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四种物质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是()A.a+b→c+d B.c→a+b C.a+bc D.ca+b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A.N2 B.Fe C.2Mg D.O3.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B生活知识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煤气中毒──CO引起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物质分类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CO炼铁──还原性空气──混合物河水──氧化物A.A B.B C.C D.D4.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组对比实验:①加热5gKClO3②加热5gKClO3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实验完毕后画出了生成氧气和加热时间t之间的变化图象.你认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上述实验的是()A. B. C. D.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黑色逐渐变红色C.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2O B.2H C.H2SO4 D.H27.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A.CaCO3→Ca(OH)2→CaO→CaCO3 B.CaCO3→CaO→Ca(OH)2→CaCO3C.CaO→Ca(OH)2→CaCl2→CaCO3 D.Ca(OH)2→CaCO3→CaO→Ca(OH)28.氯仿(CHCl3)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它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光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而产生剧毒光气(CO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仿由碳、氢和氯三种元素组成B.氯仿是一种氧化物C.氯仿转化为光气是化学变化D.一个光气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9.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433 B.161 C.272 D.11110.油炸和膨化食品中常含有明矾,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KAl(SO4)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4 C.+6 D.﹣211.当mg硫和n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A.等于(m+n)g B.大于(m+n)gC.小于或等于(m+n)g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1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4.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A.A B.B C.C D.D二、填空题15.(4分)从①纯碱②一氧化碳③氢氧化钙④氧气⑤西红杮⑥钠离子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按要求填写在横线上.(1)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气体是(填序号);(2)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3)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填化学式);(4)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填化学符号).16.(4分)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空气;②大理石;③石墨: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钾;⑥冰水共存物;⑦水银;⑧氢氧化钠;⑨活性炭.(1)混合物:;(2)化合物:;(3)氧化物:;(4)单质:.17.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你将看到的现象是;(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1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填序号);A.闻气味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点燃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三、问答题19.根据信息回答问题:(1)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4十2NO2═N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3)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变成.20.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1)干冰升华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看到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示),加热后可看到的现象.(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④人类少呼出二氧化碳.21.X、Y、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X、Y、Z为单质,Z为红色固体,甲、乙、丙为氧化物.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Y的化学式是;(2)甲的化学式是.(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丙;乙+丙.四、实验探究题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图1~4是教科书上的装置图:(1)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2)图2实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本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组成.(3)图3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在烧瓶中加入几颗沸石的原因是.(4)图4是粉尘爆炸实验.鼓气的目的是.23.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反思交流:(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五、计算题24.2022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①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3)日本地震后,个别居民抢购食盐.假设某人经医生确认,每日需要补充166mgKI,其中含碘元素的质量为.已知每千克某品牌碘盐中KIO3的加入量为,如果用该食盐替代碘片提供治疗辐射所需的碘元素,则每日需食用该食盐的质量为kg.25.小宇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4.4g,试求:①生成氧气为多少克?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设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为1.4g/L)②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有多少克?
2022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四种物质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是()A.a+b→c+d B.c→a+b C.a+bc D.ca+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将不断减少,而生成物则不断增多,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一种物质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增加,我们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此反应的生成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减少,则该物质是此反应的反应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而质量不变的,则该物质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或者与该反应无关.【解答】解: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故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综合四个选项可知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判定,只要抓住反应中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生成物即可正确解答本题.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A.N2 B.Fe C.2Mg D.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单质.【解答】解: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只能表示2个镁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氧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氧元素还能表示一个氧原子,不正确.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意义,要灵活运用,特别注意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只要前面有数字就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这样的微观粒子.3.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B生活知识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煤气中毒──CO引起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物质分类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CO炼铁──还原性空气──混合物河水──氧化物A.A B.B C.C D.D【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硬水与软水;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解答】解: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A正确;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用于炼铁,故C正确;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组对比实验:①加热5gKClO3②加热5gKClO3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实验完毕后画出了生成氧气和加热时间t之间的变化图象.你认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上述实验的是()A. B. C. 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解答】解:A.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时,要先加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会分解,故产生氧气的时间不能从时间为0开始画,故A错误;B.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但不能使产生氧气质量增加,故二者产生氧气质量相等,且②所用时间较短,故B正确;C.催化剂不影响产物的质量,既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加不加催化剂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C错误;D.催化剂不影响产物的质量,既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加不加催化剂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黑色逐渐变红色C.