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民族大学Thenorthuniversityforethnics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目录TOC\o"1-5"\h\z设计题目及工艺参数 1\o"CurrentDocument"一、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 2\o"CurrentDocument"二、结构设计 5\o"CurrentDocument"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 5\o"CurrentDocument"2、 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 5\o"CurrentDocument"3、 筒体内径确定 5\o"CurrentDocument"4、 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6\o"CurrentDocument"5、 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 7\o"CurrentDocument"6、 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7\o"CurrentDocument"7、外头盖结构设计 8\o"CurrentDocument"8、 接管的选择 8\o"CurrentDocument"9、 管箱结构设计 8\o"CurrentDocument"10、 管箱结构设计 8\o"CurrentDocument"11、 垫片选择 9\o"CurrentDocument"12、折流板 9\o"CurrentDocument"13、支座选取 10\o"CurrentDocument"14、 拉杆的选择 13\o"CurrentDocument"15、 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 13\o"CurrentDocument"16、 防冲板 13\o"CurrentDocument"17、 设备总长的确定 13\o"CurrentDocument"18、 浮头法兰 14\o"CurrentDocument"19、浮头管板及钩圈 14\o"CurrentDocument"三、强度计算 14\o"CurrentDocument"1、 筒体壁厚的计算 14\o"CurrentDocument"2、 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5\o"CurrentDocument"3、 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o"CurrentDocument"4、 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 16\o"CurrentDocument"5、 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 16\o"CurrentDocument"6、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177、 固定管板计算 18\o"CurrentDocument"8、 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19\o"CurrentDocument"9、管子拉脱力计算 20\o"CurrentDocument"四、设计汇总 21\o"CurrentDocument"五、设计体会 21

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工艺参数:Hpu换热而報(nO克趕重汽油瞇讎汽1.121.1085552016MnR2S0管口表:月耳亏厂[月耳亏厂[符号公称直径(mm)管口名称a130变换气进口b130软水出口c130变换气出口d130软水进口e50排尽口设备选择原理及原因: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较复杂,金属材料耗量较大,浮头端出现内泄露不易检查出来,由于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效果。该换热器的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管束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不会产生热应力。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较高的压力下工作,适用于壳体壁温于管壁温差较大或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本设计的管程壁温和壳程壁温温差较大,工作压力属于中上,且管程内物料为重油,壳程内为轻汽油。故本设计选择浮头式换热器。