32=W±^,当—Q+/NO时,就可以通过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
24
二、新课教学
1.引例(当awl时)解方程5x2=10x+l
观察与思考,小组讨论:领悟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的转化思想
2.例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2x2+4x-3=0
(2)3--8x-3=0
遇到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只要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
次项系
数,转化为我们能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法。
课堂练习
3.课本P32页,课内练习1
学生完成解题后出示答案
4.增加二次项系数为小数与分数的方程: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0.2x2+0.1x=l
(2)-x2--x+-=0
336
5.课本P32页,课内练习2
学生先做,后挑选部分屏幕展示
三、课堂小结
问:这一节课学习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作业(做在书上)和作业本(2)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2.2—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时2、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
学
目
标
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涉及
设想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新课1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l)W+15=10x⑵3d-⑵+歹0
完善“配方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一除、二移、三配、四开平方、五解.
二、新课学习
1.做一做:
你能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bx+c=O(a#0)吗?
处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一做,配方法掌握好的学生最后求解的结果可能不
会考虑到b2-4acN0的条件,也可能答案不够简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去
探索.
思考:/—4ac<0时,方程有实数解吗?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如果/-4ac20,那么
方程的两个根为x=-13±-4ac这个公式就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
2a
式.利用求根公式,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直接求得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把万
能钥匙)
2.现学现用:填空(用公式法解方程)课内练习
说明:利用求根公式,就是代入公式求值,关键是确定a,b,c的值,目
的就是应用求根公式时,应将方程化成一般式.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公式法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a,b,c的值.(2)求出/-4ac的值.
b±2
(3)代入求根公式:Ax^-Vb-4ac(4)写出方程x「x,的解
2a
3.试一试: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2+3x-4=0;(2)2x2-13x+15=0;(3)x?+3=2岳;
1,1
(4)-x2——x=l;(5)x27+x+l=0
24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评价,由(3),(5)说明
方程根的情况:(1)当b2-4acN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都有哪些?
说明:至于选择哪一个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你觉得哪个方法好用或
方便就用哪个.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⑴导』;⑵⑶(X-2)』X2;
(4)3x2+l=4x;(5)x(1x-l)=(x-2)2
(5)先化成一般式,再用公式法.
三、课堂小结
请谈谈你的收获!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公式成立的条件)
2.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四、布置作业
P35-36课本作业题A组必做,B组选做
作业本
课题2.3—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
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
时
课值,
学
教
2、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标
目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例2的数量关系比
教学较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设想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弓I例:要做一个高是8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体积是528c〃尸的长方体
木箱,问底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回顾:
1、以前我们已经经历了儿次列方程解应用题?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③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在思想方法和解题步
骤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2、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怎样?
①审(审题);
②找(找出题中的量,分清有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哪些是要求的未知量和所
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相等关系);
③设(设元,包括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
④表(用所设的未知数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的相关量);
⑤列(列方程);
⑥解(解方程);
⑦检验(注意根的准确性及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对照步骤,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板书:(主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三、新课
1.多媒体显示课本例1
(1)着重指清“每盆每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的含义.
(2)思考:直接设每盆植x株好吗?为什么?
启发:设什么为x才好?
(3)指导学生用x表示其他相关量.
(4)问:你怎样列方程呢?指导学生解方程,并进行检验.
请每位同学自己检验两根.发现什么?
2.完成课内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后出示正确答案核对(略)
3.讲解例2;显示例2(屏幕显示),注意:叙述年平均增长率时,要有明确
规范的说法,如:''从何年到何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从何月到何月的月平均
增长率”,不要随用其他的说法,否则学生解题时容易产生歧义.
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下问题,然后以组为单位回答:
(1)增长率与什么有关系?(增长率与时间相关.必须弄清楚从何年何月何日
到何年何月何日的增长率.)
(2)年平均增长率怎么算?纠正学生的各种错误回答并小结;
经过两年的年平均变化率x与原量a和现量b之间的关系是:«(l+x)2=&(等
量关系).
(3)x的正负性有什么意义?(当x>0时表增长,当x〈0时表示下降.)
4.完成课内练习2;
四、课堂小结:这节我们学到了什么?
1、学会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经过两年的年平均变化率与原量a和b之间的关系是:a(l+x)2=b(等
量关系).
对例1,使用间接设元更能表示其他的相关量.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作业题”.
(2)作业本
课题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1)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体验到列一元
课时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教学
(2)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技能。
目标
本节的重点是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合作学习”的
教学问题较为复杂,计算量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如何把一张长方形硬纸片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学
生动手实践,并发表意见)
(2)无盖长方体纸盒的高与裁去的四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
系?