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白磷自燃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逐渐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2O B.2H C.H2SO4 D.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A、H2O表示水分子,故选项错误.B、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H2SO4表示硫酸分子,故选项错误.D、H2表示氢分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含义、分子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A.CaCO3→Ca(OH)2→CaO→CaCO3 B.CaCO3→CaO→Ca(OH)2→CaCO3C.CaO→Ca(OH)2→CaCl2→CaCO3 D.Ca(OH)2→CaCO3→CaO→Ca(OH)2【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间的转化规律,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解答】解:诗句中凿出深山的石块,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烈火焚烧后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白色的微溶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又转化为碳酸钙.转化过程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8.氯仿(CHCl3)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它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光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而产生剧毒光气(CO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仿由碳、氢和氯三种元素组成B.氯仿是一种氧化物C.氯仿转化为光气是化学变化D.一个光气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氯仿的组成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判断.D、根据光气分子的结构判断.【解答】解:A、氯仿的化学式为CHCl3,可见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正确.B、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含氧元素,而氯仿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且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所以错误.C、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氯仿和光气的分子结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氯仿转化为光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D、光气的化学式为COCl2,这也是它的分子式,可见一个光气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1+1+2),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掌握相关计算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9.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433 B.161 C.272 D.111【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来解答.【解答】解:由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质量数为272,又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则质子数为272﹣161=111,即核电荷数为111,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学生应明确原子结构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习题中相关的信息来计算解答.10.油炸和膨化食品中常含有明矾,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KAl(SO4)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4 C.+6 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硫酸铝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2x+(﹣2)×4×2=0,则x=+6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1.当mg硫和n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A.等于(m+n)g B.大于(m+n)gC.小于或等于(m+n)g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将mg硫放在ng氧气中燃烧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知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小于或等于(m+n)g.【解答】解:由题意“将mg硫放在ng氧气中燃烧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知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二者正好完全反应,则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等于(m+n)g;如果二者中有一种剩余,则小于(m+n)g;等于或小于(m+n)g.故选C.【点评】反应物的物质质量比若与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计算的反应物间各物质质量比相符,则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否则会有物质剩余而未全部参加反应.12.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解答.【解答】解: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铜丝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蜡烛熄灭.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药品多少来分析;B.根据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来分析;C.根据压强的不同原因来分析;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来分析.【解答】解: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故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4.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A.A B.B C.C D.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分解产生了氧气,反应完毕,氧气的质量不变,可以据此解答;B、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解答;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即可;D、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解答】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分解产生了氧气,反应完毕,氧气的质量不变,故错误;B、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固正确;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气体质量从0开始上升,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错误;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结合图象的分析题,解题时注意分析清楚转折点即可较快做出判断.二、填空题15.从①纯碱②一氧化碳③氢氧化钙④氧气⑤西红杮⑥钠离子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按要求填写在横线上.(1)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气体是④(填序号);(2)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填化学式);(3)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CO(填化学式);(4)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Na+(填化学符号).【考点】氧气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于食品工业,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帮助呼吸的性质,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解答】解:(1)氧气供给呼吸,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气体,所以本题答案为:⑤;(2)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所以本题答案为;Ca(OH)2;(3)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所以本题答案为:CO;(4)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所以本题答案为:N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6.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空气;②大理石;③石墨: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钾;⑥冰水共存物;⑦水银;⑧氢氧化钠;⑨活性炭.(1)混合物:①②⑨;(2)化合物:④⑤⑥⑧;(3)氧化物:④⑥;(4)单质:③⑦.【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及物质分类的概念分析判断,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解答】解:(1)①空气;②大理石;⑨活性炭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2)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钾;⑥冰水共存物;⑧氢氧化钠;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3)④二氧化碳;⑥冰水共存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4)③石墨;⑦水银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1)①②⑨(2)④⑤⑥⑧(3)④⑥(4)③⑦.【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17.(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你将看到的现象是火熄灭;(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把坩埚放进水中后,降低了坩埚及油的温度,当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火就熄灭了(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用湿布或沙子等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有: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将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燃烧正常,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把坩埚及松节油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看到的现象是火熄灭,故答案为:火熄灭;(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把坩埚放进水中后,降低了坩埚及油的温度,当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火就熄灭了;(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把松节油去掉;用湿布或沙子等盖灭;故答案为:把松节油去掉;用湿布或沙子等盖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1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B(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A(填序号);A.