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005~2012)
我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强调提出要发挥中小城市优势,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中小城市是城镇化的核心载体,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和合理安置具有重要载体作用,对于坚持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有着关键意义。海城市是全国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走在前面。海城市位于沈阳经济区和鞍山城市群的重要核心地带,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率先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在促进产业集群和劳动人口集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海城市坚持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主动实施城镇化战略,发挥中小城市的核心载体作用,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体系,重点培育中心城镇的载体功能,实现集聚资源、集约发展,放大中小城市的功能和优势,促进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一城镇化趋势与中小城市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从农业向工业转变,从乡村社会生活向城市社会生活转变。这是重大社会变革,需要加大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供给,重新调试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6.908亿人,占总人口的51.3%,城市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质的飞跃,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按城市化国家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率30%~70%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千百年来我国农村人口一直占人口的绝大多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口城市率仅为10.6%,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时仅17.92%,此后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长大约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亿人。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的城市化发展历程。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相伴的是,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超过2.2亿人(不含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另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5月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3亿人,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亿人,“十二五”期间流动人口规模年均增长1000万左右。[1]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进一步提升,专家预计将会达到75%,将有3亿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镇。[2]我国推进城镇化首先要立足国情实际、坚持把“中国特色”作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原则。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我国的城镇化面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此简单地模仿西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的方式,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有关这一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做过深入探讨,有学者在总结各种研究观点基础上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内涵做了如下概括:一是集约化和紧凑型城镇建设模式。其要点是以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为建设重点,如以100万~200万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建设重点,对该范围以上和以下的城市都应当进行适当的限制。限制规模以上的城市发展,目的在于防止所谓“大城市病”;限制规模以下城镇的发展,目的在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二是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主要人口集中方式。分析证明,在我国仅靠300多个地级市是难以或无法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的,必须在坚持大力发展地级市的基础上,积极发展3000多个县城,才能有效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城市数量和空间范围的合理要求。因此,以地级及以上规模的城市为中心,以县城为主要载体,形成城市群,这样才能有效集中人口,实现我国高度城镇化的目标。积极发展县城,要给予县域经济和县城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权力,建议大规模推广真正的“省直管县”体制。三是城镇用地上山的土地利用模式。处理好城镇用地和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城镇用地上山,也就是城镇用地尽量使用难以开辟为耕地的山地或荒地(当然,也可以选择耕地上山),一方面可满足城镇用地的需要,另一方面将我国宝贵的平原土地,尽量留作耕地。综上所述,所谓“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核心理念就是要发挥中小城市作用,以城市群为载体,实现城镇化人口合理有序转移。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群的重要战略支点,在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重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第一,要建立完整的城镇体系。这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城镇体系的空间框架基本拉开,但完善的城镇体系尚未形成。“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战略可以描述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以新的100万~200万人口城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速中国特色城镇化步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目前,影响我国城镇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五”以来在实施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正常的设市程序无故中断了10多年(其间,只允许建制镇的设置,即落实了小城镇发展战略),直到现在仍然处于冻结状态(其间,市的设置只允许改县级市为区)。为此,尽快重新开启设市程序,加速建制镇向城市转变步伐,就成为推动我国“2000+18000(城市和建制镇)”城镇体系的形成和越来越热的城市群的发展的关键性对策和措施。[3]第二,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我们同时面临的双重使命。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工业化促进城镇化,通过城镇化提升工业化,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重点,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城乡产业资源,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完善城乡产业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有序发展。