(二)例题讲解
例3:如图1有一张长40cm,宽25cm的长方形硬纸片,裁去角上四个
小正方形之后,折成如图2那样的无盖纸盒,若纸盒的底面积是450cm2,
那么纸盒的高是多少?
设问:(1)若设纸盒的高为x,那么裁去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底面的长和宽能否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用虚线画出纸盒
的底面)
(3)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你怎样列方程?
(4)请每位同学自己检验两根,发现什么?
(三)课内练习:第40页作业题第3题
(四)合作学习:
--轮船以3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如图),在途中接到台风警
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
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
BC=500Km,BA=300Km0
(1)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你采用什么方
法来判断?
(2)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
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
(3)如果把航速改为10Km/h,结果怎样?
提示:(1)若以接到台风警报开始,经t时轮船到达C”台风中心到达B”
那么船是否受到台风影响与什么有关系?
(2)当BC符合什么条件时,船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3)你能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BC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4)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船开始受台风影响的条件吗?
(学生4人一组进行充分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让学生更容
易理解)
(五)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2.3(2)
课本%,:作业题1,2必做。4,5,6选做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3.1频数和频率(1)
课时
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教学
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
目标
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
4、会列频数分布表。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设想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
以闯关的形式,先通过选拔赛,全班参与,速度最快者胜出。共3关,
3题中只有一次求助机会,可求助其他同学。若闯过两关加个人分10分,
若闯三关加个人分20分。帮助闯关者解答一题加5分。
(人人都参与,机会属于你!)
(选拔题)求数1、2、3的平均数和方差。
第1关:我们已学过哪些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特征数?
第2关: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反映数据的什么特征?
第3关:县人民医院2006年2月份,在该院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的体重
如下(单位:kg)
4.7,2.9,3.2,3.5,3.6,4.8,4.3,3.6,3.8,3.4,
3.4,3.5,2.8,3.3,4.0,4.5,3.6,3.5,3.7,3.70
已知这一组数的平均数为3.69,S2=0.2749,请说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和方差能说明医院新生婴儿体重在哪一个范围内人数最多,在哪一个范围
内人数最少?你能说出体重在3.55—3.95kg这一范围内的婴儿数是多
少?用什么方法?
二、探索新知
1、刚才同学们用数的方法来找体重在3.55—3.95kg这一范围内的婴儿数
是多少?如果我把这组数据经过处理,制成一个统计表,现在你能说出这
一范围的婴儿数是多少?答案一目了然。
县人民医院2006年2月份新生婴儿体重统计表
组别(kg)划记人数
2.75-3.15T2
3.15-3.55正丁7
3.55-3.95正一6
3.95-4.35T2
4.35-4.75T2
4.75-5.15一1
合计20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统计表的制作:
(1)请找出一组数据的最大值(4.8)和最小值(2.8),计算它们的差。
给出极差的概念。
(2)确定组距。(以0.4为组距)确定组距时要预计组数是否符合其他要求;
(3)确定组数。黑=2=5,为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我们把数
组距0.4
据分成6组,且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特别指出: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有了此表我们很容易看出哪一组婴儿数最多,哪一组婴儿数最少。
2、介绍频数和频数分布表。
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结合表中数
据)
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也称频数表。
3、学以致用
(1)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视力,我校对在校的全体学生的视力进行
了一次检测,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其中最
大值为5.4,最小值为3.30若组距定为0.3,则列频数分布表时应把
数据分为组。
(2)为统计我班全体学生数学学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制作了如下频数分
布表
(部分空格未填)
分数段(分)划记频数
99.5—109.5正
89.5—99.513
79.5—89.54
69.5—79.5T
59.5—69.53
49.5—59.5一
39.5—49.5丁
29.5—39.53
19.5—29.5一
9.5—19.5—
合计35
①请完成上面的频数分布表;
②数据分组时的组距为多少?估计极差至多为多少?
③哪一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计算60分以下的人数;
④根据我们班的测试成绩,分析特征,提提意见和建议。
4、介绍频数分布表的第2种形式
有时我们还可以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这时频数就是各类事件发生的
次数。
下面我们就以20名新生婴儿的血型为例:
A,B,A,B,B,0,AB,A,A,0,A,B,A,A,B,AB,0,A,B,A
20名婴儿的血型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划记频率
A
B
AB
0
请完成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学生独立完成后口答结果)。
5、完成课内练习2(动手操作)
各小组将自制的转盘准备好,一人制频数表,一人
操作,一人记录,一人负责发言。
问题:请制作组别划记频数反映
颜
指针所在区黄域
布
色的频数分红
布
表。这个频数绿分
指
表是否反映合计20了
针落在各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
3、1频数与频率(2)
1、理解频率的概念
时
课
2、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算频率。
学
教
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
目
标
4、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
学生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率的概念。
教学
难点:例2第(3)题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节教学
想
设
的一个难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新课引入
弓1例:为了了解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对全班3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
进行统计分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3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绘制一张频数分布
表扔。(师生共同完成,平等交流)
请分析哪一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所占的比值是多少?哪一个月份出
生的人数最少?所占的比值是多少?