一、 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各种工业部门最常见的通用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机械、交通、制冷、空调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某些工艺流程和条件而广泛使用的设备,也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的主要设备。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换热器型式很多,而且仍在不断发展。按使用目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由于使用的条件和工作的环境不同,换热器又有各种各样的型式和结构。按传热原理和实现热交换的方法,换热器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3类,其中以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为普遍。间壁式换热器种类很多,如夹套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又叫做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近代的许多化工过程中,如裂解、合成和聚合等,大都要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压力高达250MPa,温度则高达750°C,又腐蚀的情况下,实现换热更困难。而管壳式结构具有选材范围广、换热表面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能力大、能承受高温和高压等特点。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化工厂生产规模的日益增大,换热设备也相应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降低动力消耗和余属消耗;另一方面,随着精细化工的迅速崛起,换热设备也有向小而精方向发展的趋势。管壳式结构的换热器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近几十年来,随着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等)、热管式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的发展,管壳式换热器面临着挑战,在某些场合,管壳式换热器已被一些新型换热器所取代,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的产量至今仍占统治地位。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占全部用量的70%。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也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从原来传统的弓形隔板加光滑管的结构,发展为其它类型的管间支撑物加强化管的结构,由于这些结构上的改进,使得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体阻力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加上本身固有的优点,如耐高温、耐高压、结构简单和清洗方便等,使得管壳式换热器在激烈的换热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式等结构。根据介质的种类、压力、温度、污垢,以及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换热管的形式与传热条件、造价和维修检查情况等,结合各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选择、设计和制造各种管壳式换热器。图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式与壳体连接固定。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和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1所示。其结构简单紧凑,排管比较多,在相同换热器公称直径的情况下面积比较大,制造简单,但在最后一道壳体与管板的焊缝无法进行无损检测。其优点是:相同公称直径下,传热面积比浮头式换热器大20%〜30%;旁路泄露比较小;锻件使用比较少;没有内部泄露的存在。缺点是:壳体和管子壁温差一般小于等于50°C,大于50°C时应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管板与管头之间容易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壳程无法进行机械清洗;管子腐蚀后造成连同壳体也报废,壳体部件寿命取决于管子寿命,因此设备寿命相对比较低;不适用于壳程容易结垢的场合。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板对热膨胀是自由的,因此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使管束能容易地插入或抽出壳体,这样方便清洗和检修。由于该换热器结构复杂,而且浮动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得知其泄露情况,所以在安装时应特别注意其密封,如图1.2所示。

