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_第1页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_第2页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_第3页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ki.kjdkx.2022.09.079

Psychological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Pupils'WearinessProblems

WANGXia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s,TongrenUniversity,Tongren,Guizhou554300〕

AbstractWearinessinthelearningprocessiscommon,usuallystudentsweariness:classanddonotlistencarefully;ofteninviolationofclassroomdiscipline;jobsoftendrag;failuretocomplywithschoolrulesatschool;lackofinterestinlearning,withanegativeattitudetreatlearning.Pupilssolvewearyfromthestudentsthemselvesneedtofirststartcultivatestudentspositivevaluesandstudyhabits,butalsoneedtoworkcloselywithfamilies,schoolsandsociety.

Keywordspupils;weariness;performance;cause;countermeasures

据国家少工委统计,全国3亿学生就有5000万因“厌学〞而成为“网瘾、学困生〞,实证调查也说明厌学在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说明,目前约有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有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厌学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1小学生厌学现状及表现

本人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市多所学校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察看,结合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实际了解了铜仁市小学生的厌学情况。基于实证调查,本次研究以铜仁市碧江区3所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学生中有40%的学生表示到学校学习的愿望较勉强;40%的学生对看书学习兴趣一般或没兴趣看书学习;67%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36%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经历。通过察看及问卷调查发现,贵州省铜仁市小学生的厌学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表现:

〔1〕上课时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厌学的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调查中发现,他们上课时很少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比方,他们会看课外书、玩玩具、与同桌说话等。在一堂课中,他们的这些违纪行为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屡次提醒或警告无效后,常常需要暂停教学、整顿课堂纪律。〔2〕经常抄袭家庭作业。调查中发现很多厌学的小学生都有抄袭家庭作业的经历。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少主动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进行交流。放学后,他们会把大局部的时间用在玩耍上,等到要交作业时,就拿同学的作业来抄一份应付老师。〔3〕在校不遵守校规校纪。由于学习成绩差,局部厌学的小学生很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重视,他们中有的同学显得自卑,不愿到学校学习,出现迟到、旷课的现象;有的逆反心理较强,不爱遵守纪律,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有的学生甚至会与老师对着干,上课成心找茬,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有明显的抵触情绪。〔4〕对学习不足兴趣,学习成绩差。很多厌学的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上的表现非常被动,常常是被迫坐在教室里上课。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他们就不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对他们来说,上学是一件很累人很有压力的事,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根本都处于下游水平。

2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2.1学生自身因素

〔1〕到学校学习愿望不强。当个体对某个事物具有美好的向往与期待时,这个事物就会在他的行为上产生积极的指向作用。很多厌学的小学生每天早上都需要家长屡次督促他们起床上学,有的小学生甚至需要家长强行把他送至学校。还有很多孩子早上很早就出门了,但经常要玩到上课前几分钟才进学校甚至迟到,还为此找各种借口。〔2〕自制能力差。虽然很多厌学的小学生很分明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被老师打骂也不论用。调查中发现,有些小学生在上课时经常玩课桌里的玩具,即便被老师打骂过以后仍然很难改掉这个毛病,最后老师只能对他放任不论。这样的学生在班上不在少数,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以致最后丢失学习信心。

2.2家庭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很多厌学小学生的家庭中,父母不足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办法,由此形成家长们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示例,有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过度关怀孩子成绩,对孩子监管过严,盲目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或辅导班;有的家长那么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怀,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往往不自觉,不思进取。〔2〕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很多厌学的小学生表示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嘴,时而冷战时而激烈冲突,孩子在家里经常陷入两难的境地,有时还会成为父母的出气筒。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父母要么难以集中精力关怀孩子的学习,要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分歧很大,所以孩子在家里情绪紧张,很难安心学习。严重者甚至仇恨父母、产生报复心,学习问题也由此产生。2.3学校因素

〔1〕学生考试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与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存在,分数仍然是很多教师衡量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规范。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很多老师想出了很多方法,比方延长课时、布置过多作业、占用“副科〞课时等。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教师自己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学生担忧考不好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责备,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并最终导致厌学。〔2〕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工作量大。在走访的几所小学中,六十多人的班级算小班,有的班级多达八九十人,远远超过了国家规范,庞大的班级人数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以一个七十人的班级来计算,若批改一份作业需要花一分钟,每个学生每天三份作业来计算,教师每天单单批改作业一项就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长期大强度的工作量让教师难以真正潜心教学,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心,而最终厌恶学习,产生厌学心理。

2.4社会因素

〔1〕单一的人才评判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分数的上下决定着学生能否受到人们的肯定与褒扬,也决定教师和家长看待学生们的眼光。人们通常还是会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才。这样的人才评判规范,无形中把学校教育引向以考试成绩为重的方向,虽然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强,但因考试成绩差就得不到公平合理的评价,他们的的能力往往得不到肯定,最终出现厌学心理。〔2〕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学校周边环境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也不容无视。在很多小学周围,通常会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中心的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在这些区域里,商业活动往往比拟混乱。很多商家为了牟取利益,只顾迎合学生消费习惯,不考虑其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兜售,让很多小学生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学校门口,最终导致很多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到很大影响,并逐步形成厌学心理。

3解决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3.1家庭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呈现出阳光的性格;这是因为和睦的家庭能让孩子感到和煦,让孩子有平安感与归属感;良好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被爱、被尊重,也容易学会爱他人,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灰心沮丧时,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予力量让其克服困难。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2〕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父母应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应具备下列特点:①建立一个“民主型〞的家庭,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民主和平等,孩子有一定的发言权,并不什么事都是父母说了算。②家长应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孩子慈祥的父母,更应该是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③能正确认识孩子学习上的成败,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方法。④对孩子的冀望值适度,不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3〕建设学习型家庭。很多孩子不爱学习与家长不爱学习有关。很多家长没有看书的习惯,这些家长应改变思想观念,认真学习一些知识,养成看书的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典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有很好的知识储藏,容易帮忙和引导孩子解决困难,防止心有余而力缺乏;同时家长们还可以努力营造一个爱学习的家庭气氛,家长以身体力行影响孩子,孩子耳濡目染,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3.2学校

〔1〕对学生进行合理公道的评价。学校要改变“分数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评价办法。人各有所长,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展,看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的长处得到最大化开展。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学生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轻视甚至漠视,他们会更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老师,热爱知识,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2〕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家长和学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最好的开展。学校要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有一种回家感和归属感的学校。学校与家长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对于在家庭教育上有问题的家庭,学校要对家出息行指导,向其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办法。示例,开办家长学校,定期让家长到学校学习,了解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改变家长对学生传统的看法。

3.3社会与政府

〔1〕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教育资源短缺造成很多地区学校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国家规范,导致很多教师工作量增加。教师因此在工作中身心疲惫,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