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企业合理集聚、产业适度集群”,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效应。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先于农业、城市优于农村发展,形成产业和技术由城市向农村的梯度转移,并且形成对落后发展方式的包容机制。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首先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以促进产业融合为重点,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城乡产业资源,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完善城乡产业体系,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1)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就是要用大工业的组织方式发展农业,促进工农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一要基地化生产,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二要规模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体系。三要公司化运作,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农业公司。(2)用城市化理念发展农村。就是要按城乡一体化要求推动农村城镇化,通过土地整理,促进适度集中,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镇化人口转变从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3)用市场化的理念富裕农民。就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发展致富的主体,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促进农民变“股民”,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海城市坚持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近年来,海城市抢抓新城新市镇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破解二元经济结构,规划建设了覆盖海城全域的海西新城、腾鳌新城、牛庄新市镇、析木新市镇,着力构筑海城“南北双新城、东西两市镇”城镇化发展格局,开启了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崭新局面。(一)统一城乡规划布局为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在规划上,海城市坚持了“三个同步”:一是坚持新城、新市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化同步规划。新城主要以海西新城和腾鳌新城为重点,新市镇主要以牛庄新市镇和析木新市镇为重点,新型农村社区化主要是对于既进不了新城,也进不了新市镇的偏远农村,选定中心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彻底改变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现状。二是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为了解决新城新市镇产业支撑问题,海城市结合全县围矿、围钢、围店、围农“四围”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坚持集聚优势发展理念,实施园区化战略,着力改变过去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粗放发展模式,在每个新城新市镇都规划了市级公共主导产业园区,实行产业相对集群,企业高度集聚。三是坚持城镇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规划。海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环境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为了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海城市结合这轮新城新市镇规划,将城乡缺失的城市产品也一并纳入新城新市镇建设规划。按照“三个同步”的思路,高起点、高质量完成了两城两市镇建设规划,将全市27个镇区全部纳入规划范围。海西新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人。重点打造占地50平方公里的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基地、占地2万亩的专业市场集中区、占地20平方公里的西柳、南台两个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区,占地20平方公里的海城河沿河、跨河居民新区。腾鳌新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5万人。重点打造占地23平方公里的腾鳌开发区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工业园、3.4平方公里的农产品深加工园和6.12平方公里的温泉健康产业城。牛庄新市镇核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海城市副中心城镇,重点打造千吨级的内河码头和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的港口经济区、2.3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和10平方公里的水暖配件加工园区。析木新市镇核心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人,定位为海城副中心城镇。重点打造占地20平方公里的镁制品初加工园、文化旅游产业带和2.4平方公里的生态居住区和商贸旅游区。(二)统一城乡空间整理打破城乡界限,着力改变过去政府毛地出售,开发商拆迁还建,乱像“一箩筐”的征拆做法,实行政府拆迁,净地出售,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集中实施居民动迁、农民移迁、企业谈迁和工业进园区、商业进镇区、居民进小区、农业进设施区“三迁四进”,加速空间整理。在新城新市镇拆迁改造上,共投入资金57亿元,改造镇区13个、村53个,动迁群众21680户、77341人,企业281家,动迁占地面积14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2.9万平方米,腾出净地1228.5万平方米。在土地增减挂钩上,通过西四响水、西四新后、高坨三道、南台镇双庙和周家炉、废弃黏土砖厂等地块与海城开发区、腾鳌、兴海、温泉健康产业城、南台前柳等项目建设区增减挂钩,增加用地规模355公顷,开通了城乡资源共享、要素流转新渠道。在土地治理上,狠抓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废弃地治理,累计盘活土地21宗90.4万平方米。通过统筹城乡空间整理,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三)统一城乡基础建设围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来海城市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大规模实施了水电暖气路、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广场公园、文化体育等公益设施建设,根本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海西新城:坚持老城提升和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在老城提升上,近年来累计投入2亿元,完成了城市主干路网、街巷路、老旧小区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建成了城市集中供热中心和厝石山、玉皇山公园等一批公益设施,实现了老城旧貌换新颜。在新区开发上,投资10亿元,新建七纵八横主干路网31.5公里、66千伏二次变电所5座、城市集中供热中心1座,规划建设三台跨河桥、铁西中央跨河桥、关帝庙跨河桥等8座桥梁,有5座桥梁已经开工建设。开工建设了居民议事中心、中医院,建成了占地20万平方米的兴海广场、20万平方米的澄州湖、海城高中新校园和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华润燃气接网,2012年将开工建设居民艺术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实施海城河新区段生态环境改造工程。高标准实施了新区绿化、亮化工程,特别是实施了政府行政办公部门向新区的搬迁集聚,提升了新区人气,目前海西新城已经粗具规模。