图1.2浮头式换热器(3)U形管式换热器该换热管两端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的,结构简单,造价低。管束可抽出,外壁便于清洗,但换热管清洗困难,所以介质必须是清洁且不结污垢的物料。由于结构不紧凑的原因,影响传热效率,换热也不均匀。一般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壳程内一般按工艺要求设置折流板和纵向隔板,如图1.3所示。图1.3U形管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4)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适用于壳程压力不高、较严重腐蚀的介质、温差较大且经常要更换管束的冷却器。它具有浮头换热器的优点,又克服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易清洗检修。目前它使用在不宜直径过大,操作压力和温度不宜过高的场合,Thenorthuniversityforethnics一般压力不超过2.0MPa。在壳程内为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不宜采用该换热器。如图1-4图1.4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二、结构设计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选用GB8163“19x空、管长度L为6米、管程数为2的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2、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a、 确定换热管根数n(根据公式3-12[1])A 250x(1+15%) 803根n = 803根dL0.019x6b、 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确定(查表5-1[2])换热管中心距t为25mm,分程隔板槽两侧相邻管中心距t0为38mm,采用正三角形排列,传热管排列是一个正六边形。取拉杆数为10。查表3-6[1] 管子总数为823根管子实际总数还需根据作图排列后确定,暂按823根计算。北方民族大学Thenorthuniversityforethnics3、筒体内径确定根据公式(3-20[i]) di=1.05\:n正三角形排列,管程为2时,厂0.7…0.85,取尸0.75即 Di=1.O5x25x”0875~870mm圆整,取筒体内径为Di=900mm。如图2-1,实际排列的换热管数为2x(16+17+…+32)=816图2-1 固定管板换热管排列图4、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由于换热器内径已经确定,采用标准内径决定浮头管板外径及各结构尺寸(参照文献[4]及GB151)。结构尺寸为:浮头管板外径,D0=Di-2bxb 浮头管板外径与壳体内径间隙,取b=5mmi 1D0=900—2x5=890mm垫片宽度,按表4-16[1] 取b=13mm;n浮头管板密圭寸面宽度,b=b+1.5=13+1.5=14.5(mm);2n浮头法兰和钩圈的内直径,D=D-2(b+b)=900-2 (5+13)=864(mm);fi i 1n浮头法兰和钩圈的外直径,D=D+80=900+80=980(mm);f0 i外头盖内径,D=D+100=900+100=1000(mm);i890+980螺栓中心圆直径,D=(D+D)/2二 =935(mm);b0f025、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a、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依工艺条件:管侧压力和壳侧压力中的高值,以及设计温度和公称直径0900,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按JB/T4703-2000表1长颈对焊法兰标准选取。PN=1.10MPa。法兰尺寸见表2-1(查文献[5])表2-1公称直径DN/mm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螺7栓DD1D2D3D48Hhaa18182Rd规格数量900106010159769669635211535211816261227M2428对接圆筒最小厚度「0为12mmb、管法兰(查文献[1])表2-2(单位/mm)公称直径DN钢管外径连接尺寸法兰厚度C法兰颈AB外径DKLnTh法兰内径B1坡口宽度RAB150168.3159285240228M2024170.5161665060.357165125184M162061.559566、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依工艺条件,壳侧压力、温度及公称直径DN=900mm,按JB4703-2000《长径对焊法兰》标准选取,并确定各部分尺寸,并画出结构草图。