闻气味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点燃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可知组成元素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A、根据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助燃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进行分析.(4)根据常见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两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就像孪生兄弟.(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3)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通过闻气味的方式鉴别.不能鉴别,故A正确,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具有该性质,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错误,C、燃着的木条会将一氧化碳点燃,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错误;D、二氧化碳在紫色石蕊试液中会形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不具有该性质,可以鉴别,故D错误,故选A(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的能源等;故答案为:(1)B;(2)CO2+H2O=H2CO3;(3)A(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三、问答题19.根据信息回答问题:(1)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N2+3H2O.(2)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4十2NO2═N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CO2.(3)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2+11O22Fe2O3+8SO2,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4价.【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2)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3)根据题意,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单质是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故答案为:3CuO+2NH33Cu+N2+3H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1;H,4;N,2;O,4;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H,4;N,2;O,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A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3)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1O22Fe2O3+8SO2.铁元素显+2价,设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价.氧元素显﹣2价,设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2=0,则y=+4价.故答案为:FeS2+11O22Fe2O3+8SO2;﹣1价;+4价.【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0.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1)干冰升华时吸热(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看到变红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示)CO2+H2O=H2CO3,加热后可看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的现象.(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①②③(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④人类少呼出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而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4)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解答】解:(1)干冰升华易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吸热;(2)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性消失;故答案为:变红,CO2+H2O=H2CO3,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4)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21.X、Y、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X、Y、Z为单质,Z为红色固体,甲、乙、丙为氧化物.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Y的化学式是O2;(2)甲的化学式是CO2.(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丙C+2CuO2Cu+CO2↑;乙+丙CO+CuOCu+C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X、Y、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Z是红色固体单质,X、乙和丙都会生成Z,所以Z是铜,丙是黑色固体氧化物,所以丙是氧化铜,X是黑色固体单质,所以X是木炭,木炭和单质Y会生成氧化物甲,所以Y是氧气,甲和木炭会发生反应,所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1)X、Y、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Z是红色固体单质,X、乙和丙都会生成Z,所以Z是铜,丙是黑色固体氧化物,所以丙是氧化铜,X是黑色固体单质,所以X是木炭,木炭和单质Y会生成氧化物甲,所以Y是氧气,甲和木炭会发生反应,所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Y是O2;(2)通过推导可知,甲是CO2;(3)X+丙的反应是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乙+丙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故答案为:(1)O2;(2)CO2;(3)C+2CuO2Cu+CO2↑,CO+CuOCu+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探究题22.(2022秋•信宜市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图1~4是教科书上的装置图:(1)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该反应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答出一点即可)(2)图2实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本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图3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在烧瓶中加入几颗沸石的原因是防止液体暴沸.(4)图4是粉尘爆炸实验.鼓气的目的是使空气与面粉充分混合(或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蒸发与蒸馏操作;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和爆炸实验.【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注意的事项分析回答;(2)根据电解水实验分析回答;(3)根据在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解答;(4)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解答】解:(1)在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P+5O22P2O5.该实验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没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本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在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4)面粉属于可燃物,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容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答案:(1)4P+5O22P2O5;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2)2H2O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3)防止液体暴沸;(4)使空气与面粉充分混合(或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点评】本题涉及的实验,是课本中的四个重要的基础实验,但难度不大,应加强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23.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铜.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反思交流:(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考点】蜡烛燃烧实验;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根据铜的颜色确定打火石是否属于铜,由于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采用打火石与盐酸的反应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识别,溶液无色即为不是氯化亚铁的溶液.反思交流:(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2)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3)利用燃烧的条件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打火石是银白色,而铜是紫红色的,所以该金属一定不是铜;根据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事实分析可知:取灯芯加入盐酸如果生成无色的溶液则说明有没有铁存在;反思交流:(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2)利用燃烧的条件可知灯芯金属不燃烧是因为蜡蒸气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3)要想使其熄灭可控制燃烧的条件完成,可以隔绝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铁路电气化工程安全施工协议及质量监控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视频监控系统维护与升级
- 2024版广告设计与推广合同
- 潍坊理工学院《半导体元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物流服务合同认定条件与服务内容规定
- 2024版石油买卖合同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招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广西劳动合同
- 2024年高清晰度立体投影系统合同
- 二零二五版电气工程师电力设备检修合同样本3篇
- 工作证明模板下载免费
- 颠茄流浸膏实验方案及总结
- 投标人情况表
- GB/T 34241-2017卷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 GB/T 12494-1990食品机械专用白油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北京语言大学保卫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考聘用【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肺癌的诊治指南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完整版课件
- 商场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教材解读 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