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1.gif)
![关于“中国模式”问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2.gif)
![关于“中国模式”问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3.gif)
![关于“中国模式”问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4.gif)
![关于“中国模式”问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fdbee349b0f6f07a4ee74ef0a008d47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模式”问题3/1/20231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中国经济31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增速与世界位次(2009年数据)[--]欧盟18.931.5%18.55—2.0%
[1]美国14.331.4%14.622%
[2]日本4.8440.7%4.69—3.0%
[3]中国4.2229.0%4.6019.0%
[4]德国3.8181.7%3.779—1.0%
[5]法国2.9780.9%2.918—2.0%
[6]英国2.7871.1%2.703—3.0%
[7]意大利2.3990.0%2.327—3.0%
[8]俄罗斯1.7576.0%1.8274.0%
[9]西班牙1.6831.3%1.6830.00%
[10]巴西1.6655.2%1.7324.0%
3/1/20232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世界工厂”: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2位,超越日本(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9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1位。3/1/2023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3/1/20234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一、“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3/1/20235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模式”或中国发展道路关注的原因:国内视野中的原因国际视野中的原因3/1/20236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国际视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举国体制”比较优势显现;“华盛顿共识”和“中国奇迹”的鲜明对比;3/1/20237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一)“中国模式”的理论溯源一般认为,“中国模式”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珀·雷默于2004年5月在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提出的。俞可平等国内学者用“中国模式”的概念取代了“北京共识”。中国人民大学秦宣认为,雷默绝不是提出“中国模式”的人,在1980年,日本一桥大学石川滋等人曾在季刊《现代经济》多次使用“中国模式”的概念,他们把20世纪70年代的“毛泽东战略”称为“中国模式”。3/1/20238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二)“中国模式”的概念之争中国人民大学秦宣从社会发展层面的角度提出,“模式”往往指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所以“从社会发展意义上说,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任何疑义”。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和原国新办主任赵启正均不赞成直接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因为“模式”一词有示范、样本的涵义,但中国并无此示范之意”。
3/1/20239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新加坡学者郑永年在2010年5月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为什么要提“中国模式”?》一文,声称“西方很多人并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在这些人看来,中国根本不配产生一种模式”。他认为,“理性而言,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是盖房子,房子盖好了,肯定有个模式。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评价这所房子?”是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还是用“审美”的方法?“如果是后者,那么政治化和道德化等倾向就变得不可避免”,“很显然,这种局面的持续,并不能对人们认识中国模式有很大的帮助”。3/1/202310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三)“中国模式”基本特征1.国内学者总结的“中国模式”基本特征俞可平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特色,即“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同时辅之以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三是推行增量的经济与政治改革,以渐进改革为主要发展策略,同时进行必要的突破性改革。”3/1/202311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中国社科院田春生论述了“中国模式”的制度“内生性”,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过度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不是依靠从西方“引进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制度内生性不仅体现出‘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模式’的创新之所在。”
3/1/202312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六特点说”。安德烈阿尼认为“中国模式”有以下特点:(1)国有部门具有重要地位;(2)股份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仍然受到国家监督;(3)农村特殊的社会主义面貌;(4)中国经济仍然主要是负债经济;(5)计划尚未消失;(6)基础公共事业有待完善。3/1/20231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三、“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3/1/202314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法国学者托尼·安德烈阿尼总结了“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中国经济惊人增长与“中国模式”不可分离。中国的成功是实施整个公共政策的结果。中国模式似乎已经渡过危险阶段。“现在的中国模式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并且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模式的抵御能力也会越来越强。”3/1/202315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第四,拒绝“休克疗法”,推行渐进改革。第五,改革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后政治改革。第六,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长处,但“以我为主,绝不盲从。”3/1/202316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中国模式”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制度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内容,它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是一条与全球发展既相联系而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3/1/202317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学者观点:,“四隐忧”。庄俊举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诸多隐忧:一是当前经济发展是高消耗、低产出。二是整体环境不容乐观。三是金融风险。四是社会两极分化、城乡差距在加大。第二,“改革不足”。张维为指出“中国模式”还衍生出不少严峻问题,例如政府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发育不足;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导致行业垄断和寻租腐败;贫富差距问题、生态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3/1/202318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第五,“多重危机”。清华大学教授汪曙光指出,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承受,表现为沉重的人口基数与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贫富分化与对立、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分裂等现实矛盾与冲突的共时展现,而且这些危机相互关联、影响、叠加。3/1/202319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中国模式的代价和成本概而言之,“中国模式”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成就,这不能否定,但“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模式的代价和成本也非常大。这些成本,可分为两大类、四个方面:3/1/202320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第二类成本,是对中国人深层的环境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的剥夺、掠夺和损伤。第三类成本,是体制性的腐败。在掌握公共资源的部门内发生着越来越广泛和细腻、精致化的不规则行为,而在不规则行为中则爆发着范围更广的腐败。3/1/202321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三个轮子”协调性差