(查文献[2][5])表2-2公称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螺栓Thenorthuniversityforethnics直径DN/mmDD1D2D3D45Hhaa15152Rd规格数量1000116011151076106610635612035211816261227M2432900116011151076106610636014054----16341227M2432图2-2外头盖法兰,侧法兰7、 外头盖结构设计轴向尺寸由浮动管板,钩圈法兰及钩圈强度计算确定厚度后决定。8、 接管的选择由工艺参数给定的接管公称直径为130mm、50mm。查表附录七⑴选取外直径1596, 574的20号扎碳素无缝钢管。9、 管箱结构设计选用B型封头管箱,因换热器直径较大,其管箱最小长度可不按流通面积计算,只考虑相邻焊缝间距离计算。管箱法兰H=115mm,封头曲面高h1=225mm,直边高h2=40mm、C=80mmm、接管外直径d0_159mm、封头厚度为=12mm故管箱长为Lg=115+80+225+40+80+159+12=711mm圆整管箱长Lg=720mm管箱内分程隔板由文献[1]采用与封头,管箱短节同等材料,取厚度为10mm,在处于水平位置的分程隔板上开设直径为6mm的排尽液孔(槽深6mm)。10、管箱结构设计

Thenorthuniversityforethnics依据所选的管箱法兰,管箱侧法兰的结构尺寸,确定固定端管板最大外径为D=965mm。结构如图2-3r11JQ6Lu~-9b:•0图2-3固定管板11、垫片选择根据管程、壳程操作条件,管箱垫片选择石棉橡胶垫片,外头盖垫片选缠绕式垫片,斧头垫片选金属包石垫片。(文献[2])垫片名称浮头垫片管箱垫片头盖垫片管箱侧垫片外头盖垫片PN(Mpa)1.01.62.54.06.41.6Ddd1WAWBDdd1Ddd1900892864860215226965925921106510251021

12、折流板a、折流板初步计算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0%,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x900=180mm折流板间距B=(0.2-1)Di取B=0.3x900=270mm折流板NB=折流板NB=传热管长

折流板间距“60001=270—1^21块b、折流板布置:折流板结构尺寸:外径D=DN-12=900-12=888mm,厚度取12mm,圆缺尺寸在排管上取。WAXhrWAXhr图2-5管箱接管安装位置壳体接管中心距管板内侧的距离⑴L2丫d0+hf+C=159+115+80=345mm,取L2=360mm前端折流板距固定管板距离至少为360+80=440mm,结构调整为460mm。后端折流板距浮动管板的距离至少为540mm。折流板间距按B=270mm计算,则需要折流板数量二(换热管长-两管板厚度-前后端折流板离管板距离)/270=(6000-70-66-960)/270 18块所以实际所需折流板数为18块。

13、支座选取(1)鞍式支座的选取及安装⑸支座的选取按JB/T4712.1-2007《鞍式支座》规定,选用BI重型(DN500-900)1200包角、焊制,四筋,带垫板鞍式支座,近固定管板处选F型,远管板处选S型。对于JB/T4712鞍式支座,由设备重量,考虑到接管,法兰,加强圈等附件的质量以及风载荷和地震载荷等因素,其具体形式如图4-1,尺寸见表4-1因接管较长,鞍座高度取h=300mm。表4-1鞍座尺寸DN/mm允许Q/MPa载荷h/mm底板/mm腹板/mm筋板/mm900225200l1b15152l3b353810150101045012010垫板/mm螺栓间距弧长b454e121060200636590垫板的鞍座,其具体形式如图2-5:

卜型卜型图2-6(2)卧式支座在换热器上的位置尺寸,如图2-7:安装位置条件:a、 查文献1知:当L>3000mm ,L=U.5〜0.7,L,取L=0.7L=0.76000=4200mm,B B且L=L'CCb、 L=L'必须满足壳程接管焊缝与支座地脚螺栓孔中心线至支座点半边远距离要求,CC即Lc•L]+d/2+ba+C (ba=b1/2)式中,C=80mm,ba为地脚螺栓孔中心线至支座垫板边缘的距离,d为接管直径L]=275mm,贝卩 Lc510mm圆整,取L=L'=900mmCC图2-7浮头式换热器14、拉杆的选择a、拉杆的形式拉杆常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拉杆和折流板焊接形式,一般用于换热管外径小于或等于14mm的管束;另一种为拉杆定居管结构形式,用于换热管外径大于或等于19mm的管束。所以选择拉杆定居管结构形式。b、 拉杆尺寸拉杆数量为10根,dn=12mm,La=15mm,Lb50mm,管板上拉杆孔深Ld=18mm,c、 拉杆布置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于大直径的换热器,再布管区内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15、 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接管伸出壳体(或管箱壳体)外壁的长度,主要考虑法兰形式,焊接拆装,有无保温及保温厚度等因素决定。