我们把这个比值就叫该小组的频率,由此引出课题。
(引例的讲解对上一课时频数、频率分布表有关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引
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1、由引例归纳出频率的概念: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
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由此可知:⑴频率==学力(2)频数=频率X数据总数
数据总数
(3)数据总数=*粤;
频率
2、针对引例中的频数分布表,把“比值”改写“频率”,师生共同完成其
他10个月份的频率计算。
3、练一练:填写右面这张频数分布表未完成的部分。
三、例题讲解
1、例1表3-3是208班21名男生100m跑成绩(精确到0.1秒)的频数
分布表;
208班21名男生100m跑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秒)频数频率
12.55-13.552
13.55-14.555
14.55-15.557
15.55-16.554
16.55-17.553
(1)求各组频率,并J真入上表;
(2)求其中100m跑的成绩不低于15.5秒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
(3)若成绩在13.55以内可能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名次,我们班获胜率为
多少?
(每班两名运动员参加,共20名)
注:不低于15.5秒是指大于或等于15.5秒
2、随堂练习:车站实施电脑售票后大大缩短了购票者排队等候的时间,
一名记者在车站随机访问了25名购票者,了解到他们排队等候的时
间分别为(单位:分)1,2,2,2,1,3,4,2,2,2,2,3,1,3,4,5,3,2,
1,2,2,3,2,3,20
(1)请填写如右的频数分布表:
(2)求出等待时间为2分和3分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
(同伴交换练习互评,然后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答题,并给予恰当的评
价)
组别(分)频数频率
14
212
36
42
51
四、学以致用
例2、某袋饼干的质量的合格范围为50±0.125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
00袋该种饼干,质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
(1)求各组数据的频率;
(2)估计被抽样的袋装饼干的平均质量;
(3)由这批抽检饼干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质量的合格率。
某食品厂生产诉200袋饼干的量的频数分布
组别(秒)组中值频数频率
49.775-49.82549.801
49.825-49.87549.852
49.875-49.92549.901
49.925-49.97549.9550
49.975-50.02550.00100
50.025-50.07550.0540
50.075-50.12550.104
50.125-50.17550.152
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做好如下几点:
①引导学生弄清质量合格范围50±0.125g的含义;
②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加权法”求平均质量;
③对于“合格率”的获得,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来求解
④弄清等量关系“生产量X合格率=合格品”,因此可得:合格品♦合格
率=生产量。
五、练习反馈
课本P54作业题2(学生独立完成后口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1、作业本
2、预习3.2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3、2频数分布直方图
1、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
课时
2、会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
3、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目标
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分布直方图。
设想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程序与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引入新课
弓I例:你能根据如图统计图说出有关被抽查的40张碟片播放时间的三条
信息吗?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给出结论
在得到了数据的频率分布表的基础上,我们还常常需要用统计图把它直
观地表示出来。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由此引
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
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
80,89,82,81,84,72,83,77,79,750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解:(1)列出频数分布表,为方便起见,我们也给出叁中值的数据
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表
组别(秒)组中值频数
67.5-72.5702
72.5-77.5754
77.5-82.5809
82.5-87.5853
87.5—92.5902
(2)分别以横轴上每组别两边界点为端点的线段为底边,作高为相应频数
的矩形,就得到所求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注:为了使图形清晰美观,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上可只标出组中值,
不标出组界。
2、随堂练习:P57课内练习
四、辨析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
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课题3.3频数分布折线图
时
课
1、了解频数分布折线图的概念;
学
教
、会读频数分布折线图;
标
目2
3、会画频数分布折线图。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分布折线图。
设想难点:画频数分布折线图的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
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投影)如图统计图表求某时段经过某高速公路测速点的汽车的速度。
某日7:00—9:00经过某高速公
路测速点
汽车速度的频数分布折线图
师:观察右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
与题目有点联系,教师便给予
鼓励。)
师:此图比频数分布直方图更能直
观地反映频数分布的情况,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频数分布的另一种形式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3.3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解决疑问、探索新知
1、探索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
象这样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到底是怎样绘制出来,这是本节课的重
点。下面我们就以上节课的例题(20名学生
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例。
如图,顺次连结图中每个长方形上面一条边不一
的中/F
点,并且依次分别连结虚高的附加组62.5-------V-三
和92.5—97.5的组中值65和95所在的点,v
就得
到所求的频数分布折线图。
2、概括画频数分布折线图的主要步骤
①计算极差,确定组距、组数,并将数据分组;
②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确定组中值;
③根据组中值所在的组的频数在坐标系中描点,依次用线段把它们连
成折线。
♦特别指出:①画频数分布折线图,并不一定要先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②画频数分布折线图时,在两侧各加一个虚设的附加组,这两个组都
是零频数,所以不会对统计量造成影响,它的作用是使折线与横轴组