“三个轮子”一个靠出口带动,一个靠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另外一个靠国内居民消费带动。两个轮子越来越大,转动得越来越快,一个轮子被压制得越来越小、转动得越来越慢。这种严重的不协调是中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严重威胁。3/1/202322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第二个轮子就是中国国内的基础建设投资带动。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的“投资饥渴症,造成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产能已经过剩了。可为什么还要投资、还要扩大产能?只有将这些决策者自己官位的升迁、个人权力的膨胀这些非经济的参数引进去,才能理解他们投资饥渴症的动因。3/1/20232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第三个轮子,是国内居民的私人消费。这是最被忽视、最弱小的,呼吁了这么多年,这第三个轮子始终大不起来、快不起来,也强不起来。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国内家庭和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由49%下降到37%,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1/4。2003年到2004年是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GDP里被固定投资资产所拿走的这一块,在那一年开始就超过了国内居民消费的总量,此涨彼消,二者之间的剪刀差拉得越来越大。3/1/202324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五、“中国模式”的普适性3/1/202325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二是“制度创新论”。田春生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理解“中国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因为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象征,是发展中国家制度创新的尝试,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制度安排的选择。3/1/202326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六、“中国模式”的意义3/1/202327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卢荻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就具有了普遍性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似乎是在内外条件的约束下,中国维持经济增长以及将经济增长的益处转化为实际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国家与社会为抵制新自由主义方案付出了明显而又有效的努力。”3/1/202328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七、“中国模式”展望3/1/202329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中国不应沉醉于国内外对“中国模式”的赞美声中,而应以谦虚的态度,坚守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中国既往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符合基本经济学原理,是顺应了市场化、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大趋势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中国也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独到的探索。
3/1/202330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一个国家若要成就伟业,就必须信奉某种东西——而这种信仰必须具有支撑一个伟大的文明所需要的种种道德内涵。”——卡耐基公司总裁约翰加德纳
3/1/202331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快速发展的原因区域竞争劳动力成本优势后发优势经济组织(企业)快速繁殖成长……3/1/202332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在20世纪70年代末编著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集中分析、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及障碍。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德在《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对多重样现代性的反思:欧洲的、中国的和其它的诠释》等著作中,从传统社会文化的秩序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的路向。3/1/20233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国内视野
经济发展战略的大国思维跟随战略向领跑战略转换散点实验战略向多区域发展战略转换工业优先战略向“三化”结合协调发展战略转换3/1/202334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二、何为“中国模式”3/1/202335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崇温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模式”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早在1980年5月,邓小平就提出‘中国的模式’的问题”。3/1/202336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就以“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将伴随有急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为由,否认中国模式的客观实在性。英国学者里奥·霍恩2008年7月2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中国模式背后的真相》一文,说中国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没有什么“模式”,“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反而掩盖了中国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把握机会。