查表4-12[1],当PN4.0Mpa时,DN=150时接管伸出长度为200mm,DN=50时接管伸出长度为150mm。16、 防冲板选用矩形防冲板,防冲板焊于壳体上,接管管径确定后,防冲板与壳体内壁的高度H1就确定,H=(1/4…1/3)接管外径。取H「1/3159=53mm,防冲板的直径或边长应大于接管外径50mm,防冲板的最小厚度:当壳程进口接管直径小于300mm时,取=4.5mm17、 设备总长的确定首先考虑换热管长为L=6000mm,取外头盖短节为180mm,1外头盖封头为椭圆封头,曲边高h1为250mm,直边高h2为40mm,封头壁厚为12mm北方民族大学Thenorthuniversityforethnics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管箱长Lg=720mm,外头盖长L2=180+250+40+12=602mm,圆整为610mm2设备总长L=Lg+L1+L2=720+6000+610=7330mm18、 浮头法兰按GB—151—89相应规定。因此法兰处于受压状态,取法兰厚度64mm。19、 浮头管板及钩圈浮头式换热器浮头管板的厚度不是有强度决定的,按结构取40,勾圈采用B型,材料与浮头管板相同,设计厚度按浮头管板厚加16mm,定为56mm。三、强度计算1、筒体壁厚的计算此次设计中,根据壳体所用材料为16MnR,当厚度在6〜16mm时[a]t=170MPa,壳程设计压力为P=1.10Mpa,焊缝采用双面对焊局部无损探伤,焊接接头系数为=0.85。⑶取钢板厚度负偏差C1=0.8mm,腐蚀裕量C=2mm。C=C1+C=2.8mm121+2由轻油走壳程,此换热器壳内产生的静压力为:3P—pgh—1x10 10x0.9=0.009Mpa<1.10x5%=0.055Mpa其中,轻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取水的密度计算,显然P小于设计压力的5%,故P=Pc根据以下厚度计算式:PDci 2[j p厂 c式中,S—计算厚度,mm;P—计算压力,MPa;c0—焊接接头系数;D—壳体直径,mm;i[o]t—材料许用应力,MPa;计算壁厚:计算壁厚:代3.44mmPD代3.44mmci-~2^]t p~2x170x0・85—1.1厂 c设计壁厚:c=3.44+2.8=6.2mm设计壁厚:d取名义厚度6=12mm,有效厚度3=6—c=12—2.8=9.2mmn e n圆整,故取名义厚度$=12mm为筒体壁厚。n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外头盖内径=1000mm,外头盖材料为16MnR,屈服强度o=345MPa,其余条件参数s同筒体,短节计算壁厚S PDi 111000 3.28mm2Q]t0—P 2x170x0.85—1.1c短节设计壁厚S=S+C3.82+2=5.82mmTOC\o"1-5"\h\zd 2短节名义壁厚S=SC圆整二5.82+o.8+圆整二(6.62+圆整)mmn d 1取S=12mmn有效厚度 S=S—C=12—2.8=9.2mme n压力试验应力校核(JTP(D+S)(JTP(D+S)Tie2Se1.375x(1000+9.2)2x9.2=75.42Mpa75.42Mpa<0.9/0=0.9x325x0.85=310.5Mpas压力试验满足实验要求。外头盖封头选用标准椭圆封头,(封头曲边高为250mm,直边高为40mm)封头计算厚度S PDi 111000 3.81mm2Q]t0-0.5P 2x170x0.85—0.5x1.1c封头名义厚度S=S+C+圆整=3.81+2.8+圆整=(6.61+圆整)mmn取封头名义壁厚与短节等厚,S=12mmn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根据给定的工艺参数,管程材料为20号钢,设计压力1.12MP,材料许用应力a设计厚度S— +q—2x130x0.85—1」2+2—6.58mmc[「]t=130MP,取焊缝系数=0・85,腐蚀裕度C2=2mm,C]=0.8mm。取名义厚度S=12mmn有效厚度S=S—C=12—2.8=9.2mme n压力试验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满足。管箱封头取用厚度与短节相同,取s=12mm。n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开孔补强采用等面积补强法,由工艺设计给定的接管公称直径130,选用e1596无缝钢管,考虑实际情况选20号热轧碳素钢管[」]t=130MP,C2=1mm。a接管计算壁厚S pCD0 1.12><159 0.80mmt 2[刃 P2x130x0.85+1.12c接管有效壁厚开孔直径接管有效补强宽度SS C—6—1—6x0.15=4.1mmet ntd=dz°+2C=159—2x6+2x2.35=142.3mmB=2d=2x142.3=284.6mma285mm接管外侧有效补强高度度 h d^=C42.3x6=29.2mm1 *nt由于S=5=3.44mm,d需要补强面积A=dS=142.3x3.44=489.5mm2可以作为补强的面积为A=(B-d)(S—S)=(284.6—42.3)x(9.2—3.44)=819.65mm2eA=2h(S-S)f=2X29.2X(4.1—0.8)X130/130=192.7(mm2)1ettrA+A=819.65+192.7=1012mm2>A=489.5mm212该接管补强的强度足够,不需另设补强结构。