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PPT(专题六)_第1页
旅游文化PPT(专题六)_第2页
旅游文化PPT(专题六)_第3页
旅游文化PPT(专题六)_第4页
旅游文化PPT(专题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

旅游民俗文化【目标导读】民俗是民间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经文化传承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习尚风俗。本专题将从社会组织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等方面对民俗文化做全面而深入的介绍。通过学习,旨在对民俗表象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个民俗表现的文化内涵。

项目一社会组织民俗一、血缘社会组织民俗是指基于血缘与姻缘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它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社会组织。其最初形态是原始群落、氏族、部落,并由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家庭、家族、亲族、宗族。在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姻缘关系居于血缘关系之后。

(一)家族1.家族关系的基本构成(1)血缘关系(2)姻亲关系2.家族的民俗传承(1)家谱:是我国家族民俗发展中的一种记录家族世系及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或文书。(2)家产:是一家所拥有的财物或产业。家产的继承,是家族民俗传承中的重要事象。(3)家风:指一个家族的传统风气而已,是家长或主要成员影响下自然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4)家教:是家族长辈对幼辈子女进行伦理道德及一般知识、生产技能的教育引导,以保证世系相续成材,促进整个社会良好习惯的形成。(5)家规:是旧时家族家长训诫和制裁家庭成员的法规、条例,同时用以约束家族成员行为的不成文的行动准则。(二)亲族

1.亲族的范围我国古代血缘范围上的亲族范围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以本人为基准,垂直向上推衍直系长辈四代,向下推衍直系晚辈四代。旁系血亲比较复杂,大致包括四个系列:第一,本人兄弟姊妹及其有限后代(下三代子孙);第二,父兄弟姊妹及其有限后代;第三,祖父兄弟姊妹及其下三代子孙;第四,曾祖父兄弟姊妹及其下三代子孙。2.亲族的民俗传承(三)村落1.村落的形式(1)同姓同宗村落(2)亲族联合体村落(3)杂姓移民聚居村落二、非血缘社会组织民俗指由于职业、信仰、爱好、兴趣和某种需要而形成的不带有血缘色彩的民间组织所拥有的民俗。(一)职业集团以技术师承关系联结起来的社会组织,其中的辈分也很清楚。(二)帮会是旧社会民间秘密组织的总称,如青帮、洪帮、哥老会等。(三)互助团体互助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帮组的基础上的。

项目二社会组织民俗一、节日民俗的发展阶段

1.先秦时期:我国传统节日民俗的萌芽期,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民俗节日,但带有原始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已相当盛行。2.秦汉时期:中国节日习俗的定型期。这一时期的民俗节日带有明显的宗教仪式特点,并开始出现人格化的祭祀对象。如端午节仪式的核心内容是驱邪,后来逐渐向纪念屈原方向发展。3.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中国节日民俗的融合期。受到魏晋玄学及社会大动荡、南北文化大融合的影响。4.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丰满期。这一时期传统节日开始从古老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向礼仪化、娱乐化方向过渡。如春节的放鞭炮本是驱鬼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带有明显娱乐性特征的民俗活动。5.民国至今:节日民俗的转型期,主要特点是加入了国家法定节日、公益性节日,同时也引入了部分国外的节日。二、节日民俗的特征1.稳定性和传承性2.丰富性3.民族性三、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一)农事节日1.二十四节气2.元宵节3.中秋节(二)祭祀节日1.腊八节2.清明节(三)纪念节日1.寒食节2.端午节(四)庆贺节日

主要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主题,往往构成喜庆活动的连续性和系列化,时间上也形成一组节日,有一定的阶段性。这种节日在民间属于最大节日,各民族都有,通常说的“过年”,就属于这一类。(五)社交游乐节日1.风筝节2.那达慕大会3.三月三

项目三人生礼俗一、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由于我国的家庭结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婴儿的降生预示着血缘有所继承,所以父母和整个家族部十分重视并由此导致有关婴儿诞生的一系列习俗。(一)孕育期的求子习俗(二)孕育期的保胎习俗(三)诞生后的习俗1.三朝:一般在婴儿诞生后第三天举行,或有于五、七、九等数目举行。2.满月:是婴儿长到30天时所行的仪礼。3.百日:是祝婴儿长寿的仪式。4.周岁:又称“抓周”。用以预测小儿一生事业吉凶。二、成人礼

即我国古代的冠礼,是男女社会成员进入成年阶段举行的一种民俗仪式,大抵于体质成熟的时候举行。当成年礼结束之后,每个人就享有和其他成人一样的权利,受社会约束,并承担约定的社会义务。(一)冠之礼(二)穿裤、换裙(三)纹身、染齿

三、婚礼

(一)婚姻俗制的历史变迁

1.血缘婚制指同一血缘家族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即同一血缘群体内同胞或非同胞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妻,禁止不同辈份之间的婚姻关系。2.普纳路亚婚制表现为禁止氏族内婚,男子或女子必须到另外一个氏族选择配偶,即族外婚。虽仍是同辈分男女之间的集团婚,但却从两性关系中排除了兄弟姐妹的通婚。3.对偶婚是人类社会继群婚后出现的第二种婚姻家庭形态,指一个男子在许多个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的婚姻制度。与群婚相比,属于有选择性配对,配偶范围缩小,但关系比较稳定。

4.一夫一妻婚姻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有了剩余,社会财富积累增多,私有制现象逐渐产生,男子逐渐在家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为了确保父系血统的纯洁以便把财产真正传给自己的嫡亲子女,丈夫要求妻子保持贞洁,于是早先的对偶婚姻家庭已不适应。父系制的社会变革,带来了婚姻制度和家庭形态一系列的巨变,父系制婚姻家庭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伴随着发展的高级阶段,就出现了一夫一妻制。(二)传统婚姻形态的不同民俗表现类型

1.抢婚指通过抢劫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配关系的婚俗形式,发生在母系社会败落过渡到父系社会期间,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方式。2.入赘婚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其表现形式为男子就婚于女家,婚后居住、生活于女方家庭。3.买卖婚是伴随着私有制产生而出现的古老婚姻习俗,是古代族外议婚的一种发展形式。其表现形式是男方用相当数量财物作为代价换取女方为妻,构成财物和女子议价交换的方式。4.交换婚是男方用自己家庭或家族的女性成员作为交换条件,换取其他家庭或家族的女性成员作为自己的婚配对象的婚姻习俗。

5.指腹婚是封建时代兴起的一种为怀胎婴儿提前订约、包办的一种婚姻陋俗。6.冥婚是父母家长为死去的未长大成人而死亡的未婚儿女选择婚配对象而形成的一种婚姻陋俗。7.转房婚是家族内部对丧偶女性实施强制性族内再婚的一种古老婚配习俗。8.阿注婚是我国永宁纳西族现行的一种婚俗形式。“阿注”是指男女之间可以有性关系的亲蜜伙伴。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不过门,只到女家偶居,以“走婚”的形式存在。这种婚俗存在于母系氏族社会,女方承担抚养儿女的义务。

(三)婚礼的程序

1.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即男方请媒人去提亲后,女方若同意议婚,则男方要备礼去女方求婚。2.问名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准备合婚的仪式。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