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散文的一种,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戏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小品文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因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闲适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体裁多种多样,有游记、速记、随笔、杂感(或称杂文)、语言、序、尺牍等。陶弘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简介记承天寺夜游
陶弘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zǎoxìngbǎisuìqǐn1.对子互相听读课文,明确课本重点字词含义,翻译课文。2.对子间交流自己划分的层次,达成共识。对子交流1.解释文章重点字词,通篇翻译全文。2.梳理文章结构脉络。检测主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⑤①②③④
译读课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照进高兴、愉快的样子想到到于是睡,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门
译读课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大概是清闲的人只是罢了形容水清澈透明
译读课文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译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译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1-3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三、(5-7句)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二、(第4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1.请你大声朗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当堂检测2.请你品读描写月色的句子并加以赏析。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品读赏析“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品读赏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品读赏析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1.小组长带领组员梳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情感变化过程。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闲人”的含义,并结合作者生平,解读作者的心境。要求:1.发挥想象,猜想作者与友人在夜游时会说些什么。2.设置旁白、闲人等角色,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通过“闲人”对话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小组研讨“闲人闲话”通过“闲人”对话、故事旁白等形式演绎夜游故事,带领全班感受作者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心境。展示提升
把握情感2121世纪教育网月色入户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欣然遗憾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闲适闲人?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闲”是清闲之意,你认为作者是清闲的人吗?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闲——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
思考探究八月,被捕入狱。元丰二年七月,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引发“乌台诗案”。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
知人论世闲——贬谪的悲凉与落寞“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把握情感闲——自我排遣的达观闲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这篇文章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电商直播内容制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出租车司机休息休假聘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存量房交易合同与物业管理交接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美容产品绿色生产合同3篇
- 2025版农药品牌授权与推广服务合同书样书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合同6篇
- 2025年度船舶交易佣金代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畜牧饲养饲料供应保障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短期资金周转贷款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宾馆客房预订与旅游咨询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课件模板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管理
- 抖音音乐推广代运营合同样本
- 教育促进会会长总结发言稿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心理调适教案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 喷漆外包服务合同范本
- JT-T-390-1999突起路标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