成封闭折线,给进一步的研究带来方便。
3、现学现用
(投影)为了了解民办学校学生的消费情况,某调查组抽查了某民办中学
的20分学生平均每月家中所给的生活费,获得如下数据(单位:元):
100,300,150,120,200,180,160,200,250,200,
200,500,300,350,200,200,220,120,150,160。
请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
实例解析:①要求学生先根据画图步骤计算极差,确定组距、组数,并将
数据分组…
若有学生无从入手,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师参与个别小组指导。
②待学生完成的差不多,教师可适当的板演。
♦特别指出:①如果数据都不落在组边界上,各组边界值不需多取一位
数。
②此图,我们也可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而直接根据表中的各组中值
和相应的频数值在图中取点,顺次连结各点,同样可得到频数分布折
线图。
某民办中学20名学生平均某民办中学20名学生
平均
每月生活费的频数分布表每月生活费的频数分布
折线图
(1)分布两端虚设的频数为零的是哪两组?
组中值分别是多少?
(2)组中值为7环一组的频数是多少?频率是多
少?
(3)随着环数的增大,各组频数怎样变化?
(此题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5、走进生活
请研究八年级男、女生体重数据的分布情况。
课前准备: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分别让男女生将自己的体重写在指定的
白纸上(不记名),教师将数据整理后写在投影上。
要求:①分别将获得的两个样本分组,并列出频数分布表;
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男、女生体重的频数分布折线图;
③根据所画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分析比较男、女生体重数据分布
的主要差别
(如极差、数据集中的组别、波动大小)。
师:从上面这个题目你能说一说频数分布折线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相比的优点
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及时给予鼓励。教师将学生的语言稍作整理后扳书:
①能更直观地反映分布的波动情况;
②在一个坐标系内可以画多个频数分布折线,方便将它们作比较;
③给进一步的研究带来方便。
6、完成课内练习2(题略)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验,让大家来分享你的成功!
四、布置作业
教
后
反
思
录
课题
4.1命题与证明(1)
时
课
1.了解定义的含义
学
教
2.了解命题的含义.
目
标
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教
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设
想
难点:象范例中第(3)题,这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
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
点.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阅读新华社酒泉2005年10月11日这篇报导: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搭乘两名
航天员,执行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为20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47千
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
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
(2)什么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什么叫做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一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定义概念的教学
从以上两个问题中引入定义这个概念: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
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象问题(1)中的轨道倾角、近地点高度、远地点高度、变轨的含义必须
有明确的规定,即需要给出定义.
完成做一做
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2)直角三角形;(3)一次函数;(4)频率;(5)压强.
2.命题概念的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
判断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
断?
(1)对顶角相等;(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匕两条直线平行吗?(5)鸟是动物;(6)若/=4,求a的值;⑺
若/=〃2,则“=6.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
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象句子(1)(3)(5)(7)都是命题;句子(2)(4)(6)都不
是命题.
说明:讲解定义、命题的含义时,要突出语句的作用.句子根据其作用分为判
断、陈述、疑问、祈使四个类别.定义属于陈述句,是对一个名称或术语的意
义的规定.而命题属于判断句或陈述句,且都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与判断的
正确与否没有关系.
3.命题的结构的教学
告诉学生现阶段我们在数学上学习的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
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可
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
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如“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下面通过书本中的范例介绍如何找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对顶角相等;
(4)同角的余角相等;
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桦木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创业计划)
- 年产xx水沟盖板项目建议书
- 新建A9企业管理平台EMP系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折叠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板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桔子宝宝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新教室新班级》
- 【同步配套】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4.4 分数的意义(四)
-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山西篇 2024 -联合资信
-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课件
- 危险品培训课件(63张)
- 万兴神剪手的使用方法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WORD版本刻度尺-A4纸打印可用
- 硫化氢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对比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上册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ppt课件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GB∕T 16422.3-20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 室外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