腾鳌新城:累计投资8亿元,新建城区和工业园区路网27.6公里、22万一次变电站和6.6万二次变电站各1座,建成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了永安滨河公园环境改造、引温泉水入腾工程,建成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大型停车场、占地1万平方米的腾鳌客运站和占地6500平方米的腾鳌地区中心医院,2012年将开工建设腾鳌高中。目前腾鳌新城核心区腾鳌镇已经旧貌换新颜。牛庄新市镇:累计投资1亿元,实施了牛庄镇水电路改造,建成了市第二医院和西部区域中心敬老院。同时占地2.3平方公里的牛庄古城恢建工作全面启动,五庙一堂主体完工,牛庄古城正在焕发勃勃生机。析木新市镇:投资2亿元,实施大盘线牌楼过境段改线、东部矿产品初加工园区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和析木高中改造,建成了析木中心医院,高标准实施了大盘线东部山区过境段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建设了颛顼城文化旅游开发区,目前析木新市镇正在成为拉动东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四)统一城乡产业发展着眼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同步推进新城新市镇配套产业园区规划,规划建设7大产业园区和1个专业市场集中区。海西新城规划建设了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专业市场集中区、西柳市场配套加工园区、南台箱包加工产业园区4个产业园区;腾鳌新城规划建设了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园区、农高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2个产业园区;牛庄新市镇规划建设了港口经济区、临港加工区、水暖配件工业园区;析木新市镇规划建设了镁制品加工区。目前7大产业园区和1个专业市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30亿元,实现“七通一平”,以菱镁新材料、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专业市场配套加工为代表的工业集群,以农高区大蒜种植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海西新城和腾鳌新城房地产业以及西柳中国商贸城、中国(北方)水暖城、南台世界皮具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群蓬勃兴起。同时,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有近70个专业市场和120余家运输物流企业。加快城市物流配送辐射层级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普临、大和、万和城、西柳市场物流园等一批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先后建成使用,建成各级服务业网点4.6万家,群众10分钟生活服务圈初步形成,初步构筑了比较完整的城乡商贸物流业发展体系。(五)统一补偿政策标准在实施城镇化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拆迁改造的顺利进行,在动迁安置政策上,海城市按照三种类型,探索实施了“六个置换”。一是就地进城入镇。对于城中村和镇中村已经没有土地的农民,实施了商品楼房置换农民宅基地政策。主要是在就地拆迁改造后,实行“等量还平、合理超平”优惠。还实施了经营性资产置换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主要是在农民还迁楼开发建设中,由政府统一配建经营性资产,经营收益置换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二是异地城镇化。除了以上两项政策外,还实施了经营性资产置换就业岗位的政策。即对远郊失宅、完全失地的进城农民,由政府统一配建商业网点和市场摊床,以户为单位分给失地农民,解决其就业和创业问题。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化。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置换自然村屯,主要是由政府统一选址,集中建设楼房,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集体产权楼房置换农民宅基地,主要是中心村建设涉及搬迁的村屯,农民原有的房产和宅基地,实行有照房屋等量还平。设施农业置换田园经济,由政府出资补贴、就近规划建设设施农业种植小区和养殖小区,置换原有农民房前屋后的田园经济。三海城市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启示和建议(一)主要成效1.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规模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整体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0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亿元,年均增长38.9%,在2005年6亿元的基础上,5年内连续超越10亿、20亿、30亿元,增长了4.2倍;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376.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9倍,大项目建成投产350个,其中,工业大项目245个。2.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水平全面提高,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2家,比“十五”期末增加3倍,工业增加值实现295亿元,年均增长41.2%。3.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全市城镇化率2009年为56%,2010年为59%,2011年上升到61.2%。“十二五”期间,预计以每年递增2.2%的速度稳步推进。4.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1)城乡道路建设加快。5年累计投资6.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四级公路405公里、桥梁34座。城乡路网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全面提高。2009年以来的3年间,全市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36.25亿元,全市镇区共修建和改造道路190.93万平方米,绿化绿地44.44万平方米。(2)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一批城市供暖、燃气、供水、道路等改造、扩建工程。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完成了海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新建了腾鳌、感王两座污水处理厂,海城市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3)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规划建设了兴海广场、澄州湖以及“一馆两场”、左岸城邦、厝石山4座滨河公园和玉皇山公园。完成了海城高中异地新建和西关小学、海城四中等中小学的一批校舍重建工程。新建了市中医院及析木、牛庄、腾鳌3所区域中心医院,形成了休闲空间、教育和医疗等服务资源城乡全覆盖。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11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2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66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1.32倍和1.37倍(200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000元,农民人均纯吸入为5000元);城市居民住宅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住房标准全面提高。通信电话和宽带上网日益普及,全市共有座机电话32.5万部,手机57.8万部,互联网用户增加到8万多户。居民生活方式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5%。6.主导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矿产品、钢铁、纺织等主导产业地位得以确立,产业发展形态发生新变化。一是在产业分布上,摒弃了过去村村点火、镇镇冒烟分散发展局面,在新城新市镇建设中,集中规划建设了8个市级产业园区。实行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政府统一配置生产生活要素,形成了粗放型到集约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二是在产业业态上,着力在产业档次、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等方面升级换代。