2009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又以中国与东南亚四小虎的成功“有相似之处”为由,说它应“属于亚洲后期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否认中国模式的客观存在。3/1/202337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分歧并不在于是否有“中国模式”,双方的争论可以概括为“中国模式”是可能域中的“中国模式”还是现实域中“中国模式”。俞可平:“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争论‘中国模式’的概念或名称,重要的是深入探究中国模式的要素、特征,分析这一模式的得失之道,尤其是记住我们从这种发展模式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3/1/202338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湖北省社科院刘宝三总结了“中国模式”的特点:一是方向正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二是目标明确,始终着眼于广大人民的利益。三是基点准确,立足于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四是步伐稳妥,实行渐进式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五是视野开阔,大胆借鉴和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决不封闭自守。3/1/202339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2.国外学者视阈中的中国发展主要特点“七特征说”。海贝勒认为中国发展有七个特征:(1)中国共产党目前已进入“适应阶段”;(2)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3)中国是发展主义的国家(developmentalstate);(4)具有政治实用主义的显著特色;(5)中央领导层和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6)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具有越来越多对内职能;(7)中国正在迈向自治、法治和参与程度更高的开放社会。3/1/202340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三定理说”。雷默的“中国模式”三定理指出:一是利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失。二是建立可持续性和平等性为首要考虑而非奢谈的发展模式。三是自主理论,即“强调运用杠杆推动可能想要惹怒你的超级大国。”3/1/202341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学者观点:邹东涛认为中国成功的最基本经验有三点:强有力的政党及在党领导下的权威政府;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但又高度警惕和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3/1/202342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指出“中国模式”的六个独到之处:,在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方面找到平衡点。第二,指导方针非常务实,即首先就是消除贫困,并取得显著成绩。第三,实事求是,一切都要经过试验,不断地进行大胆又慎重的制度创新。3/1/20234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中国模式”最突出和最令人赞叹的地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经验在于采取了以比较优势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战略。中国改革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步骤,避免走极端。3/1/202344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四、“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3/1/202345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第三,“四大弱点”。托尼·安德烈阿尼认为:一是能源和一些原材料不足,二是银行体制不健全,三是耕地面积有限,四是受到国内矛盾和环境问题威胁。第四,“高代价”。中央党校教授邱耕田认为中国高代价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成本的高投入,二是消极后果的严重化。中国高代价的增长模式导致中国“资源威胁论”。
3/1/202346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第六,“五大瓶颈”。国家发改委常修泽认为“中国模式”面临以下问题:(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首要“瓶颈”。(2)金融领域的“基因”滋生金融市场风险。(3)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社会矛盾。(4)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权力资本化问题不容忽视。(5)未来还面临若干不确定性。第七,“五种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概括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三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四是社会问题。五是国际安全问题和国际挑战。3/1/202347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类成本,是对“弱势”主体的剥夺。中国模式在过去20余年里所取得的那些非常引人注目的成绩,其最主要的代价体现在对中国的相对弱势群体、相对弱势地区、相对弱势领域持续不断的剥夺。相对弱势群体、相对弱势地区、相对弱势领域,为了中国过去20多年的中国模式的成绩,是付出代价最重要的方面。3/1/202348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第四类成本,是指公共政策的失误。在过去的20余年里,在整个中国模式推出和不断贯彻执行期间,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受到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范围越来越广,使得在一连串非常重大的公共政策上无法进行公开的、持续的和富有前瞻性、开创性的讨论。3/1/202349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个轮子由出口带动,在过去十几年里越转越大、越转越快,靠的是全球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景气、需求旺盛,而现在很明显的是,发达国家的景气和旺盛状况大大地萎缩,中国出口最多的这些市场,从现在到2015年期间景气是下降的,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大趋势。所以个轮子要像以前那么转下去,变得越来越难了,它只会越来越缓慢。3/1/202350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现在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我们将1952年中国统计系统建立以来的历年投资率做一个回顾,就可以看出来,投资总额占GDP比例有两个时期最高,一个是“大跃进”的三年,1958年25%,1959年29%,1960年33%。第二个高峰期是1993年以后,1993年是32%,然后一路飙升到2009年的47%。如果看不到从1949年到现在长期发展的投资饥渴症,就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3/1/202351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根据中国财政部日前披露的2009年财政收支情况,全年财政收入初步统计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高于GDP增长3个百分点。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惑:在大幅度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何以不减反增呢?政府财政收入只能来自个人和市场,而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于GDP增长1.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尽管做大了蛋糕,但政府拿走了更多,民间获得的份额相应减少。3/1/202352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针对“中国模式”的普适性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独特本质论”。韦伟强认为“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适性,因为在改革路径上依据中国自身特点选择发展道路;文化方面肯定多元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照搬外来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既不要求别国按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走,也不屈从于大国压力。这些决定了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适性。3/1/202353关于“中国模式”问题共5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三是“韬光养晦论”。刘国新认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申请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 个人融资合同协议其一
- 中外工程项目合同范文
- 个人股权投资合同规范模板
- 个人房产抵押权转让合同范本
- 个人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模板
- 个人与公司货物运输合同范本
- 个人仓储物资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中外合作勘探开发合同(第二版)
- 中外合资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合同范本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多维阅读第10级 who is who 看看都是谁
- 滑雪运动介绍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限时训练(一)
- 半导体制造工艺-13薄膜沉积(下)综述课件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幼儿园大班综合《月亮姑娘做衣裳》微课件
- 显微外科课件
- 教育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