5、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压力试验类型:液压试验试验压力值,由(GB150-98,式3-3)计算:P厂125P絆二皿1"1"75Mpa压力试验允许通过的应力水平Q]由(GB150-98,)计算:TQ]SO・9b=0・9x325=248.7Mpa,T s所选材料的屈服应力o=325Mpas水压试验应力校核P水压试验应力校核P(DS)1・375x(900+9.2)(7 =Ti eT 2S 2x9.2压力强度满足要求。=67.94Mpa<0.9a=0.9x325=248.7Mpas6、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开孔补强采用等面积补强法,由工艺设计给定的接管公称直径130,选用©1596无缝钢管,考虑实际情况选20号热轧碳素钢管[」]t=130MP,C2=1mm。a接管计算壁厚PDc~~0—2[a]接管计算壁厚PDc~~0—2[a]t Pc1.1x1592x130x0.85+1.1=0.787mm接管有效壁厚接管有效壁厚SS C=6—1—6x0.15=4.1mmet nt开孔直径 d=di+2C=159—2x6+2x(1+6x0.15)=150.8mm接管有效补强宽度 B=2d=2xl50.8=301.6mmu302mm接管外侧有效补强高度度 hdS 150.6x6=30.08mm1Vnt由于S=8=3.44mm,d需要补强面积 A=dS=150.8x3.44=518.75mm2可以作为补强的面积为A=(B-d)(S—S)=(301.6—150.8)x(9.2—3.44)=868.6mm2eA=2h(S-S)f=2X30.08X(4.1—0.787)X130/170=152.4(mm2)1ettr

A+A=868.6+152.4=1021mm2>A=518.75mm212该接管补强的强度足够,不需另设补强结构。排净口接管根据工艺设计给定的接管公称直径50,选用e574无缝钢管,考虑实际情况选20号热轧碳素钢管[」]t=130MP,C2=lmm。a接管计算壁厚 S pCD0 1.157 0.282mmt 2M0+P 2x130x0.85+1.1c接管有效壁厚 S=S—C=4—1—4x0.15=2.4mmet nt开孔直径 d=di+2C=57—2x4+2x(1+4x0.15)=52.2mm接管有效补强宽度 B=2d=2x52.2=104.4mma105mm接管外侧有效补强高度度 hdS 52.2x4=14.45mm1vnt由于S=6=3.44mm,d需要补强面积 A=dS=52.2x3.44=179.57mm2可以作为补强的面积为A=(B—d)(S—S)=(104.4—52.2)x(9.2—3.44)=298.37mm2eA=2h(S-S)f=2X14.45X(2.4—0.282)X130/170=46.81(mm2)1ettrA+A=298.37+46.81=345.18mm2>A=179.57mm212该接管补强的强度足够,不需另设补强结构。7、7、定管板计算固定管板厚度设计采用BS法。假设管板厚度 b=70mmTOC\o"1-5"\h\z总换热管数量 n=823一根管壁金属的截面积为7T 7Ta二(d2—d2) (192—152)=106.8mm2\o"CurrentDocument"4 0 1 4

开孔强度削弱系数(双程)两管板间换热管有效长度(除掉两管板厚)L取6000mmK2i・32专831x106.8 一K2i・32专831x106.8 一11“Lb 70\0.5x6000x70K=3.32按管板简支考虑,得G1=2.5,管板最大应力G=-0.57,2G=2.33筒体内径截面积丄—(型)2—0.66Mpa4x0.5x2.5 707TA D2=635850mm24i管板上管孔所占的总截面积,竺=竺竺仝235490mm2系数系数、A-C635850—235490按管板简支考虑,得G1=2.5,管板最大应力G=-0.57,2G=2.33筒体内径截面积丄—(型)2—0.66Mpa4x0.5x2.5 707TA D2=635850mm24i管板上管孔所占的总截面积,竺=竺竺仝235490mm2系数系数、A-C635850—2354900.6296A 635850na 823x106.8&= = =0.22A-C 636850—235490壳程压力Ps=1.1Mpa管程压力Pt=1.12Mpa当量差Pa=Ps-Pt(1+卩)=1.1-1.12 (1+0.22)=-0.2664Mpa管子最大应力Ot1[Pa—(L比匸t 0.2331 (I.™。57)—1.22Mpa0.6296管板采用Q235A[o]=130Mpar换热管采用20号碳素钢[o]130Mpat管板,管子强度校核o =-0.66MP<1.5[o]r=1.5X130=195Mparmax a=—l・22MP<[a]130Mpatmax a t管板计算厚度满足强度要求。考虑管板双面腐蚀取C=4mm,隔板槽深取4mm,查阅标准实际管板厚度取为78mm。2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浮头盖上无折边球形封头的计算按外压球壳计算,依据GB151-89的方法计算。选用16MnR板,封头R二750mm,壁温为55。。i假设名义厚度为S=18mm,双面腐蚀取C=3,n2钢板负偏差C二1・2mm,1当量厚度S=S-C二18-3-1・2二13・8mm,ee封头外半径R=R+S二750+18二768mm,0inR/S=768/13・8二56.7,计算A0e0.125_0.125(R/S厂55.650e=0.0022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