三是在产业体量上,“围矿”“围钢”“围店”三大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总投资15亿美元的中国镁业镁合金制成品、投资50亿元的辽宁紫竹200万吨重型铸件、投资35亿元的北京利尔公司镁合金、投资220亿元的西柳中国商贸城、投资70亿元的中国北方水暖城、投资50亿元的南台世界皮革皮具城等一大批重点大项目成功落户,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000家、法人单位1万家、个体工商业户10万户。2011年,全市菱镁产业年产值实现418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实现307亿元,钢铁深加工产业年产值实现260亿元。(二)几点启示1.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处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实践表明,“三化统筹”得好,经济社会就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否则,就会增加发展的成本,甚至导致经济不协调、社会不稳定。改革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在“三化统筹”方面还存在不协调问题,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成为我国现代化的短板。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趋势明显,进一步创造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发展的条件。要提高对“三化统筹”的认识,针对农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接长农业这块“短板”。围绕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强化农业现代化在“三化统筹”发展中的地位。2.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首先,工业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上工业项目,必须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扩展产业链条、放大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工业化更应当突出以价值增长为主题,否则,工业化只能是做大规模、化掉利益。其次,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推进工业化。长期以来,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是以农业积累资金来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的交换过程中,形成比较明显的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直到现在这种状况仍在不同程度地延续,并且进一步扩展到分配领域。如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但所创造的高额利润大部分转化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三来一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电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是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进一步协调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通过工业支持农业,形成产业间的高度融合,整体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再次,不能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推进工业化。我国发展的能源资源制约日益强化,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同时,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保护环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把环境放在首位,加大环保调控的力度,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首先,要坚持重心向下。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不能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即农村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规模集中,这既不符合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人口大国的实际,也会加剧城市的多重压力,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其次,促进就地城镇化。通过生产发展和从业方式改变、经过自然村的合并与土地整理组成新社区,就地实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户籍城镇化”,也不是“迁移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是从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镇化重在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最重要的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第三,采取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人口集中方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形式,以地级及以上规模的城市为中心,以县城为主要载体,形成城市群,才能合理有效集中人口,实现我国城镇化的目标。第四,必须降低城镇化成本。城镇化不能以城市规模无限扩张为条件,要合理规划、有序发展,防止城市无序扩张,空间配置过于平面化、外延化,城市建设过于“豪华化”。同时,城镇化不能以各类要素价格快速上涨为手段,这既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门槛,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从长期看,会损害城市的竞争力,制约城镇化进程。四海城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十二五”期间是海城市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要抓住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机遇,发挥好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高起点谋篇布局、高水平加快发展,使海城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当好中小城市发展的排头兵。(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工业化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软件许可合同许可范围与使用条件2篇
- 装载机包月租赁合同
- 山地承包合同范本
- 暖气安装合同范本
- 无偿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课件
- 2024版股权投资合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3篇
- 食堂员工合同协议书
- 龙山区二零二四年度中医院建设项目采购合同
- 基于大数据的2024年度市场研究与分析合同
- 2024年中国交通信号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素养评估试题及答案
- 成人礼我们10岁了主题班会课件
- 医疗信息行业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 医药劳务合同协议书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课件
-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影响评价研究
- 2024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春季招聘223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级中学校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 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 演唱 彩云追月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乐人音版初中音七年级下册教案1000字
- 2024共建实验室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